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字里行间品酒味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酒文化学者、收藏家黎福清先生的新著《株洲酒文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我细细读来,感到获益匪浅。

我不懂酒,对株洲酒史更是知之甚少,而现在知道株洲古称“建宁”,原属湘潭,宋时酿酒业发展很快,已有“专卖”体系,是当时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更早时候,酃县(今炎陵县)的酃湖酒已享盛名。贾思勰《齐民要术》载:“作酃酒法,以九月中,取秫米一石六斗,炊作饭,以水一石,宿渍油七斤,炊饭令冷,投曲汁中。覆瓮多用荷箸,令酒香。”新中国成立后,株洲私营酿酒基本被禁止。五十年代中期,酿酒业实现公私合营。1958年、1962年相继成立市级酿酒厂(杉木塘酒厂直到六七十年代还很有名气)。

对酒器具、古代酒器、现代酒器,特别是株洲文人与酒、株洲民间酒故事、株洲酒诗、酒联、酒谣、酒谚、酒俗等等,书中所述备矣,真是开卷有益,引领我在酒文化路上徜徉。

我想起武松上景阳冈,他在阳谷县一家酒店,一下子喝了几十碗“透瓶香”,店小二指着门外招旗,上面写着五个字:“三碗不过冈”,不给他添酒。这“透瓶香”,又叫“出门倒”,名不虚传的厉害。武松不信,偏要喝个一醉方休。他哪知景阳冈上有一只吊睛白额虎,虽然政府发了印信榜文,但武松喝多了,跌跌撞撞,不顾这“温馨提示”,提着哨棒,径自上了景阳冈。不料与大虫遭遇,就发生了将猛虎打死的故事,一下子出了名,成了打虎英雄。

阳谷县酒店的酒,可能没有店家说的那么厉害,古代的酒,是用米酿制,多不是“出门倒”的勾兑配方。远在魏晋,陶渊明喜欢饮酒,他做官(彭泽令)的待遇是二顷五十亩地,他全部用于种秫稻(糯稻),那时候的酒,只是米酒,用糯稻之类的谷物蒸成饭之后,加曲发酵制成。《释名·释饮食》说:“酒,酉也,酿之米曲酉泽,久而味美也”。这种酒没经过蒸馏,酒精含量很低,大致相当于现在的黄酒。宋代的“出门倒”相信酒精含量也不高,可能是喝得太多的缘故。

现在饮啜,猜拳行令,酒令下给了谁,就把“酒胡子”(不倒翁)放在谁的杯前,直到按酒令喝了,才移至下一个接令人的面前。“酒胡子”摇摆而不倒,活像个醉不倒的酒汉。后来喝酒不兴劝酒物了,“酒胡子”就下岗了,从酒桌上退下来,成了孩子们的玩偶,名字也改为“不倒翁”。

文人大都爱饮酒,从前的知识分子穷,常喝寡酒,吃不起菜,连酒钱也不一定付得起。酒瘾上来,又没有钱,如何办?挂账,也就是赊欠。古代酒价不算很贵,一升为爵,二升为觚,三升为觯。十爵为斗,百爵为石。四钱可买一升,也就相当现在的一杯。喝十杯就是一斗,得付千文。“李白一斗诗百篇”,成本一千文。

那时候赊酒吃不是什么丑事,“酒债寻常行处有”(杜甫《曲江》),挂账的人一多,就无所谓贫富。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君同销万古愁”,可谓倾家荡产了;苏曼殊也是酒店挂账的老客户,还曾用袈裟换酒;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至今还欠咸亨酒店十九个酒钱。

黎福清先生不知能饮否?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气势很豪壮,不会喝几杯,岂敢与天公对饮?但是据说苏东坡自谓三不如人:下棋不如人,唱曲不如人,喝酒不如人(牛宝彤选注《三苏文选》)。晋刘伶(外号醉侯)说死后要埋在酒厂附近,头要朝着酒缸。

黎福清先生的这本书,酒气熏人,读之不醉,益发精明,增进许多有关酒的知识,了解许多酒的掌故,打开了一扇中华酒文化的大门。有人说,“酒是能燃烧的水”,但愿这一团火引领我们在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的行程中不息前行。

2021-09-16

00:00:00:0月见草156193802字里行间品酒味/enpproperty-->2021-09-16

00:00:00:0月见草15619380c1561938.html2字里行间品酒味/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