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开全省先河,启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朱洁

罗国艳

宋玺

2月22日,全省首家“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正式启动,它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三方联合打造。作为一种“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救治体系,今后,该模式将确保市民在发生心梗的第一时间获得有效救治,从而降低心梗患者的死亡率。

来自江西省、长沙市以及株洲地区各县市区卫计局局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疾控中心主任,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院长、医务科科长、相关专业骨干等近50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市政府董小平副秘书长;市卫健委张纯良主任、姚智辉副主任;市中心医院蔡安烈院长、市中心医院郭晓丹书记;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管小玉主任;中国胸痛中心湖南联盟副主席、省人民医院郑昭芬教授;中国胸痛中心湖南联盟副主席、长沙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邓平教授;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心血管治疗领域朱彤副总裁、陆锋总监等出席启动仪式。会议由市公立医院医改处处长龙国锋主持。

我市为何要建“胸痛中心全市模式”?专家介绍,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数据显示,我国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60万,预计2030年患者数量是现在的10倍。心血管疾病占中国疾病总死亡率的第一位,而心血管疾病患者最担心的事情,莫过于急性胸痛的突然发作。对胸痛急性发作的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而“胸痛中心”的建立,正是通过多学科合作,为胸痛患者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胸痛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力,减少误诊和漏诊,避免治疗不足或过度治疗,以降低胸痛患者的死亡率、改善临床预后。

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胸痛中心的全市模式,则改变了传统的“单兵作战”局面,将全市的胸痛中心、院前急救机构和各级医疗机构全面对接,以胸痛中心和急救体系为纽带,覆盖全市,借助物联网信息化,打通学科合作壁垒,普及市民急救知识,实现以预防、急救、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全病程管理体系,使得医疗资源的分配得到优化,规范诊治流程,优化救治措施,最大程度的救治胸痛患者的生命。

记者了解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2013年才启动胸痛中心自主认证体系,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胸痛中心有标准版和基层版两种,标准版认证要求高,通过认证较难。2017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株洲市中心医院)开始建设胸痛中心。并于2018年,在“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年会”暨2018年度第三、第四批次通过认证胸痛中心授牌仪式上,该院被正式授予“中国胸痛中心”牌匾,成为我市又一家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依托这一国家级中心,我市又成立了全市胸痛中心联盟,把株洲其他标准版及基层版的各个胸痛中心联合、联络起来。孤岛变成联盟,地区内的胸痛患者得到了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应运而生。

领导寄语

“希望未来有更多城市建成”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霍勇教授

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城市能够建成全市模式,患者只需拨打“120”急救电话,即可获得统筹协调全市的医疗急救服务,接受统一诊疗标准的救治,为胸痛患者争取更多时间,为更多的胸痛患者赢得生命的通道。

“让更多的胸痛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李世忠副处长

株洲作为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全市模式”的试点城市,很好地推动了胸痛中心的发展,希望通过“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理”的三全模式,切实实现院前院内协同、科室之前协同、医院之前协同,让更多的胸痛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株洲是省胸痛中心建设先锋”

中国胸痛中心湖南省联盟主席、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祝益民

株洲市作为湖南省胸痛中心建设的先锋,在湖南省内率先启动“全市模式”的建设,是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创新急诊急救服务等方面的新突破,将惠及更多患者,造福更多的百姓。

“共同打造

为胸痛患者护航的保障体系”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董小平

市委市政府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推动和落实胸痛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有12家医院发起建设,6家通过认证,认证通过率遥遥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株洲市委市政府将全力支持株洲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的建设,共同打造为胸痛患者护航的保障体系。

“为‘健康株洲’建设谱写新篇章”

市卫健委主任张纯良

株洲作为湖南省内“全市模式”的第一个试点城市,将为急性胸痛患者打通一条绿色的生命通道,增进株洲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为“健康株洲”建设谱写新篇章。

“与兄弟医院一道

提升急性胸痛的救治能力”

株洲市中心医院院长蔡安烈

株洲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于2017年3月,依托株洲市心脏中心平台,借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对急性胸痛的救治能力达到国家级标准。我们将以本次签约启动仪式为契机,与其他兄弟医院单位一道,围绕“胸痛中心全市模式”积极开展工作,不断积累经验,改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急性胸痛和各种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让株洲百姓得到更及时、更有效的救治,从而推动“健康株洲”的发展。

相关消息

好消息!“全市模式”免费提供

心梗急救“一包药”

这8家医疗机构获赠

朱洁

罗国艳

宋玺

“胸痛中心全市模式”将为患者提供免费心梗急救“一包药”。启动仪式现场,有8家医疗机构代表获赠“一包药”。

这8家医疗机构包括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醴陵市中医院、醴陵市第二人民医院、茶陵县人民医院、攸县中医院等。

“一包药”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阿斯利康共同发起的慈善捐赠项目,包含ACS患者救治所急需的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和瑞舒伐他汀。

去年,“一包药”获得中华慈善奖,心梗患者在确诊后可第一时间接受药物治疗,把救治时间至少提前了半小时,把“患者等药”变成“药等患者”,跳过了“挂号—缴费—取药”这一环节,实现无缝衔接,进一步缩短了急救时间,助力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相关链接

“发病后2小时内是最佳救治时间,

6小时内仍能挽救大量心肌”

专家:尽早打通堵塞的血管

朱洁

发生急性心梗,有哪些征兆和信号?我们如何把握治疗的“黄金时间窗”?近日,记者采访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该院胸痛中心主任何毅,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

不要忽视“三大信号”

何毅介绍,心脏通过心肌有规律收缩和舒张维持人的生命,心肌的收缩和舒张需要不间断的血液供应,如果为心肌提供血液供应的血管冠状动脉因长血栓等原因突然发生完全堵塞,心肌就会因缺血而坏死,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他告诉记者,心肌梗死早期会有3个信号:胸口闷,胸口痛;心绞痛频繁,加重;突然乏力,冒冷汗。

何毅提醒,很多人在心梗发作前不会出现明显异常,只是会突然感到胸口憋闷,全身乏力,伴随着冒冷汗、心慌等症状。“这是身体在发出求救信号,不能掉以轻心,随着心梗发作的时间越来越近,这些病症的严重程度也会越来越高。”

急性心梗治疗要把握“黄金时间窗”

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时危及生命。何毅介绍,心脏的冠状动脉堵塞后,随着时间延长坏死的心肌越来越多,心脏便失去了正常的收缩力量,随时可能发生心力衰竭或停跳。

此时最关键的,是把握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发病后2小时以内是最佳救治时间,6小时以内打通血管仍能挽救大量心肌,总体原则是越早越好。“发病时间越长越危险,即便有时生命挽救过来,也会因心功能减退,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

根据专业指南建议,急性心肌梗死最关键的治疗手段就是尽早打通堵塞的血管,目前有三种方法:一、首选急诊介入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二、次选溶栓治疗,只有当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急诊介入治疗时才考虑溶栓,打通血管的机率低于急诊介入治疗,且相对出血风险较高;三、外科搭桥手术,不适合介入治疗者建议外科搭桥手术。

经典案例

接诊到通血管

只用了18分钟

去年4月26日下午。天元区雷打石镇的张先生在家午休,突感胸痛不适而从睡梦中惊醒。家人立即把他送到雷打石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工作人员马上为其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结果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卫生院工作人员将张先生的病情告知其家属后,为患者及时做了基本处理,并拨打了120转诊电话,建议将病人转运至中心医院行对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急诊介入治疗。被送到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导管室时,事先已接到通知的医务人员以最快速度为他实施了急诊手术,手术及时、顺利,张先生转危为安。

为张先生实施手术的,是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联络员、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朱科。朱科介绍,从张先生抵达医院到堵塞血管再通仅用时18分钟,从病人出现心肌梗死症状到梗死心肌得到血流再灌注也不到两小时。

朱科介绍,此前一周,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团队刚好去了雷打石中心卫生院进行胸痛中心建设宣教。救治如此及时,也得益于之前的宣教让该卫生院工作人员熟悉了急性胸痛的处置流程。

株洲市中心医院

胸痛中心

2017年创建,2018年被授予“中国胸痛中心”牌匾,跻身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

目前,该胸痛中心设有120急救车队、胸痛门诊、导管室、CCU(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等。胸痛门诊设在急诊科,配备有独立的胸痛救治单元,各种先进的急救复苏设备配套齐全。

该院心内科总住院医师24小时轮流值班,随时应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针对需要急诊介入手术的STEMI(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CCU随时收治危重患者,突出“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降低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延迟,真正实现了生命的全程“绿色通道”。

中心运行1年多来,救治急性胸痛患者约400例,救治成功率在98%以上。从患者进入医院大门就诊到球囊扩张血管再疏通的时间,平均时长为70、80分钟,达到了国际标准的90分钟以内的标准。

我国胸痛中心的建设起步较晚,2013年才启动胸痛中心自主认证体系,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我国胸痛中心有标准版和基层版两种,其中标准版的要求更高,通过认证也更难。

中心医院胸痛中心急救电话“28219219”。

中心介绍

何毅

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株洲市中心医院副院长,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脏监护专业委员会委员,株洲市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株洲市心脏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株洲市心脏中心主任。为目前开展的与英国牛津大学合作的研究项目(第三项心脏保护研究)主要负责人。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30余年,主攻心血管专业,擅长规范性诊治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心血管疾病,及心脏介入手术。精于解读各种复杂心电图及疑难心电现象,率先在株洲地区开展经食道心电生理检查,创建株洲市中心医院心脏介入中心,在《中国循环》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先后获得市级、医院科技进步奖、实用技术奖20余项。

专家名片

2019-03-07

00:00:00:0由市卫健委、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三方联合打造为急性胸痛患者打通一条绿色生命通道,株洲——146712702开全省先河,启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enpproperty-->2019-03-07

00:00:00:0由市卫健委、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阿斯利康三方联合打造为急性胸痛患者打通一条绿色生命通道,株洲——14671270c1467127.html2开全省先河,启动“胸痛中心全市模式”/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