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青台山上古茶林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苏洣云

《茶陵州志》载:“青台山,在州南六十里,其上多清泉嘉木。”以如今的行政区域划分,这青台山便坐落在茶陵湖口青呈境内,与炎陵笔架峰相邻。

在青呈没通公路之前,也就是从新呈公路路口到青台山,徒步行走要两个多小时。进入青呈境内,满眼苍翠欲滴,绿意盎然。路下面是悬崖峭壁,山涧溪流哗哗的轰鸣声不绝于耳。漫山遍野的楠竹,远看,那竹林绿得像一块块无瑕的翡翠;近看,竹林又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路旁山坳里,不时有三两栋抖墙黛瓦屋,点缀在崇山峻岭中。

从青台山山脚下,沿着屋右侧边的羊肠小道蛇形而上。先是上坡,继而沿着山腰小道往上七转八拐。阳光透过原始森林洒向地面,发出耀眼的亮光。越过两条溪流后,再沿着第三条溪流岸边往上行走时,路边有不少的龙虾花。这是一种原始花被亚纲凤仙花科的珍稀植物,早在一亿年前就有生长,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据说龙虾花是除了张家界特有的古老花种之一,而在青台山则成片生长,可想该花对生长环境的苛刻要求。龙虾花花色艳丽,颜色丰富,因花瓣组合形似龙虾而得名。虾头上有两根卷须,虾身有一道一道的花纹,花柄像一根青丝线,俗名叫“青丝吊龙虾”。附近溪流旁、树荫下,还有九死还魂草、金线莲、七叶一枝花、半枫荷、骨碎补、虎耳草、灵芝等,简直就是一个珍稀植物园。这些珍稀植物栉风沐雨生长在青台山,药草的芬芳浸入青呈的云雾中。

沿着溪流旁的石板路继续往上行走,便是青台仙道观。据传说,古时候,这里常常干旱,禾苗枯死。当地人抬猪赶羊,往山顶祭祀,祈求天老爷下雨,相当灵验。人往往还没下到半山腰就下起了大雨。现在,道观依旧存在,只是年久失修,破败不堪。道观里还有不少明清时期的碑铭,记录更多的是“茶”字,以及历史、传说故事与捐款人的名录。

道观始建于宋嘉定二年(1209年),香火鼎盛时期,有上百道士在此修炼念经,寄托过湘赣边界几个县无数老百姓的希望。传说炎帝神农氏便是在此山采药,并且发现了茶,“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解之”。

道观四周,翠绿的茶树点缀在小道两边的灌木林中。这些都是上百年的老茶树,不过在这里,都只能算茶树子孙了,更大的茶叶树就在前面山崖边——是在溪流左边约二十米处的悬崖峭壁缝隙间,一棵大碗口粗枝繁叶茂的古茶树顽强地生长着,旁边还有成片的小茶树林。

因着炎帝神农氏在这里发现茶的传说,当地山民津津乐道地谈起青台山的传说:在古茶树林位置的上端有两处平整宽阔的石坪,是炎帝采药休息的地方;不远处有一个天然石头柴火灶,是炎帝采药、采茶时做饭的地方;在古茶树林下方有一处水池是炎帝洗药的地方;旁边有一柱石,是炎帝系马的地方……

上世纪八十年代,当地人石春生为了找水源,在这高山峡谷里发现了一棵树龄在800年至1000年之间古茶树以及周边大约五十亩的古茶树林。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陵因“陵谷多生茶茗而得名。”这峡谷间成片的古茶树林为这一定论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居家待客,奉茶一杯。人际交往,红白喜事,首先都要喝茶。

“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文人雅士的生活也分不开,喝出生命的简约空灵,喝出俗世中的神性,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喝茶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世事浮沉,变化无常。无论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多一分宁静,少一分纷扰,和谐相处,在宁静中找回自我。

2019-06-28

00:00:00:0147789402青台山上古茶林/enpproperty-->2019-06-28

00:00:00:014778940c1477894.html2青台山上古茶林/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