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聚焦主责主业引领跨越发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逸峰

通讯员/刘爱明

黄闻

宋律

百年华诞颂伟业,云龙逐梦谱新篇。6月29日晚,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表彰全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会上,该区党工委书记蔡周良带领党员干部重温入党誓词。

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辖1个镇、2个街道、23个社区,共有基层党(工)委12个、党总支17个、党支部124个,党员3044名。近年来,该区党工委坚定贯彻落实市委部署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基层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2020年度,在全市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综合评价中,该区的等次为“好”。

筑牢思想根基,党史学习教育淬炼初心

7月1日,在株洲经开区管委会大楼,一场以“学党史、担使命、做公益、献热血”为主题的庆“七一”无偿献血活动举行,78名党员干部撸起袖子无偿献血,献血总量达25600毫升。

学习百年党史,凝聚奋进力量。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四学联动”推动学习教育入脑入心。区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主题开展研讨,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带动全区各级中心组、党组织学习130余次。发放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指定书籍12000余册,编印学习资料4期4400余册,引导党员精心制订学习计划,建立自学制度,明确读书进度,培养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意识和习惯。

广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七进”活动,推动学习教育全覆盖。策划开展云龙音乐节、中国诗词大赛、“七一”文艺晚会等16项“致敬百年路·启航新三区”专题宣教主题活动,吸引1万余干群参加,凝聚爱党爱国正能量。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该区开展“学党史、当先锋、办实事”实践活动,构建“区直+镇街+社区”三级联动走访全覆盖体系,组织区直单位和镇街机关400余名党员,集中走访全区23个社区422个居民小组,组织座谈会125场、屋场会54场,参与党员2200余人,收集问题423个、意见建议390条,已解决群众烦心事231件。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微心愿”征集活动,党员干部争当爱心“圆梦人”。各级党组织开展村医上门问诊、帮助解决就业、赠送学习用品、代购生活用品等扶危济困行动,实现群众微心愿1000余个,用温暖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校地党建联盟,探索实施“五共”模式

6月29日,全省高职院校首个党建主题公园——“火车头”党建主题公园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揭牌。这是株洲经开区职教园校地党建联盟党建阵地共建项目之一,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对于推动党建阵地由校外向校内拓展、由党员向群众覆盖,发挥党内教育润物无声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区学院是职业院校设在街道、社区的开放型社区教育场所,是社区居民的继续教育中心、职业院校师生的社会实践中心、学校和社区精神文明共建中心。6月23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学林街道文荟社区签约,共建文荟社区学院。至此,该区已成功创建7所“社区大学”。

株洲职教科技园位于株洲经开区辖区内,有高职院校10所,师生近10万人。2019年,株洲经开区职教园校地党建联盟成立。该模式打破传统“条块分割”基层党组织架构,由区党工委牵头联合辖区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近20家,创新组建全省首家职教园校地党建联盟,打造党员活动基地、人才培育基地、德育实践基地、志愿服务基地。通过探索实施基层组织共建、政治理论共学、优势资源共享、实践活动共办、中心工作共促模式,逐步构建起“大党建、大联盟、大融通、大发展”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党建联盟驿站,邀请高职院校优秀专家讲授精品党课23场;开通“红色抖音”,打造“党建直播课堂”栏目,首次开播在线观看3万多人,后续点播量56万次;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次,服务党员群众1200余名。

夯实基层基础,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

轴承生活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是居住着216户破产企业职工的老旧居民小区。前年10月,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统筹投入近300万元,对小区进行提质改造,疏通管网、硬化路面、补植绿化、安装监控等,生活区变得亮丽、整洁、舒适,焕然一新。“党旗飘楼栋,服务百姓家”,小区党支部依托党员活动室,整合小区内党群活动中心资源,打造网上群众路线线下服务驿站、“三社联动”服务驿站、养老服务驿站、公共卫生服务驿站、无物业管理小区业主自治服务驿站,居民不出小区即可享受各类服务。

聚焦小区居民实事,着力解决小区治理的“难点”,用实际行动解民扰、纾民困、暖民心。去年以来,该区将小区治理工作作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要内容,以党建引领为抓手,以城乡统筹为切口,引导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实现小区环境美化、邻里和谐共处,架起党群连心桥。

截至目前,该区已建成小区党支部17个,打造小区党建示范点8个,惠及居民近7000户2万余人。

近年来,该区在全市率先出台加强基层党建“1+10+5”制度体系,创新实施党建“四个一”举措和模块化管理,推动基层党建责任全面落实。强力推进“党建+产业项目、社区治理”等“1+5”党建引领体系建设,为区域融合发展构建起一支高素质基层党建队伍。同时,按照“全省一流、全市第一”的标准,区财政连续3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推进23个社区服务场所规范化建设。社区运转经费逐年提高至80万元/年,阵地建设和人员待遇的保障力度均位于全市前列,打通了基层发展和民生事业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该区党支部“五化”建设提前1年实现达标率100%,小区党建、“一门式”等工作获得学习强国平台等媒体报道。云发集团“红色物业”、公安分局“三百工程”等7个项目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创新案例”。

聚力打造人才高地,激活发展源动力

“对于我们购房者来说,政府的人才购房补贴,体现了云龙对人才的重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安家的温暖。”日前,硕士研究生陈女士领到云龙示范区人才购房补贴5万元,十分高兴。

数据显示,去年12月30日至今,该区公示引进人才名单共计229人,已分三批次发放人才购房补贴合计591万元。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近年来,该区坚持高质量发展总要求,以产业集聚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主动对标省会长沙,制定推进产业人才优先发展“十条措施”,每年设立人才发展基金1000万元,5年统筹安排产业发展专项扶持基金1亿元。近3年来,共引进各类人才750余名,其中博士17人、高层次人才26人,省级科技创新人才6人、市级科技创新人才42人。统筹安排发放高层次人才安家配套、购房补贴、科技创新人才奖励性补助等300余万元,打造高标准人才公寓4处760余套。

人才引进来,还要留得住。该区成立产业人才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将人才服务窗口前移,为各类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资金发放、项目申报、协调对接、跟踪督办等便捷高效的“一站式”“保姆式”代办服务,让人才心无旁骛地放心工作。

2021-07-08

00:00:00:0“云龙加速奔向新三区”系列报道·党建篇155432202聚焦主责主业

引领跨越发展/enpproperty-->2021-07-08

00:00:00:0“云龙加速奔向新三区”系列报道·党建篇15543220c1554322.html2聚焦主责主业

引领跨越发展/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