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位八旬老人曾在朝鲜战场救死扶伤……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琼

通讯员/陈恺祺

这段时间,电影《长津湖》火爆大银幕。不少人被志愿军将热血融进土地,誓死守卫祖国的无畏精神感动了。

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株洲,也有一名87岁老人曾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救死扶伤。他,就是市二医院原药房主任陈明哲。

16岁入朝作战

打赢黄草岭阻击战

“电影拍得很好,当年的场景似乎又在我眼前重现了。只是,我们当时的作战条件比电影里更加艰苦!”10月14日,从电影院里出来后,陈明哲显得有些激动。回忆起半个多世纪前的经历,这位耄耋老人神采飞扬。

1950年,陈明哲从河南军政干部学校毕业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集团军的一员。当年9月,他所在的部队接到指令,需要奔赴朝鲜战场。

“由于时间紧迫,每个人就发一袋子炒面和3斤米,除了一些换洗衣物,其他东西都不让带。”陈明哲说,那一年,自己刚满16岁。

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他便跟随部队从吉林过江,进入朝鲜作战。

“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来到朝鲜的第一个城市是满浦,到满浦的时候那里已被轰炸成一片焦土了,完全看不出是一个城市的样子。”陈明哲说。

当时敌我双方的武器装备差距悬殊,但保家卫国的决心鼓舞着陈明哲和战友一路向前。

“我们当时是白天在山上睡,晚上才行军,因为白天到处都是敌人的飞机在空中巡视。”陈明哲回忆,当时,朝鲜已经下雪,气温很低。衣着单薄的他们为了取暖,会以两人为一组,将脚伸进对方的衣服里取暖。

就这样行军了七八天,陈明哲所在的部队终于到达黄草岭,并开始了第一次战斗——黄草岭阻击战。经过13个昼夜的连续奋战,陈明哲所在部队成功抵抗了美军的进攻,共歼敌2700余人。

在前线运送药品

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

因为当时的药品大部分标注了英文,很快,有一定英文基础的陈明哲被调到部队卫生部成为一名卫生员。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去志愿军总部领取药品送到部队,再送往前线的野战医院。”陈明哲回忆,当时,野战医院的伤员很多,卫生员常常不够。每次将药品送达后,他都会留下来帮助救治伤者,然后再继续运送下一批药品。

在残酷的朝鲜战场上,陈明哲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有一次,他与一位朝鲜村民一人牵着一头牛,运送4大箱消炎药品到前线野战医院。深夜时分,正当他们走在一座桥上时,突然,轰隆隆的声音传来。

凭着作战经验,陈明哲很快反应,这是敌机在上空盘旋。

“不好,他们可能要炸桥。”陈明哲说,他立马拉着村民和牛向桥的另一边跑去。

尽管他们奋力奔跑,可仍赶不上飞机的速度。随着一声巨响和一阵火光,桥梁立即崩塌。由于跑得慢了一些,那位朝鲜村民和他牵着的牛随桥一起落入冰冷、湍急的河水中。

所幸,陈明哲死里逃生。由于前线的伤员急需这批药品,来不及悲伤,他只好带上剩余的药品继续快步赶往前线野战医院。

虽换了个岗位

依然守卫百姓健康

1952年10月,陈明哲所在部队接到回国休养的指令,此时,他们已在朝鲜作战两年。

“当时一个连队只剩下几个人回来了,许多战友都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说到这,陈明哲有些哽咽。

回国后,18岁的陈明哲被部队派往医学院学习。中、朝、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朝鲜战争胜利的消息传回国内后,在医学院学习的陈明哲兴奋落下泪水。

在医学院毕业后,陈明哲便一直在部队担任卫生员。直到1959年,感染肺结核的他不再适宜军队生活,复员到了市二医院担任药房主任。

“很庆幸,我从部队到地方,虽换了个岗位,可干的依然是守卫人民健康的事。”陈明哲说。

2021-10-19

00:00:00:0156444802这位八旬老人曾在朝鲜战场救死扶伤……/enpproperty-->2021-10-19

00:00:00:015644480c1564448.html2这位八旬老人曾在朝鲜战场救死扶伤……/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