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渔民上岸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尹二荣

陈洲平

通讯员/李秋林

12月26日凌晨2时许,茶陵县舲舫乡官溪村一带下起了小雨,老渔民周解生听到雨声连忙起身,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枕边,结果什么都没摸到,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早下船了。

“打了一辈子鱼,在船上住了60年,晚上听见下雨就想起身收网。现在不让打鱼了,真舍不得!”前半夜几乎未合眼的周解生,起身在院子走着,看着从船上拆卸下来的大乌篷,一根接一根地吸烟。微微亮光中放眼望去,洣水边已见不着乌篷船了,码头冷清了许多。

根据中央、省政府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有关工作要求,从明年1月1日起,茶陵县永久性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捕捞,要求59个持证渔民告别捕鱼,弃水上岸。周解生就是这59个中的一个。

多管齐下,茶陵率先完成退捕

“明年起不能捕鱼了,希望大家主动上缴渔网和渔船,到时有政策补贴。”8月份起,类似的禁捕退捕宣传活动,在茶陵县洣江、舲舫等沿河乡镇街道宣讲过多次,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希望通过宣讲,能让每个渔民都了解国家政策,以利于随后展开的退捕工作。

2019年初,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从2020年起,长江将全面进入10年休养生息期。湖南省率先在水生生物保护区推进常年全面禁捕。

湖南省此次禁捕范围包括水生生物保护区水域,以及长江干流湖南段、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干流除保护区外的水域。茶陵,正是中华倒刺鲃这一珍贵鱼类生存的水生生物保护区。

为了推动禁捕退捕工作,茶陵县先后4次召开推进会,于8月开展了捕捞渔民情况摸底,10月份又开展摸底“回头看”工作,确保精准识别渔民。随后,该县出台了工作方案,多次召集渔民座谈,11月底在全市7个禁捕退捕县区中率先完成退捕工作。

“原以为只禁几个月,没想到以后不能捕鱼了,听到消息我当时就懵了。”渔民陈刚说,捕了20多年鱼,现在不准捕了,将来怎么办?他心里十分迷茫。

缴网拆船,渔民心中满是不舍

11月28日,在官溪村码头旁,一艘艘渔船纷纷被拖上岸。工作人员用焊机切割渔船,现场火星四溅。

看着自家渔船被切割,53岁的渔夫周运红眼里有些湿润,那跳动的火星让他感到刺眼。“好几天都没睡,舍不得!”他喃喃道。

“烟波锦江游船弋,万绿茵中叹红石”是官溪村的写照。由于田地稀少,村民们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周运红从小就跟船,一家人吃住在船上。父母忙时,没人照看他,就用一根红绳把他拴在船舱里。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官溪村渔业发展迎来了“黄金岁月”。从那时起,周运红陆续添置了渔船渔具,到这次拆卸前,他拥有两艘大铁船和3艘辅助船,渔网850公斤,还带出了8个徒弟,是当地有名的“船老大”。靠着捕鱼,他家建起了三层楼房。

为了加快退捕进度,茶陵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与渔民达成协议后,聘请第三方公司对渔船进行评估,给予拆解奖励,并回收证件。对个别想不通的,乡、村领导一起上门做工作。

11月28日至29日,茶陵县有48艘渔船被集中拆解,回收网具6455公斤。其中渔网按每公斤50元补偿,内陆船舶证书每本以2000元回收,按时签约的渔民每位还有3000元奖励。“江里的鱼越来越少,现在退捕是保护生态,我们还是要响应。”周运红坦言。

上岸转行,“打鱼人”变身“巡河人”

渔民是个漂泊的群体,生存技能单一,他们期待上岸,又怕上岸。

渔民陈文收到退捕通知后,一直托朋友找工作,终于找到一份搬运工作;渔民周美云,提前下船去长沙投奔弟弟。

不论是陈文,还是周美云,对未来都有点彷徨,但渔民周运苟却是例外。

绕过连片池塘,翻过一座矮山丘,映入眼帘的是呈梯田状的鱼塘。天空中有鹭鸟飞过,四、五只大白鹅在湖面惬意地游弋,土鸡在塘边栖息,黄牛在山上觅食。这是12月18日,记者在官溪村周运苟的生态养殖基地看到的景象。

1987年,周运苟放弃了捕鱼,南下广东打工。“鱼、水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即使多年没捕鱼,手艺也不会丢。”周运苟说,2012年后,他回乡创业,开始养殖鱼、鸡、牛等。闲暇之余,周运苟也会“重操就业”,去洣水河里打打鱼。

此次退捕,周运苟受到的冲击较小,这也给了其他渔民启发。如今,官溪村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里正在开挖池塘,打造养鱼基地,渔民们上岸后可以在此参股,或自己创业。

针对渔民的诉求,茶陵县一边争取补贴政策,一方面谋划开设公益性岗位,加大培训力度,力争让“打鱼人”变成“护渔人”“巡河人”,确保洣水河生态良好。

2019-12-30

00:00:00:0149437802渔民上岸记/enpproperty-->2019-12-30

00:00:00:014943780c1494378.html2渔民上岸记/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