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英
周法远
谭曼
宁召东
供图/株洲市残联
【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风采】
前言
他们是一个因生命缺憾而造就的特殊群体,他们是一个特别需要关爱和扶助的弱势群体。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中国梦,是民族梦、国家梦,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也是每一个残疾人朋友的梦。”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残疾人这一困难群体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
凝心聚力,创新有为,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我市残疾人事业迈出了历史性的新步伐: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残疾人生活发展状况显著提升、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环境更加优化、残疾人事业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在株洲这片希望与幸福交织的土地上,对残疾人的关爱,随处可见。
过去五年,是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最快、残疾人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残疾人得实惠最多的五年。未来五年,也必将成为全市24.5万残疾人追梦、圆梦,共享发展成果的“幸福五年”。
郭强——“橄榄枝”上的“快乐鸟”
虽身材矮小,但内心强大;虽身患残疾,却把爱给了他人。第四次担任市残代会代表的“老熟人”郭强,张扬的笑脸和爽朗的笑声是她的标志。
1.28米的身高、后背畸形还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命运对郭强并不公平,尽管无情的命运将高度定格,她仍要挣扎着张开翅膀,越飞越高。她为自己起了个网名叫“快乐鸟”,多年来,积极参与组织各类志愿活动800余次,累积志愿服务10000多小时,直接帮助残疾朋友近万人次。
2009年,郭强组建了“橄榄枝”助残志愿者协会并于2012年正式注册,成为全市首家注册民间助残社会团体。去年10月,她又牵头成立了芦淞区残疾人艺术家协会。在协会里,有艺术专家进行一对一辅导,提升残疾人的专业素养。老胡是一名聋哑人,画画颇有天赋,但书法是短板,经过专家的指导,他的作品质量大幅提升,去年一年就卖出了20余副画,最高价值千余元。
“对于残疾人来说,精神上的关爱和康复更容易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郭强告诉记者,成立协会的初衷是希望通过专家指导和专业培训,组建一支残疾人文化艺术队伍,在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的同时也提升职业技能。
当快乐被传递、精神被感染、榜样被效仿,自强的故事便开始复制、爱心的故事便开始蔓延……郭强先后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志愿助残阳光使者”“感动株洲十大人物”等荣誉称号,并登上“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类)”。她说,“践行助残志愿服务,没有终点”。
帮助残疾人朋友,已经成为郭强这只“快乐鸟”生活中的一部分。
欧阳凯——永不向命运低头的“80后”
演讲中的欧阳凯自信、充满活力。
出生难产导致脑瘫遭医生断言“活不过两天”,10岁前不能坐也无法站,却通过自学,读书、写作、出版了5本书,并登上全国人民大会堂演讲台。市残代会的“80后”代表欧阳凯可谓是“人定胜天”这部人生大片的最佳男主角。
为了参加这次残代会,近期一直在长沙接受康复手术的他早早便向医生请了假。“永远不向命运低头”是他的座右铭,他始终坚持残疾人身残志不残。为了能够站起来,他曾要求医生将原定于18年间进行的9次手术一次性做完,硬生生熬住了长达1个多月的非常人能忍受之痛。
自2007年以来,欧阳凯走遍全国各地,演讲次数多达700余次。2015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邀请他去人民大会堂义务演讲。和别人不同,每场演讲欧阳凯都坚持“站着”,他说是对听众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激励。但他的创业伙伴胡峥嵘知道,因语言能力和行动受到极大影响,每场演讲他都几乎是用生命来进行,“因为用力过猛,常常被汗水浸得湿透,外出演讲要带7、8套替换内衣。”
近年来,欧阳凯开始研究家庭教育,希望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帮助更多孩子成长。他被聘为景炎学校道德家长大学的主讲老师,定期给学生家长授课,每堂课几乎都座无虚席。
2016年2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类)”。2017年,他创办了“智慧妈妈”成长课堂,去年10月又正式成立了“欧阳凯亲子教育服务中心”。他表示,将继续以自身经历激励更多残疾人朋友,“帮助别人不是负累,而是一种享受”。
谢苏成——带动更多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隆冬时节,攸县酒埠江镇酒埠江村荷岭组生态葡萄园内,皮肤黝黑发亮的谢苏成正指导工人对葡萄藤进行减枝作业。去年,他被评为“湖南省百名阳光致富带头人(示范户)”。
年近五旬的谢苏成,因为误注有毒物质,他的右手掌肿大于正常手掌2倍有余,皮肤失去弹力,成了“橡皮手”。还因见义勇为追赶窃贼时,被疯狂驾驶的汽车甩脱在地,左手掌重伤、右脚膝盖粉碎性骨折。
不向命运低头的他在自家农田里种植葡萄,从最开始的1-2亩到如今的130多亩,园内包含黑美人、蓝玫、玫瑰香、巨峰等优质早、中、晚十多个品种。
在攸县残联的多方帮助下,2014年,谢苏成成立了“事成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25名社员中有14名是残疾人。去年葡萄园再获丰收,年产量达15余万斤,年产值达110余万元。他还带动附近3个村,18家农户发家致富,解决残疾人、贫困户和移民户生活来源将近20万元。
谢苏成告诉记者,去年,我市将残疾人“阳光增收计划”项目纳入了2018年度“民生100”工程,通过扎实实施项目,帮助和鼓励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他说,残疾人一定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自己将尽最大努力,带动更多贫困残疾人脱贫致富。
谢苏成希望今年能够带动更多残疾人增收致富。
罗祎的蒲公英团队将残疾人视为亲人。
罗祎——让“蒲公英”的爱心火种飞入万家
有着媒体从业经历的罗祎风风火火,泼辣干练。谈笑间很难想到这是个刚刚结束乳腺癌治疗的女子。
经常接触公益爱心事业的罗祎,于2015年成立了株洲首个专业性助残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蒲公英助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作为政府“购买残疾人居家托养公共服务”试点之一,罗祎的“蒲公英”团队3年来服务了近千名残疾人,服务次数高达6.7万人次,累计服务小时超13.4万小时。
罗祎介绍,目前他们主要为全市肢残1级、2级和精神残疾3级、4级的重度残疾朋友提供上门居家服务。他们为每一位残疾人都建档并定制方案,小到修电器、做卫生,大到外出就医等,事无巨细,定期回访。去年,他们又开拓了居家就业项目,与醴陵陶瓷大师对接,进行“非遗釉下彩残疾人培训”,挑选了20名具有艺术天分,全市就业年龄段且肢体残疾2级以上的残疾人朋友进行专业“非遗传承”。该项目获得当年湖南省共青团“青年志愿者创投大赛”铜奖。
只有踏踏实实走进残疾人家庭,才知道他们的真切需求和切实困难。针对很多残疾人至今没有走出过家门,罗祎的团队多次组织外出活动。人手不够怎么办?罗祎与卢伟等伙伴着手“借力”,去各大企业、公司寻求合作,招募爱心志愿者共同参与。如今,“蒲公英”的志愿者遍布全市20余家企业,人员已超千人,每年组织各类残疾人外出活动不少于12次。
“一根火柴的热度是有限的,一颗火种则有望将社会各界的爱心点燃,最终形成全民助残的氛围。”采访最后,罗祎信心满满。
几十年如一日,广大残疾人朋友始终是戴碧荣内心深处的牵挂。
戴碧蓉——近20件建议为残疾人鼓与呼
一身红衣,身形笔挺,握手很有力量……作为此次市残代会的特邀代表,戴碧蓉的嘴角始终挂着微笑,眼神坚定而温暖。
戴碧蓉是市残联的“元老级”人物,与残联的缘分已经整整18年了,既见证了改革开放的飞速发展和进步,也见证了残疾人工作与生活的巨大变化。
从最初简单的解决残疾人温饱问题,到现在建立了一个以“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建设重点,涵盖残疾人就医、教育、就业、康复、文化活动、维权等各项基本生活保障需求的完整体系。在她的眼里,近年来残联工作和全市残疾人各方面的变化可谓是“翻天覆地”。
谈及这五年,她感叹越来越多的政策实施,使残疾人地位不断提升,各项需求被重视;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免费义肢的帮助下走出家门,迈入社会;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在各类培训和活动中打开封闭的“心门”,重拾信心和希望……她认为,这跟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与残疾人自身的自强不息是分不开的,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从“小英雄”到全国人大代表,戴碧蓉身残志坚,默默奉献,坚强而乐观,是很多人的崇拜对象、精神榜样。但戴碧蓉却说自己就是一个很平凡的残疾人,一个想为更多残疾人“做点事情”的普通人。
“康复一个,幸福一家”,她告诉记者,残疾人大多因残致贫、因残返贫,偶尔的一次慰问,其实是杯水车薪,但很多残疾人经康复、培训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相当于挽救了整个家庭。
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为残疾人权益鼓与呼。2013年的春天,带着7份关于“关爱残疾人”的建议,戴碧蓉走进了人民大会堂,这是她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她说,作为一个残疾人、一个残疾人工作者,能够参加这样的盛会,证明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越来越重视了。
5年间,戴碧蓉提出了19件建议,涉及残疾人工作、生活等诸多方面,“我坚信,不是人们不人道,是人们不知道。”她期盼,能有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力量来关注、关心、关爱残疾人,给残疾人以生活的平等和便利。
开展各类助残活动,让残疾人重新找回生活希望,重拾笑容。
上级残联领导和市委、市政府领导长期关心残疾人事业。
市残联第五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全市残疾人事业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快速发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残联的有力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级残联组织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创新有为,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残疾人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共沐阳光——让残疾人更有获得感
同享雨露——牵手奔向幸福明天
未来五年,我市残疾人事业将围绕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突出覆盖扩面、服务提质两个重点,强“三性”去“四化”,创新做好增收致富、托底保障、精准康复、法律维权、融入社会五大工程,推动城乡统筹,凝聚助残合力,为实现全市残疾人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在加快推进基本现代化进程中走在全省前列而努力奋斗。
这是残疾人工作更加充分地融入大局、助残体系日益完善的五年。
关键词
基层组织体系日益健全
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社区(村)残联、残协组建率和街道残联理事长、社区主席配备率均达到了100%。连续6年在乡镇(街道)开展残疾人工作示范创建活动,先后有83家单位通过验收。各级残疾人专门协会积极开展适应本类别残疾人特殊需求与突出特点的专项活动。组建“株洲市志愿助残服务支队”,全市10个助残服务联系站、1700多名助残志愿者长年活跃在志愿助残第一线。
关键词
残疾人事业发展长效机制逐步建立
基本构建了以《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纲领,以《残疾人保障法》为核心,以各项服务和保障政策为支撑的残疾人事业法规政策体系。初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残疾人事业发展投入增长机制。
关键词
助残工作合力不断加强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残疾人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为全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民生兜底更坚实
未来五年,确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全覆盖并力争扩面提标;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率达到100%。将符合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和农村低保条件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及其家庭分别纳入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和农村低保;全面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加大对特困残疾人临时救助和受灾残疾人的应急救助等工作力度;城乡居民重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城乡居民重度残疾人全额补助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关注孤独症儿童,走向美好未来。
在各类残疾人专场文化活动中,助残志愿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各类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计划令广大残疾人“钱袋子”鼓起来。
关键词
脱贫致富更精准
未来五年,残疾人家庭收入年均增速6.5%以上。实现零就业残疾人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加大精准帮扶,政府主导实施的资产收益扶贫项目要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面达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基本医疗、义务教育、住房安全保障)标准。开展电商助残扶贫、残疾妇女手工制作扶贫、阳光增收脱贫等专项行动,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落实各项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政策,确保到2020年,每位有培训愿望的残疾人或其家庭成员掌握1-2门就业增收的实用技能。
关键词
权益保障更充分
日益丰富的文体活动,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更多机会。
未来五年,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达到80%,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率达到80%,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达到95%,残疾人家庭适龄儿童少年实现100%接受义务教育。持续开展精准康复服务,建好戴碧蓉爱心中心,建立以市康复医院、同心圆、佳满假肢等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家庭康复为依托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积极探索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保障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服务需求。完善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措施。加强残疾预防,建立残疾三级预防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有效减少残疾发生。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创新推进智慧残联建设。
这是残疾人基本民生稳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扩面的五年。
关键词
就业形势持续向好
关键词
康复条件不断改善
关键词
各项保障全面落实
五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补助资金共计1.54亿余元,共8万余人次残疾人受益。2万余名贫困残疾人纳入城乡低保,8.6万名残疾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730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实施危房改造,1.2万余名持证残疾人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政策,为24332人次残疾人发放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630余万元。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全市共建设10家残疾人托养机构,近8000余人受益。全市各级残联组织联点帮扶44个村,结对帮扶700多名残疾人,发放慰问金900余万元,走访慰问2万余人次。全市17290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脱贫,比省级要求提前三年,达到同步小康。推进“无障碍进家庭、进社区、进村镇”工作,累计投入资金700余万元,为868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相关经验获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专题推介。全面开展残疾人基本状况调查和服务,做好第二代残疾人证核发和管理工作,现已核发8.8万余本。
五年来,市区共投入康复经费2000余万元,筛查贫困残疾救助对象1万余人,帮助1500名低视力者通过配用助视器走出朦胧世界,1200名盲人通过培训掌握定向行走技能。救助1382名0-6岁有康复需求的脑瘫、孤独症、听力、智障贫困残疾儿童,为800名肢体残疾人安装假肢。7150名精神病人得到康复医疗救助。贫困残疾人免费获取辅助器具15000余件。
五年来,全市共投入2300多万元,对9000多名残疾人开展了包括电脑、种养殖、盲人按摩等多种项目的培训。举办了11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1230名残疾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在就业年龄段、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培训率达50%,通过培训的城镇残疾人就业率达85%,农村残疾人就业率达70%。实施残疾人创业扶持项目,共投入638万元,帮助531人自主创业。
昨日,市残代会代表们参观株洲市民中心。
刘震/摄
关键词
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关键词
维权网络逐渐织密
全市建立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相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配合,职前教育与职后职业教育相贯通的残疾人教育体系。依托4所市县特教学校和825所残疾人随班就读学校,全市残疾儿童和少年入学率稳定在95%以上。扶助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家庭学生1000余人次,发放助学款202.71万元。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共计推荐64名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县市区均成立了法律救助工作站,建立起覆盖全市城乡的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体系。开通12385残疾人维权热线并将其并入12345市长热线,为全市残疾人网上信访开辟新渠道。五年共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1000余人次,资金救助经费近30万元。在各类来信来访中做到了办结率100%,回复率100%。
追梦之旅,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
记者手记
亲眼看看五彩斑斓的世界,亲耳听听小鸟欢快的啼叫,亲手触摸事物或粗糙或细腻的纹理,再或是靠自己的力量、稳稳地走出第一步……
可曾想过,对你我而言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换成残疾人朋友,可能就是那遥不可及的梦。
“让残疾人平等、自信地融入公共生活。”这是全市残联人的梦想。为了这个梦想,五年来,全市残联人一步一个脚印,步伐坚定,脚印清晰。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些年,残疾人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利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组织网络,不断强基础,育人才;协会组织活力不断散发,努力成为本类残疾人的利益代言人、服务组织者和权利维护者;维权工作成效显著,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机制基本建立;就业、教育、扶贫等工作扎实开展,解决了残疾人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无障碍环境建设持续推进,为残疾人实现各项权利、融入社会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出门可免费乘坐公交,无障碍设施正逐步完善,困难残疾人家庭可享受单独施保,创业就业有税收优惠,残疾聋儿能免费装配人工耳蜗……在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株洲,正让全市24.5万残疾人真切的感受到这座城市带给自己的幸福和便利。
从筑梦到圆梦,再到新的追梦之旅。小康路上,残疾人一个都不能少;圆梦之旅,残疾人更是一个不能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市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将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统筹,促进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让他们生活得更为宽裕、更有尊严、更加美好。
这是残疾人社会参与越来越广、作用发挥更加明显的五年。
关键词
作用发挥更全面
组织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文艺活动,举办残疾人书画、摄影、手工艺作品展等活动。发现并培养一批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在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中,黎敏获得了2金1铜并打破一项世界纪录和一项全国纪录。组团参加省第九届、第十届残运会,共夺得金牌54枚、银牌57枚、铜牌28枚,团体总分、奖牌总数、金牌总数位居全省前列。2014年成功承办全国残疾人举重锦标赛。
关键词
自强精神充分弘扬
关键词
文体活动日益丰富
大力开展适合残疾人参与的各种文体活动,为残疾人融入社会创造更多机会,让残疾人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和贡献者。切实将残疾人文化、体育设施纳入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与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广泛开展残疾人文化周、阅读推广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培训特殊艺术人才。
多形式、多角度做好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大力挖掘自强与助残典型。荷塘区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和天元区专职委员易铁奇分别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涌现大批全省助残先进单位、个人,多名优秀残疾人荣登“中国好人榜”,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正逐渐形成。
2019-01-14
00:00:00:0146228502——株洲残疾人事业激情迈入“新时代”/enpproperty-->2019-01-14
00:00:00:014622850c1462285.html2——株洲残疾人事业激情迈入“新时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