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致敬无偿献血的英雄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朱洁

曾蓓

罗莉娜

【核心提示】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主题是献血和普及安全输血,口号是“人人享有安全血液”,目的是希望人们认识到,在提供医疗保健过程中普遍需要安全血液而自愿献血。

1996年,株洲市无偿献血从零起步,23年间,61万人次献血者携手共进,将200余吨安全血液源源不断地输往临床,滋润了数十万患者的生命;3265人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28位献血者参与献血百次以上;703位成功注册成为株洲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并在队伍涌现出2位“中国好人”、1位“湖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4位“湖南好人”、15位志愿服务终生荣誉奖、103位星级志愿者。

英雄的无偿献血者在平凡中创造了伟大!本期健康周刊将目光聚焦株洲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些爱的故事,并期待更多株洲人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王得明:20年200次献血

中共党员、无偿献血志愿者王得明完成了人生第200次献血。6月5日上午10点,株洲市中心血站党总支书记、站长刘昕晨和无偿献血志愿者代表为他献上鲜花、蛋糕和感谢状。

今年53岁的王得明献血已有20年。他200次无偿献血,捐献了4900毫升全血、353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

1999年6月1日,王得明在家附近的献血车上,第一次无偿献血。这么多年,让他坚持下来的是一篇新闻报道。2000年,他在新闻里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小男孩,在生命危急时刻通过媒体向社会求助,最后得到不少献血志愿者的帮助——众人捐献的汩汩热血帮助男孩再获新生。

走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王得明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2008年,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后的第5个年头,王得明通过培训考核成为一名注册志愿者。此后,他身穿“红马甲”,积极参加上街发资料宣传,发动亲朋好友参与献血。

2015年,王得明被推选为华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点“点长”。至今,王得明已累计志愿服务超过4800余小时,荣获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终生荣誉奖。

“尽自己一份力量帮助别人,是我人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事情。很多人在我们的宣传下改变了对献血的误解,成为了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现在,我女儿还有我的一些朋友都经常参加献血。”王得明说。

在他第200次献血的现场,王得明也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惊喜:一些他自己都没有保存的图片、一些已经逐渐淡忘的往事,被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精心留存下来,并制作成精美的电子相册。往事一一浮现,王得明惊喜又感慨:“200次,只是我献血道路上的一个记号。谢谢你们的用心,我很感谢,我很健康,到60岁前,肯定会实现献血300次的目标……”

李文春:生命的意义放大了,我很幸福

李文春是“株洲市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湖南省优秀志愿者”“湖南好人”“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五星奖”,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也曾作为全国5位获奖代表之一到北京接受了全国无偿献血表彰。20年来,这位市纪委的机关干部104次无偿献血,累计献血量38800毫升。

1992年初,李文春不幸遭遇车祸。头皮挫裂伤及左腿胫腓骨骨折,一共做了3次手术,术中及时输注了爱心人士的血液才让他渡过难关。李文春说,是无偿献血者的血液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1999年12月,看到单位院子里停着的献血车,李文春挽起袖子就上了车。2011年3月,李文春加入了株洲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2015年7月,李文春当选为株洲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大队队长。他带领5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以“实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逐步形成特色,争创全国最美志愿服务团队”。

不仅如此,李文春还经常创新策划活动,深入到高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宣传无偿献血和志愿服务精神。

2016年3月,市中心血站曾为抢救醴陵一个患地中海贫血症大出血的产妇连续供血239袋,李文春也是参加紧急捐血的献血者之一。“我捐献出少量健康血液,就能让大出血的产妇母子平安,能让那些肝脾破裂、车祸骨折、上消化道大出血等伤者渡过难关,能让那些白血病、尿毒症、新生儿溶血症及癌症等延续生命,多好!最重要的是,还拥有了那么多因为奉献爱心走到一起的、不计利益得失的真正朋友。通过献血和志愿服务来帮助别人,自己生命的意义放大了,我觉得很幸福。”

无偿献血也让李文春保持了健康。2003年,他体检发现甘油三酯略超健康指标后,注意调整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又恢复到能献血的正常指标。现在,他的血脂、血糖、血压指标都非常好。

刘敏:快乐的“应急活血库”

刘敏是市中心血站原工会主席。1996年至今,她一共参加了72次无偿献血,捐献全血4150毫升,机采血小板114个治疗量,相当于8个成年人血量的总和。大家都称她是血站固定的“应急活血库”。当人们问起她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参加无偿献血的原因时,她说:奉献不是只有付出,奉献更让我收获了精神的满足和身心的健康快乐!我承诺只要身体健康,我会一直将这份爱用热血表达出来。

和以往一样,献血后,她没有休息,依旧回到工作岗位。刘敏认为,献血已成为了她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她喜爱徒步一样,无偿献血就是她生命中一项奉献“马拉松”。

李林辉:我的“偶像”是郭明义

53岁的李林辉,被人称可靠的“流动血库”。

1999年6月的一天,李林辉在市中心看见一辆献血车。好奇的他上车一看,发现献血者中有一名返乡探亲的台湾同胞。“他能跨越海峡来献血,我们怎能无动于衷?”从1999年至今,20年里,他已献血129次,累计35100毫升,并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8年被市文明办、市献血办聘为我市无偿献血全民代言人。

有人说,意志和身体一样坚韧的李林辉,堪称一间可靠的“流动血库”。据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一旦血源紧张,无论何时,只要一个电话,李林辉都会准时来“报到”。

不仅如此,李林辉还积极配合株洲市中心血站做好单位献血活动的组织、宣传等工作。为加强干部职工对无偿献血的认识,李林辉组织工作人员做了无偿献血专题知识讲座。他向大家介绍了献血的基本情况,分析了造成血荒的原因和目前国内血液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以及献血流程与献血后的注意事项;他还结合自身体会对无偿献血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及社会热点关注事件进行了详细阐述与分析,鼓励更多的工作人员加入志愿献血的队伍当中。

李林辉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和“偶像”郭明义相去甚远。郭明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并无偿献血6万毫升。李林辉希望能向“偶像”看齐。

2012年,株洲九方中学的一名老师到茶陵火田中学支教,并在网上分享了支教经历。李林辉看到其中关于“萱萱”(化名)的故事。“孩子成绩很好,但家境贫寒,面临辍学。”李林辉从2012年起至今一直资助萱萱……

程灿:

因为献血,我度过了一个最美的春节

5月28日,在株洲市中心血站机采室内,固定无偿献血者程灿再次完成血小板捐献。程灿说,无偿献血已经成为的生活习惯,他已坚持了21年。

和许多人一样,程灿的第一次献血也是受到了身边朋友的影响。1998年9月15日,他与同事在株洲火车站附近逛街时偶遇了采血车。同事登车献血,也鼓励程灿一同参与。

2003年,程灿得知了市中心血站可以采集机采血小板,而这种血液成分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效果,节约血液资源,于是也加入了这支队伍。“有些特殊的病人需要输注大量的血小板治疗,这就要大家积极参与了。”看到程灿献血的次数越来越多,父母担心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但他总会这样开导他们:“献血前要体检,合格的才能捐。能献血,说明我身体健康。”

2006年农历29日下午4点多,程灿接到了市中心血站机采室打来的电话——“灿哥,有患者急需B型血小板……”他二话没说就赶往血站献血。护士对我说“‘新年快乐,这位患者一定会因为您的这份新年礼物康复的’!”程灿回忆说,那天天很冷但心里却很暖。这是他送出的最好的春节礼物,也是他收到过最好的春节祝福。

何海龙:无偿献血,从广州到株洲

6月4日,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职员何海龙赶早来到市中心血站机采室,捐献了2个治疗剂量的血小板。这是他9年来在株洲的第102次无偿献血。

何海龙的献血起点在广东。早些年,他还在广东务工,一次在乘坐大巴去广东的高速公路上,看到一辆大巴车与货车相撞,大巴严重变形,车上乘客多人受重伤。医务人员在现场紧急号召事发路段的司机和乘客参加应急献血。当时,何海龙对献血了解不多,出于安全考虑没有立即捐献。但此后,车祸的一幕经常浮现在他的脑海里,那些伤者无助的眼神和痛苦的呻吟经常盘旋,挥之不去。何海龙后悔了,后悔“当时没有勇敢点”,并定下目标——一定要参加无偿献血,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身而出。

确证参加无偿献血不会有任何安全隐患,不影响身体健康后,他勇敢地登上流动献血车。2010年,何海龙从广东回株洲工作,把这场爱心之旅继续走了下去。

他来到株百爱心献血屋,挽起袖子,第一次为家乡同胞捐献400毫升爱心血液。回株的第二年,何海龙报名捐献机采成分血。此后,只要到了献血间隔期,他便会在机采献血者联系群中查看是否需要自己的血型。他说,“献血是我健康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应尽的社会义务。对我而言,献血没有终点,只要年龄和身体允许,我就会继续。”

田颖:

株洲“女子献血冠军”,家有6个志愿者

59岁的田颖是我市“女子献血冠军”。15年她献血152次,累计献血量达78300毫升。

田颖是中盐株化集团公司内退职工。以前,她听说献血会伤元气,会感染其他病等等。有时,同事朋友拉她去献血,她总以“贫血,献血头晕”等理由搪塞。

直到有一天。“那天,我到河东601医院看望一个病人,碰到在医院工作的弟妹。她告诉我,早几天,一个癌症病人大出血,十分危险,直到几个人无偿献血,才救了他。那时,献血者的名单是公开的(现在不公开),名单中有我丈夫的名字。那一刻,我好感动。”

2004年,她开始参加献血。“我没有金钱做慈善,只能以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别人,我觉得很好。”

田颖的家里人都很支持她。大女儿体质不好,不宜献血,就做一些服务性工作。小女儿则成为无偿献血志愿者,现在,两个小姑子也加入进来。这样,他们一家,加上田颖的丈夫就有了5个无偿献血者。

有趣的是,小女儿还因为献血收获了爱情。一次,她小女儿献血时,正好旁边一个小伙子也在献血。闲聊中,得知对方都没有对象,一丝情愫便悄悄地在两个年轻人心中开始萌芽。“现在他们结婚了,我家有了6个献血志愿者。”田颖打趣。

2006到2017年度,田颖6次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8年,她获中国红十字会颁发的“生命奖牌”。2014年,她分别荣获国家级“五星级志愿者”、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称号和无偿献血志愿者“终身荣誉奖”。2018年被聘为株洲市“无偿献血全民代言人”。

田伟:“金牌替补”的血液工作者

“工作在这个岗位,我们明白自己的使命。我要用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献血无损健康,只需小小勇气。”市中心血站检验科检验师、帅气小伙田伟说。

田伟年纪轻轻就已献血73次,累计捐血量达25200毫升了。他常常在应急献血后,还坚持做6到7小时的检验工作。他说,身为血站职工献血往往就是这样,十分钟前还在采血室中挽起袖子,十分钟后可能又要在工作间里了。“我是位血液工作者,又参与过献血,紧急情况来时,我没理由拒绝替补,生命不容等待。”

对每一位血站工作人员来说,患者的需求就是命令,与生命赛跑赢的就是时间。每当机采成分血预约困难或者应约而来的献血者体检不合格时,田伟总是一句“我来吧!”,同事们都爱惜地戏称他为“金牌替补”。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保证血液质量的过程中血液的检验工作是关键,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则是确保受血者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

作为检验师,田伟始终以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业务素养、过硬的操作技能,一丝不苟地进行每一份血液标本的检验,确保发出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2019-06-14

00:00:00:0147638002致敬无偿献血的英雄/enpproperty-->2019-06-14

00:00:00:014763800c1476380.html2致敬无偿献血的英雄/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