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70年来,攸县在风雨中砥砺前行,书写一个又一个时代新篇: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均实现百倍以上增长。特别是近10年来,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连年位居省、市前列,多年获评全省经济十强县。
2018年底,攸县地区生产总值增幅7.4%,比1949年增长1557倍;完成一般公共财政总收入20.04亿元,比1950年的159万元增长1260倍;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7.0%,比1949年增长7748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41元,比1949年的77.59元增长419倍。
70年来,攸县在多个领域跻身全国、全省先进行列。在最新出炉的中国中部县域经济百强中,攸县排名第43位。
70载革故鼎新,攸县巨变。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攸县伴随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铿锵鼓点,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争先跨越的历史潮流中砥砺奋进,奏响了改革发展最强音符。
转型升级,培育工业发展新动能
厂区绿树葱茏、空气清新,现代化的厂房掩映其间……这是近日在攸州工业园看到的情景。
截至2018年底,该园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5亿元,实现税收连续两年翻番,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攸县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历程。时光进入2000年,攸县确定“工业立县、工业兴业、工业强县”的战略方针,开始筹建“一园三区”,即县城的攸州工业园、新市农产品加工区、网岭建材加工区和菜花坪来料加工区,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为了让已落地企业留得住、快发展,攸县启动“暖巢行动”,县级领导与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全程代办审批事项,确保投资项目“零障碍”报批。攸州工业园为企业建立“身份档案”,推行“全托式”“保姆式”服务。
同时,该县出台“攸县工业发展奖励”“攸县招商引资若干政策”等优惠政策,每年设立数百万元的产业发展基金,为转型升级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并拿出数百万元资金对科技创新、招商引资中介等进行重奖,鼓励企业创新。在关闭退出那些落后小煤矿的同时,不断发展煤电能源、煤炭洗选、煤矸石制砖等精深加工,打造湘东南煤电能源基地之路越走越宽。积极支持企业改造重组,神农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淘汰老旧设备,引进新设备和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成功转型升级。
如今,攸州工业园和网岭循环园成功进入省级园区,其中占地510.06公顷的攸州工业园入园企业已达115家。全县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1家、高新技术企业86家。
特色引领,农业产业方兴未艾
到处是醉人的绿色,那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处处有溢香的果园,那喜人的丰收景象,如描如绘……从绿园田畴间,真切感受到现代农业带给这方沃土的勃勃生机。
产业特色化,是攸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亮点。近年来,该县财政每年安排农村产业扶持发展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形式,重奖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合作社以及壮大产业有功者。对发展种养基地的农民,提供无息贷款、小额贷款等扶持。按照“特色化、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品牌化”的思路,全力打造优质稻、中药材、油茶、花卉园林、茶叶、麻鸭、皇猪、黑山羊”等八大农业基地,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格局,农业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攸县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使土地向有技术、会经营、懂管理的能手集中,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了产业壮大。
如今,该县农业生产方式已发生深刻转变。水稻、生猪、油茶、麻鸭等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地区集中。作为攸县“四大亿元产业”之一的花卉产业,现已建成云田花木、红旺园林、金叶花木等花卉苗木基地42个,发展种植大户112个,总面积逾3万亩,年创产值15亿元。创建金富、金岭、同发等专业合作社10个。近年,该县引进新技术兴建的我省首个桑草猪养殖基地,经两年发展,已在坪阳庙等地形成3个养殖基地,年出栏桑草猪1.5万头。
攸县鑫地金银花种植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租赁了联星、丫江桥等乡镇(街道)农民的1000多亩旱土和荒山进行开发整合,现初步建成联星街道老头岭、冯家坳、圳江,丫江桥镇盆上等4个种植基地。
目前,攸县已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转变。截至2018年底,该县农业生产总值达81.01亿元,为1949年0.49亿元的165倍。
“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活力
崭新的游客服务中心、风景如画的环湖游道、横跨两岸的云水桥……历经4年提质改造,7月25日,总投资11亿元、有着“湘东明珠”美誉的攸县酒仙湖景区,以崭新的面貌正式开园迎客。这里旖旎的风光、完善的设施、独特的魅力让游客流连忘返。
攸县素有“湘东明珠”美誉,山、水、洞、瀑、湖、林等自然景观资源齐全,酒仙湖、白龙洞、仙人桥、阳升观、禹王洞地下河等享誉全省。东冲红军兵工厂、南岸列宁室、谭震林故居等红色人文资源具有较高知名度。
近年来,攸县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实现“产业突围、转型突破”的重要战略来部署,在“旅游+”上下功夫,努力打造“全景攸县”和大旅游格局。
不断完善景区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积极打造精品旅游板块,加快智慧旅游建设步伐,完善景区服务功能。特别近年来,该县投入20亿元,升级改造龙头景区——酒埠江景区,实施酒埠江生态新镇综合开发项目,修缮宝宁寺,兴建游客服务中心、景观大道、环湖游道。网岭、鸾山、宁家坪、皇图岭等乡镇(街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兴建贾岭药博园、南湖山庄、八福垅和雷坪峡谷等一批田园综合体和乡村旅游项目。激活了全县旅游产业。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02亿元。
眼下,攸县正致力于打造2至3个省级休闲农庄,支持1至2家申报国家级休闲农庄,探索建立旅游招商分队和网上购票运营模式,加强与大湘东旅游联盟等的对接,进一步激活旅游市场。
民生优先,谱写和谐幸福篇章
老百姓看病不再难,困难群众住上安居房,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增多。放眼攸县各地,老百姓的居住环境改善了,看病就医方便了,社会保障更全面了……
70年来,攸县坚持从群众最关心关注的脱贫、就业、就医、就学等方面入手,每年投入70%以上的财力用于民生改善,使发展成果普惠群众。
脱贫攻坚既是头等大事,也是民生实事。攸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817户33240人,如何帮助他们脱贫?该县把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变成检验干部能力和实绩的“大考场”,四大家领导、100多个县直单位和镇、村共3000多名干部,按照“包干到户、包干到底、脱贫为止”的原则,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对子。同时严格制度,对各级帮扶干部不能如期脱贫的实行“一票否决”。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15个省级贫困村脱贫摘帽任务,帮助21981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86%。
医疗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该县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病床由1978年的21.99、15.16增至2017年的23.8、51.6,群众就医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近些年,攸县大力实施“双十模式”,群众花十块钱、用十分钟就可以便捷就医,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
该县通过培厚创业创新沃土,激活了全社会创业创新者的热情,近年来,每年解决就业7000多人以上。通过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方针,全县群众小学、初中、高中普及率分别由1978年的54.93%、16.38%、6.22%提升至2018年的100%、99.34%、97.74%。
让群众性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也是该县民生事业的着力点。截至2017年底,全县先后建成上亿元的攸州文化园1个,“乡村大舞台”103个,图书馆(室)、影剧院等文化场所300余家(处),电影队、皮影队等文化团体千余个。
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一项项落到实处的惠民之举,正点亮攸县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
酒仙湖景区完成改造重新开园
历经4年提质改造,不久前,攸县酒仙湖景区以崭新面貌开园迎客。
提质改造后的酒仙湖景区,从过去的单一式观光景点,升级为集山水游览、民俗体验、运动休闲、康养度假、研学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山水休闲型旅游景区,拥有酒仙湖湖区、酒埠江地质博物馆、酒埠江大坝、攸女仙境、官田碉堡、水云桥等多个景点,并打造了18公里环湖生态游道,构建活力水湾运动、碧水青山露营、攸女仙境民俗体验、渔樵耕读湿地游憩、攸州记忆滨湖休闲、青山幽谷森林康养等六大片区。
此外,全新的酒仙湖景区还围绕研学、亲子、运动、度假4大方向,新增了热气球体验飞行、悬崖秋千、喊泉、酒江渔火、水上乐园、禹林飞跃、活力水上冲关乐园、野奢民宿等多样化产品。
贫困户治病只付不到一成的钱
“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这是过去攸县贫困百姓面对疾病时的真实写照。如今,该县出台多项措施,阻击因病返贫,贫困户治病自付部分不到一成,有的甚至不要出一分钱。
该县有1/4的贫困户属因病致贫。近年来,攸县对贫困户实施一次性救治、大病集中救治、重病兜底保障及慢病签约管理等一系列健康扶贫医疗保障救助措施。
平时,对贫困户在县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除上述减免,自付部分再减25%(恶性肿瘤减30%);在当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仅出门槛费200元,其余部分由医疗机构全免兜底;在村卫生室看病仅需10元。另外,攸县贫困户还可享受重病兜底、扶贫特惠保等政策。
网岭循环工业园
攸县县城一隅
打造10万亩荷花基地
近日,攸县丫江桥镇荷花种植基地里,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忙着采摘莲藕。按照计划,该县将利用3年时间,打造10万亩荷花生产基地。
近年来,该县引进了长明高科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生产LED手机屏幕的企业,通过新技术直接从莲蓬提取所需原材料。
该县在农业产业发展中,采取“农工联姻”的办法,瞄准当地企业需求选品种,利用该公司做“下线”,让种植基地成为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企业成为种植基地的“消化系统”,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的“金链条”。
按照规划,眼下,该县正在网酒公路沿线、省道315沿线、国道106沿线、攸河两岸建成万亩荷花种植带,形成观赏农业,让这些产业能吃、能用、能观赏。
在酒埠江镇荷花种植基地,村民们正忙着建设农家乐、休闲基地等。村民们扳着手指说,他们的荷花种出来可赚三次钱:莲蓬卖给企业做原料,莲藕卖给市场加工成藕粉销售,荷花绽放期间,还能吸引游客前来,促进休闲农业发展。
丫江桥镇仙石村居民点
红军兵工厂旧址
7成以上规模企业由老乡创办
近日,株洲地博光电材料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公司董事长吴桂华是攸县人,是该县实施“精英回流”工程引进的众多企业家之一。
据悉,攸县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70家,其中202家是返乡创业的老乡创办的,占比达75%。
攸县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有20多万人,其中不少成为商界能人。近年来,该县实施“精英回流”工程,积极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
该县每年派人到各地走访老乡,介绍家乡发展情况,推荐投资项目。老乡回老家,县领导上门拜访,邀请返乡知名人士参加茶话会、座谈会等;充分利用商会平台,通过攸县广州商会、深圳商会等积极宣传家乡,定期发布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主动出击珠三角区域,举办一系列招商活动,推动在外企业产业转移至攸县。
目前,越来越多的昔日“南飞雁”结伴归巢,在家乡的大舞台上演绎创业创富传奇。攸州工业园现共有规模以上企业78家,其中超80%是老乡回乡创办的。
大事记
荣誉榜
(节选)
制图/左骏
本版图片均由攸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企业招聘会
宁家坪镇村民刘玉兰察看瓜篓挂果情况。
李放鸣
摄
鸟瞰酒仙湖
2019-09-29
00:00:00:0策划:梁天琛
尹二荣
执行:黎世伟
吴辉兵
旷小龙●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园林县城
●湖南省经济十强县
●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148618202砥砺前行,唱响时代奋进最强音/enpproperty-->2019-09-29
00:00:00:0策划:梁天琛
尹二荣
执行:黎世伟
吴辉兵
旷小龙●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绿化模范县
●国家园林县城
●湖南省经济十强县
●国家文明城市提名城市14861820c1486182.html2砥砺前行,唱响时代奋进最强音/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