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耿飚同志诞辰110周年。耿飚同志的人生事迹及其精神价值无疑是当代共产党员党性教育的范本,其范本价值主要体现在忠诚的政治品格、担当的责任意识、求真的务实之风、为民的初心本色。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是耿飚同志永远不变的初心。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的“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就要学习传承像耿飚同志这般如此纯粹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初心与使命。
一、投身于革命戎涯之中,永葆忠诚的政治本色
革命起点葆忠诚。1922年10月,耿飚到水口山成了一名童工,在水口山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他逐渐明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救中国于水火之中。1925年5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冬,按照水口山工人运动组织的指示,耿飚秘密配合其他同志接运枪弹,武装水口山工人赤卫队,进行革命武装斗争。1928年,耿飚转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和革命力量遭受重创,许多人因此丧失了革命信心并脱离了党组织,但耿飚排除艰险、几经辗转回到浏阳,找到了党组织,突显他对党忠诚的政治本色。
屡建奇功葆忠诚。1929年担任醴北游击队队长的耿飚,凭借着一股猛劲,从夜袭夺枪到破袭“土围子”,把仅由7个人组成的队伍壮大到了30多人,“耿猛子”的称呼由此得来。1930年,他率领这支游击队参加了红军。先后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漳州战役等重大作战。红军长征中,他率部攻克古陂,激战九峰山,夜渡潇水河,奔袭道州城,血战湘江边,强渡乌江,首夺天险娄山关,掩护中央纵队和主力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后,又率部参加四渡赤水、再克遵义、南渡乌江、从云南境内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重要战役战斗,助力中央红军脱险。支撑他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并屡建奇功的正是对党领导革命事业的信念和忠诚。
二、受命于危难之际,勇立潮头的担当精神
出任大使显担当。建国伊始,耿飚出任驻瑞典大使,开始了他长达20多年的外交生涯。这期间正值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利用各种方式揭露美国入侵朝鲜、威胁中国安全的战争目的,并为我国进行抗美援朝、守卫家园的正义性进行大声疾呼,以期得到国际舆论的同情和支持。他还为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不断奔走。1956年初,耿飚出任驻巴基斯坦大使。在此期间,他积极推动中巴睦邻友好关系,特别是助推了中巴两国在经贸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最终打破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肩负重任显担当。1960年,耿飚奉调回国担任外交部副部长,负责的主要工作是接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外交。他按照中央的指示,积极推动了我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坦四国的边界条约或边界协定的签订工作,有利维护了我国周边安全与稳定。在他的有力协助下,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妥善处理了大量涉外事件。一批重要的外交文件的起草工作也在耿飚的主持下得以完成。“外交无小事”,肩负重任的耿飚以不菲的外事功绩彰显出他的担当。
顶住压力显担当。“文化大革命”后,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的耿飚主持的外事工作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他坚持原则,顶住极大的压力,坚决落实党中央的干部政策,平反了一些冤假错案,解放了一大批干部,逐步恢复了中联部的领导班子和组织结构,并积极探索恢复和开拓党的对外工作,也获得了一些实质性的突破。
三、亮剑于逆流之潮,敢说真话的刚直品格
敢与错误思潮抗争扬刚直。风起云涌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代,面对林彪、“四人帮”对外交路线的重度干扰和破坏,耿飚坚定不移执行中央制定的外交政策,顶住压力,亮剑在这股逆流之潮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1967年初,中国驻外使馆大使都被要求回国参加运动,当时任驻缅甸大使的耿飚,回国时飞机刚一着落就遭到受极“左”思潮影响的造反派的批斗。耿飚对此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感到极大的震惊,但很快冷静沉思下来,同黄镇共同起草了一份大字报,用来驳斥极“左”思潮。大字报贴出后,立刻在外交部干部群众中产生极大的影响。一股与极“左”思潮作斗争的正气冲破迷雾,迅速升起并萦绕在整个外交部。
敢说真话扬刚直。耿飚在出任驻阿尔巴尼亚大使期间,发现中国对阿尔巴尼亚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存在着“有求必允”但实效甚微的问题,这是中国外援方式存在着问题。耿飚深深反思这种情况,他认为,中国的对外援助,虽符合国际主义原则,但不能忽视重要的两点:一是要基于本国的能力基础上量力而行;二是要根据对方实际需要和援助物资的用途。当时国内被极“左”思潮的浓雾笼罩,谁都不敢指出“欧洲社会主义明灯”的不是。而耿飚还是大胆、如实地反映真实情况,并将自己对援阿尔巴尼亚的援助方式等写了一封信给中央。这封信几经辗转才到了毛泽东的手里,他看了信后,对耿飚赞不绝口,“耿飚敢说真话,反映真实情况,是个好大使。”
四、奔走于群众之间,初心为民的鱼水情怀
庆阳情怀系人民。毛泽东在1937年8月召开的洛川会议上提出,主力部队前线抗日后,为巩固陕甘宁根据地,需要留下一支部队留守后方。为此,毛泽东选中了耿飚。但当时的耿飚一心只想上前线抗日,毛泽东得知此事后,与耿飚谈了一次话,并用“鸟有鸟巢、毛毛有摇篮”的比喻说明稳固抗日大本营的重要性。耿飚按照毛泽东的指示,率领三八五旅部队驻守庆阳。此后,耿飚与庆阳这块革命黄土地结下了浓浓感情,对当地老百姓也结下了深厚感情。他心系当地老百姓,带领三八五旅在陇东大地挖窑洞、建学校、开荒种粮,稳固后方。每年都会帮助贫苦农民春种秋收,送衣送粮。
“耿飚之问”问初心。1991年,耿飚重返革命老区庆阳。当晚,在耿飚夫妇下榻的招待所外人声鼎沸,一群前来“告状”的老百姓指出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久久不肯离开。深感痛心的耿飚随后召集省地县主要领导,并给他们讲述了一件往事。50年前,他带领三八五旅驻守此处。有一次,一个战士因违反军纪要枪毙。老百姓知道后都哭着跪求饶了他。尽管反复强调军纪,但老百姓还是跪倒在操场上。最后,耿飚含着热泪答应了老百姓的请求。故事讲完后,耿飚非常激动地问道,“现在,我要问问今天在座的你们这些人,不管哪一个,如果犯了事,老百姓还会替你们求情吗?”耿飚用他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也给地方干部上了一堂处理干群关系的政治课。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
2019-08-20
00:00:00:0苏海新148266702耿飚同志的精神价值
是当代共产党员党性教育的范本/enpproperty-->2019-08-20
00:00:00:0苏海新14826670c1482667.html2耿飚同志的精神价值
是当代共产党员党性教育的范本/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