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赵云超
通讯员/谭峥
陈晶晶
伍艳晖
【现状】
观念变了,村庄美了
记者手记
2月14日,在炎陵县霞阳镇星潮村,一场送戏下乡文艺汇演在村文化广场举行。
尽管寒意逼人,但大伙坐在长长的木条凳上,磕着瓜子吃着糖果,看得津津有味,不时投以阵阵掌声。
两个多小时的节目结束了,村民并未立即散去。有人拿起了扫帚,默默清理舞台;有人把瓜子壳用纸包起来,投放到一旁的垃圾桶内;就连被设备压倒的树苗,还有人“搀扶”了一把。
“现在村里干干净净,谁都不愿拖后腿、搞破坏。”村民廖成蛾告诉记者,村里不仅有4名专职卫生保洁员,还新建了6个垃圾池,基本不会让垃圾“到处飞”。
在村民邹春华家,过年期间燃放的鞭炮堆放在一角,等垃圾运输车一来,他招呼妻子拿上卫生袋,把碎纸屑一铲铲送进往里装。
新盖的三层洋房特别敞亮,门口还挂着大灯笼,院子里果树一片翠绿,邹春华把屋子收拾整洁了,就准备外出务工。“以前垃圾可没人管,往门口一丢就完事。”他觉得如今村里和城里一样干净,并且天更蓝水更清,都有些舍不得走。
变化并非朝夕之功。早在几年前,星潮村就以“同心美丽乡村”创建为抓手,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村里筹集资金硬化了村组道路,加固了防洪河堤,投入18万元修缮葡萄长廊,并依托蔬菜基地、花卉苗木等,打造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同时,村里还开展卫生清洁户评比,根据得分高低给予一定的奖励,引导老百姓观念一步步转变。
在茶陵县秩堂镇马吉村,集中连片的油菜花陆续绽放,宛如一群群黄蝴蝶在田间飞舞。一条小溪从花海穿过,溪边偶尔能看到两三名保洁员,沿着水路打捞漂浮物。
“我们是把人居环境整治与河长制相结合,每一片水域都要专人把守。”马吉村村支书刘建新说,这两年“秩堂油菜花海”名声在外,来村里旅游休闲的人络绎不绝,游客多了也倒逼村里把环境卫生美化好。
“马吉是我家,环境靠大家。”开展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被粘贴在家家户户门口,村里还办起了特色名宿,新修了公共卫生厕所,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里,最多一天来了5000多名游客。
美好的环境,也鼓起了百姓的口袋。老百姓种植油菜,每亩可增收三至五千元,且每年举行的“油菜花节”,还能增加住宿、餐饮等方面的收入。
这只是我市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自去年全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召开后,各地已经启动了治垃圾、治污水、治厕所、治村容村貌等工作,去年以来共新增对生活垃圾治理的行政村189个,完成改厕户数为23770户,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的行政村个数为178个。
最美的风景在身边
乡村,承载着乡愁。
曾几何时,由于垃圾任意丢、污水肆意流、臭味随处飘,农村人居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亦受重创,乡愁难寻了,乡村成为不少人想要逃离的地方。
所幸的是,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株洲一直在努力尝试,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到以“三清一改”为主题的清洁村庄行动,我们一直在为实现乡村高颜值、农民生活高品质努力奔跑。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我们明晰了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大力推进村容村貌改善、积极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全面实施特色小镇培育、稳步推进乡风文明创建、积极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六大工程”,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打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枪。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战役集中打响,我们的乡村将美丽重现、产业兴旺、活力迸发。
留住了身边的最美风景,留住了鱼虾,留住了飞鸟,这样,游子归来了,游人进来了,乡愁也变浓了。
农村,是承载着乡愁的地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事实上,早在去年9月26日,我市就印发了《株洲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在2020年实现所有村庄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农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其中,村庄清洁行动,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第一场战役。清垃圾、清塘沟、清畜禽粪污、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各地如何厘清“三清一改”账本,迅速布局落子?近日,本报记者走村入户,在一线寻找答案。
石子坝村的樱花开了
【难点】垃圾该往何处去?资金又从何处来?
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但受历史条件制约,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长期不足,农村人居环境欠账较多。
在炎陵县霞阳镇石子坝村,土地里种下成片的黄桃树。马路边的垃圾焚烧池内,残留着许多废渣,村民会统一收集,给果树做有机肥。村里有2200亩果蔬基地,可焚烧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可以循环利用。
“按照环保的要求,菜叶、树枝等,可以焚烧利用。”村支书陈远高说,对于一些工业包装品、废旧电池等,村里需要统一收集,运送到垃圾中转站进行填埋处理。
这就需要村里配备专门的垃圾运输车,确保不在路上“跑冒滴漏”,并且安排专人负责清理收集。但对于一些偏远乡镇而言,一趟车的运费就在500元以上,而目前这笔资金需要自筹,县财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奖补。
根据人均每天产生垃圾量0.8公斤计算,炎陵县每天要消化的垃圾量在50吨左右,而县里唯一的垃圾填埋场,容量已经严重不足,如果垃圾全部入城,半年时间内就要封场。
“我们曾经想过建垃圾焚烧炉,通过850℃的高温进行环保处理。”炎陵县农业局副局长邹春华介绍,但这样的焚烧炉每建一座投资都在百万以上,但能否通过环保评估,还需要进一步调研。
茶陵县同样面临破解垃圾往何处去的难题。当地曾投入大量资金在每个村建设垃圾收集亭,出发点是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收集转运集中处理,但一部分人为了图方便在垃圾亭进行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难题面前,两县准备联合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茶陵县界首镇,计划在两到三年内投入运行,实现变废为宝。
茶陵县副县长杨定桃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人居环境整治提出的具体要求,该县215个行政村,总共需投入的资金将近6亿元。这其中,每个村的保洁15万元、拆除破败空心房80万元、改水改厕50万元、村级绿化30万元、路面改造100万元。
目前,该县对现有相关项目实施整合,采取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投入200万元打造一个示范镇,投入1800万元培育45个示范村,投入4000万元建设4个管网站,投入4800万元改水改厕,相关单位也整合资金6000万元由于人居环境整治。
炎陵县也在县财政拿出600万元的专项经费基础上,整合近4000万元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整治,但对打响乡村振兴第一战而言,资金还有较大缺口。
此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为投资较大、利润微薄、投资回报周期长,社会组织及企业参与度低,社会资金在投入方面普遍存在观望情绪。
相关链接
“三清一改”
如何实施
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清理村庄农户房前屋后和村组道柴草杂物、积存垃圾、塑料袋等白色垃圾,以及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等,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污染问题。
1.加强农村垃圾清理体系建设,合理选定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构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倡导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就地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处理。
2.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全面部署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含简易填埋场)排查整治工作。
3.完善村庄清扫保洁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村级适当补贴、村民适当缴费相结合的村庄保洁制度,合理引导村民自觉缴费,统一制定村庄保洁标准,明确日常保洁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确保村庄保洁常态化、规范化。
清理村内塘沟
1.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
2.有条件的地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
3.要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全面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摸底和整治工作,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
1.清理随意丢弃的病死畜禽尸体、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严格按照规定处置,积极推进资源化利用。
2.规范村庄畜禽散养行为,减少养殖粪污影响村庄环境。
3.加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力度,2019年,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比例达到84.5%以上。
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1.加强农村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宣传卫生习惯带来的好处,提高村民清洁卫生意识。
2.鼓励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乱贴等不文明行为,将良好卫生习惯纳入村规民约,强化社会舆论监督,引导群众自觉形成良好的垃圾污水处理、杂物摆放、卫生如厕等生活习惯和畜禽养殖、生产废弃物处置、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等生产习惯,从源头减少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在马吉村,村民拍下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封信
星潮村村民邹春华(右)清理家中垃圾
【探索】以奖代补,调动村民积极性
在茶陵县腰潞镇东南村,村民谭次元(化名)的杂屋一直闲置,因为年久失修,被列入被拆除的范围。
谭次元始终不同意拆除。“拆掉后这地方还是不是我的?”他反复问上门做工作的村干部,把上门丈量的工作人员赶出门。
拆除以后的权属问题以及补偿问题,这个顾虑并非谭次元一人所有。
也有村民对拆除工作提出异议:“你拆我的危房可以,但必须得给我重新建一座新房。”“我的房子没坏,还可以用来放东西或养鸡养鸭,为什么要拆?”“补偿标准这么低,我当时建房的成本都拿不回来。”
拆除破败空心房,原本是美化村庄,涉及乡村公共利益的好事,成了“村民不乐意、干部不满意”的“硬骨头”。
村卫生专干谭桂云一次次上门,拿出村里的规划图,要在杂屋经过处修马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让谭次元点了头。
在秩堂镇马吉村村民广场,宣传栏上贴出了村约民规,广场上安装了几组健身器材,一个人造景观池清水长流。
“这里原本是农田,村民家里的污水和垃圾都往里面倒。”附近村民谭元蛾说,广场四周是村民集中居住区,村里逐家逐户征求村民意见后,决定在拆空地建设健身广场,供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休闲健身。
在整个清理过程中,有人同意拿其他地方的田土与广场周边置换,有人把自家的厕所进行卫生改造,不让污水流进广场周边,大伙能受益,自然就支持了村里的公益事业。
而茶陵县通过以奖代补的政策,对环境整治的示范村给予5万元奖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村里完善公共设施的决心。
谭桂云总结,人居环境整治,找好示范特别重要。“推选有威望的老党员、退休干部、老教师来干这事,工作会顺利很多。”他说,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要找好带头人。
在东南村,村里还成立了理事会,成员负责向村民收取一定的卫生费,用于村里清洁卫生的维护。起初村民不愿意,后来看到村里变化大了,大家不仅开始支持,还主动负责房前屋后的卫生。
村里还发展了果蔬产业基地,利用村里的废弃鱼塘,通过管道接通村民家里的污水,实现废水还田,治污水有了突破性紧张。
“关键是要组织好、发动好群众,让农民参与到其中。”炎陵县石子坝村村支书陈远高说,“三清一改”必须始终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自己来讨论决定自己的事情,实际上这就是一个自治的过程。
在村里,记者几乎看不到危旧房以及破败的猪栏、茅厕等,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地、正在新建的房屋等。村里家家户户门口摆放着垃圾桶,各类垃圾分类收集。
“我们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尤其是突出源头分类减量,探索村庄清洁。”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当地从村庄规划管理、村容村貌治理等方面入手,已创建县级美丽乡村示范点23个。
谭桂云眼前的鱼塘,如今用来收集废水
(本版图片均由株洲日报记者王军摄)
2019-02-25
00:00:00:0把最美的风景留在春天里146622102开展村庄清洁行动/enpproperty-->2019-02-25
00:00:00:0把最美的风景留在春天里14662210c1466221.html2开展村庄清洁行动/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