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何炳麟,倾家荡产也要办好教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马上又到教师节了。

这些年来,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一天天的水涨船高,很少再有人记起,教师这一群体在旧时的窘迫时光。

在南岳衡山脚下,有一所名为岳云中学的百年名校,在解放前便有“北有南开,南有岳云”之美誉。该校创办人系炎陵中村走出的教育家何炳麟,也是著名革命烈士何孟雄的族叔。在教师节来临前夕,重温百余年前株洲乡贤的办学往事,无疑是件值得纪念的事情。

创办岳云中学

何炳麟,1877年生于炎陵县中村乡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他的祖父祊裕公系清朝庠生,曾捐田支持在县城创办的梅岗书院(今炎陵一中前身);父亲成珪是蒙馆教师,也是何炳麟的启蒙老师。

何炳麟在蒙馆学的都是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后来进入何氏家族创办的龙门书院学习,青年时期跋涉90里,到祖父支持创办的梅岗书院就读。1900年,24岁的何炳麟在衡州府考取秀才功名;次年,又考进了“武昌文普通学堂”,再转入湖南师范馆学习。

1903年,在全国的“留日高潮”中,27岁的何炳麟参加了官费留日考试并被录取,同年8月入日本东京工业学校电气科学习。学习期间,何炳麟结识了湖南同乡、反清志士刘道一,并受其影响剪去长辫。1906年,刘在长沙拟发动新军起义未果,被捕杀害。1908年6月,何炳麟回国探亲,满族学生诬他为刘报仇而回国行刺,被清军扣于长沙,撤销了他的留日官费,使他无法反日续读。

在朋友的营救下,何炳麟被开释出狱,并被湖南高等实业学堂聘为几何学教师;与此同时,他还在省立优级师范学堂、第一师范、长郡中学等学校任课,在此期间,还编写了《几何图学教科学》一书,并于宣统二年(1910年)出版,被长沙各学校捧作教科书。

何炳麟认为,“欲兴国邦,必兴科学;欲兴科学,必先培育人才”,乃于宣统元年(1909年)2月,邀同道刘光前、邓国勋、唐瞻云等15人,共捐资2500元,创办南路公学堂,佃长沙戥子桥陶宅为校舍。学校首届招生52人,学制5年,推举唐瞻云为校长。翌年,辛亥革命成功,何炳麟被任命为湖南省交通司邮电科科长。他开辟了湖南有线电话。

1912年2月,南路公学堂更名为湖南第二公学堂,不久,校长唐瞻云因个人原因辞职,何炳麟不避艰难,毅然辞去交通司的职务,回校挑起校长重担,并与同仁先后将校址迁往落星田、通泰街、东茅街、大瀛洲口。1914年2月,学校再度更名为湖南私立岳云中学,并在荷花池兴建校舍。五年中,该校六迁校址,三更校名,办学艰难,可见一斑,但何炳麟的“教育救国”却矢志不移。

粗俗的办学名言

何炳麟办学有两句“名言”流传甚广。其一是“办学敛财,天诛地灭”,岳云学校是私立穷校,穷得经常发不出教师工资,教师来找他,他就自掏腰包,请教师吃顿便饭,言明薪水暂时记账,讨薪教师只好一笑了之。无薪难活,他就向外借钱发薪,年终债主上门,他竟告诉家人“急事外出,明年才回,请莫久等”,自己便到外面躲债去了。后来穷得没办法,他便把自己的手表、皮袍脱下,送到当铺抵押,换点钱发薪水。

上世纪三十年代,岳云骨干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的月薪为140至160元,而何炳麟给自己这个校长开的月薪则只有100元,低了三分之一。1931年3月,校董会决定,校长办公室每月可开支办公费40元,何炳麟坚持不领,两年后,他将这笔共900元的办公费,全捐给了学校的基金会。

从1912年担任校长,一直到1966年逝世,何炳麟当了五十多年的校长,却未置办任何产业,连祖上遗下来的三十多担田租,也一并捐给了学校,平日喜穿蓝布长衫,冬则棉袄。

何炳麟的另一句名言是“误人子弟,男盗女娼”,在他看来,办好学校,不误人子弟,需实行三好:延聘好教师,招收好学生,办成好学校。

在延聘好教师方面,何炳麟聘请了何叔衡、徐特立、曹典球、符定一、刘己明等省垣名师前来任教,风头一时无两。何炳麟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并重,认为“德”是首脑,智、体是双翅:为加强体育教学,曾聘远东运动会十项全能运动员、河北省篮球队主力朱思德任教,薪金超过副校长;笔者在校时的体育老师杨一南(1904-1966),在岳云体专毕业后留校任教,解放前后的许多著名运动员,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马延龄兄弟及不少大学的体育教授都是他的学生;其他学科的名师更多,笔者在校时的英语教授刘天铎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的,俄语教授彭文灿是留苏的。由于岳云中学名师云集,而省城长沙的几所师范类的大中院校师资不足,1956年,湖南省教育厅从岳云中学一次性抽调了6位教师调往师范院校。

何炳麟对学生要求严格,数学的等于号需用米尺画齐、等长,数、体一科不及格或其他两科不及格者留级,操行成绩丁等就勒令退学。何炳麟的儿子何国福旷课18小时,教务处未开除,何校长便亲自书写、张贴布告,将儿子开除;一位高级军官的儿子违纪被开除,军官来函质问,母亲来校破口大骂;另一学生数学不及格,未发毕业证,该生寄来一信,内附一颗子弹。何校长均顶回去,拒不更改。

敢为人先的岳云精神

1921年夏,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福湘女中的杨开慧、周南女中的蒋玮(即作家丁玲)、许文煊、王佩琼、杨设累、周毓明等女生,因思想先进,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皆为女校所不容,他们先是在毛泽东等人的帮助下进入船山学生暑期班,经暑期班教师与何炳麟商量后,均转入岳云中学读书,从而开创湖南男女同校的先例。《大公报》亦以“打开了男女同校的先路”为题,详予报道。毛泽东在1921年9月28日致肖子升信中说“文煊、开慧、毓明三女士,目前无学校可入,现在扦入岳云,男女共校,亦一新生面也……”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为后路计,何炳麟乃于1935年3月在南岳办岳云分校,以备不测。5月,在岳云中学现址的紫云书院遗址建校;8月,又在南岳山上创办岳云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林场(做为实习基地)。1938年2月,因敌机轰炸长沙,校本部乃从长沙城北的荷花池迁往南岳,与分校合并上课。

同年9月,国民党军事指挥机关渐迁南岳,军令部指名要借岳云校舍,学校只得迁往八十里外的衡山白果。

1944年,南岳、白果相继沦陷,岳云学校学生分批迁往蓝田(今涟源市),抗战胜利后,才于1946年2月迁回南岳。1951年12月,岳云中学由人民政府接管,改称湖南省立岳云中学。从1953年1月起,该校先后改名衡山一中、南岳一中,1966年7月再名衡山一中,1984年3月28日复名岳云中学,并由时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李锐题写校名。

何炳麟既是杨开慧的老师、校长,又给毛泽东、周世钊上过课。因此,1959年4月,他赴北京参加全国政协第三届大会时,在毛主席的同窗、湖南省副省长周世钊的陪同下,入中南海怀仁堂,受到毛主席的接见。毛主席一见面就握住何校长的手,连叫数声“何老师”,师生情谊分外深厚。临别时,毛主席送给何校长一句话,“勤俭办学,叫花子讨米不要钱。”

1966年10月2日,何炳麟老先生病逝于长沙,享年90岁,在省会长沙开过隆重的追悼会后,骨灰移葬南岳半山亭。

2019-09-06

00:00:00:0王琨教师节,这位从炎陵山区走出的著名教育家值得铭记148421402何炳麟,倾家荡产也要办好教育/enpproperty-->2019-09-06

00:00:00:0王琨教师节,这位从炎陵山区走出的著名教育家值得铭记14842140c1484214.html2何炳麟,倾家荡产也要办好教育/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