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主办,株洲日报社、株洲市新媒体中心承办的“壮丽70年
澎湃动力谷”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大型采访活动圆满落幕。全国50家主流网络媒体齐聚株洲,感受株洲的发展与蜕变。
在为期2天的时间里,记者们实地感受、体验了株洲智轨列车,走访了株洲市民中心、北汽二工厂、中国移动湖南数据中心和华录数据湖等单位,考察了清水塘老工业区旧址、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招商中心、中车时代电气制造中心等地,切实感受到近年来株洲改革发展的变迁和成果。株洲的发展,映照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壮丽历程。
截至昨日,国内各大媒体网站共发表原创稿件105篇,转载新闻报道400多篇,全网全平台对外推介株洲,互联网上形成讲述株洲好故事、传播株洲好声音的强势。其中,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光明网、中华网、香港商报网、澎湃新闻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备受关注。如人民网发文《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大型采访活动启动》;新华网发文《全国50家主流网络媒体组团报道株洲
感受澎湃动力》《“新株洲”的“进”与“退”》《工业之城株洲的绿色转型见闻》《打造自主创新高地的株洲探索》《株洲经开区: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先锋》;中新网发文《湖南老工业区清水塘蝶变:工业重地崛起生态科技新城》《老工业基地湖南株洲:创293项中国工业史第一》;中华网发文《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今日启动》《“列车”跑上马路
智能环保又安全》;澎湃新闻发文《老工业城市的新“船票”:湖南株洲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株洲171所公厕建成驿站:免费手纸、智能除臭,还装了空调》《湖南株洲“变形记”:从全国污染城市到国家卫生城市》;凤凰网发文《株洲:永不停歇追求民生保障“更优解”》《株洲清水塘转型升级
水清鱼跃人欢乐》等等。在这里,我们摘取部分稿件的精彩片段,让读者跟随记者的脚步和镜头,感受他们眼中的“株洲之美”。
新华网
工业之城株洲的绿色转型见闻
(记者
张晶)如今漫步清水塘霞湾港,只见港中清水悠悠,堤岸绿草葱茏。居民们惊喜地发现,许多白鹭重新在这里低翔。治理后的霞湾港绿意盎然。
记者了解到,湘江霞湾段水质由Ⅲ类提升到Ⅱ类,已退出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株洲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幅居湖南省第一。
转移转型,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凤凰涅槃”。在醴陵,最早搬出的旗滨玻璃建成花园式厂房,仅一条生产线产值就超过老厂;在衡阳,株冶集团新项目已启动,1400多亩地,没有一个废水外排口。
“黑色”走了,“绿色”来了。“十年建成新城”,这是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展开时,株洲市为其描绘的蓝图。
企业搬迁改造兼顾工业文化遗产保护。
通过引进战略合作伙伴,这里将建设一座包含科技创新、高端智造、文创商贸、口岸经济等版块的清水塘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按照相关规划,至2025年,清水塘老工业区将“脱胎换骨”,变成一座青山绿水和生态修复的示范之城,一座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典范之城,一座产业转型和创新再造的活力之城。
中国新闻网
老工业基地湖南株洲:创293项中国工业史第一
(记者
徐志雄
王昊昊)毗邻湖南省会长沙的株洲,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仅是湘江边的一个7000人小镇。1951年,因工业布局所需,株洲由此建市,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株洲被赋予了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数百家冶炼、化工厂陆续在此扎根。这样的产业体系虽然为国家建设初期提供了稳健保障,但也对环境带来了严峻挑战,21世纪之初,株洲曾两次被列入“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
为了“还”株洲一片蓝天,守护湖南母亲河湘江的一江碧水,2013年起,株洲开始去除污染产能。据统计,过去六年株洲累计关停企业近2000家,直接削减产值700亿元人民币。
“我们非常负责地对湘江下游的湘潭、长沙和岳阳的老百姓说,经过清水塘老工业区的搬迁改造,现在湘江的河水是非常稳定的Ⅱ类水源。”毛腾飞说,也是在2013年,拥有“中国电力机车摇篮”“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特色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制造基地”三大标志性名片的株洲,开始产业全面升级,打造“中国动力谷”。新兴的“中国动力谷”吸引了包括院士在内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名齐聚株洲,株洲因此迸发出更强劲的创新活力。近年来,株洲又先后诞生了中国首列商用磁浮1.0版列车、首列智轨列车、首列商用磁浮2.0版列车等近百项中国工业史第一。目前,株洲已是全球首个产值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湖南老工业区清水塘蝶变:
工业重地崛起生态科技新城
(记者
徐志雄
王昊昊)株冶集团老办公楼两侧的清水塘区域,完美呈现了清水塘的蝶变:一侧是约3000亩已经关停退出等待拆迁的破旧老厂房,冶炼炉、大烟囱依稀可见;一侧是已经改造的老工业区,大树和草丛密密麻麻,到处绿油油,空气清新无异味。
“根据规划,未来的清水塘将变身生态科技产业新城,发展方向为‘中国动力核芯’,将布局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文创商贸、口岸经济四个产业区。”黄元政表示,将力争把清水塘片区纳入G60科创走廊城市带组成部分,推动长三角、沪、浙、赣、湘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未来三年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包括1至2个高端智造产业大项目。
清水塘片区的清湖路通车、人工开挖的清水塘城市公园渐见雏形、清水塘大桥启动建设……湘江之畔,一座生态科技新城呼之欲出。
澎湃新闻
老工业城市的新“船票”:
湖南株洲全力打造中国动力谷
(记者
谭君)8月21日,澎湃新闻记者来到株洲经济开发区(云龙示范区),在云龙大道上,远远就可以看到几栋白色建筑物,这里就是即将投入运营的湖南(株洲)数据中心,也是中国移动布局在中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
中国移动(株洲)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数据中心总投资40亿元,占地279.31亩,是中国移动公有云五大节点之一,株洲成为5G网络覆盖城市,也成为应有之义。
“现在湘雅医院等大型集团的数据在我们这托管,以后天猫、京东等大型互联网公司在湖南的后台,可以放到我们这里来。”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该数据中心规划建设8栋机楼,数据机房面积16万平米,配备110KV变电站,发电油机92台,可装机架数约30000架,提供至少28万台服务器的装机能力,计算能力达到900万核,存储能力达到1500PB。“5年规划产值达到50亿元,这将成为株洲市‘两型社会’绿色GDP标杆项目。”该负责人介绍。
随后,澎湃新闻记者来到了湖南数据湖产业园。该项目主要由中国华录集团控股的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投资。
“你现在还能找到你幼儿园时的记忆吗?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存储非常重要。1PB相当于50%的全美学术研究图书馆信息内容,我们的规划是,投资24.5亿元,规划5年内实现1500PB数据存储能力,同时建构光磁一体存储平台、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安全平台,运维平台和运营平台等基础服务平台。”该项目负责人介绍,中国华录湖南数据湖产业园项目致力于打造成“数据洞庭湖”,成为立足湖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园内还将建设全球第四条“蓝光生产线”(另外三条分别位于日本、台湾、大连)。
香港商报网
株洲又添“新名片”
(记者
陈娟
刘春林)今年以来,株洲又以实际行动创造了另一个新中国第一:新建、改造200座“建宁驿站”。
每个“驿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除主要功能齐备外,还进行了其他功能的配备,有一层的,有多层的;有些配备小卖部、小吃店、有些有免费阅览室、休息室、有些还有婚纱影楼。
“驿站”多建在人流量较大的主干道边的绿化带位置,外观为新中式风格,时尚大方,几个斗大的“建宁驿站”标识清晰易辨,内部格局精巧,几十平方米的空间内,除了有基础的公厕区、母婴室(第三卫生间),还设有便民服务区、环卫工人休息室和城管岗亭。
走进“驿站”,正对门口的显示屏上各项指示通俗易懂,据该市城管局环卫科负责人介绍,目前已通过“嗅联网”系统监测5项空气指标,除了温度、湿度外,还能监测室内的硫化氢、TVOC(室内有机气态物质)和氨气浓度,后三种都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气态物质,尤其是氨气浓度。过去大家觉得公厕“味道重”,大多是这些气体作祟。一旦内部空间异味超标,厕联网系统将自动启动强排功能,瞬间抽离异味,即使市民在便民服务区用餐,也闻不到丝毫异味。
新浪网
株洲经开区:争当长株潭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先锋
前不久,中国移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52个5G试点城市的具体名单,在原有40个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及一线城市的基础上,新增株洲等12个5G网络覆盖城市。
株洲为何能作为省内唯一非省会城市入选?这得益于在大数据产业领域的提前布局。在云龙大道上,远远就可以看到几栋白色建筑物非常打眼,这里就是湖南(株洲)数据中心。即将投入运营的湖南(株洲)数据中心,也是中国移动布局在中南地区最大的数据中心,也是中国移动公有云五大节点之一。该中心将引入内部5G核心网、云计算资源池等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形成立足湖南、辐射全国的大数据存储、云计算及大数据生态百亿级产业链,让未来5G网络的高速公路“畅通无阻”。
一个巴掌大的黑色蓝光匣子,可以存储超过1000部以上的高清电影,在云龙产业研究园内的华云数据公司数据存储机房,这样的蓝光匣子有成千上万个。总投资40亿元的中国华录湖南数据湖产业园项目致力于打造成“数据洞庭湖”,成为立足湖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中心,产业园内还将建设全球第四条“蓝光生产线”(另外三条分别位于日本、台湾、大连)。
“力争发展为省级大数据的存储中心、备份中心,将湖南云龙大数据产业园打造成为中国动力谷·湖南‘数据湖’。”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蔡周良满怀信心地说。
凤凰网
株洲:永不停歇追求民生保障“更优解”
民有所求,必有所应。于发展中探究民生诉求的细微变化,于行动中回应民众心声的热切渴望,“民生100工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
——交通出行更便利。枫溪大桥开通,长株潭城铁运营,沪昆高铁、衡茶吉铁路和武深、垄茶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城市经脉得到舒张,出行有了更多选择。
——商业提质增色彩。天虹商场,沃尔玛超市,神农太阳城商圈……全新商业业态的入驻、聚集,令工业株洲更添斑斓。
——文体繁荣喜事来。神农大剧院已成市民精神乐园;醴陵瓷谷将醴陵陶瓷推向更高更广的展示平台;竞技体育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每年数百场免费文体培训、千场送戏下乡、万场免费公益电影,搅热全市文体市场。
——教育探索多元化。城区基础教育三年攻坚计划、建设教育强市五年行动计划……解决幼儿入园贵、小学入学难、初中择校热、高中教育装备落后等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适合每一个孩子的教育。
——卫生改革福利多。公立医院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额销售,在全省率先破除“以药补医”,初步形成“分级诊疗”新格局,重点临床医学专科与外埠知名医院合作交流,“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
执政为民,不忘初心。民生保障只有“更优解”,没有“最终解”。直面“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更加公平的发展机会”这些民生发展新课题,对接好老百姓方方面面的美好期待,株洲任重道远。
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的阳光普照株洲城乡,在细微处温暖每个人。
自媒体“山海经之长株潭纪”
天空、大地和海洋,见证株洲工业70年的光荣与梦想
枯燥的数字是最具说服力的。
株洲高新区在2016年度国家科技部对全国147个高新区单位评价结果中排第23位,位于株洲前面的全部是一二线城市、省会和副省级城市。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中,株洲光荣入选。
中国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两大高端制造业,一个是以深圳华为为代表的通讯产业,另一个是以株洲中车企业为代表的轨道交通产业。
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十大重点研发领域,株洲占有其四,分别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株洲为中国最大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最大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中车株洲所通过收购英国SMD公司100%的股权,成为国内研发深海机器人的最强厂家,海底工程机械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57%。北汽株洲生产的新能源汽车EC、EU系列分别位列2018年中国纯电动轿车销量第一名、第五名,其中EU系列2019年上半年爬升到销量第一名,EX系列名列2018年中国纯电动SUV销量第二名。
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的最高水准、目前已经建成运行的1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所处城市中,株洲与洛阳是除北上广、西安武汉沈阳等一二线城市之外仅有的两座三四线城市。
2019-08-29
00:00:00:050家主流网络媒体参加“壮丽70年
澎湃动力谷”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大型采访活动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网、凤凰网、香港商报网等媒体重点推介株洲148347002全国网媒大咖眼中的“株洲之美”/enpproperty-->2019-08-29
00:00:00:050家主流网络媒体参加“壮丽70年
澎湃动力谷”第三届全国网络媒体看株洲大型采访活动
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中国经济网、澎湃新闻网、凤凰网、香港商报网等媒体重点推介株洲14834700c1483470.html2全国网媒大咖眼中的“株洲之美”/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