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刘毅

通讯员/陈洁

天气晴好的清晨或傍晚,人们来到公园、广场,在惬意舒适的环境里,尽情享受着运动带来的健康与快乐;闲来无事的日子,人们或到图书馆,闻着书香品味文化,或到旅游景点,放松心情体验不一样的生活。石峰,让人们诗意地栖居!

美丽城市,美好生活。长期以来,石峰区积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实施民生工程,努力繁荣文化市场,挖掘区域特色旅游资源,为幸福石峰添彩。

尤其在石峰开启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的关键期,该区文化旅游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火车头”精神,强化先进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涵养作用,建设区域文化高地;因地制宜打造旅游目的地,提高城市品位;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魄,以新使命新担当新作为,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让“诗”和“远方”更美好。

党建引领

提振士气推动工作

文化旅游体育系统的工作面广、工作量大,和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密切相关,既是一项幸福事业,又是一项艰辛的事业。

石峰区委书记张建勇强调,文化旅游体育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内容,是吸引高端要素特别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支撑,也是丰富群众生活的主要手段,要不断提高文化供给能力,让每一个石峰人享有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石峰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元连表示,让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发展、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用心用情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

正确的理念,决定成功的未来。

肩负时代使命,石峰区文旅体局人认识到,党建强则事业兴,党建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过时,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尤其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更需要强化党建引领,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工作。该局局长王环宇说,利用“石峰号”主题党日等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作用,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姿态和闻鸡起舞、日夜兼程的精神状态,找准文化旅游和体育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在建设“一极三区”的宏图伟业中干在实处。

文化惠民

精神粮食丰富生活

“这儿环境好,书籍丰富,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读书的乐趣,是一种幸福。”去年10月16日,石峰区图书馆对外开放,退休后的李学年几乎每天来这里打卡,面对记者,他如是说。

享受阅读便利,为石峰点赞的不止李学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职工尹先生告诉记者,位于公司文体中心前坪的“24小时智能书屋”,用身份证轻松借到了想要的书籍,“平常上下班时能顺路借还,业余时间更充实了。”

阅读是生活的一种方式,丰富精神家园。在生活节奏加快、为工作奔波忙碌的今天,更需要一片宁静的天空,满足群众求知的需求。

石峰区文旅体局的做法是,充分利用区图书馆资源,招募文化志愿者,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同时,今年将在石峰公园对面、清水塘广场、五金机电市场新建3所“24小时智能书屋”,为辖区居民提供便利,用“书香石峰”的软环境,唤醒都市人沉睡的“阅读因子”。

而在农村地区,该局将以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为基本原则,分批建设城乡群众娱乐休闲公共场地,并结合“乡韵石峰”乡邻空间站,打造小广场、小书屋、小讲堂,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有阅读的平台,还有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来支撑,城市才更有文化气息。一方面,石峰以群众喜好为出发点,广泛开展文化文艺活动。其中,精心组织好“欢乐潇湘”群众文艺活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精品原创节目;持续开展好“文化家家亲”送戏下社区等群众文化活动项目,让文化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围绕传统节日、民俗节庆、文化主题日等开展活动,让民族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积极举办剪纸、书法、戏曲、舞蹈等公益培训班,提升文艺团队艺术水平。

另一方面,以工业转型升级为主题,开展文化创作。将紧扣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转型升级的主题,通过歌剧、小说、摄影、书画等形式,创作一批具有时代影响、体现工业文明、反映石峰特色的文化、文艺作品。同时,利用“三供一业”改造契机,在老旧工业小区添加工业文化元素,保留石峰人的工业记忆。

体育为民

激发热情强健体魄

4月17日上午,石峰区清水塘多功能健身广场,居民何志锋和老伴正在打羽毛球。每天早上,不少居民聚集来此打太极拳、跳广场舞,非常热闹。

今年1月,该广场建成投用,可同时容纳约千余人休闲健身。“以前这里环境较差,没有休闲场地。现在好了,地方大,环境美,大家喜欢来这里运动。”附近居民高兴地说。

完善社区健身场所,组织开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随时随地参加体育锻炼,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既是民心所向,又是民生所盼,更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今年,石峰区将用好惠民资金,及时修复健身器材,积极争取省、市体育部门下拨体育器材,分批次更换,满足百姓健身需求;招募511名体育锻炼爱好者为群众提供义务体育指导服务;加大对体育协会的建立和管理力度,调动专业社会力量开展体育培训,并立足群众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体育赛事,使旅游景点、文化品牌“活”起来。同时,发挥城市基层党建引领作用,通过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共享文化体育资源。

旅游富民

既享美景又增收入

在大多数农民每年为地里的收成发愁时,老程成功摆脱了这种压力: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后,他常年在花海基地打工,摇身一变成为农业工人。虽然仍是种地,但每月按时拿工资让他感受到了“旱涝保收”的踏实。

老程名叫程和平,家住清水街道大冲村,过去一直靠种菜卖菜为生,3-4亩农田寄托了全家的希望。2017年,大冲村打造300亩四季花海景点,程家的土地被流转出去。一家人享受美景的同时,既坐拥“租金”,又能拿工资,日子过得越来越美了。

旅游和文化有机结合,通过旅游展示当地文化,通过文化提高旅游品位,是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

事实上,作为全市生态绿心的中心,石峰区绿心面积达35.47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39%,山情是最大的区情。在九郎山片区,西南侧长株潭城际高铁穿境而过,沿途设九郎山站和白马垅站;北侧沪昆高速东西贯穿;距离市中心仅10公里左右,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为发展都市假日休闲产业创造了条件。每逢节假日,前来观光休闲、领略美丽乡村风采的城市游客越来越多。

同时,位于该片区的秋瑾故居,已于2015年完成修复并对外开放,已接待参观人数约40万人次,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株洲红色旅游的名片,极大增强了九郎山片区的知名度和人流量。目前,秋瑾故居提质改造工程正加快推进,将新增5处展馆,5月1日可对外开放。

此外,该区还将利用清水塘的工业遗存资源,挖掘老旧厂区的文化和旅游价值,通过各类厂房加以保护、开发,改造成反映株洲工业历史与文明的工业博物馆。

今年,石峰区将深挖特色旅游资源,融入文化内涵,完善基础配套,布局乡村旅游、农业体验、婚纱摄影、特色种养殖等业态,并培育发展一批农业工人和特色农家乐。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程和平将涌现出来,他们将成为旅游发展的受益者。

“年内计划组织和参加大型旅游节会活动,加大石峰旅游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了解石峰,热爱石峰,吸引人气留住消费,让百姓的日子更红火。”王环宇最后说。

2019-04-18

00:00:00:0——石峰区文化旅游体育“三端发力”,让“诗”和“远方”更美好147132502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enpproperty-->2019-04-18

00:00:00:0——石峰区文化旅游体育“三端发力”,让“诗”和“远方”更美好14713250c1471325.html2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