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似花,似清晨玫瑰般细腻迷人。
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将温柔的目光转向“半边天”,她们仍在奔忙、在追梦,有的履职在京,出席全国两会,共商国是;有的远赴异国他乡,为企业走出国门争商机、找项目;有的以母性大爱守护大家庭,榜样邻里;有的步入杖朝之年,芳华依然,浓情不减……
人间三月,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女人,好比一幅幅画卷,徐徐展开,每一笔每一画都是精致巧妙、耐人寻味。“她”的气质、内涵、坚强、幸福……已定格在这阳春三月。女神,是对你最好的诠释。
1
政坛“女神”黄小玲:
“我在北京开全国两会”
“实在是忙,听取李克强总理作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又马上要整理完善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几经周折,在“三八”妇女节前,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了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
黄小玲来自瓷城醴陵,是省女陶艺家协会会长、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作为一名女性代表,站在全国两会的舞台,黄小玲感受颇深:“只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满怀激情把本职工作做好,每一个人都可以发光发亮。”
黄小玲的父亲曾在盛极一时的国营企业醴陵群力瓷厂工作,耳濡目染之下,她对陶瓷艺术兴趣很浓。小时候她喜欢围着画瓷师傅,看他们在瓶上勾线,自己也在画损的瓷胎上照着喜好涂抹,在瓷器的穿梭间她慢慢长大了。
15岁时,幸运的黄小玲开始跟着陶瓷研究所的大师学习釉下五彩瓷技艺。“我学釉下五彩,算是吃百家饭长大的。那时候年纪小,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学,邓文科、陈扬龙老师我都和他们学过。”聪慧的黄小玲很快学有所成。1998年,她离开陶瓷研究所开始自己创作,并在自己独立创作的第5年——2003年获中国陶瓷艺术展银奖,并以40岁出头的年纪获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称号。
去年10月,“德国媒体湖湘文化行”活动走进醴陵,黄小玲现场表演的釉下五彩“勾线分水”技艺,让德国记者连呼神奇。
作为陶艺家,黄小玲一直在为醴陵陶瓷发声,坚持不渝。当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提交的建议大部分与陶瓷有关。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黄小玲就建议国家相关部委支持设立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本科),并积极对接争取清华美院、北大等知名高校学生到醴陵创作,以打造更多创新品牌。去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来湖南团,和她握手时,她就向总理推介醴陵陶瓷。今年两会,她再次提交建议,呼吁支持中国陶瓷谷申报“中国陶瓷特色小镇”。
讲好普通话、讲好株洲话、讲好陶瓷故事。这是黄小玲对自己的要求。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黄小玲正在筹划启动釉下五彩瓷的全国巡展。“每每看到醴陵陶瓷受到越来越多的肯定时,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感总会油然而生。”她说。
2
国际范“女神”外派翻译组:
“绣”出祖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全球蓝图
在培训教室提供理论口译、在线路上提供实操现场口译……三八妇女节前后,在南半球某国,中车株机海外市场营销中心市场综合管理部翻译组郭欢,正紧张地忙碌着。
从2009年工作至今,作为英语翻译的她,每年都会接到1-2次这样的外派任务。虽然非常辛苦,但能见证公司的产品销往海外,自己还能为公司与业主搭起沟通的桥梁,郭欢内心非常自豪。
像郭欢这样的女员工,在市场综合管理部还有很多:宋江华牵头负责投标某项目,春节期间与团队一起加班加点、不厌其烦、竭尽全力准备标书,以增加中标的可能性;接到翻译任务后,陈翀就会与姐妹们一起研究当地文化,按照专业标准建立词汇库,保证文件翻译的“信达雅”……
作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中车株机自1997年实现中国电力机车整车出口以来,已累计获得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个项目订单,项目遍布四大洲。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市场综合管理部女员工们的默默付出。在局势动荡的土耳其,在骄阳似火的东南亚,在热情奔放的非洲大草原,在繁华喧嚣的欧洲……都留下了她们的身影。因为工作出色,她们相继在2016年、2017年获得市、省“巾帼文明岗”称号。
“合同细节谈判,更是讲究据理力争,在最大范围内让业主信服。正是这些女汉子们,用严密的逻辑、扎实的谈判功底,用中国女子特有的耐得烦、霸得蛮,以及产品的高性价比,打动业主。”营销高级经理仇洪波说。未来,她们将继续以“绣花针”精神对待日常工作,为国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精细地穿针引线,“绣”出祖国轨道交通事业宏伟的全球蓝图。
3
农家“女神”徐芝南:
“我是1979年的全国‘三八红旗手’”
全国“三八红旗手”是中国女性的至高荣誉。自1952年全国妇联开展三八红旗手评选以来,我市共有93名优秀女性获此殊荣,徐芝南就是其中一员。
今年80岁的徐芝南,是醴陵市浦口镇浦口村人,曾是上世纪70年代浦口公社妇女主任,负责公社畜牧场养猪工作。她在工作中只讲奉献不计索取,以肯干能干获得社员尊重。
彼时,养猪场只有几个人,大家都对于集体上工热情不高。可徐芝南不一样,她吃住在养猪场,每天与一群待产的母猪和咕咕叫的猪崽为伴,把平时的一些剩汤残水或蔬菜的嫩枝残叶集中起来喂猪,同时还为农作物积攒肥料。
“那时候,养猪场属于集体,但她默默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当时还在读小学的张阳冬回忆,母亲对集体利益看得很重,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猪场,在她的精心照料下,母猪产仔多,成活率也很高,养猪场的最高存栏量上千头,在当时周边是数一数二的,省内外很多地方前来学习取经。
因为养猪成效突出,1979年,徐芝南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这在当时成为轰动一时的事件。退休后,因为威望高,她成为街坊邻里的义务调解员,帮助乡亲们调解矛盾,融洽关系。
“做人要诚实守信,绝不能失信于人。”徐芝南自己坚持做好,还严格教育子女。那时虽然条件艰苦,她却格外开明,尽全力让张阳冬和姐姐一直读到高中,张阳冬后来还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实属难得。在母亲的教育培养下,张阳冬从不打牌,也不酗酒,好习惯一直保持至今。
4
家庭“女神”邓义辉:
“我家3代12人同一口锅吃饭”
都说婆媳关系难相处,可在石峰区田心街道北岭社区,邓义辉和3个儿媳从未红过脸、吵过嘴。一家3代12口人同一口锅吃饭,温馨和睦,其乐融融。这个大家庭也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最美家庭”。
“钱是身外物,亲情才是无价之宝。”这是邓义辉的家风家训。“3个儿子自始至终相互帮衬,感情一直很深,在经济上从不斤斤计较。”她颇感自豪的是,悉心教导没有白费。
10多年前,3个儿子相继成家。一家人也一起搬到北岭社区,两层半高的楼房,建在亲戚家的自留地上。“刚搬进去的那年,老三就生了一对双胞胎。”邓义辉回忆。当时儿子儿媳都要上班,照顾双胞胎、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就是她和老伴的事儿。“吃完饭,碗都要洗几十个。”
“和睦是一个家庭最基本的因素,家庭需要相互关心、守望相助。”邓义辉经常这样教育后辈,用自己的默默付出赢得了3个儿媳的好感。三媳妇在一次电话中隐瞒了自己遭遇车祸的事情,细心的邓义辉却听出了异样,再三追问并给予关心。“婆婆的细心,真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从此,三媳妇打心里认可这个婆婆,与两位嫂嫂一道,轮流承担起家务劳动。
相互理解,也让这个大家庭愈加融洽。近年来,邓义辉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却因为有了亲情的关照备感温馨。“患脑溢血住院期间,3个儿媳主动轮流照顾,端屎端尿,陪伴在侧。过生日时,她们像比赛一样,精心准备着生日礼物。”
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妯娌们像姐妹一样相处,孙子和孙女也愈加孝顺和懂事。去年12月,老两口金婚纪念日的时候,一家12口人还特意拍了一套全家福,挂在客厅中央,留下了这个家庭的幸福时刻。
她家还有个很有仪式感的活动——家庭年会,一年一次,已持续了15年。会上每个人作个人总结,然后进行评比,评出表现突出的个人。互敬互谅,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引来同事、亲朋的羡慕和称赞,更是让街坊邻居津津乐道。“去年年底的家庭会议上,我们讨论将房子修葺一新,获得全票通过,现在就等天晴施工了。”邓义辉笑着说。
5
抗癌“女神”文旗斌:
“帮助你,拯救我”
最近几天,市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会长文旗斌很忙。三八妇女节到了,协会里有演出活动,还有240人的大聚会……精神奕奕、满脸笑容,如果不说,没有人知道她曾经患癌。
2012年5月28日,文旗斌被告知得了中期宫颈癌。这个当了30多年民警的女人号啕大哭。不甘心就这样等死,殊死一搏,手术、化疗、放疗……文旗斌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我觉得好好活着,比什么都重要。”生活看似回到正轨,但防止癌症复发和转移是一辈子要做的事。文旗斌很迷茫,她非常想有“过来人”的指导和帮助。2013年10月,她发起组织了“株洲抗癌康复俱乐部”,后更名为市花木兰防癌抗癌公益联合会。
2013年12月,在俱乐部第一次活动上,文旗斌认识了带瘤活了20多年的病友何亦君。在何亦君身上,她看到了一个患直肠癌转移肺癌的人也能活得如此健康和快乐,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回去后,文旗斌四处找病友加入组织,想让群体的力量、榜样的力量点燃癌症患者的希望。
除了固定的新春团拜、“与春的约会”、感恩联欢会等,平日里,协会也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舞蹈、合唱、太极、气功、非洲鼓……“抱团取暖,互相交流心得,互相鼓励与支持,协会也越做越大。”文旗斌说。目前城区会员已有500多人,不久前,协会在茶陵、炎陵也设立了工作站。
“携手同行,守望相助。为了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这是2018年除夕,文旗斌发在朋友圈的一段话。“那天正好立春。我们很开心地又迎来了一个春天。”文旗斌说。在协会里,有一种特殊的奖励,专门奖给抗癌明星。只要抗癌超过10年的会员,就能获得。“有人跟我说不好意思总拿奖,我告诉他们,希望大家每年都能获奖。”据统计,目前,协会患癌20年以上的病友近100人,创造了许多生命奇迹。
有病友被医院告知只有3个月生命,最终生存期超过3年。临终前他向家人说:“我这一生,特别感谢‘花木兰’,让我多活了几年,活得很开心。”
病友们的反馈让文旗斌倍感幸福。“与健康的人相比,我们没有资格说自己要活多久。我们只要快乐地活在当下,活出精彩。”
文旗斌说。
6
海归“女神”周琦:
“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国”
3月7日,上午开会,下午市妇联活动;3月8日,上午市妇联活动,下午项目接待……中国动力谷招才引智办公室副主任、株洲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周琦的“行程单”,每一天都填得满满的。这位戏称自己是“接客”专业户的归国女博士,被同事们称为动力谷的“铁娘子”。
从2009年元月份算起,周琦在高新区工作已经10年。这10年,她见证了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的发展壮大:203家企业入驻,高新技术企业18家,这里每天都有一项知识产权申报,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场创新创业活动。
“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国。”10年前,恰逢高新区面向全球招揽高层次人才,她毅然决定放弃优渥的条件来到株洲。扔掉海归博士研究生的头衔、忘掉名企高薪的过往,周琦把自己当作一名最普通的、最底层的工作人员,从文字、表格、基础资料的整理,到外出考察、调研报告的撰写,再到对外翻译、客商接待、项目谈判、合同签约等,事无巨细,只要是工作,她就主动往自己身上揽。
打造中国动力谷是一个系统工程,急需各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也需要积极引入天使、创投等大量的科创金融资源。“株洲是一个非省会的中部城市,如何去吸引全国甚至全球的顶尖人才和科创资源?”周琦深知这项工作多么具有挑战性,但作为曾经的科技创业者,她了解创业、听得到科技创业者的心声,决心做最懂投资者需求的招商员。
一个个电话,一封封邮件,一条条信息,从熟悉的老师、校友、同学、行业圈的朋友开始,去推介中国动力谷的理念、梦想和抱负。就这样,从2015年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正式开园算起,3年时间园区就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数百名,其中院士、千人计划专家等20多名,人才洼地变成人才高地;园内企业超过200多家,年产值超过35亿,人才高地正在缔造产业高地。
“人生的目的地只有一个,就叫梦想。建成中国动力谷的梦想,总有一天我们会实现的。”周琦坚信。
记者手记
追梦路上
“半边天”必将更精彩
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放眼株洲,“半边天”不断在各领域展现巾帼力量,贡献巾帼智慧。
农村妇女徐芝南追求奉献,无怨无悔,将公社养猪场发展壮大,远近皆知;微笑面对绝症,成立抗癌协会帮助更多人走出阴霾,抗癌“花木兰”文旗斌的事迹让人动容;喊出“中国人的梦想在中国”的留洋女博士周琦,深深的家国情怀溢于言表;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更是在更大舞台为醴陵陶瓷代言……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浪潮,充分彰显了女性自强不息、坚忍刚毅、智慧豁达的独特魅力。
当前,妇女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妇女平等参与各领域的实践越来越频繁,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充分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鼓励她们建功新时代。
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都是追梦人。奋斗,也最能体现新时代中国女性的动人风采。新时代为包括妇女在内的亿万人民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相信“半边天”必将持续绽放新精彩、定格新高度。
策划/株洲日报记者
叶新福
执行/株洲日报记者
罗欣
邓伟勇
通讯员
朱新艳
2019-03-08
00:00:00:0146726602追梦“她”的力量
绽放“她”的精彩/enpproperty-->2019-03-08
00:00:00:014672660c1467266.html2追梦“她”的力量
绽放“她”的精彩/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