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网络公益众筹频发信任危机你还会捐款吗?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陈正明

多方发力

规范网络公益众筹

访谈嘉宾:天元区某机关

王先生

完善网络公益

体制机制

访谈嘉宾:株洲晚报志愿者联合会

黄金

相较于传统的求助方式,互联网众筹平台更大程度地为公众求助或帮助他人提供了便利。一些因贫困而无法得到救治的人通过网络筹款平台,相对容易筹到了善款。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新问题。比如,少数人利用广大群众的善良,捏造事实博取同情,从中非法牟利。

问题的出现,我认为一方面是在网络慈善筹款市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网络筹款平台放松了对筹款人个人资产等信息的审核。另一方面,国家相关监管法规不完善或处罚太轻,让某些人有机可乘,也让一些平台放松了自我管理。如果类似事件频频发生,将大大消解民众的善心和好意,伤害大家的信任与托付,最终受伤害的将是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监管层来说,不可能做到事事超前,事事都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但当问题出现时,就应当采取措施,“亡羊补牢”。希望相关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平台监管,积极推动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网络公益众筹平台作用,真正为有需求的人提供帮助。希望水滴筹等平台能够吸取教训,回归助人自助的初心,进一步完善信息审核机制,运用科技手段增强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使求助信息更加透明,善款更具可追溯性。

别把公益当成生意

访谈嘉宾:市委党校

李白

继德云社相声演员众筹事件后,近日,网络募捐平台水滴筹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一段暗访视频显示,该公司大量所谓的筹款顾问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医院“扫楼”,患者只要发起筹款,无需认真核实,这些筹款顾问就主动帮助撰写感人故事,筹款金额也可随意设定,而这些“志愿者”每单最高提成可以拿到150元。被曝光后,水滴筹表示全面暂停线下服务团队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

如今,翻开微信朋友圈,随便刷几下就会看到“水滴筹”“轻松筹”“无忧筹”一类的网络公益众筹平台。看到各种“救助”,许多人难免触动恻隐之心,慷慨解囊。然而,在大家踊跃献爱心的同时,“敛财”“骗捐”等事件接连发生。如何看待网络公益众筹?下次,你还愿意在众筹平台捐款吗?本期“天台话吧”即聚焦该话题。

“扫楼”事件将水滴筹推到舆论风口浪尖的同时,也再一次让网络公益众筹遭遇严重“信任危机”。作为网络众筹平台,如何平衡公益与商业的关系,成为当前该行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大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各类众筹平台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公益组织、也并非纯商业公司的新生事物应运而生。短短几年间,整个众筹行业的规模已十分可观。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发展中国家众筹发展潜力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众筹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美元。网络众筹在为社会提供便利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时,作为“三不管”地带,它的野蛮生长与恶性竞争,也带来了众多新问题。

一些利用平台漏洞和人们爱心的骗捐行为,甚至演化成一条产业链:代开假医疗证明,填写真实的姓名和身份证号,链接生成后还有专门的兼职“互助转发微信群”,帮点“情况属实”和转发筹款。至于善款的真正去处,平台方不会强制众筹发起人提供,这为诈捐埋下了隐患。这些做法偏离了公益轨道,赤裸裸地把爱心做成了买卖,肆意消耗着他人的善良。

公益性与商业化是众筹平台面前的一台天平,如何平衡两者关系是平台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近日,全国首例因隐瞒财产的“水滴筹”求助者,被判全额退款退息,说明“诈捐”行为将被法律追溯,也在提醒平台要加强信息审核制度,不能只顾赚钱而放松管理,需要厘清公益与商业的界限。希望水滴筹这类兼有公益性质的平台,采取合理的分管措施,在享受社会爱心带来利益的同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要位置,否则一再上演的“诈捐”事件,会消耗掉公众的耐心与爱心,最终令平台反受其害。善意和信任很贵,请别再随意消费,给真正需求扶助的人留点希望,别让好心人寒心。

事实上,在水滴筹“扫楼”事件之前,有许多网络公益筹款项目曾因同样的问题引发争论。因为难以审核或者审核不严,由此带来的信任危机,一定程度上成了阻碍这种公益筹款模式发展的“绊脚石”。

这几年,我和其他网友一样,曾在水滴筹等平台上托付过点滴善意。在我看来,网络公益众筹本身并无太大的问题,在某些方面比传统公益捐款模式更有优势。网络不仅打破了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公益发挥了最大作用,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而且更有利于追溯和监督。所以,我觉得应该抱有积极的态度,寻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

做公益,信任始终是生命线。水滴筹这种救助模式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严格规范流程和管理,铲除违规行为滋生的土壤。从目前情况看,需要多方参与,综合治理。政府方面,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加强行业监管。平台方面,应在风控管理、审核管理、规范管理上做到有迹可循,信息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让网民看到严谨性和权威性。网民也应根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管理严格、社会信誉好的平台进行捐助。

网络公益众筹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唯有规范,才能使这种新事物不至于消耗爱心,才能被公众信任和接受。

网友怎么看水滴筹“扫楼”事件?

网民认为平台本身应该加强审核的力度,不要让诈捐分子有可乘之机

近日,艾媒草莓派数据调查与计算系统就水滴筹平台“扫楼”事件开展了问卷调研。

网友热议

22.3%

@和你一起看世界:以前在水滴筹上捐过款,看来以后不会了,自己的土瓦房还给别人的高楼捐款?

@衣衫如雪:不要把别人的痛苦当作自己盈利的资本,希望众筹回归善良的本质。

@Simon:当初我妈生病,我宁愿贷款治病也没用这个。还没到那地步,只要有办法,就要靠自己。

@川奈鹤:上次我叔叔出事故,如果不是线下人员“扫楼”扫到,那么就没有机会众筹。我那婶婶啥也不懂,都是人家手把手教的,感谢。

@旷古蓝:无论如何,水滴筹的的确确帮助了人;有问题彻查,但工作人员应该领工资,线下服务停止,直接帮助有需要的人。

48.2%

12.5%

网民认为平台本身确实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会继续支持

网民认为平台打着公益外衣,在透支社会大众的善良,相关政府部门应该严肃处理

17%

制图/王玺

网民呼吁理性选择捐赠、求助渠道

2019-12-12

00:00:00:0水滴筹被曝“扫楼式”筹款,帮写求助故事,按单提成149281002网络公益众筹频发信任危机

你还会捐款吗?/enpproperty-->2019-12-12

00:00:00:0水滴筹被曝“扫楼式”筹款,帮写求助故事,按单提成14928100c1492810.html2网络公益众筹频发信任危机

你还会捐款吗?/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