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牛”三字,尊崇有之,戏谑调侃亦有之,要追究其渊源来历,不但外人难以解释清楚,即连茶陵本地人,也多不晓其因果,或谓其与古城墙下的那尊铁犀有关,也多语焉不详处。
那么,“茶陵牛”这一茶陵人的精神图腾到底因何而来呢?又是否真与城墙下的铁犀有关呢?
“茶陵铁犀”的来历
外地人提起茶陵,除了古城墙之外,第一印象便是卧于城墙下的那尊“南浦铁犀”。
茶陵地方文献载:南宋“绍定改元,明年(1228年)秋,余公(指时为湖南管军政、民政官员余嵘)来,适逢其冲,寇(指郴桂一带苗民起义)既入酃(今炎陵县),欲向兹邑。公命幕属督兵御之,卒不能犯”。但余视察茶陵城防,发现“垝墙(指残破不堪的金州城,位今思聪城门村)既夷,荡无扃钥”,说“其地大以要,孰如茶陵?”最后责问:“盍议城之?”为什么不商议下修筑城池呢?
“越二年(1230年),稽诸公储,因节约之余”,就要求茶陵当局,“亟白于朝,请兴”。“是后,谓今机幕赵君希稷,详练有谋,宜相方绳址,会乃用度。谓邑令刘君子迈,强敏有志,宜鸠工课筑”。其要求是“期以坚壮,乃于农隙试事”
(时任荆湖南路属郡丞刘用行《筑城记》,为“绍定〈五年〉壬辰〈1332年〉八月记”)。但绍定四年(1231年),春节后“试事”,“城之东南枕江(“江”,洣江),水冲荡,不能城”,被迫停工。而刘子迈毕竟“强敏有志”,经深思熟虑后,“括铁数千斤,铸为犀,置江岸,以杀水势。乃列木石其下,而土其上,城乃成”(《茶陵州志》,明嘉靖四年版,撰修者为大学士张治)。
张治作为首修存刻本州志,是为事过二百九十余年后的一种追记。对“铸为犀”之“犀”命名,在后,记“循良”、“形胜”篇中为“铁犀”。在所绘城之示意图上,画其状,标上“铁牛”,于是出现一物而名二。这是茶陵地方史上唯一记述其来历的。
“犀”:“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角或两个角。皮粗而厚,微黑,没有毛。生活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吃植物。通称‘犀牛’”。“牛”,“哺乳动物,反刍类,身体大,肢端有蹄,头上长有一对角,尾巴尖端有长毛。力气大,供役使。……我国常见有黄牛、水牛、耗牛等”(《现代汉语词典》)。两者对比,其主要区别在于角长的位置,故茶陵这一文物为似犀又似牛之怪兽。“犀”与“牛”前以其质——“铁”限之,从文化角质而言,“铁犀”为“雅文化,在上层统治集团和知识分子中流行,又称上层文化和精英文化”;“铁牛”,属“俗文化,在百姓中流行,又称大众文化、民间文化和下层文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有级规划教材”——《中国文化地理概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二版)。茶陵地方文化工作者多说,前者为“官方称”,后者为“民间称”,直至如今广大百姓仍俗称“铁牛”,连伟大领袖毛主席“与龙开富将军回忆往事时说:‘茶陵的同志很勇敢,很会打仗,茶陵牛嘛!’”
“茶陵牛”缘于“茶陵铁犀”
把茶陵人喻作“茶陵牛”是在“南宋古城”之筑中,见刘子迈与茶陵人都具一股犟劲,即在原本“不能城”的地方,硬让其“城乃成”,且保留至今天,成为“古代茶陵城池经典之作”(《茶陵古城》,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7年版)。
“不能城”是“水冲荡”,洣水自城南滚滚而来,加之城南之上游,又系来自马江地区的文水,经洣江书院大门前经过后,与洣水合流,形成其势凶猛的“冲荡”之水,“冲”至城东受阻于石质的虎形山,逼其折东,又绕北奔流而去。整个洣水至城南经一来、一折、一绕,形成绕城环流,仅城西为陆地,经掘护城河,沟通南北,形成环流水。正是“详练有谋”的赵希稷绳准的有险可据守之地。而刘子迈的“强敏有志”,其中“强”也如同“倔犟”,他又熟谙茶陵人的犟劲,就铸犀以鼓舞——古代治水,本有利用犀鼻子上一角疏通河道。禹治水,吸取其父鲧的“堵”而被杀的教训,改用“疏”,已成神。故《中华古今注》有“禹以镇河患,贾至有《铁牛颂》”之说。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信神为真。刘子迈用其来鼓舞,则进一步训练、提升茶陵人的“犟”。其方法是“乃列木石其下,而土其上”,实则仍采用了古代劳动人民筑水坝中创造的打桩法,在“水冲荡”的河水边缘一列列地打桩,再在一列列木桩间垒砌片石,固其石为河岸,也就形成了墙基,再采用劳动者早已探索过的夯筑法,夯筑泥土城墙。在小农经济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全靠手工劳作解决衣食住行之事。像筑城这样浩大的工程,也主要是靠杵、锄头、扁担和土箕来完成。刘用行只字未提“犀”,而描写工地场面是:“众工云兴,万杵纷如,埏土攻石,竭蹙以趣”(视苦为乐),只有憨厚而又犟劲的人才独而所具。
对“城乃成”的城防点评,刘用行和张治都是从“城”、“官”、“民”三者关系中谁更重要并加以详细的剖析后才得出结论:刘用行的是:“传不云乎,众心成城”;张治则引用“众心成城”后还补一句:“言民之依也”。“传”,为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众心成城”,《辞源》释义:“谓心齐力大”。两位可以说都是运用了哲理透过现象来揭示本质,回答了“城乃成”根源于一种精神,也就是“茶陵精神”,若赋予茶陵人则可概之为:茶陵人,人心齐,力量大,且可依。
“茶陵牛”所具有的“茶陵精神”正是茶陵古城的“根和魂”。
2019-07-19
00:00:00:0王薛刚147972502从“茶陵铁犀”到“茶陵牛”/enpproperty-->2019-07-19
00:00:00:0王薛刚14797250c1479725.html2从“茶陵铁犀”到“茶陵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