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株洲“刷脸”时代真的来了?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传统密码正在退出历史舞台,生物识别已成为主流安全认证技术。技术又日新月异,眼下,指纹识别已是“老玩意儿”了,最流行的,要数“刷脸”——人脸识别技术。

几年前,“刷脸”还被当成调侃词,今天,个人的“脸”,已经具备多种认证功能:付款出行、借阅、办证、门禁、住宿、医疗等等。这些应用,一方面提高了各种办事效率,另一方面,又为促进金融、零售、政务等行业智能化升级打下基础。

那么,除了付款、办证、吃住等生活服务外,“刷脸”在株洲还有哪些具体应用?

A.

哪些场景可“刷脸”?

2019年春运40天里,株洲铁路发送87.3万人次,日均人流量超过2万人次,保证安全快速进站,离不开“人脸自动识别验证机”。为了应对今年春运,该站今年积极引入6台“人脸自动识别验证机”,并于年初正式投入使用。株洲火车站一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该设备,旅客只要在机器上扫描身份证,系统即可自动对比核实乘客的身份、人像及购票信息,最快可在3秒钟内进站。

事实上,在株洲,“刷脸”进站最早应用的,是武广株洲西站。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自助验票的旅客必须持二代身份证和车票,按照提示要求,将身份证和车票,或者只将身份证放入卡位中,然后抬头注视屏幕,很快,机器的取景框里会出现旅客的影像,机器验证票、证、人合一即可通过。

从2018年1月19日起,武广株洲西站正式启用自助验票通道,持二代身份证和车票即可“刷脸”进站。株洲西站也是继长沙南站之后,我省第二个启用“刷脸”系统的高铁车站。

株洲西站负责人表示,“刷脸”进站不仅有效保证票、证、人合一,旅客使用自助验证机最快仅需3至5秒即可进站,相比人工验票,大幅压缩了时间,将更好地服务即将到来的春节客流高峰。

株洲西站负责人提醒:自助验票需要旅客摘掉口罩、墨镜、帽子等,保持面部无遮盖。超过1.2米的小孩如果没有身份证则不能过,只能通过人工识别服务站进站。

3月15日上午8点,在天元区嵩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通过手持终端设备为居民扫描身份证和人脸后,即为他们进行体检。

同样的画面,在芦淞区庆云街道庆云山社区也可见到。“以前体检比较麻烦,要拿着表格排队。现在采取刷脸的办法,到各个科室去检查不需要手续,特别方便。”该社区居民肖勤建说。

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人脸识别”系统通过对居民人脸图像信息采集,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人脸数据库,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人脸识别库与居民就医所有检查数据进行关联,增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数据的真实性。实行人脸识别以后,社区医生可通过手机直接将数据导入到3.0系统中,数据更加精细化、准确化,并节约了工作人员的后期信息整理、录入时间,让他们能有更多精力为居民开展公务服务。

据悉,今年以来,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脸识别”工作在我市天元区试点,该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广泛发动医务人员下载APP,积极推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0-6岁儿童、孕产妇、慢病、老年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肺结核病患者等重点人群。3月18日,马家河卫生院也联合株洲市三医院专家以“下乡入户”的方式开展重症精神病免费体检“刷脸”工作。

今年,芦淞区也将启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脸识别技术,建立统一的电子健康档案人脸数据库,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中的人脸识别库与居民就医所有检验检查数据关联,增强公卫服务的有效性和数据的真实性。

去年9月,市图书馆“人脸识别”技术正式启用,只需几秒钟,“刷脸”即可借图书。这是全省首个“刷脸”借书的市级图书馆。

“刷脸”借书十分简单,只要是已注册的读者,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株洲市图书馆”微信公众服务号,在微服务大厅里,点击“微信录脸”,按操作即可完成人脸识别认证绑定。

微信完成“录脸”的读者,在市图书馆主馆,把图书放在借还书机上,选择人脸识别登录方式,两三秒钟就能“刷脸”成功借书。

3月24日上午,记者在市图书馆大厅看到,市民王女士将图书放在借还书机上,选择人脸识别登录方式,过了不到三秒钟,王女士就成功完成借书操作。她告诉记者,平日里一有时间都会来图书馆看书,偶尔走的匆忙会忘记带身份证,有了“人脸识别”系统之后,借书还书方便了很多。

市图书馆馆长黄小平介绍,为了满足不同类型的读者借还书籍,去年,市图书馆还开通了支付宝、微信等平台。“人脸识别”,更适合没有身份证的儿童以及不常带身份证的老年读者。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市图书馆外,还有部分区域也开通了“人脸识别”系统。“目前来讲,有几个点来实现人脸识别借还,红旗广场的24小时智能书屋、田心新建的田心机车研究所广场的智能书屋,这些都可以实现人脸识别技术。”黄小平介绍,接下来我市其他分馆、24小时书屋也将逐步更新。

1

城市各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试水“刷脸”

2

株洲有省内第一家“刷脸”图书馆

3

建筑工地“刷脸”

农民工吃下定“薪”丸

5

站定、看向摄像头,2秒后,验证通过,闸机打开。

3月24日上午,在天元区某项目工地,工人们“刷脸”进门,开始一天的工作。对建筑领域工人而言,“刷脸”可不仅仅是考勤这么简单,而是直接关乎钱袋子。

工地门禁人脸识别后,数据将实时上传到“株洲市建筑领域实名制管理平台”,每天的出勤、工作量、工资等情况,在平台上被清晰记录下来。月底,待签字核算后,银行会通过专用账户直接把工资发到个人工资卡上,不再经过“包工头”转发。

不少建筑工人坦言,前几年没有实名制管理平台时,每天进出工地的时间早晚不定,下班时间更是没有保障,也曾经有过被拖欠薪水的遭遇,而如今,一切考勤记录和工资发放都有据可查,不再担心少拿工资或包工头“跑路”。

从平台获益的还有企业项目的管理人员。湖南中天集团生产项目副总经理徐琦告诉记者,没有实名制帮助的话,企业每天仅统计工地上不同工种人数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另外,通过实名制平台,还有助于发现‘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同时还可实现与公安机关的人口信息系统对接,对有不良社会记录人员谨慎招用,发现犯罪嫌疑人或公安部门追逃人员,可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

去年11月,《株洲市推进建设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对实名制工作稳步推进的市州,得到了省人社厅的高度认可。据悉,实名制平台上线至今,已有30余个项目工地注册,超过3000名工人实名制录入。

在市驾考中心,参加科目三路考的学员正面向摄像头,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谭浩瀚/摄

2017年4月,在位于原株洲县南阳桥的市驾考中心里,人脸识别系统首次被应用,参加理论考试和科目二考试的考生们,“刷脸”验证身份。彼时,这是全省首家驾驶人采用人脸识别系统进行身份验证的考场。

驾考中应用人脸识别验证,将极大程度防范替考等作弊行为,该系统采用以人脸识别验证为主,现场核对和后台人工比对为辅的三重校验模式。

考生前来考试时,首先经过刷身份证等基础验证进入考场,按照考试系统随机分配的考台或考车进入考试位,参加理论考试考生会在考试开始后,由考台上的摄像头抓拍影像,经系统与考生报考时拍摄的原始图像进行人脸比对,通过的考生则可以继续考试。

比对未通过的考生,系统将对考生考试页面采取“封屏”暂停考试,直到人工验证通过后,才可继续考试。科目二考生则在开考前,由专用摄像头抓拍图像,经系统比对通过后,方可开始考试,未通过的,则由后台人工比对以及现场安全员对身份证进行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始考试。

近两年过去,如今,人脸识别已经在驾驶员考试的所有科目中启用,既提高了考试效率又防范替考作弊行为。

此外,在道路运输车辆从业资格考试中,我市也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考生们不再携带任何证件,刷脸就行。

驾考各个环节应用“刷脸”

4

网吧上网要刷脸,证照不符上不了网

6

早在2016年11月,株洲就对全市300余家网吧的技术监管平台进行升级换代,统一安装使用“文网卫士”系统。通过高清摄像头对上网者进行身份、相貌识别,如果上网者与所持身份证的照片信息不符合,网吧监控平台将进行报警。

“每一位进入网吧的消费者,都必须先刷身份证,并在摄像头前照相,人像相符后才能上网。”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如果消费者年龄未满18周岁,或所刷身份证与照相的人像不符,“文网卫士”系统就会发出预警,用户将无法上网,如网吧接受上述两种情况的人群上网,将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该负责人介绍,该系统具有网络文化内容监管、远程巡查、未成年人预警、紧急状态报警、网瘾提示5大功能。遇到消费者涉嫌登陆不健康网页或内容,网络文化内容监管功能就可实时监控,并通过技术手段在远端进行屏蔽。在紧急状态下,该系统还可以自动报警,如网吧消费者喜欢戴耳机上网,网吧内的声音有时听不到,遇到网吧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该系统会在消费者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字幕提醒。

B.

“刷脸”应用之尴尬:使用尚存隐忧、技术受限、市场竞争大

记者手记

无论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目前存在多大局限性,不能否认,这一技术,在很多领域重塑了生活场景。比如政务服务,在这一“刷脸”场景中,百姓办事时间大大节约,效率大大提高。

技术本是“中性”的,但是一与政务相交融,就能促进公共服务良性延展,带给公众美妙体验。表面上看,这种体验仅仅是效率的提高,其实,背后,还藏着“郎情妾意”的两情相悦。

首先,企业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不断改进技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技术走进生活,形成趋势,然后需要政府引导。

其次,政府部门应主动拥抱新技术,响应民众呼声,主动“试水”各种有益于提升办事效率的技术应用,既便捷了民众,又提升了政务质量,又主动让企业参与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主动接受变化。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中,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刷脸”术应用于政务为契机,我们有理由期待更便捷、有品质的政务服务,以及更为广阔丰富的市场前景。

“刷脸”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得更轻松高效,也在快速促进行业智能化发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刷脸”仍然存在不少现实尴尬。

首先是安全问题。采用了“人脸识别”的智能产品,并非无懈可击。

2017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不少企业展示了黑客如何攻击人脸识别门禁。在腾讯的展台上,极棒实验室总监王海兵先让设备扫描了观众的脸。“现在我扮演‘黑客’开始攻击,你就进不去这扇门了,因为我用自己的人脸信息取代了你。”他在电脑上输入了几行代码,然后站在人脸识别智能门禁前,大门应声打开。问题并不在于人脸识别技术本身,而在于人脸识别智能门禁使用的系统存在漏洞。

“人脸识别技术虽然在不断发展,但在系统、存储、传输等方面仍要面对考验。”中科智感科技(湖南)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勾文清说。

据其介绍,通常人脸识别包含以下环节:相机或者专业设备先采集到图片,人脸检测技术定位图片中的人脸,然后从中再定位诸如眼角、鼻尖、嘴角、脸部轮廓线等特征点,进行包括光线补偿或者遮挡物剔除等校正。再用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身份特征提取,跟数据库中的人脸特征做比对,以识别人脸身份。

“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采用,人脸识别精度相比5年前已有大幅飞跃。”勾文清说,尽管如此,目前而言,任何AI技术都逃不掉物理学的局限性,就目前的人脸识别来说,关卡、考勤、登记等静态场景下识别成功率高,但在安防、公安追捕等动态场景中,识别率明显降低,很难突破距离跟光线限制。

把辨识精准度提高、数据要求更严格不就可以消除风险了吗?事实上,对这样的措施,专业人士和部分市民也表达了另外的隐忧:一旦对脸部辨识的要求过于苛刻,那么即使本人,也可能会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被识别:如果整容了怎么办?变胖或变瘦了怎么办?受过伤怎么办?是不是就不能识别了?这些都是大家担心的问题。

人脸识别技术也要面对隐私问题。

此前谷歌就曾因隐私政策和舆论压力而暂时禁止了谷歌眼镜的开发者开发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应用程序。人脸识别意味着会在服务器端留下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隐私保护会变得更加重要和困难。

事实上,关于“刷脸”涉及的隐私问题,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不少人表示,脸部识别系统的使用意味着银行等机构会采集客户的面部信息资料,而这项信息本身就属于个性化的隐私。“说实话,我并不希望在交易等活动中使用摄像头,因为它们给人被监视的感觉。”采访中,一位市民表示。

此外,不少零售行业将人脸识别作为消费行为分析数据录入口,通过顾客“刷脸”数据,分析消费习惯,做好针对性备货等。在苟文清看来,这一做法,存在侵犯他人隐私等伦理问题。

“刷脸”有术

政务更通

2019-03-26

00:00:00:0火车站进入刷脸时代

最快3秒进站146891202株洲“刷脸”时代真的来了?/enpproperty-->2019-03-26

00:00:00:0火车站进入刷脸时代

最快3秒进站14689120c1468912.html2株洲“刷脸”时代真的来了?/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