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通讯员/邓立平
吴亚娟
“曾经,家在我的心里没有记忆。现在,我也有家了,书院社区就是我的家,一个充满爱心的家。”5月9日,醴陵市仙岳山街道书院社区党支部书记朱龙燕,看到辖区17岁贫困少女文英丹写来的“家书”,笑意浮在了脸上:“社区叛逆的‘女儿’终于长大了。”
“家书”中娟秀的字迹里,透着对世界满满的热爱。可在4年前,这个社区叛逆的“女儿”,却让社区工作人员操碎了心。4年时间,工作人员用爱接力,终于融化了这块坚冰。而文英丹写给社区的21封“家书”,见证了她的心路历程。
13岁时无家可归,社区专门为她建了一个“家”
“长长的黄色头发遮住了脸,耷拉着眼睛玩手机,随你怎么和她交谈,都不理。”虽然已时隔4年,已经调离书院社区的工作人员朱丹萍却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文英丹的情景。
2015年2月26日,朱丹萍接到一个棘手的任务:去派出所接回辖区内的流浪儿童文英丹。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13岁的孩子,却“怎么拖都不肯走一步”。
从民警的口中,朱丹萍知道了文英丹的不幸经历:母亲患病离家出走,父亲酗酒去世,小英丹小小年纪就在深圳、广州等地四处流浪。
一股怜爱之情油然而生,朱丹萍耐心地陪伴她到深夜,终于说服她回到社区。第二天,朱丹萍给她买来新的衣服、鞋子,并带她去剪头发。可文英丹却始终无动于衷,仿佛这个世界与她没有半点关系,见人也从不打招呼。为了方便照顾她,社区专门给她布置了一间房,安排人员每天为她做饭,妥善照顾她的生活起居。2016年,社区将文英丹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为了让她接受正规教育,社区工作人员还多方衔接,联系好衡阳一所全托寄宿学校。
“朱丹萍阿姨,您寄给我的信和衣服我都收到了。谢谢你们一直对我的照顾。我想你们,想社区的叔叔阿姨……”2016年5月,朱丹萍收到文英丹的第一封信,字迹潦草,或许她当时的心情也是百感交集。
不适应学校生活,叛逆“女儿”逃回“家”
“丁阿姨,我以后会在学校好好学习,您腰疼要好好休息,我会好好的,不再让你们操心了,请替我向社区所有的叔叔阿姨说声辛苦了。”2018年8月,书院社区工作人员丁艳红收到文英丹的信,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2016年7月,朱丹萍调离书院社区,文英丹的帮扶责任人变成了丁艳红和廖海燕。她俩经常去学校看望文英丹,并代表社区每个月给她寄去生活费和学习用品,还加了她班主任老师和教练的微信,经常了解她的生活和思想状况。
由于进入青春期,加上极度缺少安全感,叛逆比别人来得更猛烈一些。2018年5月,丁艳红收到老师的反馈:文英丹上课经常不听讲,要她做作业,她就在试卷上乱涂乱画。心急如焚的丁艳红连忙给她写信,鼓励她树立生活的信心,却收效甚微。当年6月的一天,文英丹从学校逃回了社区。
见到社区“女儿”回来了,社区工作人员并没有粗暴地责备她。了解到她逃回社区的原因,是因为觉得学校管理非常严格,而体能训练又太累。于是和她反复谈心,带她去超市买她喜欢吃的零食,讲人生靠奋斗改变命运的道理。经过一个星期的开导,文英丹同意返回学校。社区专门安排人护送。朱龙燕还和学校老师进行深度沟通,拜托他们从各方面对文英丹多关心、多照顾。
“家”的温暖,浇灌出一朵美丽的向阳花
“没有你们的照顾,就没有今天的我,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定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明天就是元宵节了,祝你们元宵节快乐哦!”这是文英丹在今年2月18日写给书院社区工作人员的信,落款还画了一个笑脸。
这世间,或许只有爱,才能融化心里的坚冰。“我感受到了她们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找到了亲情,也有了奋斗的动力。”利落的黑色短发,合身的运动装,配上明媚的笑脸,文英丹就像换了一个人。
现在的她,在学校刻苦训练,努力学习,交了很多朋友,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获得学校三好学生称号,并在学校组织的书法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19年湖南教育电视台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中,文英丹参加“花儿朵朵向太阳”节目表演,获得优秀小演员奖。
现在,在书院社区,除了文英丹写的21封“家书”,还有她的一叠奖状,“家”里小心地珍藏着“女儿”一点一滴的进步,期待她开成一朵愈发美丽的花。
2019-05-12
00:00:00:0株洲好故事唯有爱,能融化心里的坚冰——14734500221封“家书”
记录社区“女儿”成长/enpproperty-->2019-05-12
00:00:00:0株洲好故事唯有爱,能融化心里的坚冰——14734500c1473450.html221封“家书”
记录社区“女儿”成长/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