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郭亮
清明节,是一个怀念逝者的日子。
慎终追远,清明扫墓、祭祀的主体绝不仅仅只是长眠在祖茔中的至亲,更应该包括那些为了争取国家、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献出生命的革命烈士,是他们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幸福、安宁的新生活。
株洲是一片红色热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涌现了大批“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革命烈士。据不完全统计,在大革命失败前后的“白色恐怖”时期,株洲市辖五县有名字记载的烈士就有8000余人,无名烈士不计其数。
我们将部分株洲籍烈士的生平重新梳理一遍,重温烈士当年的英勇壮烈之举,以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烈士档案1
姓名:左权
籍贯:醴陵新阳
职务:八路军副参谋长
牺牲时间:1942
故事:八路军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
左权,1905年3月15日生于醴陵新阳乡黄猫岭。
1924年,19岁的左权投笔从戎,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同年11月,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六队,并在陈赓、周逸群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讨伐陈炯明的两次东征和平定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改称十八集团军),左权被任命为副参谋长。1942年5月,日军纠集3万余兵力,分5路向八路军总部进行报复性的“大扫荡”进攻。总部决定由左权指挥两个团在东西两头阻击,掩护各机关分开突围。25日中午,当总部机关突破重围后,左权又发现担文件箱的同志还没有赶上队伍,立即命令身边的警卫员去找,同时拒绝警卫团要他转移的要求。下午2时许,在十字岭的东山坡,一颗炮弹落在左权身边爆炸,弹片击中他的头部,左权当即牺牲,时年37岁。
左权牺牲后,周恩来、朱德都写了悼念文章。
新中国成立后,左权灵柩移葬于河北邯郸晋察冀豫烈士陵园中。醴陵于1985年为他立碑塑像。
烈士档案2
姓名:罗学瓒
籍贯:天元区马家河
职务: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牺牲时间:1930年
故事:毛泽东同班同学的革命风范
1893年,罗学瓒出生于马家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本地青龙桥罗氏明德小学发蒙念书,191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后该校并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为同班同学。
因志向相同,罗学瓒很快与毛泽东、蔡和森等进步同学结为挚友,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同年8月,入北京大学预备班学习法文。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组织了“工学励进会”,因参加革命活动,罗学瓒于1921年10月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随即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毛泽东到醴陵考察农民运动,时为中共醴陵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的罗学瓒全程陪同,实地考察,为毛泽东撰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提供了许多十分有价值的素材。
大革命失败后,罗学瓒受中央委派,与夏明翰共同负责湖南省委组织部的工作。1927年9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员兼湘潭工委书记。1928年5月被调到上海工作,后被派往山东做党的工作并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1929年被派往杭州,参加中共浙江省委的领导工作,先任省委宣传部部长,随后任省委书记。不久因叛徒出卖而被捕,1930年8月27日在杭州被秘密杀害,年仅36岁。
烈士档案3
姓名:罗哲
籍贯:天元区马家河
职务:中共湘潭县委组织部长
牺牲时间:1928年
故事:毛泽东亲笔题写烈士墓碑文
罗哲,1902年出生于马家河一农家,1918年从湘潭县立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湖南高等工业学校。曾作为工业学校代表参与湖南省学联的筹备工作。由于斗争坚决,工作积极,很快即成为湖南早期学生运动的骨干,并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
1926年夏,罗哲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奉派回长沙,任湖南省农民协会组织干事。1927年春,调往武汉任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执行委员会秘书,协助毛泽东筹备全国农民协会工作。
1927年“八七会议”后,毛泽东领导发动秋收起义,罗哲全力协助,在白色恐怖下奔走于易俗河、株洲、朱亭等地,联络同志,恢复党的组织,发展革命武装。同年11月初,罗哲奉命回家乡湘潭组织秋收起义,任湘潭县委组织部长,为恢复和发展湘潭地区党的基层组织、发展工农武装做了大量工作。
1928年7月25日,由于叛徒的出卖,罗哲夫妇不幸被捕。罗哲英勇牺牲。
1956年8月l1日,毛泽东主席写信给罗哲遗属,将亲笔题写的“罗哲烈士之墓”的碑文和300元赠款一并寄来,为罗哲修墓。罗哲烈士墓位于今马家河。
烈士档案4
姓名:蔡申熙
籍贯:醴陵黄沙
职务:红二十五军军长
牺牲时间:1932年
故事:参与创建红十五军,牺牲前仍在指挥战斗
1906年,蔡申熙出生于醴陵黄沙一个贫苦的家庭,虽然贫苦,但父母仍节衣缩食,供长子蔡申熙读了私塾。
1920年,蔡申熙进入县立中学读书,期间与左权、宋时轮等组织“社会问题研究社”。1924年考入广东陆军讲武学校,后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留校教导团工作。
1930年初,蔡申熙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不久被派赴鄂东南阳新、大冶和蕲(春)黄(梅)广(济)地区领导游击斗争。他来到阳新后,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集中当地分散游击的武装力量,于同年10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5军,任军长。
1932年7月,当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时,蔡申熙临危受命,出任红25军军长,他指挥部队和皖西地方武装,多次打退各路进犯的国民党军。
1932年9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由燕子河出发西进,蔡申熙率红25军殿后掩护。10月8日,红军主力在黄安(今红安)河口镇地区,与国民党军两个师遭遇,发生激战。蔡申熙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
烈士档案5
姓名:蔡会文
籍贯:攸县凉江
职务:湘粤赣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
牺牲时间:1936年
故事:伤重被俘,誓死不出卖情报
蔡会文,1908年11月出生于攸县凉江。1925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9月蔡会文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一团一营一连党代表,随部队上井冈山,参加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8月任红一军团第三军政委,与军长黄公略率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第三军在第一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毛泽东曾赋诗赞扬。1933年春,蔡会文与萧克指挥红八军参加湘赣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连战连捷。1934年任粤赣军区司令员,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被任命为赣南省委委员、省军区司令员,与项英、陈毅一起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4月初挺进油山,与项英、陈毅等会师,组成了南方游击总指挥部,任湘粤赣游击支队支队长兼政委。
1936年初,蔡会文在率部转战途中与国民党军遭遇,陷入重围,突围时身中数弹,伤重被俘,拒不投降,壮烈牺牲。
烈士档案6
姓名:袁德生
籍贯:荷塘区明照
职务:湘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
牺牲时间:1933年
故事:肃反中被误杀
袁德生,1894年出生于今荷塘区明照曹家塘村一户贫苦农家,6岁时父母双亡。1916年,来到安源煤矿,当了一名采煤工人。1922年9月,参加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1923年初,经李立三、刘少奇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秋收起义失败后,朱毛红军转战到赣南闽西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袁德生奉命留在湘赣边区坚持斗争,1931年任湘赣临时省委常委、省苏维埃政府主席。湘赣省委成立前,中共苏区中央局以抓“AB团”为主要内容的“肃反”运动,错杀了一些干部和战士。他向毛泽东汇报了湘赣苏区的情况,毛泽东当即指出:抓错了的同志要释放。
1933年1月,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开始在各革命根据地全面贯彻执行。湘赣省委被改组,王首道等被撤职,袁德生被错误杀害。
1944年,党中央宣布为袁德生等一批党的重要干部平反,共和国建立后,毛泽东签署了《革命牺牲光荣纪念证》,颁发给袁德生烈士的家属。
烈士档案7
姓名:朱克靖
籍贯:醴陵板杉
职务:华中民主联军政治委员
牺牲时间:1947年
故事:宁死不骂共产党
朱克靖,1895年生于醴陵板杉,1919年考入北京大学,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冬,朱克靖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7月,被派到广州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1926年7月,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江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昌起义后,任第九军党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新四军政治部顾问兼军部战地服务团团长、苏中三分区专员、浙西行政公署主任等职。
抗战刚结束,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为了分化敌军,党中央决定派朱克靖去做伪二十六军郝鹏举的统战工作。1946年1月6日,郝鹏举宣布起义,声明“退出内战,拥护民主”,与人民解放军联合成立华中民主联军,朱克靖任联军政治委员。
1946年底,蒋介石派重兵进攻山东解放区。此时,狡诈多变的郝鹏举企图再次投靠蒋介石。1月22日傍晚,朱克靖接到去郝鹏举部的通知,说是研究如何配合莱芜战役问题。当朱克靖刚踏进郝鹏举的院子,即被敌人逮捕。
朱克靖被捕后,被作为要犯押至南京,拒不投降,说“叫我死,叫我回家种地则可,让我骂共产党,为国民党宣传,是痴心妄想”。
1947年10月,国民党保密局经蒋介石批准,下令将朱克靖秘密杀害于南京雨花台,时年52岁。
烈士档案8
姓名:谭思聪
籍贯:茶陵思聪
职务:中共赣西南特委委员、湘东独立师政委
牺牲时间:1932年
故事:肃反时救过谭余保的命
1908年,谭思聪出生于茶陵虎溪乡(今思聪乡)唐家坳村,1926年秋在茶陵文汇中学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回家乡建立中共基层组织,开展农民运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与陈韶等领导组织茶陵游击队。
1929至1931年,谭思聪先后任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候补常委、特执行委员、赣西南特委委员和江西莲花县农工部长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湘东独立师政委等职。当时八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谭余保被作“AB团”分子处理,差点错杀。谭思聪担保谭余保不是“AB团”分子,保护了谭余保。
1932年1月2日,在永新以北猪婆岭伏击战中,谭思聪身先士卒,流血牺牲。
烈士档案9
姓名:何孟雄
籍贯:炎陵中村
职务:中共江苏省委沪中区委书记
牺牲时间:1931年
故事:全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何孟雄,1898年生于酃县(今炎陵县)中村乡龙潭村。早年在长沙求学期间,与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等交往密切,建立了革命友谊。1919年3月,何孟雄入北京大学做旁听生,受《新青年》为代表的新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成为北京大学学生运动的重要骨干。1920年3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何孟雄加入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何孟雄是全国最早的50余名党员之一;同年冬,中共北京地委成立,任地委书记兼组织委员;1925年5月1日,任刚刚成立的京绥铁路总工会秘书长;1926年初,调任中共唐山地委书记;1926年冬,调任中共汉口市委组织部长。大革命失败后,何孟雄于1927年10月奉调上海,先后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淮安特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军事委员会书记等职,参与领导江苏各地党组织的恢复、发展工农运动和开展武装斗争。
1931年1月,因叛徒告密,何孟雄在上海被捕,宁死不屈,2月7日,被敌人杀害。
烈士档案10
姓名:汪起凤
籍贯:株洲八叠
职务:中共湘潭东一区妇联主任
牺牲时间:1930年
故事:株洲妇运先驱
汪起凤,本名董桂贞,家居八叠(今芦淞区枫溪街道)附近的古大桥,十七岁嫁给八叠大地主汪连山做媳妇。丈夫去世后,因汪连山刻薄心狠,董桂贞与汪家斗智斗勇,争得了部分家产。
1924年,董桂贞赴长沙求学,取名“汪起凤”。在长沙,她结识了郭亮、杨开慧等一批革命先驱,接受了劳工神圣、妇女解放等革命思想。回村后,她提倡男女平权,女子不再成为男子的附属物,并号召村里的女子剪掉“巴巴鬏”,解开包脚布,出嫁不准坐花轿,社会禁娼。
“马日事变”后,汪起凤带领东一区妇女,积极支援工农义勇军在易家湾与敌军作战。后又潜回八叠担任特别支部书记。
秋收起义后,她率队伍配合其他工农武装,先后攻打株洲团防局、白关团防局,镇压了两个罪恶累累的土豪劣绅。起义失败后,她率领工农武装前往井岗山。途中被敌军打散,辗转奔赴长沙。被党组织派往华容、湖北等地开展地下工作。不久调回长沙,从事中共湖南省委的地下交通联络工作。红军撤离长沙后,不幸被捕,惨遭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
2019-04-05
00:00:00:0147006602清明又至,应将这些株洲籍革命烈士铭记于心/enpproperty-->2019-04-05
00:00:00:014700660c1470066.html2清明又至,应将这些株洲籍革命烈士铭记于心/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