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株洲市康复医院:康复养老,每年收住三千多人次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随着我国人口深度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成为社会一大突出问题。老年群体对养老的需求各不相同,株洲顺应而生了不同的养老机构。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市康复医院推行“医养康护”一体化养老模式,解决了医院、养老院不能解决的难题,又兼顾两者的优点,使老年患者既得到了生活照料,又得到了疾病治疗,同时也使家属的心理也得到了安慰,避免了上级医院费用比高、压床等现象,满足了老龄人群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4月17日,石峰区铜藕路,株洲市康复医院内。阳光明媚,春风柔和,老人们三三两两在树荫下休憩、聊天。

因为兼顾医院和养老院的优点,可实现疾病康复、生活照料、心理慰藉、慢病管理、精神娱乐为一体,近年来,越来越多株洲老年人选择来株洲市康复医院养老。数据显示,该院每年收住康养型老年人3000多人次,其中65岁以上失能老人达90%左右,康复疗效显著,言语功能改善者达78%左右,偏瘫障碍改善者达81%以上。大大改善了失能老人的生命质量和自理能力。

推行“医疗-养护-康复”

一体化养老模式

61岁的谭先生家住茶陵。此前因突发脑梗死,经上级住院治疗20余天,虽病情好转稳定,但留下了右侧肢体偏瘫、神志言语不清等后遗症。其家属经网上查询,与株洲市康复医院取得联系,并转入该院继续医养康复治疗。了解谭先生的病情后,院方立即制定有目标的治疗方案,给予他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疗法、中医推拿按摩、头皮针、电针、作业疗法、言语训练等康复治疗。经过2个月的专业康复训练后,谭先生神志言语清晰,能自行缓慢行走,基本恢复生活自理。

75岁的李娭毑只有一个女儿,在外地上班。2014年5月,她因突发性脑出血经上级医院急性医治2月余后最终还是宣告为植物人。她女儿既想让老人家安然舒适地度过余生,又无能为力在家照护,经几番咨询了解,转入市康复医院院接受医养养老,至今已近5年了。目前,医院24小时护工陪护,床旁康复训练,每日医护查房,老人被照护得非常好,病房清洁整齐无异味,皮肤干净完好无褥疮,家属十分满意。

71岁的姜爹爹2年前因患头皮血管瘤,术后复发并头皮溃疡感染,最后转市康复医院重症长期照护中心。目前虽然基本状况尚可,但每天必须进行大面积溃疡头皮换药、抗感染、及时止痛等处理。老人因为做过一次手术,对自己的病情很了解,知道没有治愈的希望。该中心的刘主任表示,对于这类病人,除了每天生活上的细致照料,医护人员要更加注重对他的临终照护(安宁疗护),多给予陪伴与关怀,减轻抑郁,排除心理困扰,尊重和满足老人的一些需求。

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株洲也顺应而生了一批不一样的养老机构。这几年,推行“医疗-养护-康复”一体化养老模式的市康复医院格外引人注意。因为,这一模式解决了医院、养老院不能解决的难题,又兼顾两者的优点,使老人患者既得到了生活照料,又得到了疾病治疗,使家属的心理也得到了安慰,同时避免了上级医院压床现象,减少了费用。

跻身全国医养结合机构50强

株洲市康复医院成立于1957年10月,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教学、医养结合为一体国家二级康复专科医院,也我市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老干医疗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残疾人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先后荣获省园林式单位,省国资委文明窗口示范单位,中国医院竞争力·医养结合机构50强,全国排名第35位。

目前,医院开放病床360张,其中医养结合床位200张。医院科室设置合理齐全,设有神经康复科、骨创伤康复科、康复治疗中心、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颈肩腰腿疼痛科、临终关怀中心以及老年医养公寓,同时配备CT室、DR室、彩超室、检验科、高压氧室等辅助科室。

2006年,该院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康复治疗团队日益强大,康复设备越来越先进完备,包括有智能上下肢康复机器人、热磁电治疗仪、液晶显示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床、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等200余台件,可为脑瘫智障残疾儿童,以及脑卒中、脊髓及周围神经损伤、意外伤残、术后患者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满足患者全方位的康复治疗需求。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来这里医养养老,有的喜欢我们的环境,有的看重我们的康复医疗,也有的喜欢我们的医护团队,但我们的目标始终不变——让康复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让医养成就生命的嘱托。”市康复医院院长陈健如是说。

株洲市康复医院,

何以成为医养结合示范品牌?

国家大健康环境不断涌现新特点,近年来,市康复医院在市卫健委和市民政局的指导与支持下,大力推行“医养康护”养老,成为我市医养结合的示范品牌。

一、优化康养环境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凸显,人们对养老服务需求出现多层次、多样化。医院占地面积约26600多平米,院内绿树成荫,四季鸟语花香,花园式的建筑风格为患者提供舒适优美的医养和康复环境。

二、合理分区。现设有医养结合床位200张,医养结合区域合理分为重症照护区,慢病康复区,失能失智等功能区。病房设施设备齐全,配套卫生间、热水器、彩电、空调、中心供氧、床头呼叫仪等,温馨典雅。让入住老人感受家庭式的温馨。

三、加大康复设备投入。引进智能康复机器人、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听视觉综合训练仪、经颅磁治疗仪等100余台套先进的康复设备,为入院老人康复提供优良的硬件设备。

四、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围绕医养结合政策导向,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发展,重点改造建设重症长期照护医养项目,满足肿瘤晚期等重症老龄人群医养需求,并针对生命末期老年人提供安宁疗护,包括身体、心理以及精神上的支持,有效缓解痛苦和不适,提升临终前生活品质。

五、注重专业人才培养。选派技术骨干到省内外著名康复中心进修学习,将所学新技术及时推广使用,不断满足服务需求。通过提供系统、专业的言语吞咽训练、站立平衡训练、步行功能训练上下肢运动功能训练,尽可能让失能老人恢复功能,实现自理,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六、规范服务流程。医院为每一位入住的老人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同时开展风险评估和自理能力评估,根据评估等级对老人进行分级护理;从生活护理到康复医疗、运动、心理护理等方面制定好个案服务流程,满足各项服务需求,并定期评估,及时调整方案。

七、加强护工管理。医院有护工60余名,为了提高护理水平,满足老龄患者生活护理需求,医院从面试筛选、专业培训到岗前培训层层把关。建立和完善护工奖惩考核制度,评选“最美孝星”、“优秀护工”等形式;科室自行定期专业护理指导,包括近期工作互评、管理人员点评等;鼓励参加护理员取证培训,以人为本强化教育,不断提高护工队伍素质。

八、注重康养发展

积极参与医疗联合体。与市内上下级医院形成双向转诊制,承接上级医院后续治疗转入,也为入住老人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免费接送,优先安排就诊、检查、住院等医疗服务;总之,该院坚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宗旨,悉心关爱每一位入住老人。

1.神经康复科:主要收治颅脑损伤、脑卒中、脊髓损伤、帕金森、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疾病所致的运动、感觉、平衡、协调等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床边康复,站立平衡功能训练,步行功能训练,上肢、手运动功能训练,语言、吞咽训练。早期床边康复包括合适肢体摆放、被动关节活动、在训练垫上训练。早期康复治疗手段看似简单细微,却为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进程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减少并发症、痉挛、异常躯干姿势的发生,循序渐进地诱发失能躯干、肢体的功能恢复,使患者最大限度地减少致残性后遗症。

2.骨创伤康复科:主要收治骨折、关节创伤、截肢、软组织损伤等患者修复与重建手术后,采用传统针灸推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辅以药物治疗等系列方法,解除肢体关节活动受限、肌肉萎缩、步态异常障碍。

3.颈肩腰退疼痛科:采用传统针灸推拿与各种物理治疗(光、电、热、离子导入)、小针刀刺、针灸、火灸、水疗、臭氧介入、拔罐放血、刮痧以及药物治疗(口服、外用)相结合方法,治疗神经肌肉功能损伤、软组织损伤、骨折后功能恢复、颈肩腰腿痛、颈椎及腰椎骨质增生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眩晕、肩周炎、骨质疏松症、风湿病等多种疾病。

4.残疾人康复中心:成立于2010年10月,系市残疾人联合会依托市康复医院创办。该中心由经验丰富的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特教教师组成的专业团队,是我市残疾人定点康复医疗机构。设有早期干预室、运动治疗室(PT)、作业治疗室(OT)、物理因子治疗室、引导式教育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家长学校(家长培训室)、水疗室;配备现代化的水疗仪、听视觉综合训练仪、低中频治疗仪、小儿智力测试仪、言语吞咽治疗仪、电动起立床等系列先进康复医疗设备;承担了市0-6岁、7-14岁脑瘫智障残疾儿童康复项目。

5.医养结合老年公寓:秉承“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将慈爱心贯穿于养老每一环节,为每一位老人贴心提供积极治疗、生活照料和爱心陪伴,让老人感受到至亲至爱;与更多公众互动,有效建立舒适、积极、乐观养老观,弥补现有被动养老、消极养老的不足。竭尽全力为老年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塑造一个温暖、和谐、人性化的医养无忧的温馨之家。开放医养床位200张,合理分为康复区,重症长期照护区,失能、半失能照护区,失智照护区,临终关怀区,老年营养膳食中心等区域。

(本版图片由市康复医院提供)

相关链接

特色科室简介

2019-04-18

00:00:00:0带来康复希望,给予心灵慰藉——147134602株洲市康复医院:

康复养老,每年收住三千多人次/enpproperty-->2019-04-18

00:00:00:0带来康复希望,给予心灵慰藉——14713460c1471346.html2株洲市康复医院:

康复养老,每年收住三千多人次/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