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如何愈“老”弥坚?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易蓉
10月15日,在渌口经济开发区南洲工业园内,湖南华升纺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升纺织)车间里机器轰鸣,这里的苎麻产品绿色制造示范生产线项目一期刚投产不久,每天有6万米至8万米的面料从这里产出,发往广东、江苏、日本等地。
“项目还在试投产阶段,日产能才释放了10%而已,但产能翻倍,面料质量提升,价格也翻倍了。”公司董事长吴新国说。
“雪松”,这个60多年的株洲老品牌,正利用新招式擦亮自己的老招牌。
●“年逾花甲”的株洲老招牌
《路史·后记》记载,在远古时代,有“神农,教之麻桑,以为布帛,制麻为布,以作衣裳”的故事,这种植物就是苎麻。苎麻作为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全世界80%以上的苎麻产自中国。
业界有言:“世界苎麻看中国,中国苎麻看雪松”,“雪松”就是指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升雪松)。公司前身是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始建于1956年,从1959年被朱德题词为“湖南国营第一麻纺厂”,并被誉为“为人民纺织最美丽的花布”,到2005年经过企业改制重组,再到现在“雪松”牌成为国内苎麻行业唯一驰名商标,六十余年来,该公司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等方面,长期处于行业的前列。
有这样一组数据记录:苎麻纺织的传统工艺是36公支,华升雪松不断挑战极限,2006年,纺麻技术达到了160公支,打破当时日本150公支的世界纪录;次年,华升雪松公司纺麻技术再次取得突破,达到了300公支,并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而到了2009年3月6日,该公司500公支的技术通过鉴定。
“这种技术优势给消费者带来的感受,就是你用手摸它,几乎感觉不到麻的存在,很细很细。”华升纺织董事长吴新国介绍。
凭此技术实力,企业自主研发了苎麻快速脱胶工艺、苎麻梳纺新工艺及高支纯苎麻产品生产工艺,主持参与制定了20多个苎麻国家和行业标准,“雪松”牌苎麻产品曾多次荣获国家质量金、银奖、全国质量管理奖和省质量管理奖等多种奖项,其主导产品“雪松”牌苎麻制品畅销欧、美、日、韩及国内市场,成为Zara、无印良品、优衣库、古驰等国际品牌的面料供应商。
●新招式“擦亮”老招牌
但老招牌不等于金字招牌。
“在今年以前,我们都还是用70年代的机器在进行生产制造,同样的苎麻原料,只能生产出较为粗制的面料,低价卖给品牌商,他们再进行加工制造。”吴新国表示,密集的劳动力、陈旧的机器,这种老旧的生产模式让经营成本持续上升。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苎麻制品具有吸水、速干、透气、挺括等多种功效,被誉为“绿色纤维之王”,因其天然特性契合了现代社会追求健康、环保、天然的生活方式,由苎麻为原材料所制作的家居家纺、服装服饰产品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但传统的苎麻生产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难以有效对接市场需求。
这里面藏着“雪松”老品牌的危与机。它要如何创新来迎接消费升级?如何擦亮老招牌?
“创新不仅是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更包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吴新国表示,在标准化基础上实现工业化,是不少希望做大做强的老牌企业的共同选择。
2019年9月,由湖南华升株洲雪松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生产线改造项目——苎麻产品绿色制造的示范生产线落户渌口区。在此之前,该公司与东华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联合开展“苎麻生态高效纺织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攻关,在苎麻纤维脱胶、纺纱、织造、染整和新品种培育等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突破了苎麻加工的关键技术瓶颈。此次,该生产线将全面采用该项目技术成果,引进国内外先进智能化节能生产设备,建设苎麻产品绿色制造的示范生产线。
同样的原料,高端智能设备不仅能制造出品质更细腻的面料,还提高产能,节省成本,因此,产品售价也变高。“同样面料产品,原本只能卖到每米10多块钱,现在能翻番。”吴新国表示。
新生产工艺带来了新订单。不久前,耐克、阿迪达斯的国内品牌代理商来到了新厂房,双方正在洽谈订单事宜。“这批纯棉弹力布就可用来做棒球帽、古驰包包的面料。”吴新国指着正在生产的一批面料对记者说道。
据介绍,项目一期具备年生产面料3500万米,纱线染色3200吨的产能,达产达效后年销售收入5亿元。而二期将拓宽面料加工领域,在数码印花家纺、产业用纺织品领域进行重点开发,二期建成后,将达到年销售收入10亿元,公司将成为世界领先的麻类高档面料智能制造示范企业。
“骆驼”再发力
打造核心料生产基地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易蓉
10月15日,渌口区南洲工业园渌湘大道西侧,唐人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快育宝生物科技分公司内,唐人神动物营养核心料研产销一体化项目(简称“唐人神项目”)一期已竣工投产,一批批“骆驼牌”饲料从这里产出,发往各地。
从动工到投产,这个项目仅一年多。至此,“骆驼牌”饲料,这个20多年老品牌,站上了新的起点。
●完善产业链,布局饲料项目
2019年以来,受生猪饲养周期、非洲猪瘟疫情、部分地区不合理禁限养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国生猪产能下降,猪肉市场供给持续偏紧。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稳价保供政策举措,推动生猪产能逐步恢复。
唐人神等龙头企业先行一步,开始全国性扩产布局,助力生猪产能恢复。年产24万吨的动物营养核心料项目就是唐人神全国战略布局的重点项目之一。
动物营养核心料是饲料最关键的核心料。随着国内生猪、家禽规模养殖场产能扩大,下游市场对动物营养核心料的需求将呈现走高态势。这是唐人神全国战略布局中唯一一个核心料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动物营养核心料及高档生物饲料24万吨,将成为唐人神旗下80余家饲料厂的全国供应中心。
“这样有带动作用的项目如果能落地到渌口,将有效促进我市种养殖业发展,推动养殖户增收,带动配套产业发展。”渌口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了解到项目规划信息后,渌口区主要领导多次“跑”唐人神洽谈对接,凭借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优惠政策等打动了对方,双方在去年5月顺利“牵手”。
●各方“送上马”,智能工厂来助力
政策、市场双重利好,项目早一天建成投产,意味着企业抢占市场能多占一份先机。
据介绍,该项目分三期建设,二期投资约7000万元,其中土建约4000万元,设备约3000万元,分为主车间一栋、车间二一栋、库房一栋和若干附属用房。项目启动以来,该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对项目实行代办,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帮企业取得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书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为项目“加速跑”创造了条件。“我们在其他地方建设同类型项目,从批地到拿到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周期一般在半年左右。”唐人神工程部渌口项目经理刘剑卿表示,多亏了渌口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在中间的协调和配合,大大缩短了办证时间。
开工过程中遇到急难事,也能得到迅速解决。在去年疫情期间,按照抗疫工作要求,自来水公司暂停所有非应急施工。而工地没有自来水接入,工程将无法推进。刘剑卿将情况反映给了园区,仅用一天时间,项目就接入了临时用水。自来水公司复工后,又在最短时间内为项目接入用水,为项目建设又省下了时间。
“目前一期已投产,设有5条全价料生产线和1条口口乳生产线,产品覆盖小猪、母猪以及刚断奶的乳猪的养殖需要,二期动物营养核心料——预混料生产线项目预计本月底完工。”项目负责人表示,与其他饲料生产基地不同,该饲料生产基地属于“智能化工厂”。上万平方米的厂房,10条生产线,所需工人包括装卸工在内不过50人,智能制造将为“骆驼牌”饲料生产提供新动能。
高精传动项目:
项目投产后亩产值超4亿元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刘芳
10月15日,在芦淞区董家塅高科园航空路100号,高精传动生产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正酣,8号栋厂房已建成,设备开始进场组装,明年可正式投产。
●今年产值可完成20亿元
当日上午9时,记者在现场看到,在16米高的厂房内,可承受32吨至150吨的行吊在高空操作,大兆瓦风电齿轮箱装配线上正在小批量生产。
据了解,湖南南方宇航工业有限公司高精传动项目是南方宇航重点培育的核心战略产业。
去年7月,为了满足海上大兆瓦级风电齿轮箱的市场发展需求,湖南南方宇航高精传动有限公司启动了“大兆瓦风电齿轮箱生产能力建设项目”建设,项目总投资4亿元,新建8号装配试验厂房,总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
“最开始这里还是一座小山丘,去年10月推平开始建设,目前已基本建成,明年将正式投入生产。”湖南南方宇航高精传动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李洲介绍,项目建设顺利,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调。
据了解,湖南南方宇航高精传动有限公司今年的订单充足,其中海上风电5.XMW以上每月60台,陆上机型3.XMW、4.XMW每月60台。李洲介绍,“截至9月份公司产值已达14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0亿元。”
●投产后亩产值超4亿元
南方宇航公司是国内首家成功研制并投产超紧凑型3MW半直驱齿轮箱的制造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现已实现批量生产。
“随着风电行业的快速发展,该行业产品更新速度也非常快。以前,风电齿轮箱的生命周期有5年至6年,现在大概只有一年左右。”李洲介绍,“拿8号厂房来说,最开始计划生产7兆瓦风电齿轮箱,可项目还没有正式投产,我们已经生产出了11兆瓦风电齿轮箱的样机,预计月底将完成最后试验。”
李洲表示,高精传动生产能力提升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重点补充和完善了风电齿轮箱的齿轮加工和装配试验能力,使公司达到了批量生产的能力,为公司的快速发展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随着国家和行业政策对风力产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海上风电具有发电量高、单机装机容量大、机组运行稳定、适合大规模开发等优点,海上风电将成为全球风电发展新趋势。
有数据显示,预计我国在2025年末风电发电量占全年总发电量的8%~10%,累计新增装机量在130~150GW之间,平均每年新增装机量在25~30GW左右,相当于每年新增3MW风机9000~10000台左右,而5MW及以上风机年装机量将会占全年装机总量的30%,预计每年新增5MW风机1600~1800台。
目前,欧洲许多国家都制订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上风力资源的计划,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IRENA
)
《Innovation
Outlook
Offshore
WIND
2016》预测,全球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有望在2030年达到100GW。
“8号厂房建成后,我们将是全国第三家能生产大兆瓦风电齿轮箱的大型厂房。”李洲向记者算了一笔账,明年8号厂房投入生产后,80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内,一天可生产6台7兆瓦风电齿轮箱,按照一个月工作20天来算,预计年产值达50亿元,亩产值将达超4亿元。
圣洲生物:填补省内生物分子遗传医学检测空白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军
通讯员/侯方虬
10月16日,株洲高新区(天元区)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内,即便周六,湖南圣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圣洲生物”)仍正常上班。
圣洲生物是我市2019年引进的医学高科技企业,其打造的圣洲医学检验中心是株洲乃至全省首家以生物分子遗传医学检测为主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
●省市相关部门助力
拿证调试加速推进
圣洲生物是我市从上海招商引资的一个高科技项目。该公司由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创建,集研发、生产、销售、医学检验、培训推广“五位一体”,是生物医学遗传基因技术综合基地。
“我们从芯片到数字PCR检测设备,都具备自主核心技术,也代表着业内金字塔尖的技术水准。”圣洲生物总经理吴祚忠在办公室接受采访,自豪地展示了芯片样品及资质证明。
接着,吴祚忠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公司。1到3楼是分子生物医学检测中心、试剂盒生产车间、数字PCR生产车间,而4到6楼是研发中心、办公室及文化展厅。从生产车间到办公区域,设备齐全、分区明晰,前期投入已达上亿元。“我们是真正想扎根株洲,在这做出一番事业。”吴祚忠说。
吴祚忠介绍,自公司2019年注册筹建起,市卫健委等相关部门就在各阶段给予了大力支持。
顶着去年疫情的压力,在政府助力下,圣洲生物科学施工,抢抓进度,只用了6个月,就将圣洲科技综合楼及GMP(注:“良好生产规范”)高标准化的生物医学实验室装修安装调试完毕,并于去年12月10日投入使用。
在生产建设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就积极介入,帮助圣洲生物申办相关证件。今年1月,圣洲生物的数字PCR(青)检测设备成功获得湖南省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5月,又获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得益于省市部门快速审批通道的政策扶持,一般需要一年多才能批下来的证件,半年左右就办了下来,极大缩短了我们的投产时间,也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与激情。”吴祚忠说。
●助力科学战“疫”,市场前景可期
助力我市抗击疫情,圣洲生物从营运伊始就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也展现了其高科技战“疫”的实力。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圣洲生物仍在建设阶段,便在母体企业——上海小海龟科技有限公司牵头组织下,捐赠了全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及试剂盒,并配合政府部门全力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今年7月底,疫情再次来袭,圣洲生物所属的株洲圣洲生物医学检验实验室,作为我市核酸检测城市检测基地唯一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又担起了紧急核酸样本检测重任,成为我市抗疫核酸检测的主力军。
7月30日晚到8月2日,该公司第一时间赶赴云龙,完成该区4万余人核酸检测。“截至目前,公司实验室新冠核酸检测人数超过了20万人次。”吴祚忠介绍。
同时,圣洲生物充分利用上海总公司科研精英团队的技术支撑,围绕数字PCR技术优势开展攻关,取得可喜成效。比如,与湖南工业大学开展产学研战略合作,联合该校生命化学学院专家团队和株洲市中心医院临床应用平台人才技术优势,向省科技厅申报了湖南省重点研发专项计划并获通过。
吴祚忠说,下一步,公司在做好常态化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工作的同时,将开启为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和群众提供肿瘤基因检测、遗传病、感染性疾病等省内目前无法开展的高精尖特检项目。还将为国内乃至全球科研企业的药物研发、育种、生命科学研究,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新物种,第三方检测机构,政府监督机构的检验检疫中心、海关保税区等提供全方位检测服务和精准基因核心技术的支撑。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三类肿瘤液态活检试剂盒注册证的申报工作,希望省市相关部门也在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吴祚忠说。
2021-10-19
00:00:00:0编者按60多年的老品牌,
如今同一面料,产能、卖价还能实现翻倍增长156445302百舸争流勇“项”前/enpproperty-->2021-10-19
00:00:00:0编者按60多年的老品牌,
如今同一面料,产能、卖价还能实现翻倍增长15644530c1564453.html2百舸争流勇“项”前/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