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洲平
尹旦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一定要强;中国要美,农村一定要美;中国要富,农民一定要富。”要做到这些,就要通过富裕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把绿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色’。”茶陵县委书记彭新军掷地有声地说。
在茶乡大地,曾经的荒山茅草变成了连片的果树花海,油茶果、百香果、杭白菊等变成了富民产业;一块块闪亮的光伏发电“蓝板板”,变成了贫困户增收的“金罐罐”;一个个龙头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搭上了产业扶贫“快车”……变“输血”为“造血”,茶陵贫困户有了持续致富稳定脱贫的新动能。
在茶乡大地,破旧的土砖瓦房不见了,垃圾污水处理了,像蜘蛛网般杂乱无序的电线、网线、电话线规范整齐了,乡间村道畅通有序。一幅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画、一段段加强环境整治的标语在乡村随处可见……茶陵农村正焕发出文明新活力、新光彩。
这些变化就是茶陵县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带来的成效,是茶陵人民用行动践行“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美丽家园自己建设,幸福生活自己创造”结出的硕果。
方式多措并举
凝聚脱贫合力
扶贫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发展产业才是关键。茶陵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围绕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精准扶贫思路,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壮大产业,通过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等方式,引导16915户61264个贫困人口参与产业扶贫,劳动创造价值,实现脱贫摘帽。
花海、青山、村庄浑然一体的秩堂风光。
整治“五大工程”
建设宜居乡村
委托帮扶,贫困户脱贫有“靠山”
当前的农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留守部队”大多是老弱病残,脱贫能力差。随着脱贫攻坚集结号的劲吹,茶陵通过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采取“企业+”模式,打造扶贫“新引擎”,吸引贫困户就业,为脱贫攻坚增添了新亮色。
2月25日,湖南万樟园林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万樟园林)杜鹃花苗木种植基地,贫困户周汉伟正在除草。他与万樟园林签订了用工协议,每年能挣3万多。严塘镇艾里村贫困户谭东美以合作社股东的身份加盟万樟园林,承包8亩荒山种苗木,年收入近10万元。
湖南龙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龙华农牧)在茶陵形成了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完整产业链。茶陵县人民政府与龙华农牧签约,合作开展委托扶贫。龙华农牧成立龙华循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诺连续5年向茶陵2万贫困人口每年每人支付扶贫资金1000元,总金额1亿元。
……
依靠龙华农牧、万樟园林、林丰农业、虎源生态等农业龙头企业,茶陵县采取委托帮扶模式,推进农业扶贫产业发展。全县14614户44814个贫困人口与25个龙头企业、4698户17754个贫困人口与168个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人均年增收1500元。
农业龙头企业做出表率,园区工业企业也纷纷跟进,实施工业带动扶贫战略,引导贵派电器、春程门业、晶彩电子等12个龙头企业,吸纳1920余名贫困人口到园区就业,拓宽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中央、省市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胜之仗”,是顺应人民群众期盼的惠民工程。茶陵县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五大工程”(农村环境污染整治工程、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特色村镇培育工程、乡风文明创建工程)为主攻方向,强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抓四带”,人人肩上扛责任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循序渐进全域提升。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完善机制,长治长效。”在今年2月召开的茶陵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座谈会上,茶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江小忠说道。
茶陵县成立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等工作有机融合。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建设生态茶陵的决定》《关于禁止乱采、乱占、乱捕、乱葬,建设生态和谐茶陵的决定》《茶陵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文件。采取“县抓乡带村、乡抓村带组、村抓组带户、组抓户带人”的“四抓四带”模式,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各部门分别签订了《三年行动工作目标管理责任状》和《2019年目标责任状》。
整治人居环境,离不开乡村规划。茶陵县按照因地制宜、简便管用原则,有条不紊地推动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该县215个行政村,新村庄建设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统一村民建房模式,已确定45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先期实施中。
“扶贫队长”刘祖治(中)与村民们在山上合影。
干群齐心,乡村旧貌换新颜
2月1日上午,天气寒冷,茶陵县水利局全体干部分别来到腰潞镇珍武村、横屋村,入户开展清洁工作,让贫困户度过一个美丽干净的春节。这是茶陵县积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
去年底,茶陵县委要求各单位组织结对帮扶干部,用两天时间,到结对帮扶村,开展一次为期一天的“四大”活动,即大宣传、大清扫、大疏污、大整理,让村民们干干净净过新年。
近日,严塘镇北岸村掀起一股植树造林热潮,数十名村民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点缀美丽新农村。
这是村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们发起的活动。他们正月初四聚会,倡议捐款美化乡村,他们的行动感染了长辈们。春天到了,北岸村老小齐上阵,自发参与植树活动,力争把北岸村建成“樱花村”。
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城管队,村组成立了保洁队伍,建立了日常保洁制度。各村还开展“文明卫生户”评选活动,实行一季一评。
茶陵县为贫困村修建了1672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和5座联户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建三格化粪池5089座,治“污”见效;拆除所有露天牛栏、厕所5866间,治“厕”有力;在各乡镇集贸市场开展“拆棚”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并已与农民签订了1380亩拆除农村空心破败房协议,治“乱”有为。
有了这种干群齐心的良好氛围,有了多措并举的得力举措,茶陵的农村人居环境发生了巨变。
“一村一品”,乡村发展有“新引擎”
去年11月23日,“橙心扶贫”暨2018茶陵县第二届“橙意助农”脐橙节在高陇镇石冲村举行,漫山遍野的橙子林郁郁青青,色泽鲜艳的脐橙,芳香诱人,吸引着千余名游客踊跃参与活动。
自2017年首届脐橙采摘节举办以来,石冲脐橙广受消费者喜爱,美誉度不断提升,产品畅销省内外。石冲脐橙先后荣获了2014年、2015年中国中部农产品博览会金奖、2017年全国第七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目前,高陇镇脐橙种植面积达5000亩,脐橙产业带动300余户贫困户增收,脐橙被誉为“致富果”。
打造“一村一品”。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贫困村实际,通过市场调查,选择产业类型。人社、农业等部门派遣“科技特派团”,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提供服务,帮助贫困户学习一技之长。
目前,该县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旅游休闲产业,打造“一叶三茶”、楠竹加工、特色水果、时鲜蔬菜种植和黄牛、生猪养殖八大基地,大力开展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扶贫带头人和贫困人口8438人。
借光致富,该县建设了71个光伏电站,62个贫困村每年实现4万元以上的集体收入,带动贫困对象678户2373人受益。
电商帮忙推销农产品。
多方引导,文明新风扑面来
如今,走进茶陵乡村,民勤村美、互帮互助、民风淳朴的景象随处可见,和美清风扑面而来。这是该县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为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茶陵以文明乡村创建为切入点,投资40万元制作了100块不锈钢宣传牌和20块砖砌混泥土永久性宣传牌,安置到各乡镇主要交通路口和群众主要住居地,用于张贴宣传广告、路灯宣传、电子屏宣传。向农户发放门前三包责任书、文明卫生公约10万份,制作宣传横幅和新刷宣传标语2000多条,营造浓厚的文明乡风氛围,引导群众参与到“乡风文明”行动中来。
为了达到“入景入眼入心”的效果,各乡村挖掘历史底蕴,结合当地特色,运用墙绘、浮雕、标志性异形牌、鱼形灯饰、石刻、花地牌、宣传栏、灯笼等多种形式,把核心价值观、中国梦、雕子塘的起源传说、村规民约、表现勤俭美德的习俗与歌谣、谚语俗语、家训等内容融入景里、绘在墙上、刻在石上……
“以前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有时亲人、邻里会为了一点小事发生争吵。自从开展乡风文明建设以来,村规民约规范了村民的言行举止,而‘中国梦、我的梦’‘家和万事兴’‘孝感天地万物春’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慢慢融入村民心中,良好的风俗习惯、淳朴的乡风民风在雕子塘村凝聚起来。”严塘镇湾里村村民感慨道。
如今在茶陵,村民自觉将垃圾倒进垃圾桶,儿女们争当忠孝之星,养老、爱老、敬老蔚然成风……村民们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新农村建设中,民富村美产业兴的美好愿望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电商扶贫,农产品销售有新渠道
去年10月,一则关于严塘镇“一颗百香,千般滋味,万种风情”的微信文章引起众多网友的关注和转发,一些网友留言,希望组团前去采摘百香果,更有网友直接通过微信上订购链接下单。这场成功营销的背后,是本土电商——株洲企云电商传媒有限公司付出的努力。
自2014年以来,茶陵县大力推进电商扶贫,有力带动本土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去年6月,虎踞镇大蒜滞销,多家电商联手助销30多万斤;去年9月,马江镇800亩南瓜采取订单模式销往南方,产值逾100万元;去年10月,腰潞镇长义村举办电商推介会,一天销售蜜柚近20吨……电商,让农产品有了畅销新渠道。
“将金融扶贫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店、农村电商服务站实行‘三站合一’,是创新之举,完善农村电子商务。”思聪街道三华村党支书陈件根告诉记者,村集体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电商负责产品包装和销售,银行提供资金支持。村里的食用菌、优质稻、蔬菜就不愁销路,村民贷款发展产业更容易了。
如今,茶陵县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获得国家电商资金1500万元。签约引进农村电子商务赶街平台和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培育电商企业130家、个人网店1250家,全面完成“三站合一”建设。农村电商就业人员达3500人,实现农特产品年网络销售额3600万元以上。
龙匣村千亩荷花成片。
乡村振兴,产业和环境要齐头并进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青山。
产业是精准脱贫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底板;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2019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做好“三农”工作,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推动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要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和发展优势,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积极探索绿色产业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等新路子,重点发展生态种养、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造就“一个农业基地就是一个旅游景点、一座乡村民居就是一道怀旧风景、一道农家土菜就是一份童年回忆”,让绿水青山成为可用可享的金山银山,努力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真正实现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
松江村村民住上小洋楼。
本版图片均由茶陵县委宣传部提供
美丽的东阳湖。
2019-03-05
00:00:00:0茶陵县产业扶贫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146688302喜看茶乡逐富美/enpproperty-->2019-03-05
00:00:00:0茶陵县产业扶贫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纪实14668830c1466883.html2喜看茶乡逐富美/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