搜索
 

环境,干净和谐有质量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供图/株洲日报记者

谭清云

旷野阡陌

诗意栖居

城在林中

人在景中

青山叠翠,溪流清澈;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乡间村野,悠然自得……走进株洲乡村,目之所及,甚为舒心。

株洲市立足当地自然禀赋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发展特色产业为载体,以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景观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美、人文美、田园美、庭院美”的乡村风景线。

株洲乡村正从“眼前美”迈向“立体美”,从“一处美”变为“一片美”。

初秋时节,天气转凉。然而,株洲城区绿树碧帘相掩,微寒不知——街道两旁,香樟苍翠,法桐参天,串红盛开;公园广场,布局均衡,景致优美,功能完善。

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穿行在这座城里,犹如置身一座大公园。

2008年,株洲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彼时,城区已经有14个城市公园。2016年,“城市绿荫行动”启动,万丰湖、湘江河东风光带、雪峰岭公园不断扩充城市公园版图。

十余年前,株洲“黑黢黢”的帽子戴了很久,在质疑与疾呼声中,株洲能拿下国家园林城市,凭借的是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是境内山水交融、土地开阔的资源禀赋,更是铁腕治污、自我加压的工作决心。

今年,“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株洲的逐绿之旅又启新征程。

透过这生命的绿色、幸福的景致,我们听到的是株洲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铿锵脚步声,看到的是株洲构建生态家园的精美画卷。

镜头

乡镇生活污水有了归宿

镜头

“再过几天,凤凰山公园就要正式开园,以后真的就是出门就可逛公园了!”

9月22日傍晚,芦淞区董家塅的居民李凌,正带着怀孕的妻子,在即将开园的凤凰山公园散步。

花树掩映、鸟唱虫鸣,干净的沥青路面从山脚直通山顶,青砖麻石铺就的游步道曲径通幽,对于李凌这个董家塅的“土著”来说,凤凰山公园上,处处都藏有儿时的记忆。

“我们以前叫她凤凰公园,小时候好玩,但随着我们的长大,她也变老了,前几年已经颓败到不成样子。”李凌说:“去年底,听说公园要升级改造,别提有多高兴!”

漫步在园中小径,南田寺、炮台工事广场、观景台、露营台、休憩健身园、绿色营地、林下乐园、花坡乐园,看着一处处改造升级的新景观,李凌不停地为妻子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如今,凤凰山公园将于国庆节正式亮相。以此为新起点,整个董家塅片区以及航空产业城的新颜,更为可期。

9月21日,天气晴好,接近中午饭点,运营4年的渌口区朱亭镇污水处理厂所有设备都在运行。在值班室的电脑前,正在值班的郭少清可以通过监控随时发现异象。

这是一座“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办公楼、设备区之外的所有空地上,铺着草皮,栽种着红叶石楠、桂花等植物。

朱亭镇集镇区的污水从厂区后方的进水泵房引入,经双效滤池,再进两个“大罐子”,处理后的水清澈且无异味。

郭师傅说,厂子采用的是“预处理→生物转盘→滤布滤膜”的工艺,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00吨,处理后的污水能达到一级B标。

朱亭镇是千年小镇,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村污水是这座历史文化名镇的“污点”。曾经,由于没有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无法处理,要么“靠蒸发”,要么就近排放,无序排放的污水最终又流入湘江。

“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也影响周边居民生活,有些沟渠夏天臭气熏天,生活造成不便。”郭师傅说:“这个厂子建起来,这几年运转情况一直都很好,我们镇上的污水再也没有直排了。”

【数说】

2016年我市启动城市绿荫三年行动,全面开展城市绿荫建设“百亿工程”,重点实施城市林荫道路、公园和广场林荫景观、单位庭院小区绿化、林荫停车场、立体绿化、山体和水系生态修复等“六大建设”。

城市绿荫三年行动共计135个项目,计划总投资98.06亿元。通过三年努力,城区新增绿地480.11万平方米,绿地率从39.23%增至39.6%,绿化覆盖率从41.36%增至41.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11.6平方米增至14.13平方米。

目前,城区城市公园数量增加至19个,建成街头小游园150余个。

【数说】

截至今年年初,全市已建成23个乡镇污水处理厂。根据计划,到2020年,我市68个建制镇将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全市1016个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启动,到2020年,全市85%的农户用上卫生厕所,行政村均配套建设公共厕所。

2018年前三季度,全市共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725本,全市已经培训农村工匠1151名,他们全部拿到“湖南省建筑工匠培训合格证书”。

2013年以来,改造完成农村危房38572户,圆了近4万居民安居梦。

整洁干净

表里如一

无论是主次干道还是小街小巷,株洲的整洁干净,表里如一。

干净整洁的背后,是城市管理在一以贯之的严格考评:环卫作业市场化、城市管理网格化、城管考评常态化,19年坚持不懈的严格考评,管出了株洲的干净整洁,管回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一块块金字招牌;

干净整洁的背后,是城市管理在“一针一线”上的“精细”功夫:厕所革命,赋予城市公厕新意义,牛皮癣、人行道违停、占道经营等乱象,在疏堵结合、柔性执法之中显变化;

干净整洁的背后,还有株洲壮士断腕关企业的坚定决心、久久为功治污染的恒心:清水塘老工业关停搬迁、“碧水蓝天行动”持续实施、扬尘治理力度不断加大、黑臭水体整治持续推进……

配套完善

产城相融

“有味”厕所变成了温情“驿站”

镜头

城市建设要把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放在首位,以人为核心加快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振兴产业,聚集人气,让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绿荫行动、交通畅通行动、旧城提质行动、碧水蓝天行动、公共设施配套“五大行动”持续实施,城市增绿添景、路网完善升级、老旧小区脱胎换骨……

卫生纸、洗手液、烘干机、免费WiFi、USB插座……这里不是星级酒店、高级商场的洗手间配备,而是株洲街头公共厕所“建宁驿站”里的寻常配置。

“现在别人问我株洲怎样,我会告诉他,干净整洁,可以在路边的公共厕所里吃早餐!”天元区市民肖柯说。

小厕所,大民生;小厕所,大文明。据驿站工作人员介绍,株洲市财政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统一设计和奖补,全市所有“建宁驿站”统一风格、统一造型。

“‘建宁驿站’是我们株洲人的骄傲。”“‘厕所革命’再次丰富了文明株洲的内涵”……如今,“建宁驿站”不仅收获大批“粉丝”,大家还纷纷在各个驿站的留言本上,写下这些真心话。

“建宁驿站”也在形成全新的株洲经验,2019年以来,已吸引了郴州、邵阳、江西九江、广西梧州等地10余批次的考察团来“建宁驿站”参观交流。

清水塘:产城融合进行时

镜头

从株洲湘江西岸往东望去,映入眼帘的不再是林立的烟囱、残败的工厂,而是一块块平整的绿地,一栋栋现代化楼房……清水塘老工业区正在不断改造升级中“变绿”,日渐焕发生机与活力。

“破旧是为了更好地立新,不能把企业一关了之,使其变成一座空城。”清水塘要蝶变成一座新城:山水相依、产城相融的生态科技新城,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青山绿水的美丽之城。

新城建设,基础先行。清霞路、清湖路建成通车,清水塘城市公园雏形已具。围绕“桥开工、塘蓄水、路成基”,清水塘大桥、清水塘大道、株冶路等“一桥一塘三路”建设已拉开架势,着力构建与主城区及长沙、湘潭互联互通的主干路网格局。

同时,清水塘城市公园、湾塘山体公园、霞湾港生态景观带和滨江风光带等生态景观建设也正在推进中。

新城建设,关键在兴产业。以动力产业、应急产业为支柱,打造工业服务、新兴技术、总部经济、创新创业、都市贸易5个活力集群,重点引进物联网应用、硬件加速器、人工智能+、应急技术开发、应急装备研制、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构建“2+5+X”产业体系,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技术策源区、核心产业延展区和国家级应急产业示范区。

沿江风光带。

【数说】

截至今年8月20日,株洲市城区已开工新建“建宁驿站”171座、建成并投入使用99座,其余建设任务将在9月30日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清水塘老工业区147家企业全面关停,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5座,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48.5万吨/天,城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由2013年的214天,变成2018年的282天,湘江株洲段水质从Ⅲ类标准提升至Ⅱ类。

【数说】

2016年以来,全市共计完工道路建设项目309项,累计完成投资约323.28亿元;新建及改建道路里程共237.57公里,其中新建成道路186.98公里,提质改造道路60.49公里,市区建成区道路里程增加了180公里,路网密度大幅提升。

2019年,全市布局217个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力争全年87个项目开工,130个项目顺利实施,其中47个项目竣工,完成投资411.11亿元。

湘江四桥。

2019-09-24

00:00:00:0公园在我家门口148567202环境,干净和谐有质量/enpproperty-->2019-09-24

00:00:00:0公园在我家门口14856720c1485672.html2环境,干净和谐有质量/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