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去,旧事重提,人们对霍揆彰浓浓的家乡情结、深深的兴学情怀,依旧肃然起敬,满怀敬仰。
从炎陵县城西行约20公里后,沿着之字形公路一路攀升,跨过平原与高山之别的夹石坳,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探入云端的山峰,这座山峰就是金紫峰。金紫峰又名云风山、云秋山,处八面山脉末端,海拔1382米,位于炎陵县鹿原镇金紫峰村,东边是炎陵县船形乡,南面延伸到资兴市七里镇,西面连接永兴县,北面是安仁的湘湾,为炎帝陵前第一高峰。登临金紫峰,目及四县,乃远谋者之圣地。
“山光向说云秋好,刚我来看烟雨胛。忽喜晴霞照江水,画时犹觉欠功夫。”这是明代诗人易羲图对金紫峰的咏叹之作。清代文人墨客毛国翰、王运枢、李德贡等都曾登临此山,并留下诗文。
金紫峰下有条蜿若游龙的云秋河,也称东风河,她发端于金紫峰,清澈的河水自南向北蜿蜒东风全境,之后汇入安仁县永乐江。在云秋河中游东岸三口村境内的山坡上,绿树成荫,中间耸立着一座规模颇大的青砖楼房,这就是1939年由霍揆彰捐资5000银元建造的“望云学校”。
霍揆彰(1901—1953),炎陵县鹿原镇三口村人。霍先后就读于三口霍家私塾、三都康乐小学、衡阳成章中学,1924年赴广东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
抗日战争爆发后,霍揆彰任国民革命军第54军军长兼田南要塞指挥官。1939年7月,任第20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洞庭湖警备司令。1942年3月任第20集团军总司令,次年4月霍率所部第53、54军加入中国远征军,领命收复滇西战略要地腾冲。腾冲有怒江、高黎贡山等天险作屏障,驻守之敌是参加过
“九一八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日军王牌56师团。
5月10日,霍在保山召开前线军事会议,提出“肉搏向前”的战斗口号,令部属佩上“还我河山”袖章。11日率军强渡怒江,与日军展开要点争夺战。阵地反复易手,敌我尸首杂陈于途。经9天血拼,抵达高黎贡山之北斋公房。北斋公房海拔3230米,是二战中海拔最高战场,常年冰雪,最为陡峭难攻。霍以一部箝制当面之敌,以主力向绝无道路处迂回,断敌补给及归路。日军被困得啃吃同伴尸骨。霍部经月余血战,万余伤亡,终夺此腾北咽喉。盟军叹言:“世界上大概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打上去。”
7月上旬,霍部抵腾冲。腾冲城墙高数丈,火网密布。霍揆彰命令除53军一个师打援外,其余部队将城围死。炮团昼夜轰击,盟军飞机也轮番轰炸。近1月,炸开10余缺口。8月2日命攻城。中国军人与日军逐街逐巷展开肉搏,尸填街巷,血满城沿。9月14日攻克腾冲,日军仅1人逃生,余均被歼。腾冲战役历时4个月,毙敌少将及联队长以下6000余人,霍揆彰一举成为战功卓著的抗日名将。1953年,因脑溢血在台北病逝。
霍揆彰少壮离家,南征北战,很少回家。其母张氏在家,年迈多病,有时虽迎养外乡,终因频繁搬迁,亦乏奉养,往往只居半载数月即返故里,1934年,霍母病逝。噩耗飞报军旅,霍哀恸不已,面向家乡,白云飘飘,肝胆俱裂。
是年冬,霍揆彰出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4师师长,偕眷属及幕僚刘鼎汉等携一连士兵护卫,日夜兼程,于12月24日奔丧回家。之后,即请乡俗做“超度”,布孝堂,行家祭,摆筵席,酬吊客。翌年1月2日,将其母安葬于故居屋后山坡上。
霍甚感母恩未报,痛定思痛,于是萌生创建学校之念,一则寄托思亲之心,再则投资智力,造福桑梓。他定下校名为“望云学校”,寓“望白云而思亲”之意。同时,选定校舍宅基于其母墓附近山坡上,坐北朝南,居高临下。
1938年秋,霍揆彰率部驻防益阳、常德、桃江一带。身在湖湘,乡情弥笃,乃延请工程专家设计学校图低,委托姻亲尹廉溪负责建校工程,1939年春学校破土动工。在基建过程中,又聘请潘肇高为学校主事,予以囊助。历时一年,学校主体建成。
望云学校整个建筑群体,采用传统的“四合院”型,前栋教学楼为主体部分,楼上楼下,计有教室4间,教师办公室4间,过厅2间,采光、通风良好,主楼两端向后延伸为两栋耳房,上层为学生宿舍,下层为教师住房,楼上楼下都有走廊与主楼相连,分而不散,隔而不离。主楼与耳房之间,有宽旷豁大的空坪。正门上首二楼顶悬挂校牌,浮塑“望云学校”4个大字,落款为霍揆彰题(今校牌已失)。霍揆彰还亲自拟定并书写校训“智勇勤朴”,目前雕刻有“校训”“智勇勤朴”“霍揆彰”“民国二十九年二月”字样的巨型校训木板收藏在三口村一农户家。校训木板长约2米、宽60厘米、厚8厘米,系由整段木料加工而成。
在建校的同时,霍揆彰又委托本村邻友廖文清等到安仁湘湾、永兴四甲里购置校产,作为尔后办学常年基金,还将他家原有田山划归学校所有,其嫂侄则由学校适当供给生活费,乡里父老无不赞赏称道。
1940年初,各项办学条件就绪,霍揆彰自任望云学校第一校长。以举事潘肇高为首,聘请教师,组成班子招生开学。当时所延聘者,多是在外求学或从事教育颇有名望之人,如李道合、邱文翰、周文郁、孟锦棠、霍远骝等,学校因师资力量雄厚而声名大振。在望云学校就读的学生,除三口附近几个村子的少年儿童外,临近村甚至外乡的青少年也不计行程,慕名求学。
望云学校办学8年,因战乱和筹资困难于1947年停办。1949年酃县解放,望云学校校舍由人民政府接管转作三口小学使用。1990年代,三口小学新建教学楼,望云学校老校舍与新校舍一并使用。因农村集中办学改革,1990年代末三口小学改为东风学校三口教学点,设小学一、二年级教学班和幼儿园。
2012年,炎陵县人民政府公布望云学校为县级文物(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保护单位。
2019-11-23
00:00:00:0黄春平149093402抗日名将霍揆彰与望云学校/enpproperty-->2019-11-23
00:00:00:0黄春平14909340c1490934.html2抗日名将霍揆彰与望云学校/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