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朱卫健
宋玺
谭盼盼
“5·12”是国际护士节。
150多年前,护士执业的创始人南丁格尔,以“救死扶伤”为信念,奔扑克里米亚战场。150多年后,株洲有1.48万余名护士用白衣作战袍,坚持护佑生命。
在书中,护士是白衣天使的模样。在生活里,不少人却觉得护士只能给医生“打下手”,干些打针、发药的简单活。
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猛然将护士群体推进公众视野:在专科护理、危重症患者救治等方面,护士们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无疑给普通大众上了一堂有关护理价值与意义的课。
在“护士节”前夕,记者聚焦这个行业,却发现株洲护理队伍和模式有了很多新变化,已提档升级进入“2.0时代”。
1.
男护士增多,在个别医院已占10%
护士一直被人们视为女性的“专利”,但这种情况正悄然改变。
“3床病人躁动了!”5月9日,在省直中医院内科ICU病房,正在值班的护士胡学兵发现一名脑病患者突然狂躁,想拔下引流管。
见状,他一边全力约束住病人,一边让同事为患者注射镇定药。
“一旦拔掉,患者就有生命危险,多亏你处置及时。”一旁的女护士忍不住为胡学兵点赞。
今年31岁的胡学兵是一名男护士,已从业9年。他除了能干一些“细致活”如输液、为患者翻身、擦洗身体等日常工作外,还掌握了如呼吸机、CRRT(床旁血液滤过)等高精尖技术,以随时辅助危重症患者的抢救。
“刚入职时,我们被称作‘大熊猫’,如今男护士已很常见。”胡学兵介绍,他所在的内科ICU共有26名护士,男护士就有6人,而他所在的省直中医院共有58名男护士。
随着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和民众观念的改变,在株洲,越来越多的男性加入护理队伍,成为不可或缺的“男丁格尔”。
据市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株洲引入首位男护士。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注册护士14811名人,其中男护士385人,约占总数的2.6%。
在市中心医院,男护士的占比几乎与发达国家比肩。该院共有护士1706人,其中男护士有170人,约占总数的10%。
“男护士多分布在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康复科等岗位,这些岗位大多技术密集、仪器设备集中、劳动负荷大、危重病人较多,而男护士操作仪器能力强,解决问题能力强,体力、耐力强,往往能‘挑大梁’。”市中心医院科护士长田艳珍表示,近几年,不少科室都主动申请招聘男护士,有的甚至在培训阶段就已做好“抢人”的准备。为提升男护士的职业认同感,该院不仅牵头成立了株洲市男护士工作委员会,还给他们晋升的平台。目前,已有4名男护士成为护士长。
2.
近千名专科护士,能坐门诊能会诊
3.
迈向“高精尖”,硕博护士已不稀奇
这两天,市中心医院科护士长李娟正忙着组织一场叙事护理故事会。她还有个身份——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读心理学博士。
“叙事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吸收,帮助患者实现生活、疾病故事意义重构,并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护理实践。”李娟为记者阐释了这个略显抽象的词汇,这是她正在研究的课题之一。
当不少人认为护士只要中专学历时,殊不知,如今,我市护理行业已朝“高精尖”方向发展。
“随着护理专业在2011年升格为一级学科,护士学历呈‘走高’趋势。”任蓉介绍,现在,大专甚至本科学历成了新护士入院的“基本门槛”,研究生学历已不稀奇,人数正保持高速增长,博士护士也开始增多。数据显示,目前,我市有注册护士14811名,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86%,硕士学历的护理人员达到50人,在职博士2人。
护士是否真的需要如此高学历?
“护士并不应该只做简单的护理工作,作为与患者接触第一人,我们应该从被动等待医生命令,向主动防患于未然转变,这需要护士不断提升学术修养。”李娟说。
4.
护士只能为医生“打下手”?如今,专科护士也能像医生一样坐门诊,还能一同参加疑难病例会诊。
5月10日上午9时,在市中心医院PICC门诊,不少肿瘤患者早已挂好号,等待专科护士谢竞为他们进行导管维护。PICC就是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主要用于肿瘤化疗患者。
只见谢竞先观察患者PICC导管的置管部位情况,再轻轻解开固定导管的透气敷贴,擦除表面胶痕,随后用碘伏消毒,更换贴膜和肝素帽,冲洗导管,写病历……一系列动作细致熟练。
每周一至周五到PICC门诊坐诊,每天接诊约20名患者,每月参加3—5次全院会诊……自从成为专科护士后,这成了谢竞的工作常态。
“专科护士能让患者得到更有效、专业地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谢竞介绍,比起普通护士,专科护士熟谙护理专业知识,而且在解决疑难护理问题等方面有自己的“看家本领”,职业成就感更强。
2010年9月,市中心医院开设了我市首个护理专科门诊——PICC门诊。如今,该院的护理专科门诊已增至5个。这几年,省直中医院也相继开设了PICC、伤科造口、中医护理等3个护理专科门诊。
教“新手”妈妈如何保养和带娃,给糖尿病足患者换药,上门为病人处理术后伤口,甚至为慢病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在株洲,专业护士随之兴起。
数据显示,全市已认证了近千名专科护士,涵盖了新生儿、血液净化、介入、手术室护理等专科。
“护士在年纪渐长之后,个人的发展会遇到瓶颈。而专科护理的专业性很难被替代,更能激发护士工作的热情。”市卫健委医政科相关负责人任蓉介绍,近年来,我市从市级层面不断加大专科护士培养力度。去年,完成了第一期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任务,来自16家医疗机构的23名护士获得认证。
从医院到家庭,上门护理渐成常态
“感谢你们,让我们少了折腾。”5月10日,见到省直中医院胃肠烧伤外科护士长魏姗上门,74岁的王嗲嗲笑容满面。
原来,王嗲嗲曾患有前列腺癌和肠梗阻,在去年4月做了手术,术后需终生携带造瘘袋及尿管。
出院后,老人的家人通过线上信息平台,预约护士上门服务。从那以后,每隔3—5天,魏姗就会上门为王嗲嗲更换造瘘袋,每隔15天就会为其更换导尿管。
过去,一人看病,全家出动。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像王嗲嗲一样,只要在家拿起手机,“一键”就能享受医院的上门专业护理服务。
株洲是我省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城市。2019年11月,市中心医院、市二医院、市三三一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成为我市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单位。
事实上,早在2018年5月,市中心医院就牵头成立了株洲市护联体,依托“护联体”的工作模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如今,该“护联体”成员单位已扩展至20余家,签约注册护士近400人,已为城乡患者提供了1500余人次上门服务,服务地点涉及城区、乡镇乃至偏远山区。
“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病人为中心’,我市的护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在发生根本转变。”任蓉相信,护理服务从医院向家庭的延伸已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
2021-05-12
00:00:00:0“男丁格尔”、硕博护士增多,既能坐诊会诊,还能上门服务154754602株洲护理行业迈入“2.0时代”/enpproperty-->2021-05-12
00:00:00:0“男丁格尔”、硕博护士增多,既能坐诊会诊,还能上门服务15475460c1547546.html2株洲护理行业迈入“2.0时代”/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