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
供图/株洲市民政局
上接A1版
》》》
保障优先
增进民生福祉
脱贫攻坚,聚智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为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市民政局聚焦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目标,着力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将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扎实开展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作;建立健全特困人员救助和护理有关制度;大力开展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到2018年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茶陵、炎陵成功通过脱贫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有贫困县整体脱贫的市州。
救灾救济,得法得力。天有不测风云,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难时刻,株洲民政人的身影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抢险一线。长期以来,市民政局积极落实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要求,坚持防救结合,注重做好应急预案、值班值守,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和演练活动送进学校、社区,提高了全市防灾减灾救灾的意识和水平。2017年,面对2003年以来最大的洪灾,市民政局通过有力、有序、有效的救灾救济工作,确保了“五有”,实现了“有大水无大灾”。2018年8月,市民政局推动出台《株洲市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在开展救灾工作之外,市民政局每年做好了“5·12”“10·13”等防灾减灾日宣传工作,并成功开展了防灾减灾知识进社区、进学校等宣传演练活动。
拥军优属,倾心倾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军人成为全社会最受尊崇的人,这为新时代涉军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市民政局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为目标,持续实施“蛋奶果”工程,开展“走边防、联基层”“送法进军营”等活动,通过加强双拥宣传,营造了双拥工作的浓厚氛围。严格按照国家、省里规定标准,落实了优待抚恤补助待遇;积极推进重点优抚对象医疗巡诊、短期疗养工作;做好优抚数据核查工作、带病回乡退伍军人认定和残疾等级评定、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信息采集和悬挂光荣牌等重点工作。同时,大力推进“阳光安置”,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四类人员)每年均按要求安置到位。2017年开展的安置“清零”工作,不仅解决了一批安置难题,也因工作率先完成得到省退役士兵安置领导小组高度肯定。
》》》
联动当先
创新社会治理
近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推进村务公开、“三社联动”、社会组织管理等民政领域社会治理改革,成功推荐天元区成为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荷塘区和醴陵市成为全省首批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
村务公开,群众心亮堂。村里有多少钱,土地怎么流转……村民到村委会看下村务公开栏,便可一目了然。小小公开栏不仅促进了利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也增进了群众对村级集体的信任。“规范村务公开栏革命”因坚持方案、进度、监督“三个较真”,于2018年2月底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有力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确保村务在阳光下运行。省委书记杜家毫对此批示肯定。同时,出台《株洲市村务公开实施细则》,建立健全村务公开内容更新管理长效机制。
“三社联动”,服务精又准。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工作做好了,老百姓才会有真正的幸福感。市民政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扎实推进“三社联动”,使“三社联动”成熟度、推广度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出台了《株洲市推广“荷塘经验”、推进“三社联动”实施意见》,建立了“株洲三社联动”信息平台,实现供需在平台自由对接。在街道、社区(村)逐步建立“菜单式”项目库,向社工机构派出专业社工团队,依托“三社联动”机制,履约服务合同,并实行第三方监管评估。按年度举办“三社联动”供需对接会,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2018年,“三社联动”成功跻身株洲市委提出的“城乡统筹·幸福株洲”创新社会治理系列行动。
市民政局不断加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的建设,为“三社联动”打好基础。2016年,株洲市启动社区服务场所提质改造三年行动,三年内共完成126个社区服务场所提质改造任务,超计划完成16个。强化社会组织监督,2018年对全市108家社会组织作出警告或撤销登记的行政处罚,并评出3A以上社会组织9家。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18年底,株洲市持证社工人数达到409人。
村(居)换届,激发精气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强配齐基层组织带头人,显得尤为关键。
2017年,我市紧扣“提出好思路、选出好干部、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的“四好”目标,精心组织,严格程序,严守纪律,在全省率先高质量完成了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
全市1379个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在全省市州率先完成。换届完成后,全市共有村居干部4717人,其中35岁以下880人,占比18.7%;女性2146人,占比45.5%;大专以上学历1889人,占比40%,村居干部职数明显精简、选人用人视野明显拓宽、班子结构明显优化。
同时,按照“优化结构、选优配强、专职专干”的原则,合理配备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到2018年9月底,全市实现了乡镇每万人配备1名民政干部,正努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村级民生协理员“全覆盖”,基层民政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
敢为人先
优化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面向的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供给是改善和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要求。近年来,市民政局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切实履行民政职能,敢为人先,创新探索,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生老病死方面的社会服务需要。
养老有保障,幸福感满满。市民政局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加强养老体系建设,出台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养老放管服意见“二十三条”等重要文件,为株洲养老体系建设做好了顶层设计。
2017年,株洲成为全市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各试点区(市)同步实施规划引领、政策创制、开放带动、设施建设、互联网+、服务提升、医养结合、人才强基“八大行动”,统一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标识,规范“区(市)有示范中心、街道有服务中心、社区有日照中心、小区有老年驿站”四级养老设施网络建设,启动市级养老服务监管平台、12349为老热线、“株洲养老”手机APP,推进我市“智慧养老”工作发展,评选表彰“最美养老院长、最美养老护理员、最美养老志愿者”,全市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对全市高龄老人生活补贴进行提标扩面,成为全省首个按照普惠制原则为80岁以上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的市州。养老放管服意见“二十三条”,条条都是干货,其“含金量”在全省领先,成为各市州效仿目标。
地名有规范,出行不再难。地名是人们工作、生活、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我市在全省第一个出台并落实地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开展地名命名前置工作,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并成功承办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数据分析会。加大向民政部、省民政厅的衔接汇报力度,及时掌握新政策、新动态,推进株洲县撤县设区、攸县撤县设市工作。株洲县撤县设区于2018年6月19日获得国务院批复,并于2018年12月18日顺利挂牌。抓住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数据分析会在株洲召开的机会,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有关收尾工作,特别是注重做好地名普查成果转换,做好地名图、录、典、志的编纂工作。落实《株洲市地名管理办法》《株洲市地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规范建筑物、道路、街巷、桥梁等的命名。
硬件有升级,服务更亲民。深化殡葬改革,从2017年开始,在城市各区规划建设1个生态公益性墓地,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态公益性殡葬需求。逐步完善殡葬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全市2018年已经投入使用的殡葬基础设施项目达到10家,株洲殡仪馆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中,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在全市范围开展了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联合14个市直部门下发了《株洲市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对照专项整治的要求和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对本地区殡葬管理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深入地自查自纠,并积极落实整改。
加快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保障体系,正在加快构建起留守儿童之家“市有示范、县有中心、乡镇有站、村社有家”四级网络体系和1名儿童+1个社工+1个志愿者+1名老师+1名村干部的“五个一”保护模式。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现有的救助管理站、儿童社会福利院硬件设施属全国一流,成为民政工作的重要窗口。
记者手记
天地人和,满眼春
邓金星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近年来,株洲市民政局紧扣补齐短板、守牢底线、增进民生福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首次荣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记者在深入采访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这个至高荣誉得来确属不易。正如局长易湘东所言,这是一片“好天”、一方“好地”、一群“好人”同频共振的结晶。
这片“好天”,就是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对民政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这方“好地”,就是株洲作为炎帝安寝之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坚实的经济基础、生动的群众实践;这群“好人”就是株洲民政系统历届团结务实担当的集体领导,带出了颜金仲、袁桂雄等一批爱民、为民的优秀民政人。
“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习总书记的三个‘聚焦’高屋建瓴,为民政工作开展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身处新时代,肩负新使命,我们相信,忠诚担当,锐意进取的株洲民政人,必将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开创株洲民政事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荣誉榜
(一)市民政局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成功获批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二)市民政局多项工作在全省位居第一
在省厅综合评估中获得优秀(一类)名次;
安置“清零”工作完成进度全省第一;
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进度全省第一;
村居换届完成进度全省第一;
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个数全省第一;
因兜底脱贫有力助推株洲成为第一个有贫困县整体脱贫的市州;
第一个按普惠制原则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的市州;
第一个出台地名管理实施细则的市州;
第一个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市委党校主体班课程并如期开课的市州。
2019-04-25
00:00:00:0——市民政局荣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147199702初心如磐为民生
使命如山唱大风/enpproperty-->2019-04-25
00:00:00:0——市民政局荣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14719970c1471997.html2初心如磐为民生
使命如山唱大风/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