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市文旅广体局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2018年,注定是株洲文旅广体事业发展历程中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重要一年。
过去的一年,我市成功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总分位居中部第一,并先后获得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优秀组织奖、第十三届全运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各项工作取得瞩目的成绩,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在群众中有口碑。
满怀梦想,努力奔跑,这是过去一年的我市文旅广体人的亮色,也是今年发展的底色。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文旅广体系统融合发展的开局之年。
这是一次“起航”。市文旅广体局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使命,紧扣“加快文化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按照“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努力推动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9年,我市文旅广体人将迈着坚定的步伐,奋进圆梦新时代,开启融合新征程,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敢做善为,奋力谱写株洲文化旅游广电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我市文化地标之一神农大剧院。
八大关键词看株洲文旅广体事业砥砺前行
2018市文旅广体局
系统获得的部分荣誉
【回眸
】
文艺
从“高原”向“高峰”攀登
关键词一
湖南艺术节株洲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国家级
今年,《英·雄》将作为湖南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须精益求精、全力备战,力争夺得文华大奖。
同时,我市将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澳门回归2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创作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原创精品力作;围绕“中国动力谷”元素,创作推出音乐剧、舞蹈、歌曲等一系列文艺作品。
开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惠民演出,加大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购买力度,深入实施“送戏曲进万村,送书画进万家”、戏曲进校园进乡村等惠民活动。
专业创作和群文创作全面开花,创作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通过第六届湖南艺术节,调动了各县市区的积极性,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9部民族歌剧之一,收获各类大奖30余个,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大型民族歌剧《英·雄》荣获“田汉大奖”第一名,并将作为全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攸县大型现代花鼓戏《长辈》,参与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和省艺术节新创大型舞台剧目展演,获得“田汉新剧目奖”。茶陵湘剧小戏《小楼昨夜》参加全省基层院团展演,成为县级剧团保护和传承地方戏剧文化的一大亮点。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2017年“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先进单位
·大型民族歌剧《英·雄》入选文化部民族歌剧扶持计划(全国共9台剧目)
·全国农家书屋全面建设十周年先进集体
·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大型民族歌剧《英·雄》将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旅游
全年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关键词二
今年,我市将持续推进旅游产品建设:全力办好春夏秋冬四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力争打造3-5个风情小镇、特色街区、乡愁村落;重点完成炎帝陵5A景区创建,实现株洲顶级核心吸引物零的突破;同步推进云峰湖国际度假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力争实现我市全年旅游综合收入、人次均同比增长10%以上。
加快炎陵、醴陵全域旅游示范县(市)创建进度,评估和引导一批美丽乡村申创“A级景区、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引导20个省级特色小镇实施旅游小镇发展,实施特色小镇景区化、主题旅游度假区化。
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
三年来,我市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服务供给不断丰富,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服务品牌不断增强,示范亮点不断涌现。
特别是去年,市戏剧传承中心顺利搬迁,市文化馆顺利开馆,成为全省最有内涵的文化馆,市博物馆美术馆搬迁工程有序推进。天元区图书馆、石峰区图书馆建成开馆,茶陵县图书馆文化馆、醴陵市图书馆正在新建,有望年内竣工。
乡镇(街道)文化站设置率100%,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97.3%,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攸县“门前三小”建设模式和农家书屋创新管理,先后被《人民日报》、中宣部《每日要情》推介。“韵动株洲”文体服务综合云、智慧文化岛等创新亮点走在全国、全省前列。承担的公益演出、公益电影放映、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国民体质监测等12项民生100工程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
广播电视
建立现代广电安全传播体系
关键词三
今年,我市将实施广播电视提质工程,加快建立现代广电安全传播体系,推进文化市场数字监管平台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建成现代化行业监管体系和媒体内容监管平台,并确保安全播出零事故、零差错,同时抓好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报道,扶持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创作播出。
指导市县电视台加强网站建设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升节目生产能力。做好省民生实事项目“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在未通达有线电视的农村地区实施补点建设,计划年内完成1万户。继续推进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后续建设管理。
体育
培养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关键词四
随着第十三届省运会的闭幕,我市备战省运动会进入新周期,在继续保持皮划艇、赛艇、体操、蹦床、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在全省的领先地位的同时,巩固摔跤、柔道、跳水、田径等强势项目,大力开展篮球、足球、排球三大球运动,补齐游泳、射击、举重的短板,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继续扶持高尔夫、击剑等项目,力争在下一个省运会周期持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同时,我市建立株洲市体育社团组织管理平台,促进社团规范化管理;加快河东湘江风光带体育智慧公园一期工程建设,推进我市健身步道建设示范工作;大力引进更高端的国际体育赛事,全力办好第二届中国·株洲国际赛车文化节、全国健身气功马王堆导引术交流比赛大会、第六届株洲市全民健身节、湘江城市马拉松赛等一批重大赛事活动。
强化体教结合,办好株洲市“三好杯”中小学生运动会,发现一批体育苗子。加强市少儿体育运动学校、株洲县第三中学、攸县三中、株洲市学训中心等新周期国家和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管理,通过承办湖南省青少年田径、摔跤、击剑比赛,培养一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炎帝陵正在创建5A景区。
省运会株洲创近十年来最好成绩
省
级
征战第十三届省运会,株洲代表团共斩获86金92银79铜,金牌总数、总分稳居全省第三,是近10年以来的最好成绩。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全年共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多场次,受益人数100多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经常性参加体育健身锻炼的人口达到43%。
公共文化服务
推动现代公共服务大融合
关键词五
·第六届湖南艺术节“优秀组织奖”
·2017年度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度全省文化系统宣传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17年度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考评先进单位
·2017年度全省新闻出版广电(版权)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
·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金牌总数、总分、赛会金牌第三名
·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湖南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体育道德风尚奖
·2017年全省体育产业专项调查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湖南省“全民健身挑战日”优秀组织奖第一名
·全省虚假违法广告综合治理工作表现突出单位
3月19日,我市正式荣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称号。今年,我市将以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为抓手,推动现代公共服务大融合,强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管理,保持创建常态化、长效化,加快构建适应群众新需求的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我市将加快推进市博物馆、美术馆搬迁工程项目,持续推动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年内实现全覆盖,并在全市推广“门前三小”建设经验,带动基层文体设施提档升级,深入实施《湖南省“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扩建厕所43座。
同时,我市将全面推动智慧文化岛建设,力争2年内在全市布点415个;打响株洲艺术节、株洲合唱节、株洲读书月等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品牌,推广党员示范岗、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等一批线上线下、多元供给创新亮点;重点推进市文化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国家试点工作,市图书馆、天元区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省级试点工作……
炎帝陵入选湖南十大文化地标
加强文物保护,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近1500万元,征集文物近1000件(套)。配合出台《株洲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全省首部针对工业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
炎帝陵入选湖南十大文化地标,醴陵沩山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8家博物馆、纪念馆被认定为“湖南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
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大融合
关键词六
今年,我市将以全面铺开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为主线,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大融合,深化文化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出更多更好更新的文化旅游产品。
——加快培育新兴业态。深化国家文化消费试点,推出“阳光娱乐文化消费节”“电影展映月”等主题活动,培养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消费热情;研究制定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的意见,积极培育消费新热点,支持创意烟花、数字视频、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生态旅游和其他新兴业态发展……
——加快转型传统产业。利用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动力谷创客空间,打造一批文化创意园、文化创意街区;优化企业布局结构,争取打造1到2家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引进一批一流的文旅企业,培育一批规模以上文旅企业……
——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加快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建设一批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湖湘风情文化旅游小镇;要根据“江、湖、山、道”和“一县一品”地域项目特色,加快构建体育产业博览园、健身休闲产业带、健身休闲特色项目、健身休闲特色小镇……
文化产业增长值稳居全省第二
结合国家文化消费试点,株洲率先打造株洲文化消费信息平台,开展阳光娱乐暨文化消费季,拉动文化消费3000余万元。全市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9家,争取国家、省级文体产业扶持资金350万元,对5家文化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编制《株洲市旅游招商指南》,包装策划招商项目39个,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市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963.84万人次,同比增长10.07%,实现旅游总收入601.42亿元,同比增长11.67%。全市电影消费主体达440余万人次,电影票房1.38亿元,同比增长8.5%。文化产业增长值和GDP占比持续稳居全省第二。
文旅融合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七
今年,我市将加大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力度,认真组织实施好《株洲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加快推进湖南工业博物馆、清水塘工业遗址公园以及河西杜甫草堂修复工程建设,打造白石人家、建宁记忆、枫溪渔港等株洲历史文化景观;持续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出版发行《动漫株洲非遗》,办好“自然和文化遗产日”等活动。
今年我市将以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依托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研学旅游、休闲旅游、亲子游等文化旅游精品项目,着力推出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并开展炎帝陵祭典、攸县民俗文化节、云阳山南岳宫庙会、祖庵家菜美食文化节等非遗项目活动。
我市将开展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调查摸底,抓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加强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和管理,加大高品质景区培育力度和高等级景区创建力度,打造精品线路,推出特色商品。
举办20余场高水平活动和赛事
文旅执法
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现代化治理
关键词八
成功承办第六届湖南艺术节,来自全省各地的8000余名演职人员参与演出和有关展览活动,线上线下参与群众达820万人次,成为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全、展演剧目最多、群众参与面最广的一届艺术节。
精心策划并举办了2018年中国湖南国际旅游节暨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春节“七天乐”、春夏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全国围棋锦标赛等20余场规模以上的高水平活动和赛事。
今年,我市将以综合执法改革为动力,推动文旅市场监管培育大融合,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管理,不断提升文化和旅游市场现代化治理能力。
改革促管理。我市将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提升新兴领域执法办案水平,完善行业管理标准和自律机制,推动娱乐、网吧、旅行社、导游人员、体育俱乐部等协会强化自我管理服务。
执法保稳定。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市场的“扫黄打非”“利剑行动”等专项治理,净化社会环境,加强对旅行社的监督管理,规范领队导游执业行为,扎实开展“文明旅游”行动。
管理促繁荣。整合优化文化旅游服务平台资源,培育发展壮大文化旅游市场主体,推进文化旅游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我市进入下一个省运会备战周期。
2019-04-15
00:00:00:0147104702文旅融合新时代
诗与远方尽春色/enpproperty-->2019-04-15
00:00:00:014710470c1471047.html2文旅融合新时代
诗与远方尽春色/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