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应对建筑工人老龄化,株洲可先行一步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眼下,市内各大建筑工地陆续复工,大批建筑工人节后返岗,开始新一年的工作。这个当口,建筑工人老龄化这一问题,应该要继续引起重视。

今年1月31日,本报刊发深度报道《未来,谁来建房?》,聚焦株洲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报道指出,如今70后都成了工地上“最年轻”的群体,中老年人干不长,年轻人又不愿意来,问题之迫切,让行业焦虑丛生。

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称,2017年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平均年龄不断提高,其中50岁以上的农民工所占比重提高较快;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市住建局相关数据显示,在2017年,株洲全市建筑工人已超10万。上述报道中,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坦言,尽管没有群体年龄层次统计数据,也很难统计,但据日常接触了解到的情况,老龄化确实存在。

为应对建筑工人老龄化,加之产业转型需要,早在2015年3月,住建部就出台《关于加强建筑工人职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接着在2017年11月又出台了《关于培育新时期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建筑业产业工人大军。

然而,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显著。原因何在?

首先,是政策空白。虽然住建部的《指导意见》给了大致方略,但笔者多方搜索咨询后了解到,目前湖南省似乎没有配套政策,我市也没有关于新型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的任何政策文件。

其次,囿于人财物力,培训产业工人,行政主管部门只能做常规动作、指导性动作。培训主体在建筑企业,不少企业也设立了农民工大学、农民工夜校等,但没有约束性机制。培训只是短期治标,不能治本。行业焦虑的根本原因是行业年龄的空前断层,压根没有年轻人愿意进入。

老龄化涉及全社会,只是在劳动密集型的建筑领域较为凸显。地方政府不能等政策、看企业,政策制定是全方位的,等不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因为建筑企业特性,企业成本控制日益严格。

在应对建筑工人老龄化问题,株洲是非常有机会先行一步。株洲建筑业转型升级在全省走在前列,无论是BIM、装配式建筑、被动房、绿色建筑等,都有一定基础,未来必定带来巨大人才需求。这些新技术在多方面彻底改变了作业方式,老龄化群体可以自然淘汰;加之株洲职业教育实力雄厚,后备人才略有保障。

鉴于此,笔者有几点思考。

人才引进。这些年市里人才引进力度大、政策多,能否顺势而为,增加或扩大建筑业人才引进机制?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日趋严峻,这样的政策口子是否具备一定吸引力?

人才输送定向培育。政府推动、协会牵头,引导各企业与高校间建立人才输送机制,以高新区为例,专家走进校园,学生走进企业。

建设示范性劳务基地。行政主管部门与大型施工总承包企业加强配合,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强化全员培训、提高组织化水平、细化后方服务等方面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建立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劳务基地。

要求企业对一线作业人员实施差别化管理,比如40岁以上必须体检,50岁以上的工人必须身穿红色马甲等。

最后,企业也应该认识到紧迫性,抓紧采取新举措应对建筑领域老龄化及用工荒等问题。

建筑行业急剧变革催生巨大机遇,只要相关部门及企业提高认识、着力应对,搭好舞台,新时代的务工者总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施展才能,建筑行业发展总能“快人一步”。

2019-02-23

00:00:00:0146602702应对建筑工人老龄化,株洲可先行一步/enpproperty-->2019-02-23

00:00:00:014660270c1466027.html2应对建筑工人老龄化,株洲可先行一步/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