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7月11日上午11点36分
地点:株洲大桥河东桥底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实习生
王海芳
浑浊的江水奔腾北去。株洲大桥河东桥底,挤满了观望的市民。
身着橘黄色马甲的秦正安,凭栏而立,眼睛盯着一个桥墩。那上面有几行字:1994年6月18日,洪峰水位,42.60米。
早上7点,市政工程维护处工作人员秦正安准时来到桥底,换下坚守一夜的同事。他们的任务是观察——长时间、精力高度集中地观察。
这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秦正安要密切注意是否有大型漂浮物随波而来,及时通报,安排拦截,以防止其撞击桥墩,从而造成更大事故。就在昨天,一整个蔬菜大棚、几根巨大的树木被拦下,桥墩避免“挨打”。
守护桥,也守护人。
“昨天还有两个小孩试图玩水,被我们及时劝住了。”秦正安用竹竿搭起简易围栏,提醒市民注意安全。
接近12点,到了中饭时间。桥墩上的刻度显示,水位接近42.10米,较昨天有所下降。守护者没有“饭点”的概念,有吃则吃,怎么快怎么吃。
不过,眼下秦正安无心用餐,因为他听说,明天还有暴雨。每隔半小时,他会将水位照片传至微信群。
固定的下班时间是晚上7点,如有突发情况,就不下班。
“再累也要坚守岗位,确保市政设施安全。”秦正安说。
一场持续21个小时的“拉锯战”
时间:7月10日晚10点
地点:天元区马家河街道新马堤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通讯员/张讯嘉
株洲日报讯
“有水声,你们去看看。”7月10日晚8点,马家河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建国在新马堤巡察防汛时发现异常。2017年洪灾后,马家河街道对辖区内的河堤进行了巩固,并对水利设施进行了维护和更新,这个时候听到水声,肯定不是小事。
值班人员排查后,果然在河堤内部下方发现了渗水点,且有多处。发现险情后,新马社区立即启动应急抢险方案,一方面迅速调来挖机、沙包、彩条布等设备物资,一方面立即召集应急抢险队员,并将情况上报到区防汛指挥部,请求水利专家指导救援。
晚8点20分,挖机率先作业,清理现场,排查渗水点,一场深夜抢险行动拉开序幕。抢险队员赤身肉搏,扛着沙包往下跳,时间到11日凌晨4时许,险情才得到控制。抢险队员们不敢松懈,继续排查。
果然,在11日上午,被沙袋压住的渗水点又慢慢冒出浑水,不一会,水势逐渐变大,演变成了管涌。30多名抢险队伍再次投入战斗,一直到下午5点,管涌才得到控制。
奋战通宵,
堵住管涌控险情
时间:7月11日
地点:霞湾污水处理厂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株洲日报讯
7月11日凌晨1时许,受洪涝灾害冲击,霞湾污水处理厂内雨水收集管出现两处管涌险情。险情发生后,市水务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谢锦辉,第一时间带队赶赴现场指挥抢险。奋战4个小时,堵涌抢险工作基本完成,未影响水生态环境及正常生产。
湘江洪水肆虐,连日来,河西污水处理厂、霞湾污水处理厂先后出现管涌险情,党员干部群众通宵抢险,多次使管涌险情得到控制。
该集团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集团下辖的南洲污水处理厂及代管的王家洲污水处理厂被淹,已全面停电停产,以防漏电造成二次险情,同时等待洪水退去开展后续工作。
24小时“盯”着地质灾害隐患点
时间:7月11日
地点:石峰区长石村石门组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通讯员/蔡多
叶诗
株洲日报讯
“设备监测数据正常,没有异常情况。”7月11日下午5点,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勘科科长肖振华再次通过石峰区铜塘湾办事处长石村石门组监测设备确认,得到一切监测数据正常的消息后,他绷紧的神经才稍有舒缓。
石峰区长石村滑坡为我省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山体此前因滑坡已产生裂纹,出现位移现象,对附近居民及铁路线安全存在威胁。经过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已对该处隐患点进行了紧急处置。这之后,长石村石门组就上了重点关注名单。考虑到该隐患点实际情况,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向上级部门争取后,在该处安装了专业监测仪器,今年3月,这套仪器赶在汛前投入使用,开始24小时“监控”。
这是我市启用的第三台专业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单纯依靠人力手段进行监测,难以及时发现威胁。”肖振华说。今后,我市将继续增加专业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加强对地质灾害的防治。
高排渠上抢险忙
时间:7月11日11时
地点:天元区群丰镇高台岭社区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浑浊的高排渠归于平静,水位缓缓下降,刚露出水面的小草随风摇曳。
平静的高排渠边,是抢险队员忙碌的身影。大家排着长队,逐一传递沙袋,然后垒到险情点周围,围成200米见方的围堰。
这是天元区群丰镇高排渠高台岭社区谢家组段堤坝坍塌现场。高排渠长约5公里,关系到周边5个社区3000多亩农田的排水和灌溉。原本蓄积在农田的雨水,可以通过高排渠汇入湘江,但由于近日强降雨导致湘江水位快速上涨,已经高过高排渠,渠内积水无法排出,甚至出现江水倒灌现象,高排渠内水位几乎与堤坝齐平。7月10日上午,巡查队员发现谢家组段堤坝突然出现了100米左右的塌方。如果不及时处置,周边几千亩农田将毁于一旦。
群丰镇第一时间组织抢险队伍赶赴现场,进行围堰压砂处置。高台岭社区书记殷明和100多位抢险队员很快就来到现场,这一干就是一天一夜,使用了七八千个沙袋。
7月11日10点,经过持续奋战,险情基本得到控制。
“险情不解除绝不撤退”
时间:7月11日下午3时,地点:芦淞区虎形堤
株洲日报记者
刘毅
7月11日下午3时,室外体感闷热。
芦淞区虎形堤,200余名抢险人员或装填砂袋,或组成“人肉传送带”码编织袋,或铲除堤坡上的杂草。
“筑牢堤坝,保卫家园!”现场,来“督战”的芦淞区负责人在人群中大声下达动员令,“天气预报显示今晚新一轮强暴雨来临,我们要在此之前完成堤坝加固,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有!保证完成任务!”大家士气高昂。
保卫虎形堤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枫溪港河水和旁边农田、居民房屋间的唯一屏障。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看到,该堤坝有500米出现险情:靠近上游处出现多处渗水,河水流进农田呈淹没之势,农作物泡在了水里,靠近下游处的裂缝则一夜之间“长”到了10余米长、50厘米宽。
昨天下午4时,巡堤工作人员发现堤坡上有细流,且靠近水泥路面处开裂,该区城管、水利部门及庆云、枫溪街道工作人员等200余人火速赶到,通宵达旦加固堤坝。
“50名城管队员,才参加了京广线路基保卫战,还没来得及回家就赶过来了。”该区城管大队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抵御洪水的强大冲击,抢险人员还在地基上打上数十棵木桩,将砂石编织袋装入4立方米一个的宾格网,形成一道道安全屏障。截至下午7时,抢险固堤仍在继续,大家表示“险情不解除绝不撤退”。
全警上路抢险
力保道路畅通
时间:7月10日晚
地点:全市道路
株洲日报记者
刘平
通讯员/彭晚华
陈楚杰
株洲日报讯
7月10日晚,芦淞交警大队民警在董家塅街道南华社区巡逻时发现被困居民,随即找来皮筏艇将被困人员安全转移;7月11日凌晨,石峰区一处涵洞出现管涌,石峰交警大队民警迅速到场处置……汛情发生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迅速启动了二级防汛预案,全警出动参加抗洪抢险。
近日,全市交警部门执行了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支队还集结各大队,成立了“交警情指工作群”,针对险情及时上报、处置,迅速抢修。及时发布险情预警信息,便利群众避堵绕行。
据统计,从7月7日至11日,全市交警部门共出动警力7099人次,警车1586台次,排查隐患352处,救助群众511人,管制路段135处。
2019-07-12
00:00:00:0147896802前线:严防死守保平安/enpproperty-->2019-07-12
00:00:00:014789680c1478968.html2前线:严防死守保平安/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