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新时代,满程风雨满程歌。如今的茶陵,产业转型、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汇聚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湘赣边界中心县的磅礴力量。
A
产业转型,
经济高质量发展
眼下正是烟叶收购季节,9月23日上午,秋阳下的火田烟叶收购站里一片繁忙,满载烟叶的车辆进进出出,工作人员不停地检查烟叶的成色,过磅称重。烟农们拿着检测结果去结算,看着一年的辛苦变成了一叠叠人民币,脸上笑开了花。
这只是茶陵县发展“一叶两茶”特色农业的一个丰收景象。
地处罗霄山脉下的茶陵,境内山地丘陵偏多,种稻和养猪一直是传统的经济支柱。多年来,一代代茶陵人不停地探索,先后实行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重大举措,尝试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模式,但工业不强、财政不富的现象依旧存在。多年的实践告诉人们,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构建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才能踏上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改革先从农业开始,该县在稳定“粮猪”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出台政策,持续推进以“一叶两茶”为重点的特色农业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省级农业科技园,带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茶陵开始试种烟叶,经过多年推广,如今,已有7个乡镇595农户种植烟叶,全县烟叶产业收入达9000多万元,烟叶正成为茶陵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除烟叶外,还有许多农产品走出茶陵,通江达海,如马江的甘蓝入琼,高陇的彩米抵桂,潞理的香芋登上了广州人的餐桌。如今,茶陵特色农业发展欣欣向荣,农业企业也雨后春笋般涌现,万樟园林、龙华龙牧、林丰农业、虎源生态等应运而生,有的成为行业翘楚,带动数千户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
“前年筑梦‘一带一路’,我们在巴基斯坦修建高速公路,去年,又续签了2000多万元业务。如今,施工人员全力以赴赶工期,好向国庆献礼。”湖南宏伟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打来电话,透露出兴奋。
今年,“佳邦”公司又在广东、广西签订了30多亿的合同,这些成为茶陵县建筑业快速发展的生动注脚。
经过10年发展,茶陵县建筑业异军突起,现有47家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34.69亿元,实现GDP185.5亿元,成了茶陵的重要经济支柱。
近年来,抓住国家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茶陵县积极倡导“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积极招商引资,推动工业新型化建设,园区定位日渐完善,初步构建成“一区五园”产业园区发展架构,培育了高端服饰、电子信息、建材家俱等产业集群,以贵派电器、强强陶瓷、春程门业、晶彩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骨干企业日益壮大。目前,有高新技术企业8家,还有4家正在申请中,科技创新已成为茶陵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B
政务提速,打造服务型政府
“进一个门,就可以搞定事,而且环境好,效率高,不用排队,很方便。”7月4日上午,从茶陵县政务服务中心办完事的居民王先生感慨地说。
以前,茶陵县政务服务中心在县政府对面,因办公场地不大,一些职能部门未能进驻,群众办事还得跑多个部门。随着新的政务服务中心启用,进驻单位有27家,可办理的事项587项,群众来办事,真正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
今年,茶陵县全面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新模式:以“最多跑一次”为工作目标,加快推进深化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实现政务大厅规范化、标准化;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网上政务大厅建设,构建成“一号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票制收费”“一站式办结”运行模式,提高政务服务的效能和水平。
随着政务服务系统升级,便民办事窗口延伸到百姓家门口。秩堂镇马吉村村民王女士是受益者之一。“带上身份证,备齐资料上交到村里的便民服务站,准生证很快办好了,不像以前一样跑镇里、县里办手续。”她告诉记者,工作人员态度很好,耐心解答问题。村干部实行轮流坐班制和群众工作日制度,群众办事、反映问题随时能找到人。
这样的便民服务站,茶陵有242个,覆盖了所有建制村,配合18个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以及县政务服务中心,构建了便民服务三级网络。今年来,茶陵县正逐步将办实事事项下放,民政、财政、计生、司法、农技和水利国土等事项可以直接在便民服务中心;综治、计生两个事项可以在便民服务站办理。
作为省直管试点县,茶陵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目标,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计,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统一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系统,加强了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庄(社区)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基于互联网、自助终端、移动终端的政务服务入口全面向基层延伸,打造基层“一站式”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提高基层响应群众诉求和为民服务的能力,推动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县乡村全覆盖。
C
幸福升级,提升居民获得感
“儿女不在家,村里日间照料中心给我安排了床位,有专人照顾,还有家庭医生定期给我做体检,可享福啦。”4月23日,思聪街道左垅村日间照料中心里96岁的谭牛婆吃着护工送来早餐,笑呵呵地说。
感慨生活变化的,还有界首镇白沙村的谭秋娥,她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低保政策,她还在黑木耳基地做事挣钱,村里光伏发电项目还有分红。
脱贫攻坚,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2014年以来,茶陵县众志成城,苦干实干,集中力量攻克了“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三大堡垒,深入开展“七个一批”“八大工程”,不让一个脱贫措施“脱靶”,于2018年8月实现了整体脱贫摘帽的目标。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94户65343人,共计脱贫16349户6257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50%,68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为了巩固脱贫成效,助推乡村振兴,今年来,茶陵县贯彻落实“四摘四不摘”要求,大力实施精准脱贫和巩固脱贫“十个工程”,深入开展“回头看、扎实改、九清零”行动,至目前,该县共排查出759个具体问题,所有问题清零。
整治人居环境,打响乡村振兴“首仗”。
今年,茶陵县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首仗来抓,实施“春季绿化行动”,国道、省道绿化完成95%,开展美丽庭院建设,不少农户家门前有花;开展垃圾治理,绿色垃圾桶成为各村标配,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村里卫生有专人清扫。启动“四类房”拆除,村容村貌大变样。
搞好城乡统筹,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
今年,茶陵县启动了“城乡统筹·幸福茶陵”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行动,包括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三社联动、养老服务、公共卫生服务、无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治和开展“国卫”巩固提质、教育助学“5+2”等七大行动,让微信成为居民和政府交流的平台,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便捷的养老、医疗服务,让困难群体得到有效帮扶,让环境更宜居,让人民对教育更满意。
倡导乡风文明,凝聚起昂扬向上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该县相继出台了《深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全县文明单位(村镇)结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大力“除陋习、树新风”,让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
勇立潮头敢争先。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茶陵县正紧紧围绕“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心县建设”奋斗目标,奋力谱写新篇章。
电子产业飞速崛起
9月23日,株洲晶彩电子生产车间内,机器高速运转,工人们忙碌不停。“现在公司发展得很好,订单充足,工人们正加班加点赶进度。”公司老总尹泽轩说,2013年底将公司沿海地区迁回茶陵,公司已实现20%的年度增长。
这是茶陵电子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像晶彩这样落户茶陵的电子企业日逐增多。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收紧,深圳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电子企业“孔雀往北飞”,实现产业梯度转移。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茶陵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招商重点目标,并出台“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政策,还在上海和深圳分设招商办事处,定点招商。
近年来,晶辉电子、南马电子、伟士达电子、光宇顺电子……等10多家电子企业相继落户茶陵。正在崛起的电子产业,成为茶陵的新型产业。
万樟园林“绿”海掘金
从当初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绿化公司发展成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湖南万樟园林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万樟园林”)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荣得了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企业(园区)、国家现代园林标准化示范区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
2010年,公司董事长刘祖治在严塘镇考察时,发现附近山头满目荒芜,当时暗下决心,要使荒山变模样。这一年,他与与严塘镇签订协议,建设万樟园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计划将示范园打造成苗木基地和生态景区。
经过9年发展,当年租赁的10万亩荒山,如今变得绿意盎然,还打造了“中国花湖谷”景区。然而,万樟园林的生态发展脚步并未停歇,还在桃坑乡建设蜜柚、黄桃、脐橙生产基地,成立了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蜜柚实业等5个子公司,逐步实现“一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9-09-25
00:00:00:0148585402跨越发展,红色土地淌金银/enpproperty-->2019-09-25
00:00:00:014858540c1485854.html2跨越发展,红色土地淌金银/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