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谭雪平
陈志
气温下降,秋意渐浓。10月12日,炎陵县水口镇协成村,村民郭桥春却欢迎这样的寒意——被持续高温“晒晕”的迷迭香,最近又恢复了生机,香气四溢。
郭桥春返乡创业5年了。当初,他辞去待遇不错的工作回家种黄桃,被不少人当作“傻子”。如今,他创办两家合作社,种黄桃与迷迭香带着乡亲奔向致富,成了村里的能人。
回首逐梦之旅,郭桥春深感这条路走得一波三折。
“不做白领做农民”,妻子大半年没理他
郭桥春回乡创业是在2016年。此前,中专毕业的他打拼十多年,在一家企业做到了湖南岳阳地区的区域副经理,工资待遇优渥。
原本,邻里长辈提起他,郭桥春都是那句“你看看人家”里的“人家”——跳出农门有出息。听说他要回来种黄桃,大家都有些不理解。
对郭桥春来说,这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郭桥春的父母本身种黄桃,每年采摘时节,他都要利用节假日回家帮忙。行情一度很好,一担50公斤的黄桃能卖近1000元钱。父母年纪大、身体不太好,在家更方便照顾他们。还有个重要原因是,“在外工作多年,我积累了不少电商运营与推广等方面的经验,相信回来能干出点名堂。”他说。
流转土地、采购果苗等,这些都要资金。为了创业,郭桥春拿出多年积蓄,他的妻子起初极力反对,“别人都想着走出农村去城里当白领,你怎么还跑回村里‘种地’呢?”苦劝无果后,她有大半年没有搭理郭桥春。
可渐渐地,看着郭桥春不顾日晒雨淋,在果园没日没夜地劳作,妻子心疼开始多过气恼。政府支持乡村发展的政策逐渐明朗,力度也在增大,也给了夫妻俩做农业的信心。
2016年左右,郭桥春成立“天然农品”合作社,流转近100亩土地,栽种了1000棵黄桃、500棵柰李。一开始,他发现务工的村民不怎么信任自己。辞掉这么好的工作回来做农业,赚得到钱吗?做了工,能不能拿到钱?他们心里总犯嘀咕。看到不管如何工资总会按时结算,大家对他的信任慢慢建立。
接着是技术,为了把黄桃种植技术学到手,郭桥春积极参加各级农业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种植黄桃的相关技术。他坦言:“虽然创业之前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头两年的艰苦,还是超出了预期。”
初尝“黄金果”,又栽迷迭香
修枝、翻耕、施肥等,经过火热的黄桃销售,趁着秋凉,郭桥春带着工人进入了清园阶段。
郭桥春的果园今年迎来丰收,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他忙得“连轴转”。那段时间,他每天凌晨5点多起床,然后带着工人去果园摘桃、选果,下午分拣、打包,将黄桃装车发货。到晚上,他还要整理对账,一直忙到深夜。
协成村的黄桃实行全村统销,今年,郭桥春的合作社大约卖了15万公斤黄桃。“大家一年的辛苦,没白忙活。”他憨厚地笑着说。
从去年开始,创业的“甜头”越来越浓烈。郭桥春前后投入100多万元,切实感受到了做农业的回报周期长、风险大。种黄桃一般3年挂果,可2018年和2019年,他不是亏损就是持平。2020年,村里黄桃丰收,再加上网红直播等助力,他赚了十余万元。
对转机的出现,郭桥春特别感谢“虹姐”——市工商联曾经驻协成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李虹。“是虹姐为我们在村里和市区中间架起桥梁,把外面的商家、人脉和资源引进来,也帮助黄桃走出去,打通了‘外循环’。”他说。
驻村的那些年,李虹扶持村里能人,让村里果农抱团求发展,打开了产业发展局面。截至目前,村里经工商注册的经济组织从3家增至12家,数量位居全镇第一。
2019年10月,李虹向村民推荐种植迷迭香。郭桥春果断流转100多亩山地,牵头成立合作社带动散户发展种植,建起炎陵县第一个迷迭香种植示范基地。
“他是名副其实的能人,有多年在外工作经历,带回了新观念新想法,也敢闯敢拼。”说起郭桥春,李虹这样评价。
对村里迷迭香种植示范基地,湖南慕她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给予极大支持,不仅免费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还负责保底价回收全部产品。
当下,迷迭香长势喜人。协成村党总支书记张扬林介绍,“种迷迭香虫害少,耐旱,易管理,一次种植稳定收益10年以上。”据估计,一亩地能收鲜叶1000公斤,今年60亩迷迭香成熟,产值达12万余元。
一手种黄桃,一手栽迷迭香,郭桥春对未来信心满满。黄桃种植已经步上轨道,对迷迭香他也有了更多想法,“我们计划做迷迭香精油加工、蚊香加工、餐饮休闲等,不断延伸产业链,切实带动村里振兴、村民致富。”他踌躇满志地说。
乡村振兴72变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军
通讯员/谭雪平
陈志
从株洲市区出发,驱车走京港澳高速,从朱亭互通出口拐下来,渌口区朱亭镇浦湾村便出现眼前——
这里北倚千年古镇朱亭,坐拥近万亩林海;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穿境而过,湘江蜿蜒舒展澄碧似练;“鲜果小镇”、现代生态养殖场等产业格局初现轮廓。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浦湾村摘下多块“国字号”招牌:“全国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也获得省级“美丽乡村”、湖南省基层党建示范村等诸多荣誉。
立足现有基础,如何破题振兴?浦湾村正多点发力,打出“组合拳”破局乡村振兴。
美村庄,升级“美颜模式”
天气阴沉,秋风阵阵,下高速进村路段的建设势头却颇为火热。
从京港澳高速出口到浦湾桥头组的村级道路,全长2公里,是浦湾村的主干道,也是进村“门户”。近年来,村里通过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等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但这“门户”还得升级“美颜”一番。
村民刘先生说,以前这条路人车混行,老百姓出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道路两边杂草丛生,小棚小摊和广告牌等凌乱搭建,安全标志标示缺失,“不是很安全,也不美观。”
市派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赵建春介绍,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开会研究后决定,村里投资30万元,对这条主干村道进行改造,并制定了相应规划。
按照规划,村里将在该路段增设人行道,实现人车分流。此外,在村口建设一个100平方米的小广场,用于村民休闲与娱乐。在广场内部及周边,还会设置“风雨亭”、宣传栏等文体设施,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并进行绿化、美化、亮化。
“我们的设想是,在进村位置打造一条最美村道,给人带来良好的第一印象。”赵建春说。
这只是一个缩影。
驻村工作队到村后,发现浦湾村由原来的兴隆、春石、高升三村合并而成,片区之间,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容村貌发展不平衡。此前,村里已编制2020年至2025年的村庄发展规划,工作队根据乡村振兴的最新工作要求,针对规划进行了局部修改。
根据最新的规划,除了这条“最美村道”,浦湾村还将争取支持启动全长约18公里的森林骑行沿江绿道建设项目,继续完善村内道路、涵洞、水沟等基础设施,对相关村组新装路灯等,“对美丽乡村进行再升级”。
兴产业,壮大集体经济
现代化的养殖厂房整齐排列,成片果园枝叶葱茏,环村道路宽敞整洁。如今的浦湾村,展现的是一幅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图景。
浦湾村有耕地三千多亩,原来以种植水稻为主。2018年,当地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温州人、株洲明扬农牧公司负责人朱守官瞅准时机,流转村里土地,发展起绿色种植和农旅业。
得益于该公司在村里扎根发展,近年来,浦湾村打造了“千亩蓝莓、千亩美人橘、千亩黄桃”,初步形成“鲜果小镇”的雏形。
但赵建春介绍,目前,浦湾村仍缺乏村级集体产业项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虽然有村级经济合作社,也有六家农户合作社,但村里没进行有效整合,尚未出现实质性的主打产品。
到村以来,驻村工作队引项目兴产业,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进一步完善了合作社经营模式。一方面,通过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与农户合作,引进品种开发100亩蔬菜种植基地,种植冬季蔬菜。另一方面,与湖南一方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携手,准备启动100亩林下种植中药材黄精种植项目,开发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
蓄后劲,厚植人才支撑
“年轻一代是乡土希望所在,人才归乡是乡村振兴之基。”赵建春说,如何在乡村振兴中“育人才”,吸引、留住、培养年轻人留村干事创业,这是浦湾村急需破解的难题。
今年1月,浦湾村党总支升格为浦湾村党委,全村有党员122名,预备党员2名,但大多常年不在家。在村里,村支两委班子年龄偏大,大多是“60后”,年龄结构没有梯次,班子成员文化程度相对不高。
留守村民也以老弱为主,55岁以下的村民,基本上外出务工。年轻村民或年轻党员基本不愿意回村置业与发展产业。
“换句话说,村级班子后续乏人,长此以往,会逐渐导致乡村振兴支撑乏力。”赵建春担忧地说。
为此,驻村工作队也在与村支两委一起努力,储后备强组织、抓培训育人才:针对40岁以下的党员进行摸底,编制年轻党员信息库与支村班子后备人才库;组织村两委班子与年轻党员进党校开展党性与党的理论教育培训;对热心村级事业的年轻党员,从党性以及“德”“才”“能”“廉”等方面进行考察、培育。
同时,摸清本村各类乡土人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家庭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毕业大中专生与高职人员基本情况,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人才库,帮助制定本村人才培训计划和帮带措施等。
“有了人才,浦湾村的振兴才有支撑,才有后劲。”赵建春说。
2021-10-15
00:00:00:0郭桥春:
在振兴的田野无悔耕耘156411302浦湾村:多点发力,打出振兴“组合拳”/enpproperty-->2021-10-15
00:00:00:0郭桥春:
在振兴的田野无悔耕耘15641130c1564113.html2浦湾村:多点发力,打出振兴“组合拳”/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