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精准施策治顽疾合力铺就平安路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沈全华

通讯员/付强

供图/市整治办

行百里者半九十,全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进入决胜攻坚阶段,面临从高原向高峰跨越的机遇和挑战。

回首来时路,汗水浇灌收获。自2019年11月以来,全市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护安全、控风险、守底线、补短板,实现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可控,获得全省考核优秀等级。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今年以来,我市整治工作紧紧围绕“人、车、路、企、政”5个方面,进一步下沉重心、明确目标、推进步骤、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治顽疾,合力铺就平安路,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交通事故,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文明交通成为幸福株洲流动的风景线。

1高站位谋划

奋勇争先不甘人后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整治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成为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治本之策。

对标对表,抓好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将其与全市中心工作一体部署、整体推进、层层落实。今年伊始,推陈出新印发了《2021年株洲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考评细则。

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组建由常务副市长挂帅、相关副市长统揽、市政府副秘书长专职、各分管行业领域局长具体负责的“四长同治”领导小组,并将整治工作纳入安委会安全生产、政法委平安建设、市政府绩效评估等三大考核和市长月度重点督办工作。市整治办的36名专(兼)干,严格落实“六个集中”统一办公,做好上传下达、统筹协调等各项工作。

全市上下一盘棋。各级各部门分别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工作专班,制定具体落实工作方案,进一步优化“党政加强领导、部门联合共治、社会广泛参与”的交通安全管理格局。通过日收集、周会商、月通报等制度建设,整治工作奋勇争先氛围日益浓厚。

靠前指挥,精准督导。多名市领导分赴县市区开展督导调研,多次在工作专报、工作督导、提醒函等文件上作批示、提要求,并组织专题会议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市整治办也先后组织督导26次、暗访5次,配合省整治办督导6次。

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9月15日,全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视频推进会议提出,在年底之前,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争先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调动一切资源、穷尽一切手段、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株洲在全省整治工作中争先创优。

2高标准推进

隐患排查不留死角

事关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告诉我们,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事故重发的必由之路。

安全贵在坚持,事故重在预防。市整治办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程排查、不留死角的原则,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整理出道路、人员、车辆、企业、管理5个方面的风险清单,做到底子清、目标明、责任实。

一人不少、一车不放、一路不落、一企不漏,全市摸排出道路风险隐患点段143处、人员风险7500余人、车辆风险6.5万余台、企业风险82家、管理风险1608处。

防患于未然,及时提醒教育。5月21日下午,市道安委牵头组织市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教育局、交通运输局、应急管理局等成员单位,集中约谈30家“两客一危一校”重点运输企业负责人。

约谈再敲警钟,“两客一危一校”作为道路交通安全高风险区域,必须坚决遏制其交通违法多发势头。要清醒认识风险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红线意识;坚决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牢牢守住事故预防底线;全力推进协同共治,确保职能监管责任落实;强化深度调查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责任倒查追究。

“将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从5个方面抓好整改,确保工作落实到位!”被约谈的湘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渌口客运分公司负责人率先表态发言。醴陵市盛豪客运有限公司、湖南省新源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攸县华盛运输有限公司、天元区芭贝乐幼儿园4家单位负责人也当场承诺整改。

3高效率整改

挂图作战不放空炮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市县乡三级联动,对排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要求逐一整改销号,求真务实不放空炮。

昔日事故高发,今朝路通人畅。株洲大道的前后变化,就是我市精准施策整治交通问题顽瘴痼疾的一个缩影。

株洲大道作为城市快速路,西边连着京港澳高速公路株洲西收费站,东边与湘芸路、珠江北路、黄河北路等市区道路相交,堪称河西交通大动脉。近年来,机动车在株洲大道莲花路口至东湖立交桥路段随意掉头,行人、非机动车随意横穿马路等现象突出,造成严重的安全风险。仅在去年,就发生5起车辆与行人碰撞的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重伤,过往群众强烈要求加强物理隔离。

群众呼声是第一信号。今年4月下旬,在天元区政府的积极努力下,该路段多了一道交通隔离护栏。交警部门乘势而上强化交通管理,该路段机动车随意掉头、行人乱穿马路现象就此终结,交通事故直线下降。

压发事故,就是为民造福。荷塘区东环线外国语学校至红旗立交桥路段,个别居民为了少走两步路,翻过道路中央的隔离花坛玩穿。去年,该路段发生6起车辆与行人相撞的交通事故,造成不可估量的人员与经济损失。

荷塘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方案。荷塘交警大队、区交通局等部门多次现场查看,决定在该路段中间加装护栏网。为此,挤出近20万元财政资金,安装了一道长达1.73公里的护栏,杜绝行人横穿道路。还在护栏上拉横幅、贴标语,提醒路人安全出行。事故少了,通行效率高了,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点赞。

目前,渌口区11处、茶陵县32处、炎陵县18处道路风险隐患点段,全部整改到位。荷塘区、云龙示范区号牌已注销(非灭失)的变型拖拉机,均报废拆解“清零”。

逐个“排雷”,步步为营。我市有效整治61家重点货运源头企业的责任风险,淘汰变形拖拉机、57座以上客运等风险车辆160台,注销并收回有风险的机动车驾驶证133本。“两客一危”重点车辆检测率和报废率均为100%。

4高态势打击

违法整治不容松懈

文明交通的核心是人。对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各级各部门坚持露头就打,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伴随秋季开学回归的,除了可爱的学生,还有危险的“黑校车”。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指挥调度下,各县市区交警大队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联合相关执法部门,打出系列组合拳。

8月31日起,在醴陵市校车办的牵头组织下,交警大队等联合开展校车技术性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388辆校车全面排查。

9月3日早上,茶陵县交警大队连续查获两辆“黑校车”,依法扣留车辆,并对两名驾驶员分别作出驾驶证记3分、罚款2.02万元的行政处罚。相关情况通报至学校,确保跟踪管理到位。

9月6日下午,攸县交警大队将一辆“黑校车”瓮中捉鳖。该车核载5人、实载9人,8名乘客都是小学生。因无证驾驶、伪造证件、非法营运、超员载客等违法行为,驾驶员李某被行政拘留。

今年,全市查处各类重点交通违法13.2万起。其中,查处“百吨王”违法行为274起;查处公交车、出租车、工程运输车闯红灯、超速、不按规定车道行驶、变更车道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违停等“野蛮驾驶”违法行为2.751万起;查处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及翻越护栏等违法行为2.0252万起;查处中型以上车辆(含校车)“三超”及涉牌涉证类违法行为4.9603万起;查处低速载货汽车、拖拉机、摩托车非法载人违法行为4180起;查处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简称电摩)驾乘人员未按规定佩戴安全头盔以及车辆驾乘人员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等违法行为3.0455万起。

5高质量整合

“所队合一”不务虚名

管理区域大,专职警力少,防控点多面广,农村交通安全管理的难度更大。

株洲农村公路中县道、乡道、村道等里程合计1.15万公里,农村车辆保有量约26.6万辆。以前,68个乡镇仅设立28个农村交警中队,交通管理存在空白点。

越是艰险越向前。2018年,市道交委、市公安局等单位向改革创新要警力,通过资源整合、警力聚合、业务融合,在全省创新推行农村交通安全管理“所队合一”的株洲模式,取得积极的社会反响。“所队合一”模式被省公安厅确定为重点改革创新项目,株洲再次成为同行学习榜样。

按照每2个乡镇设置1个交警中队的标准,我市逐步在农村派出所设置农村交警中队,授予负责交管工作的派出所民警执法、事故处理等权限,让其承担辖区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预防、简易程序交通事故处理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等工作,实现一警多能。

今年,我市又有40个农村派出所挂牌成立交警中队并参与交通管理。进一步推动整治重心下沉,构建交警统筹管线、农村派出所参与管片、劝导员负责守点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模式。同时,组织民辅警深入农村集市、重点路段,全面开展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切实提升村民交通安全意识。

9月9日上午,芦淞交警大队充分发挥农村地区“两站两员”作用,在白关镇开展“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向村民及电摩驾驶员发放宣传资料,详细讲解“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相关知识,通俗阐释常见交通违法行为带来的严重危害。

今年以来,全市农村派出所查处交通违法行为2800余起,接处简易道路交通事故300余起,参与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近2000余场次。此举变以前的“无人管”“管不好”为现在的“就近管”“管得好”,产生了“1+1>2”的效果,实现了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全覆盖,打通了农村交管服务最后一公里。

6高水平创建

全民参与不走过场

城市保畅通,农村保安全。近年来,株洲农村地区事故高位运行,伤亡事故、伤亡人数占全市总数的70%左右。

针对农村地区事故高发、基础薄弱等突出难点问题,我市将事故预防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以创建道路交通平安乡(镇)、村活动为抓手,多措并举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力扭转农村地区交通事故多发态势。

牵住“牛鼻子”,推动农村交通安全系统治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出台《株洲市创建道路交通平安乡(镇)、村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工作制定了8大标准、28个指标,在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监管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安全隐患治理、信息化建设、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均有要求,提出了10个交通平安示范乡(镇)、20个交通平安示范村创建目标。

守好“责任田”,推进交管基层职能履行。全市各级道安办全部实体化办公,建立健全议事会商、通报提醒、约谈挂牌等工作机制,逐级压实责任,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创建道路交通平安乡(镇)、村工作。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将道路交通安全纳入农村地区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着力推行“路长制”,大力推动“两站两员”建设。全市77个乡镇、1095个行政村“两站两员”覆盖率达到100%。

9月16日,醴陵市沈潭镇沈潭社区交通安全劝导服务站接到群众反映称,花园组道路破损严重,影响村民出行。服务站工作人员勘察现场后,迅速调集水泥、砂石,组织群众用了3小时,就完成道路修补工作。

用好“催化剂”,推升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组织公安、交通、农机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严格落实农村交通管理“六个严禁”工作措施,坚决打击酒驾、不戴头盔不系安全带、无证驾驶、农用车三轮车非法载人、客车严重超员等交通违法行为。以辖区急弯、长下坡、高落差、临水临崖等危险路段为重点,对国省、县乡及农村“村村通”等道路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形成台账报辖区政府。创建活动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的道路交通安全考核体系,考核结果纳入平安建设、安全生产、领导干部等绩效评价。在农村地区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一律启动事故深度调查,倒查对当地乡镇领导责任。

打好“舆论牌”,推引人民战争浪潮。“网上+网下”双轮驱动,多途径、全方位开展宣传造势,使文明交通理念深入人心。市整治办先后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3次,媒体通气会10次,主题宣传活动5次,举办大型宣传活动1次,全市共在中央、省、市媒体发稿800篇,发放宣传资料23万余份、悬挂横幅7000条、播放警示教育宣传片18198余次,推送顽瘴痼疾整治提示信息21075条,形成人人参与文明交通的良好氛围。

水滴石穿,久久为功。截至7月28日,县道、乡道、村道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升。

人畅其行、车畅其路、货畅其流,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市整治工作将紧紧围绕“坚决杜绝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坚决遏制较大道路交通事故”的总目标,针对道路安全隐患及重点交通问题,开展“回头看”抓好专项治理,加强部门联动,强化联合执法,加强农村客运班线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严格督导考核,加大问责,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任务,为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1-09-29

00:00:00:0——全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助力幸福株洲建设纪实156304302精准施策治顽疾

合力铺就平安路/enpproperty-->2021-09-29

00:00:00:0——全市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助力幸福株洲建设纪实15630430c1563043.html2精准施策治顽疾

合力铺就平安路/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