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怡敏
看视频请扫二维码。
邹怡敏
剪辑/拍摄
(二)
13
系列报道之
【名片】
伏波庙(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
伏波庙位于渌口区渌口镇伏波岭。相传汉代的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今越南)时往返途经渌口,均屯兵岭上。他军纪严明、爱护百姓,后人为记其事,将其岭命名为伏波岭(沿用至今),并建一庙名为伏波庙。1926年,渌口附近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伏波庙成为渌口农民协会、女子联合会的办公场所。1927年2月3日,毛泽东来到渌口考察农民运动,在伏波庙内召开渌口地区农民运动骨干分子会议,为日后撰写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找到了第一手资料。2011年,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伏波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伏波庙。
邹怡敏
摄
【寻访】
毛泽东夜宿伏波庙
从渌口区委大院的一个下坡往左拐,约走300米,就到了老街,依稀残存的麻石板铺成的街道,低矮的房子,蜿蜒的渌水,似一幅古朴的图画。
老街的至高点便是伏波岭,这里古木森森,环境清幽,拾阶而上,红墙青布瓦的伏波庙掩映在绿荫之中。伏波庙右厢房便是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纪念馆,走进陈列室,一幅幅泛黄的照片挂在红色的背景墙上。
1926年,随着北伐大革命的胜利进军,全国农民运动迅速发展起来。伏波庙是当时渌口一带农运活动的中心,仙井、渌口、南阳桥等原属醴陵北二区95%的农民加入了农会组织。在农会组织领导下,农民们向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贪官污吏和旧恶势力等展开了激烈斗争。
“1927年2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的毛泽东考察完醴陵农民运动,从醴陵县城进入姚家坝乡龙凤庵,途经仙井乡的关王庙再到渌口,然后从渌口老街接龙桥上到了伏波岭。”渌口区文物局局长吴利人介绍,当时,毛泽东走进伏波庙,看见一些菩萨堆于一角,便笑着问:“这是什么?”时任渌口埠委书记兼农会委员长的孙小山打趣道:“请他们偏安一下,让我们无产阶级办公!”毛泽东点头称赞:“稳健!稳健!”吃过午饭,毛泽东去了河对岸的南阳桥乡南岸村许家祠堂(乡农协会)了解农协情况,访问了几户贫农。
“晚上,毛委员在伏波庙内召开了渌口工农运动骨干会议,听取了各位同志的汇报,对如何开展革命斗争作了指示。当晚,毛委员即住在伏波庙内。”程炳生(时任醴陵县总工会执行委员会组织委员)的回忆录里记载,“毛委员考察渌口后,渌口工农运动进入一个新高潮”。
当年3月,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对渌口农民运动作了高度评价。
【新貌】
串联革命纪念场所,打造红色旅游路线
伏波庙前,几位老人或锻炼身体或下棋。
“这里是毛主席曾经指导革命的地方,曾经住过的地方,我们对毛主席的感情,那是深入骨子里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渌口镇70多岁的陈奶奶介绍,她常来伏波庙,和同伴唱红歌或打太极。
1944年9月,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渌口,伏波庙毁于一旦。1968至1970年,通过省、市资助,群众赞助,捐工献料,重修伏波庙于原址。
为丰富群众生活,2001年,渌口区委、政府精心策划,干群踊跃捐资,以伏波庙为中心建设了伏波公园。2017年12月,又将伏波公园建成法治文化公园,园内设文化石、文化墙、宣传栏、紫铜天平、浮雕群等大小人文景观22处。
“伏波庙作为见证湖南农民运动和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渌口区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都有党政机关、学校、群团组织等来伏波庙参观,该区着力打造红色旅游一日游路线,将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伏波庙、国家3A级景区杨得志故居、仙井革命烈士纪念陵园等革命纪念场所串联起来。
“去年底,我们将伏波庙和其他县市的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一起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利人介绍,陈列室内容将进行更新完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今年将对旧址进行维修,以便更好地发挥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2019-09-17
00:00:00:0148509602伏波庙: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enpproperty-->2019-09-17
00:00:00:014850960c1485096.html2伏波庙: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旧址/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