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院坚持了8年苏区斗争。期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是酃县苏区的核心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是苏区的大后方,建有军械厂、红军医院、工农银行、红色圩场等。那一时期,户籍人口1600多人中就有68名中共党员、44名共青团员、53名少先队员、26名儿童团员、42名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干部,260多人参加红军和赤卫队,在苏区斗争中牺牲600多人……
大坝的红色遗址
从县城出发,一路上四周都是翠绿绿的山,车开到石洲村柳坝组时起了山雾,到将军山时已是大雾弥漫,仿佛在云端荡漾。不多久便到了大坝,云雾也在此时散去,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油然而生。
大坝是一个小村庄,零零散散居着几户人家,与井冈山支脉荆竹山毗邻。西北面是沟壑,沟壑那边连着桃源洞;东南部连着万洋山的主峰。当年这里有个山大王,叫朱孔阳,绰号朱聋子,盘踞大院等地五六年,国民政府多次派重兵进剿,都未能剿灭,他的经验就是利用山林转圈,他说:只要会打圈,不要会打仗。后来毛泽东来到井冈山,在讲开展游击战术时,告诉红军指战员:“我们不仅要会打圈,而且要会打仗。”
大坝有三处革命遗址,分别是中共酃县县委机关、第一个酃县工农兵政府、酃县赤卫大队队部旧址。三处革命遗址呈三角形分布,相互距离在一华里之内,且每个点都设在村庄的进出口上,这样一来,无论哪一处发生紧急情况,另两处的人员都能在很短时间内赶到支援。
这三处革命遗址落脚大坝,也是有原因的。1928年5月20日清晨,中共酃县县委机关在南岸段家垄突然遭敌人攻击,县委书记刘寅生等人牺牲,仅周里、王元吉两人逃出来。月底,他俩赶到宁冈茅坪,向毛泽东汇报了县委遭破坏的经过,并请示派人重建县委,领导酃县的革命斗争。随即,毛泽东在谢氏慎公祠召集会议,宣布重组酃县县委班子成员,由李却非任书记、黎育教任组织部长、周里任宣传部长,并要求随工农革命军锻炼的酃县赤卫大队170多人,跟随李却非等人回酃县帮助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以荆竹山、大院为中心并与井冈山连成一片的革命根据地。
6月初,他们经荊竹山到达大院的东西坑。在西坑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委成员,重建酃县县委。当时县委机关驻东坑,当月中旬迁入大坝。同时,在大坝匡神宫召开县工农兵政府代表大会,成立酃县第一个县工农兵政府。大会选举徐鼎燕为主席、周道隆任财政部长、何国诚任军事委员会书记、李惠云任财政部部长、曾纪林任土地部部长、周亚水任妇女部部长。
酃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后,一方面扩大红色区域,逐步向七都、八都、九都、十都发展;另一方面则在中心区域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分田运动。从此,酃县苏区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到长征之前,根据地面积达到1363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8.22%,包括十都、沔渡、大院、石洲、黄挪潭、水囗、下村、平乐等地的115个自然村,并与井冈山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游击区面积达到635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31.78%。
从银行到医院
从大坝出发,沿着长长的山垄继续往前走,可见一突兀于前的高地,这里是湘赣省工农银行酃县分行旧址,只是年代久远,早为周边的林木所吞噬,但残存的屋基还依稀可见。在旧址的南侧路口旁,还有一个3米左右高的土台,这是当年的哨所所在,配有一个武装警卫班担任保卫工作,这里方圆十几里都没有人家,当年的苏区把银行和国库放在这里,显然是出于的隐密和安全的考虑。
湘赣省工农银行酃县分行的建立,是根据1932年12月湘赣省工农银行的指示,拟定在酃县、莲花、分宜建立三个分行,指定酃县分行负责酃县、茶陵、宁冈、遂川四县苏区及湘南八县游击区的金融工作。1933年1月,酃县分行创办,行长由酃县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麦宗元兼任,为湘赣革命根据地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银行之外,还有医院。1928年6月,中共酃县县委根据湘赣边界第一次党代会关于“工会组织要积极担负军民伤病治疗和卫生防疫宣传的任务”的决议精神,在当时医药和医生都很稀缺的条件下,把一些中草药郎中组织起来,在大坝成立了红军休养所,由廖德佑任所长,李坤光为医师。1929年1月底,井冈山失陷,休养所停办。当年5月,红五军重返井冈山后,就在大院西坑正式成立了红军医院,还是由廖德佑任院长,李坤光为医师。到1931年8月,红军医院不断发展扩大,在大院地区分别建立印子埂、石板头、荆竹窝、小枧坑4个分院,医护人员增加到19人,伤病员最多时达100余人。因战斗频繁,环境恶劣,经济困难,医疗条件极差。他们自采、自制、自配中草药,以盐水代替酒精,用门板当作手术台,自泡药酒当麻醉剂,就这样医治好无数的伤病员重返战场。
1933年冬,蒋介石调集百万军队,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敌王东原师占领酃县,苏区范围急遽缩小,红军医院也从大院西坑先后搬到桃源洞、焦石、青石、上洞、石禾坪等地。
无法忘却的纪念
从红军医院旧址出来,来到大院街继续寻找红色足迹。虽说是大院街,却十分冷清,总共只有十来个店面。听说在苏区时期这里有30多个铺面,一个早上就能卖3头猪。当地人介绍,当时苏区政府为扩大物资交流,活跃苏区经济,在这里建立了圩场,每月逢二、五、八开圩,来自坂溪、石洲、黄挪潭三个区的农民和商人,总有好几百人,人流熙攘,相当的繁华。
大院街北侧约400米处,有一座烈士陵园,山头松柏苍劲。当年,井冈山失守后,国民党张敬兮团围攻到大院苏区,苏区军民惨遭屠戮,县工农兵政府主席徐鼎燕在突围中牺牲,妇女部长周亚水等17名县、区、乡干部和赤卫队员被抓,被押到马鞍形山杀害。周亚水牺牲时已有数月身孕,胎儿尚蠕蠕颤动,刽子手又在她身上连捅数刀,凶残暴戾之状,令人发指。为纪念革命先烈,1990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大院农场就在马鞍形南侧的山头,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
历史的烽烟早已远去,但大院这些革命遗址背后发生的故事,仍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整理,去传承。
2019-07-12
00:00:00:0147899502炎陵云上大院的红色往事
张晓建/enpproperty-->2019-07-12
00:00:00:014789950c1478995.html2炎陵云上大院的红色往事
张晓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