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速“升级”增强新支撑不断“创新”激发新活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王军

实习生/刘吉

编者按

升级,是事关发展的永恒话题。党代会报告提出:让株洲更加宜业宜居,需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动平台、环境、服务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新支撑。围绕如何推动园区建设升级,更好地增进民生福祉,几位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

党代表热议·升级

赋能园区发展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讲述人:株洲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姚永告

产业园区,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是产业项目建设的主阵地,是创业创新创造的主战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名园区负责人,听完报告后豪情满怀,也感到责任更大、任务更重,关键还是要抓好落实。

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发力。园区是经济主体、市场主体,转变思想观念就是要实现园区管理由行政机构向“泛投资机构”转变,不管是产业转型升级,还是创新投资等,都要强化市场观念、资本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助推园区发展变革。

要在抓产业培育筑牢园区发展机制上发力。株洲高新区作为株洲唯一的国家级园区,要在打造“三个高地”中起到排头兵、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先进硬质合金材料、新能源汽车、高分子材料等方面,把长板拉长、把优势做强,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要持续抓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培育。要持续抓产业生态的构建,通过环境、要素、资源、人才的配置,构建更加完整的生态体系和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推进园区产业发展。

要在创新引领增强园区活力上发力。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推进一批关键技术攻坚,比如“厂所结合”的模式,让更多企业把研发机构建在株洲,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要着力推动创新载体和平台建设,打造一批高端双创平台,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完善园区“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双创孵化体系,加快搭建协同创新平台、技术转移平台,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提高园区的吸引力。

此外,要进一步提高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空间,强化资本引导,建立更多的产业发展基金,激发园区发展新活力,把园区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

拓宽增收渠道

持续增进人民福祉

讲述人:市人社局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罗芳

站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立场,必须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而与这种感受联系最紧的,是老百姓的口袋越来越殷实,是对这座城市有更多的认同感、归属感。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我们以前常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就业的前提是必须要有岗位,岗位来自企业的发展,要抓好实体经济的发展,因为只有实体经济发展了,只有中小微企业有了好的营商环境,才能提供很多的岗位,提供更多的福利给劳动者。

要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要促进和规范就业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支持吸纳就业较多的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要开展更加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大规模提高劳动力素质;要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

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加合理有序。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要建立健全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就业稳定了,收入增加了,保障更多了,老百姓就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宜居”“乐业”,更好地扎根在这座幸福之城。

推进乡村建设升级

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讲述人:天元区雷打石镇先锋区域联村党委书记,伞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星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伞铺村这些年的变化有目共睹。村里人居环境更美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了、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治安环境更好了,村里净流入的人口超过3000人。

持续推进乡村建设升级,要增强自治自管的主动性。村民自治在体现村民意志、保障村民权益、激发农村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引导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村民个人有序参与农村发展事务,进一步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平。

要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要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守法用法,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建立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要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切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行为,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法律力量、认知法律尊严、增强法律信仰。

要发挥德治在农村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要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进一步在广大农村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繁荣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引导人们讲道德、守道德。要发挥身边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乡贤道德感召力量,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涵养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伞铺村要发挥区域优势,打造株洲的城市后花园,唱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党代表热议·创新

编者按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株洲走到今天的独特基因密码。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培育“制造名城”,打造“创新之城”。各位党代表豪情满怀,信心满满,结合报告精神与各自工作实际,热议“创新”,畅谈“三个高地”建设,推动我市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李军

“三新并举”

着力打造治理现代化引领区

讲述人:芦淞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邹建平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目前我市“城乡治理的科学化、法治化、数字化水平还不高”。

芦淞区将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深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目标,坚持“三新并举”创新基层治理,着力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效能,全力打造治理现代化引领区。

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芦淞区将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格局。建立健全综治、网格、社会治理“三合一”的综合指挥中心,建成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平时+战时”“7+N”部门、“8+N”功能的一体化指挥体系。

打造社会治理新模式。芦淞区将精准施策,打造自治有方、法治有序、德治有承、智治有术的治理新模式。具体而言,我们将深化基层小区治理,发动更多“建宁大叔”参与共建,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网格化”社会治理云系统,打造居民“生活圈+服务圈+经济圈”的共享圈,逐步实现从“无人管”向“有人管”“管得好”转变。深入开展“芦法讲堂”等普法活动,全面推进芦淞38个服饰市场诉源治理工作,健全多元矛盾调解新机制,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持续推行区级领导基层平安创建联点制度,打造“平安创建+志愿行动”模式,大力宣传“姜汤大姐”等“最美芦淞人”“中国好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文明传承发展。

搭建社会治理新平台。芦淞区将充分发挥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平台作用,全力推进网格服务管理智能化,实现城乡统筹、网上网下、打防管控“三结合”治理格局。同时,利用旧城区“三供一业”改造和乡村治理试点契机,创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运用物联网、无人机空巡、AI、5G等新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整合,打造更多智安社区、智慧村庄、智能市场。

传承创新基因

奋力建设“创新之城”

讲述人: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明确“把株洲建设成动力之城、创新之城、开放之城”。

“创新之城”如何打造?

报告给出了破题思路与发展路径: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持续进行观念、机制和治理创新,推动科技创新,等等。

建设“创新之城”,株洲厚积薄发,优势明显。回首株洲70年发展历程,创新始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因。近年来,株洲创新平台日趋完备,创新氛围更加浓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踏上新征程,开启新篇章,科技部门将传承创新基因,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不断在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干部队伍建设、创新要素集聚等方面发力突破。

集我们将继续擦亮科技人才的院士品牌,着力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升级,助推创新链与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释放更大的发展动能。支持优势企业参与“揭榜挂帅”,力争进入“省队”甚至“国家队”,加大资金及政策扶持,围绕“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把长板拉长,紧盯布局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加强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探索,对接国防科大、中南大学等高校,争取更多高端项目在本土孵化,引导更多企业人才服务于“国之大者”与“市之大计”,助力株洲在全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中担当主力军。

找准创新痛点

打破“技术恐惧”

讲述人:株洲天桥起重机股份有限公司数字化研发中心副主任

武利冲

“以观念创新促进思想解放”“以机制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作为企业研发人员,研读报告相关内容后,我获得一个启示:不论观念创新,还是机制创新,都要善于研究市场需求、善于向外借鉴取经,以此找痛点、找差距、找出路。

近年来,天桥起重发现,在物料搬运领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成为客户和市场需求痛点。为此,公司大胆改革、创新研发,布局成立由博士团队领军的智能化、无人化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的子公司,专攻物料搬运领域的智能化、无人化、数字化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研发。近几年,研发成果喜人。例如,在钢铁行业与华菱集团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5G+远程操控智慧天车、5G+无人仓储管理系统等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

研发之路也伴随着失败与曲折,所以当我看到报告中提到,“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鲜明导向”,特别有感触。关键技术创新在成功之前,往往要经历成百上千次失败,要创新,就不能害怕失败。只有克服“技术恐惧”,坚持自主创新,才有可能取得突破与成果。

面向“十四五”,我们的研发方向将坚持以物料搬运场景为核心,助力公司成为物料搬运场景解决方案的引领者,深化产学研用合作与科技成果转化,在产品数字化与企业数字化方面不断开拓探索,为株洲培育制造名城、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贡献力量。

2021-09-29

00:00:00:0156304902加速“升级”

增强新支撑不断“创新”

激发新活力/enpproperty-->2021-09-29

00:00:00:015630490c1563049.html2加速“升级”

增强新支撑不断“创新”

激发新活力/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