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探访千年古镇朱亭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我的老家坐落在醴陵西乡,打小就知道朱亭。

摊开一份《湖南省地图》,用手来丈量;醴陵到朱亭也最多不过拇指到食指间的距离。全程七十三公里,走省道三一三,再转省道二一一,途经转步、神福港、石亭、均楚、淦田、太湖、砖桥等镇,约摸一个小时车程的样子,即可抵达朱亭。

难得有空,所以特地选择到朱亭看看,听老人们说过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曾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就地结亭讲学而留下佳话,因此便叫她朱亭,朱亭也因之而得名。

话说当年朱熹与张栻在朱亭,路过一座叫马迹桥的小桥时,朱熹赋诗一首《野桥言志》:“下马驱车过野桥,桥西一路上云霄。我来自有平生至,不用移文远见招。”

张栻则和诗一首:“便请行从马迹桥,何须乘鹤簉从霄。殷勤底事登临去,不为山僧苦见招。”后来朱熹弟子钟震将朱、张游过的这座马迹桥命名为朱张桥,以示纪念。后来在五十年代搞集体建设,在兴修水利的时候,朱张桥被改建成了水闸。除了朱张桥,朱亭古镇有像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拴马樟、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其实古镇并不算很大,我独自一人沿着古镇漫步行走,镇上也只有三条主要街道,港街是与湘江平行的,不足一公里长,但已铺上了全新的水泥路,两旁依次排开,坐落着大大小小的房屋,除了街头的南杂百货和咸鸭蛋作坊等店铺,其余的基本上都是大门紧闭。我从头到尾彻底走遍整条街,也见不着几个人影儿。

其实,翻开史料记载,早在三国时期,朱亭就曾是一个人口稠密、市面繁华、交通便利的集镇,官方也曾在此设有驿站,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朱亭还曾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所以常常有军队在此安营扎寨。根据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繁衍变迁,古镇的喧嚣也逐渐冷静下来,因为静,我觉得古镇也变得更美,因为她拥有江南女子的幽静。

从地图上看,湘江从南往北,沿着朱亭这个地方就拐了一个U形弯,然后向北流去,由于古代的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大部分都是依赖水运支撑,所以朱亭这个地方,昔日还被称为“小南京”。现在,朱亭还遗留了一群古码头。古码头群位于朱亭的正街和港街,我数了数,现存六座,呈“7”字形分布,每座码头都由五十块麻石铺就。拾级而上,确实别有一番韵味。因为依靠这个交通便利的小港口,因此也就造就了朱亭。这座千年古镇,承载着这方圆数十里南来北往的物资集散。

来朱亭之前,我也事先查阅了不少资料文献,通过前人笔下的记载,更多的去了解了朱亭。朱熹弟子钟震,在朱亭一个叫龙潭湾的地方建了一座书院,名曰:主一书院,只可惜后来该书院延续到明代,未能免于战乱,毁废殆尽。直至清朝的嘉庆年间,本地的一位乡绅才在原主一书院旧址上又建了一座更大的书院,取名:龙潭书院。当年,清朝的军机重臣左宗棠还为书院题写了“龙潭书院”四大字。所以一直延续到清朝光绪二十八年龙潭书院才改名为湘潭县龙潭高等小学堂,后来龙潭书院因生员减少而停办,且房舍无人料理,导致房梁朽坏殆尽。

现在的朱亭,除了湘江环绕北上,还有京广铁路一泻而下,京珠和省道二二一穿膛而过。所以交通的愈发发达,也给朱亭带来了机遇,带动了朱亭的发展。同时,也给朱亭古镇增添了蓬勃生机。记得自己还小的时候,我的祖父曾给我讲过关于朱亭车站的故事,京广铁路通过朱亭古镇,本来在镇上是设有一个车站的。朱亭距离北京约一千七百公里,在当时也只是一个四等小站。在我祖父的那个年代就是靠着一双小脚板,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儿,了解这个世界的繁华,拓展他们的视野。直到二十一世纪,朱亭车站才停止了客货运输,但现在仍有一部分工作人员在坚守,主要担负接发车的任务。

此外,朱亭这座千年古镇,不仅仅只是作为一座千年古镇而存在,同时她也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先后涌现了像肖光海、彭观云等二十七位这样的革命烈士,他们前赴后继,为国捐躯;为社会主义建设,增添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名字和业绩,永远刻在朱亭人民的心中,成为当地人的骄傲。

从朱亭返回的路上,我一直都在想,下次希望还能有机会再来光顾这座古镇。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用心品味朱亭这座千年古镇的魅力和那蕴含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2019-05-03

00:00:00:0欧宜准■原载于《渌口故事》147269102探访千年古镇朱亭/enpproperty-->2019-05-03

00:00:00:0欧宜准■原载于《渌口故事》14726910c1472691.html2探访千年古镇朱亭/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