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实习生/万俏
邓勇的发际线,总在不听使唤拔高。“为这碗重庆小面愁的。”他狡黠地笑了笑。
3年前,邓勇放弃年薪20万元的店长,选择“投资小、门槛低”的重庆小面创业。如今,他有3家面馆,日均能卖出500多碗。
客人好评如潮,而他丝毫不敢松懈。
重庆小面最火的时候,株洲各大商场和街头巷尾,陆续开店三四十家,但生存下来的仅10家左右。“高淘汰率是餐饮行业的常态,餐饮门店最难熬的就是第3年。”邓勇的担忧就在此处。
这碗麻辣鲜香的重庆小面,承载着邓勇的梦想。或许色彩斑斓,或许回味冗长,映照着他奋斗的青春。
缘
起
小面的味道,儿时的记忆
2015年,邓勇30岁,在株洲扎了根。
从事了12年足浴行业,从普通技师做到旗舰店店长,妻子、孩子、房子、车子和票子都有了,算是“五子登科”。
他总觉得缺点啥,一时又说不清。
那一年国庆,老板组织去重庆。邓勇走进当地一家重庆小面馆,散发着浓香的汤料和素面搅拌后,加上大块头的牛肉,麻辣鲜香的味道久久不能散去。“对,童年的味道。”那一晚,邓勇失眠了。
邓勇出生在湖北一个小山村。他的父亲参加过对越反击战,退伍后成为一名教师,做了上门女婿,母亲是校文工团的干事。11岁时,邓勇跟着父亲回到老家张家界市桑植县白石片区。
白石片区被崇山峻岭包围着,平均海拔达到1900米。小时候,邓勇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铁圈从半山腰的木房子处滚下去,狗都没追上。他幼年就记得两件事:一是穷,二是饿。
家里通电之前,他连电灯都没见过。奶奶大清早就会到山里找松树,一点一滴搜集松树油,晚上再灌入器皿里,用布条拧成灯芯,把满屋子照得透亮。
借盐的故事,也留在了崎岖的山路上。村里没有商店,食用盐靠挑夫挑进村,村民会用土豆和玉米兑换,盐贩子一段时间不进村,村里就闹盐荒。邓勇提着盐罐,挨家挨户去借,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往往隔着好几公里山路,有时候借到盐回来,奶奶把菜都烧好了,有时候无功而返,一家人就要吃好一段时间不放盐的菜。
慢慢的,邓勇积累了“找吃”的本事。放学路上,邓勇会和小伙伴找些柳树根,在小溪里筑起一道坝,用树根粉把鱼迷晕,或者举起大石头往小溪里的石块砸,震晕躲在石缝里的鱼儿。开春后的夜晚,邓勇又和小伙伴燃烧松树皮,在农田里捉泥鳅和青蛙。餐桌上,一家人的伙食偶尔会改善。
对赚钱,邓勇从小就敏锐。他把吃不完的鱼用菜籽油炸干,把土豆串起来抹好辣椒油,拿到学校卖给同学。卖不完的小吃,他又拿到学校小卖部,兑换雪糕和其他零食,与小伙伴一起享用。
“缺的就是这口对吃的念想。”邓勇突然明白了,原来自己最大的梦想与吃离不开,小时候立志要当一名厨师,开一家湘西土菜馆。
也正是在那一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度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年轻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邓勇觉得这是离梦想最近的一次。思考再三,他决定请一个月的假,留在重庆吃小面。
“光调料就有几十种,记住了这些味道,还要甄别食材地域的选择。”那段时间,邓勇吃遍了当地有名的夫妻店,吃到舌头都辨不出滋味,又埋头到厨房打下手,学着制作汤料、选择食材。
回到株洲,邓勇辞去足浴旗舰店店长,在美的城商场寻到了一家店面,准备在株洲开第一家重庆小面馆。
高温天为何如此“嚣张”
株洲日报记者
刘震
摄
高温天为何如此“嚣张”
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阅读提示】
7月底,全国迎来了今年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天,南方北方一派“火热”。7月26日,此轮高温范围“登顶”,波及人口约8亿人,部分地方体感温度超55℃。在连续发布四天高温黄色预警之后,7月27日下午18时,中央气象台将其升级为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
这波热浪,株洲也卷入其中,7月中下旬至今,城市就像是一个大火炉。市气象台数据显示,7月24日起,市区最高气温已连续12天超过35℃,7月31日,全市今年最高气温出现,达38.5℃。
追踪高温“足迹”,是什么令它如此“嚣张”?今年的夏天与往年相比,是不是更热?高温相伴的夏季生活,如何看懂气象预警服务信息?跟随记者一起,看气象专家为您揭秘高温背后的“秘密”。
圆
梦
不将就口味,不放弃推新
晴热天气因何常驻?
副热带高压、“城市热岛”同时“使坏”
读完初中,15岁的他与父亲有过一次彻夜长谈——读职校还是普通高中。
邓勇两个都没妥协,一心想着去打工赚钱,当时就撂下狠话:“再不想留在山里受穷,就算去外面搬砖头都行!”
父亲拗不过,托了邻居的侄女,把邓勇带到武陵源景区,给酒店厨师做帮手。在广州务工的姐姐事后气不打一处来,原本指望家里出个读书的苗子,这下说拔就拔了。
米已成粥,姐姐把邓勇接到广州,到上岛咖啡总部做学徒。后来,一场不期而至的“非典”,让大部分务工者选择了逃离,邓勇也不例外。
他来到了株洲,也过了18岁生日,摘掉“童工”帽子。表姐是一家足浴店技师,收入还不错,邓勇也想试试。
当时,株洲的足浴行业,鲜有男技师,家里也一致反对,说什么也不让一个大男人给别人“洗脚”。“我不偷不抢,靠劳动赚钱,哪里丢人了?”邓勇打定了主意,谁也说不动。
一个钟80分钟,每天五六个客人,邓勇那双光滑的手按出了茧子,下了班回到宿舍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月底,财务部门发出第一笔900元的工资,邓勇笑了,付出是有回报的。
果然,因为手法好、学习能力强,邓勇考上了公司后备干部,从培训老师到部门主任再到旗舰店店长,几乎每三年就有一次飞跃,工资卡上的数字也在蹭蹭往上涨。
跟着上涨的还有梦想。
他把重庆小面引进株洲,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业第一天,邓勇就迎来当头一棒。
装修店面、引进设备、调制汤料……试营业当天,面馆准备的200多份面食,最终只卖出100来份。“说好的回味呢?”“少了点原汁原味!”顾客的声音,扎到了邓勇的心里。
邓勇又一次来到重庆的夫妻店,跟着店主一起挑选当地食材,香料、花椒、酱醋等二十余种食材,全部在当地选购。回到株洲,他把自己关在厨房,彻夜研究烧制辣子油。
“火候和油温,用秒表和温度计一遍遍测试。”邓勇说,为了研制出正宗的重庆口味,他烧坏了三口大锅,前前后后试验了几十批食材,直到请来的重庆师傅竖起大拇指,他终于把汗水擦干,重新迎客。
这一次,鲜香味弥漫在83平方米的小面馆,商场里的客人陆陆续续挤进门,400多份面食几个小时就卖空。“印象最深的就是订购的碗没到,临时去商场买打包盒。”邓勇说起那天,满脸的自豪。
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邓勇又对重庆小面进行改良,推出重庆原味、本土风味、清汤味等不同品种,除新鲜食材外,其他原料一律由重庆客商供应。
后来,位于华晨大拇指商场的第二家重庆小面馆开业了。邓勇一估摸,小时候做过的冷串,恰好可以“加盟”。他邀请儿时的伙伴,把带着湘西风味的腊制品、本土优质素食材料,做成简易串串,搭配着重庆小面卖。
今年入夏以来,特别是进入7月以来,不仅是株洲、长沙这些南方城市,连北京、哈尔滨这些北方城市,都出现了高温天气。
究其原因,还是夏天专属的高压系统——副热带高气压所引起的。
市气象台预报员张靖说,今年夏天,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势力都非常强,而株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属于华中地区,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较为明显。
他介绍,副高主要由“下沉气流”构成,在它控制下的地区,由于下沉辐散比较强烈,低层水汽较难成云致雨,往往呈现出晴空万里的炎热天气。
7月中下旬以来,我市受副热带高压强势控制,每天除了晴热高温的天气,还有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蓝天。
不过,目前副高已经有所东退,这也是最近几天云系增多、气温稍稍下降的主要原因。
除开天气系统带来的热,城市的“热岛效应”也是成因之一。
曾经,市气象台在年度气象专报里提过,近10年来,由于城市人口密集、高楼林立,以及人们日常生产生活释放大量热量,使得城市出现整体或局部区域比周围地区气温高的“热岛效应”。
他打了个比方,以7月5日的荷塘区金钩山和中心广场相比,金钩山因为植被覆盖较多,因此地面温度在37℃左右,但市中心广场因为高楼多、植被少,裸测气温预计在45℃左右。
滋
味
持续晴热高温天远低于历史同期,为何感觉今年更热?
前期雨水偏多、气温偏低,对比强烈
铸
梦
打造抹不掉的招牌,拉起不散伙的团队
邓勇31岁创业,妻子是反对的。放弃稳定的工作,万一创业失败,年幼的孩子怎么办?
妻子的担忧不无道理。头两家店顺风顺水,邓勇想把步子迈大一点,在奥园广场开了第三家重庆小面馆。
可店面临街,又夹在手机店中间,鲜香味也吸引不到人。邓勇做了许多尝试,比如连续一年送券,8块钱以内全免,8块钱以上补差价,又比如从其他店引流,推荐熟客,但收效甚微。
“每个月营业额不到6万元,而人工水电食材等支出超过8万元,基本是入不敷出。”邓勇说,除了选址失误,也有餐饮业的“三年之痒”。
根据《2017年中国餐饮报告》,有75%的餐饮创业者熬不过两年,餐饮门店的寿命长则3-4年,短则几个月就已经终结,盲目扩张、没找准市场需求、疏于团队建设等,成为主要原因。
邓勇踩住了“刹车”。奥园广场店功能重置,改为“中央厨房”,作为其他店原料配送点。原本在其他商圈物色分店的计划,也暂时搁置下来。
邓勇慢慢意识到,作为简餐的重庆小面,不可能一跃成为大产业,唯有一步一个脚印经营,打造成顾客心里抹不掉的招牌。他又沉到了厨房,专心配比食材,持续改良小店风味。
这两年,陆陆续续有50多人找邓勇想成立加盟店,但都被他婉拒,理由是他还在摸索阶段。但他来者不拒,把他们带到后厨学技术,手把手教授调料配比。
有些人干脆加入了他的团队,成为分店主厨。他的店面如今有30多名员工,每隔一段时间还组织新品种、新口味评比,鼓励员工推新品、出新样。
“人才永远是第一位的,有成熟的团队才能向规模化发展。”邓勇计划在长沙开设分店,前不久刚谈妥了一家合作经营店,食材和团队由株洲输送。
选择长沙,实际上也有一份顾客情怀。每个周末,华晨大拇指店都会出现一位熟悉的顾客,他专程从长沙开车过来,就为了吃邓勇的重庆小面,每次自己吃完,还会将素面和汤料打包十几份带回长沙。
这份一面之缘维持了一年多,邓勇也觉得是时候再迈一步,既是回报长沙客户的信任,也是检验自己拉起来这支团队的时候。
“况且现在创业环境好,办证都是上门服务,一分钱都不用交。”邓勇说,这几年,他也感觉到株洲的营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邓勇找理发师剪了个帅气的圆寸头,看上去精神抖擞,因为奋斗就该有全新的姿态。
本轮晴热高温天气始于7月24日,至8月4日,市区最高气温已连续12天达到或高于35℃,其中有6天达到或高于37℃,今年至今的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31日,为38.5℃。
即便如此,相比于2018年7月的热,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2018年7月,35℃以上的日子共有24个,其中,最热的一天是7月29日,最高温38.9℃。这个热度,仅次于史上最热年份2013年的7月,那一年,全月27个高温天。
但在气象学上,也有另一种评价夏天是否最热的方法,便是看连续的高温天数。根据纪录,2018年7月13日至31日,市区连续19天最高温在35℃以上,成为株洲有记录以来史上“第一热”的7月。
而一年内连续高温总天数最多的年份是2003年,当年七八月连续出现了29个35℃以上的高温天。
不论是持续高温天数,还是单日最高气温,今年都比不上往年同期,为什么大部分市民会觉得今年更热?
“可能是今年前期雨水偏多、气温偏低,形成了鲜明对比。”张靖说。
对比2018年和2019年同期气温数据发现,2018年5月市区即出现了5个35℃以上的高温天,而2019年的5月没有1天达到35℃,仅有5天的最高气温在30℃以上;2018年6月,市区35℃以上的高温天有8个,今年则只有5天。
据市气象台数据,今年1月1日至7月23日,全市平均累计降雨量为1534.8毫米,较历年同期(1064.1毫米)偏多44.2%;7月上旬的旬累积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偏多5倍以上,受此影响,7月上旬平均气温异常偏低,较历年同期偏低2.4℃。
晴热高温天气还要持续多久?
8日起受9号台风影响,最高气温或降至34℃左右
时下,正值每年的最热时段——“七下八上(7月下旬和8月上旬)”,接下来的天气是会更热,还是会稍微“退烧”?
市气象台最新预报信息显示,8月5日至11日,全市前期将持续晴热高温天气,8日起受台风外围东风气流影响,多阵雨或雷阵雨,高温有所缓解。
8月5日至7日,全市晴天间多云,最高气温将达37℃或以上;8月8日至11日,受9号台风“利奇马”外围云系影响,多阵雨或雷阵雨,最高气温将降至34℃左右。
持续晴热高温的天气中,如何防暑度夏?气象部门发布的各类预警信号,具体代表什么意思?
防暑度夏,最好的方式方法,就是避免长时间在室外逗留,及时掌握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信息以及预警信号。
张靖介绍,夏季,气象部门以发布高温预警信息为主,其等级用黄色、橙色、红色来区分,预警信号颜色的加深,意味着高温态势不断增强。其中,黄色预警,代表着发布地日最高气温将连续三天超过35℃;橙色预警,代表发布地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到37℃以上;而红色预警,则预告着发布地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与此同时,科学防暑降温,成为每一位高温地区居民的夏季生活必修课。个中缘由,还要从“体感温度”说起。
原来,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是在气象观测站中离地1.5米高的百叶箱中测出的,虽然它代表的外界温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然而真正决定人体感受的,是“体感温度”。
“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是对人体体感温度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张靖指出,在风速变大、气温降低、湿度下降这三类情况下,人体体感温度才能够降低。
最能达到这一效果的,就是风扇和空调。
当然,炎炎夏季,不论空调中、电扇下,还是室外高温环境中,人体都会因汗液蒸发丢失大量水分,补水便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建议,为了增强身体对暑热天气的适应能力,公众应多饮水,且可适当喝些淡盐水,以补充微量元素。此外,饮水不能过分贪凉,宜多喝热水,在暖胃解渴的同时,还可以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帮助降低体温。
制图/王玺
邓勇给顾客端上面条。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摄
2019-08-06
00:00:00:0青春追梦人气温持续12天“高烧不退”,这日子何时是个头?气象专家揭秘148133902一碗面的青春/enpproperty-->2019-08-06
00:00:00:0青春追梦人气温持续12天“高烧不退”,这日子何时是个头?气象专家揭秘14813390c1481339.html2一碗面的青春/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