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怀
谭方亮
张方志
供图/市应急管理局
绷紧安全弦
跑好“第一棒”
2月2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率队深入时代电气、湘运集团、株百、新奥燃气、中心医院等单位,检查安全生产及民生保障工作。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时刻绷紧安全弦,树牢安全生产理念,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值班值守制度,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3月27日,在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之际,毛腾飞对深入推进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体系建设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2018年全市应急管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指出,2019年是我市应急管理部门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走好第一步、跑好“第一棒”至关重要。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要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全市应急管理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要加快完善应急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强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监测,突出事故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重点整治,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攻坚战。要以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为契机,不断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全面建设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干部队伍,加快提升各类灾害事故防范救援能力水平,为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率队前往株百中心店检查安全生产和民生保障工作,要求做好人流密集场所安全防范及应急预案,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安全生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就是‘1’和‘0’的关系。没有安全生产的‘1’,后面再多的‘0’都没有意义。”3月27日,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要求全市各个单位和部门都要强化三大“意识”,加快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为株洲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防线。
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牢“居安更要思危”的意识;树牢“防范胜于救灾”的意识;树牢“安全是最大效益”的意识,切实增强行动自觉,加快推动应急管理工作转型升级,积极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聚焦源头抓管控,推动风险管控“全覆盖”、拉网排查“零死角”,落实“一单四制”,对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不抓实、排查不彻底、销号不严格的单位坚决严肃问责。
要加快健全市应急指挥体制,强化应急装备配置,尽快形成履行综合救援任务的基本能力,建设起一支能打胜仗的应急救援队伍,确保关键时刻能应急、会应急。
强力防治自然灾害,加强监测预警、灾害救助、应急值守,全力减轻灾害风险。夯实应急管理基础,注重基层应急能力建设、科技信息化支撑、宣传教育培训,补齐应急工作短板。
强化责任担当,维护长治久安。全市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应急管理系统,务必强化责任落实,强化统筹协调,强化法治手段,以务实之风,护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坚守初心严监管
筑牢“底线”保平安
安全生产,是民生幸福的底线,经济发展的底线,社会稳定的底线。
工业社会就是风险社会。我市既有现代光鲜的楼宇、现代化的园区,也有简陋破旧的棚户区、落后粗放的产业。在安全监管方面,传统行业的安全隐患与现代新业态的安全风险并存和叠加,安全监管任务日益繁重,安全监管压力从未有一丝降低。
在业已过去的2018年,全市安监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坚守初心严监管,筑牢“底线”保平安,全年实现生产经营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的良好局面,谱写了一曲高亢和谐、昂扬奋进的安全之歌。
健全顶层设计
厘清责任清单
安全也是生产力,抓安全,就是抓发展。
近年来,市政府先后颁发《株洲市安全生产事前问责规定(试行)》和《株洲市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2018年8月,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中共株洲市委株洲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加快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迈入法治化、制度化轨道。
强化顶层设计,厘清责任清单,筑牢安全防线,有效遏制较大以上生产经营性事故的发生。全市共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73起,同比减少了80起,下降52.3%;死亡46人,同比减少42人,下降47.7%;受伤62人,同比减少135人,下降68.5%。株洲市荣获湖南省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醴陵市、石峰区、天元区被评为全省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
践行“一单四制”
促推“关口前移”
发现隐患,及时治理,将事故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这是确保安全生产最有效的措施。为此,市安监局大力开展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工作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做到治理任务不落实不放过、隐患不消除不销号,并对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予以通报,促推安全监管工作“关口前移”。
目前全市已实现“一单四制”运行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形成横向到各安委会成员单位,纵向由市到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的四级隐患排查联动机制,确保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清晰、全程追踪、严格奖惩。2018年全市煤矿、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化四大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经营企业自查隐患总数11845项,整改完成11693项,整改完成率98.72%;全市累计排查重大事故隐患1952个,销号1785个,销号率92%。
力促科技兴安
引领转型升级
从2013年的107家,到目前的37家,短短5年的时间,株洲煤矿数量锐减65%。所有煤矿机械化装岩率达90%以上,从坑道到采煤区都由原来的木支护改用金属支护;在矿井、厂房等重要部位安装视频监控,建立覆盖矿区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监控系统。
1年时间,淘汰退出110家,兼并整合70家,株洲烟花爆竹生产企业从野蛮生长向优质生产转变。全市230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涉药工序100%实现机械化生产,中洲烟花醴陵金利来礼花弹厂研发了全国第一条组合烟花自动化生产线,目前建成投产7条自动化生产线,年产值新增7亿元。醴陵科富利群花炮实业有限公司的爆竹自动化生产示范线,被列为国家级试点。
清水塘老工业区261家企业全部关停到位,圆满完成整顿关闭与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全市规模以上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已全部完成关键生产部位的自动化控制及安全连锁技术改造,在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健全区域联动
完善风险防控
隐患早知道、险情早发现、灾害早预防、应急早准备,最好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
目前,我市已强化重大危险源的备案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和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制订相应应急处理预案;逐步建立以消防专业队伍为依托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队伍,攸县还成立了专门的矿山应急救援队伍,一些高危行业企业也在着手组建专(兼)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或是配备专职应急救援人员。
2018年,我市开展“强执法防事故”专项行动,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55130家次,立案调查2321起,经济处罚2691万元,责令企业停产停业499家,取缔关闭非法违法单位255处,我市安全监管执法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列。
全民参与宣教为先
提高事故处置能力
事后追责,不如事前教育。安全生产,最主要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这是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的大前提。
抓安全不是某些部门唱“独角戏”,而是要全民参与、全社会共奏“大合唱”。2018年,我市率先在全省将12350安全生产有奖举报与12345市长热线并轨运行,共接到12350安全生产举报电话1928起,对35起经核实的举报发放奖金4.85万元;在《株洲日报》、株洲广播电视台、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安监之窗”“职防聚焦”等专栏;组织有1.1万余人参加的安全生产有奖知识竞赛;各级安监部门积极组织开展安全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等宣教活动,展出各类安全宣传展板1000余块,制作宣传标语牌3000余块,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
此外,去年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活动3000余次,参演人数4.2万余人,有效提高各单位的事故处置能力。
聚焦应急安全
抢占行业“高地”
继“中国动力谷”之后,又一个国字号“谷”有望落地株洲。我市积极申报“中国应急安全谷”(又称中国应急安全产业示范园)项目取得可喜进展。去年11月,省政府关于《湖南建设“中国应急安全谷”选址考察报告》的最新指示,已同意选址株洲。
根据规划,第一期项目投资总额预算30亿元以上,投资周期3年,项目全部建成总产值可达逾千亿元。届时株洲将创办国内首家权威性的“中国城乡安全与应急技术研究院”,创建首个国家级安全主题特色小镇——株洲兴安科技小镇;同时创办高规格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乡安全科技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并在株洲兴安科技小镇设立永久会址。
围绕“七个一”,跑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第一棒”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应急管理现状之间的矛盾依旧存在,市、县(市)区机构改革正在进行,安全监管、风险管控等方面工作极易出现空档。
重担在肩思奋进,无需扬鞭自奋蹄。2019年,市应急管理局成立后正式运行的第一年,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应急管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局之年怎么谋篇布局、夯基垒台,在日前召开的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市安委办主任、应急管理局局长殷顺堂用“七个一”和八大关键词,描绘了2019年株洲应急管理总体思路、具体目标和实现路径。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一种状态(枕戈待旦、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敢于胜利的应急状态),紧紧围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加快推动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另一方面是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牢牢把握三个重点(一是毫不动摇地把稳安全生产基本盘,二是统一组织、指挥、协调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三是统筹综合防灾救灾减灾工作),按照应急管理现代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做好“七个一”,跑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第一棒”:
“一张图”:编制中长期应急战略规划图;
“一张网”:编织重大隐患风险防控网;
“一盘棋”:积极盘活优化全市各类应急资源;
“一体化”:统筹推进应急队伍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一平台”:构建信息共享、统一指挥的应急指挥平台;
“一系统”:创建动态、开放、多元的应急科技创新支撑保障系统;
“一股绳”:全面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工作合力。
力争实现事故发生总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数持续降低,遏制较大事故的发生,加快建设灾害事故防范救援体系,大力提升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能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经得起各种考验的应急管理干部队伍,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2019年,株洲应急管理的八大“关键词”
强化责任真抓实干
修订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制定实施《株洲市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综合运用巡查督查、考核考察、激励惩戒等措施,推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切实担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深入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紧盯企业法定代表人和实际控制人,采取培训、辅导、述职、处罚、“黑名单”和联合激励等系列措施,推动企业主要负责人抓安全,主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事前问责规定,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积极探索完善安全生产考核点评制度,定期对各地事故进行分析、点评和公布。
紧盯重点领域风险防控
加强桥梁隧道、急弯陡坡、大长下坡、铁路道口等安全隐患治理和G106、G320国道、S315、S320、S211等重点道路的管控力度,持续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和农村“六个严禁”、城市“六个严查”行动。紧盯重点水域和“四类重点船舶”,加强安全隐患治理。开展内河船舶运输整治等专项行动。
全面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和技术管理工作,抓好安全标准化、机械化、正规化开采示范矿井建设,提升我市煤矿办矿水平。不断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储存、运输、燃放等行为,继续引导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提质转型。
持续推进冬春、夏季火灾防控和电气火灾等消防安全综合治理,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大型商业综合体、文物古建筑、城中村、“三合一”场所等火灾高危单位排查整治。加强林区重点部位、重点工程和重点时段的森林火灾防控,深入开展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
持续推进有限空间、粉尘防爆、液氨制冷和自制煤气、高温液态金属吊运以及存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专项整治。
以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和房屋市政工程为重点,加强建筑市场监管与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推进民爆物品、特种设备、城镇燃气、防雷等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城市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监督管理和安全风险防控。
规范推进“一单四制”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活动。根据各行业领域事故季节性特点,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强化暑期、汛期、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安全风险防控。严厉打击和惩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规范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
保持高压严管态势
完善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执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开展“安全监管执法排行榜”活动,相应部门按照“三比三严”(比数量、比增量、比质量,严格程序、严格惩戒措施、严格自由裁量)要求深入开展“强执法防事故”行动,始终保持安全监管高压严管态势。
优化执法检查方式方法。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实施分类分级执法检查,全面推行企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先进企业安全承诺、高危企业重点监管模式。
加快“智慧安监”建设
加强安全科技攻关,大力推动安全科技创新,淘汰落后不安全设备装置和工艺,强化先进安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充分运用大数据,加快“智慧安监”工程建设,逐步建立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及其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及预警管控系统,加大烟花自动化、爆竹机械化改造推进力度,加快安全隐患“一单四制”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进度。
继续推进高危行业领域“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专项行动,推进尾砂充填、机械综采等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大力推进煤矿正规化开采,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和重要航道安全防护等重大安防技防工程建设。
统筹强化自然灾害预防治理
统筹自然灾害防治是应急管理部门的重大职责之一,要尽快组织编制我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相关部门要落实综合防灾减灾规划要求,做好森林火灾、水旱灾害、地震和地质灾害等防治工作,以规划凝聚防治合力、统领防治工作。
积极探索建立健全我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制度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手段,做好自然灾害风险信息的收集、梳理、汇总和分析,科学评估风险等级,努力把风险防范在早、控制在小、消灭在萌芽状态。
构建“大应急”指挥平台
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整合了多个部门的多项职责,不搞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致力于起“化学反应”,实现应急管理的体制创新、职能转变、体系重构。
完善健全“扁平化组织指挥、防范救援救灾“一体化”运作、信息发布“一个窗口”对外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应急救援处置机制,会同气象、水利、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重点推进市本级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建立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信息共享、可视化管理的市应急指挥平台,各县市区要加强对接,“一体化”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
尽快组织修订我市防汛抗旱、地质灾害、森林火灾、自然灾害救助等自然灾害类和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特种设备等安全生产类专项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打造应急救援铁军
打铁还需自身硬。健全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必须打造一支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应急救援铁军。
今年我市将以推进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军队、武警部队为突击力量,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确保基层应急有人抓、有人管,积极推行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基层应急救援中心。
着眼长远统筹推进
勇于担当砥砺前行
——专访市安委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殷顺堂
1月29日,株洲市应急管理局正式挂牌;3月27日,全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召开,标志着我市的应急管理事业开启了新的征程,步入新的阶段,进入全新领域。作为我市机构改革的首批挂牌单位之一,其职能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今后的工作重心又将落在何处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市安委办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殷顺堂。
记者:新成立的应急管理局,它的职能究竟有怎样的整合或者说变化呢?
殷顺堂:株洲市应急管理局同时加挂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牌子。将原株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政府办公室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原市国土资源局的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市水务局的水旱灾害防治职责,市林业局的森林防火职责,市地震局的震灾应急救援职责、以及防汛抗旱、减灾、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安全生产等指挥部(委员会)的职责进行整合。这是解决影响和制约应急救援的深层次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应急力量、资源的整合优化,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映灵敏、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民安,则国安。市应急管理局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使人民群众更具安全感?
殷顺堂:毫不动摇地把稳安全生产基本盘,首先要抓好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的安全教育,增强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为天”的思想。把事故预防作为着力点,提高本质安全。各行业主管部门要盯紧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从源头杜绝安全隐患。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深入一线、企业开展各类宣传培训,特别是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安全宣传。其次,在全社会营造安全发展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户外、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开展安全知识公益宣传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安全文化示范创建工作;改进安全生产有奖举报制度,强化公众监督,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推进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奏响安全发展最强音。
记者:此次机构改革,面临多部门重组和职责划分。今后一段时间,应急管理部门如何做到“边组建,边应急”?
殷顺堂:3月24日凌晨1时20分左右,在连绵春雨的侵袭下,渌口区淦田镇车站北路一栋2100多平方米的三层商住楼发生倾斜倒塌,所幸的是,住在楼内的近60名住户和租住人员,早在23日中午13时许,就已全部撤离。井然有序组织撤离工作的“主角”,就是淦田镇安监站站长谢开煌。
23日上午10时许,有群众到淦田镇政府反映淦田社区新街有一栋房屋发生倾斜。谢开煌闻讯后顾不得周末休息,马上赶赴现场进行查看,发现墙体开裂,外墙瓷片不时掉落,还有两处承重墙出现下沉,情况非常危急。他一边向镇政府值班领导和区应急管理局汇报,一边在淦田社区书记丁金彪配合下,冒着危险跑到楼上,仅用2个多小时,就将楼上近60人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区应急管理局也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赶赴现场,指导现场撤离和警示防护工作。这充分体现了株洲应急管理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始终牢记着“救民于水火之中”“救民于危难之中”的岗位职责,在机构改革的过程中没有“空档期”。
组建应急管理局,不仅仅是简单的“改头换面”“换汤不换药”,而是整个体制机制的转变,株洲应急人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把应急管理工作摆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着眼长远,统筹推进;正确处理好“统”和“分”、“防”和“救”的关系,明确好各部门的职责边界,制定出详细的职责清单,严格落实好“失职照单问责,尽责照单免责”。
铁腕监管执法,仍然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过去单一的安全生产执法已远不能满足新增加的大量的应急管理工作所需,我们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应急监管执法工作,并建立规范执法长效机制,勇于担当,砥砺前行,坚决杜绝“摆架子”“一阵风”和“一刀切”,用严格的监管执法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当前,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刚刚组建,职责还不清晰,人员还未到位,而各种矛盾、风险隐患复杂多样。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脚踏实地学习应急管理业务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转变作风,强化应急管理力量整合,着力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管、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大应急”格局。
荣
誉
榜
湖南省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市(州):株洲市
湖南省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县(市)区:醴陵市、石峰区、天元区
株洲市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县(市)区:醴陵市、天元区、芦淞区、石峰区、荷塘区、茶陵县
株洲市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单位: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卫计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市教育局、市文体广新局、市消防支队、市规划局、市编办、市水务局、市公路局、市人防办、市公安局、市交警支队、市房产局、市政府法制办、市经信委、市发改委、市人社局
株洲市201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优秀乡镇街道:李畋镇、国瓷街道、东富镇、沩山镇、茶山镇、均楚镇、网岭镇、莲塘坳镇、鸾山镇、腰潞镇、秩堂镇、虎踞镇、云阳街道、鹿原镇、中村瑶族乡、朱亭镇、董家塅街道、铜塘湾街道、学林街道、雷打石镇、马家河街道、嵩山路街道、明照街道、茨菇塘街道
“数”读重点行业监管
2018年完成对16家地下矿山的安全生产的全面体检工作,注销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安全生产许可证6家,完善治理7家尾矿库、头顶库;
共检查煤矿150矿次,共查处安全生产隐患3170条、经济处罚293.1万元,开展了煤矿防治水综合安全评估和新一轮煤矿全面安全“体检”;
突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把企业按照安全风险从高到低依次对应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通过企业自评和第三方机构复评,最终确定蓝色企业112家、黄色企业229家、橙色企业37家、红色企业1家;
全市烟花爆竹行业行政检查3193次,暂时停产110家次,委托暂扣证15次,行政处罚金额253.81万元;
建立了株洲市工贸行业存在高风险作业场所企业基础台账,开展了株洲市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督查。全市工贸行业共立案146起,共计处罚金额158万余元。
2019-03-29
00:00:00:0146928202奋力跑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第一棒”/enpproperty-->2019-03-29
00:00:00:014692820c1469282.html2奋力跑好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第一棒”/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