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株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是一块红色热土,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年来的许多重要叙事是离不开株洲的。特别值得书写的是,开国领袖毛泽东一生曾20余次来到株洲。

探寻伟人的足迹,我们发现株洲之所以那么红,除了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共同的社会政治生态因素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株洲独特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背靠罗霄山,地处交通要冲,拥有湖南最早的铁路,湘赣边人民在近代社会以来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探寻伟人在株洲的历史足迹,无疑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1965年:重上井冈山,夜宿茶陵县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曾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这是毛泽东1965年5月重上井冈山时写下的不朽名篇。

1965年5月21日,72岁的毛泽东在张平化、汪东兴等陪同下乘专列从长沙出发,经株洲抵达醴陵站,换乘汽车,再经攸县渡过洣水河,下午4点40分到达茶陵。

晚饭后,毛泽东在茶陵县委大院散步,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等人谈及当年工农红军攻打茶陵及帮助建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的经过。是夜,毛泽东夜宿茶陵县委常委会议室,要来清同治九年版《茶陵州志》,连夜捧读,直到凌晨三点。

次日上午,毛泽东笑容满面地和茶陵部分干部在县委常委办公楼前合影留念。

●1920年:社会实践,考察醴陵县

1965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到株洲,那么毛泽东第一次到株洲是什么时候呢?毛泽东重上井冈山的时候对张平化说,早在1920年,他从长沙到株洲、醴陵、萍乡考察教育。

那时,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先后统治湖南,毛泽东则是湖南一师附小负责人,对谭、赵腐败的地方政府十分不满,带领学生游行示威。

毛泽东对张平化等回忆说,1906年,萍浏醴起义,自己还只有13岁,在韶山听说这次起义失败了,很多革命者被屠杀,当时极为震惊。因此,1920年11月,趁寒假考察教育的机会,到株洲、醴陵、萍乡深入了解那次农民起义,探寻其失败的历史原因。

毛泽东还说,萍浏醴起义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农民运动、秋收起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好。

正是毛泽东对湘东一带地理、人文的了解,1927年,作为中央特派员的他改变了当时的湖南省委湘中暴动决策,选择了在湘赣边发起秋收暴动。

●建国前后:10多次踏上株洲火车站

据统计,从1920年至1930年,毛泽东曾10次到安源。那时从湖南去安源没有直达火车,得先从长沙坐火车到株洲,然后再在株洲转车。当时的株洲火车站在如今芦淞区的江天宾馆一带。

中共一大后,成立了中共湘区,毛泽东任书记。当时没有设立赣区,位于江西的安源支部划归湘区负责,这是建党初期毛泽东多次去安源的原因。

1921年10月下旬,为贯彻党的“一大”决议,毛泽东以走亲访友的名义,从长沙来到株洲转车去安源,下到矿井了解矿工的工作。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去安源。

1921年底,李立三从法国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受陈独秀的指派正式组建安源支部,12月中旬,毛泽东即与李立三去了安源。

1922年5月,安源路况工人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主任。毛泽东在李立三陪同下从株洲转车去安源参加成立大会,中途在醴陵下车。在文庙大成殿,毛泽东就阶级斗争的主题为醴陵甲种师范讲习所、醴陵县立女校部分师生进行了演讲。

同年7月,毛泽东派李立三到株洲,考察株洲工运状况,后成立安源支部株洲分部。

解放后,株洲火车站移到了现址。

1954年春日的一天晚上8点,毛泽东乘坐的专列经过株洲换车头,停留约20分钟。毛泽东下车在站台上散步,株洲市公安局负责人刘辉等奉命警卫,毛泽东向刘辉询问了株洲发展情况。

●1927年:考察农运,称“好得很”

1926年北伐战争后,湖南农运如火如荼,引起了新夺取政权的国民党的嫉恨与恐惧,当时共产党总书记陈独秀及共产国际的鲍罗廷等人也认为湖南工农运动“幼稚”、“动摇北伐军心”。

1927年1月4日,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委身份,在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监察委员、中共党员戴述人的陪同下,历时32天,考察了湖南农民运动。

1月27日,毛泽东从长沙坐火车到醴陵。在先农坛,毛泽东在中共醴陵县委书记罗学瓒、县农协委员长孙筱山的协同下,先后召开了县党支部、县农协、县总工会等组织负责人汇报会,还在县农协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北伐战争后的形势和农民运动的任务与方法》的长篇演说。除夕至大年初二,毛泽东深入东富寺、龙凤庵、渌口等地实地考察。2月4日,毛泽东从渌口到株洲,在八叠支部书记汪起凤家召开湘潭农运骨干代表会议,醴陵、衡山等县也派代表参加,当日离开株洲去了长沙。

是年3月,毛泽东写出《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赞扬农民运动“好得很”。

●1927年:在株洲煤炭转运局部署株洲秋收起义

1927年,汉口“八七”会议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撤消了他在党内的职务,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会后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

8月30日,毛泽东由安源市委委员宁迪卿陪同从长沙前往安源,趁在株洲换乘火车的间隙,在株洲煤炭转运局召集株洲区委书记陈永清、委员朱少连等开会,传达了发动秋收暴动的精神,部署了株洲秋收暴动。主要任务是:组织工农武装,攻打团防局,夺取武器弹药;破坏株洲至易家湾和白关铺的铁路;炸毁白石港铁桥,以截断长沙与萍乡的铁路交通,防止敌人利用铁路调兵增援;配合安源、醴陵暴动进攻长沙。

●1927年10月:在水口首次“把支部建在连上”

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南下,于1927年10月12日到达酃县(今炎陵县)十都,10月14日,部队由十都到达水口,团部设在朱家祠。

次日,在水口叶家祠堂,毛泽东主持召开连以上的党代表会议,着手实施在士兵中发展新党员、支部建在连队等工作。当晚,毛泽东主持了陈士渠、赖毅、欧阳健、焉辉、李桓、刘炎等六名战士的入党宣誓,同时指示各连要按照三湾整编中提出的“把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迅速建立连队党支部。不久,各连普遍建立了党支部,分批地举行新党员入党仪式。中国共产党从此深深地扎根在自己缔造的人民军队里,人民军队从此亦始终遵守党指挥枪的原则。在水口,毛泽东得知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在广东潮汕遭到失利,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有利于工农武装割据,明确提出在井冈山周围展开游击战争,实行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

●1927年:在湖口果断处理陈皓的叛变阴谋

1927年10月20日,毛泽东派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皓、党代表宛希先率部队从水口出发,经船形、塘田绕道安仁,攻打茶陵县城。21日,工农革命军一举攻占茶陵,解救了被关押的80多名工农运动骨干,当日下午离开县城,翌日到达宁冈茅坪,10月27日在茨坪与毛泽东会合。11月15日,毛泽东再度派陈皓、宛希先带队攻打茶陵。11月18日,茶陵县城被攻克,毛泽东指示成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11月26日,敌人部队开始向茶陵的革命政权进行反扑。12月25日,身在江西宁冈茅坪的毛泽东获悉陈皓密谋投敌的情报,果断带领20多人赶往茶陵。27日拂晓,赤卫队向毛泽东报告陈皓带部队已向南撤的消息,毛泽东当即追赶。此时,陈皓已率部队先期达到茶陵湖口,内部就行军方向发生了争执,陈皓以团长身份强令南下,而宛希先主张东撤去井冈山。

陈皓带部队离开湖口不远,毛泽东已赶到湖口,传令部队开回湖口宿营。当晚,毛泽东在湖口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揭露了陈皓企图将部队拉往湘南投敌的阴谋,随即将陈皓等叛徒逮捕。第二天,毛泽东在湖口墟的一丘稻田里召开了工农革命军全体指挥员及随军而来的茶陵县游击队、赤卫队与县委、工农兵政府工作人员大会,公布了陈皓一伙的罪行。

●1928年:组织酃县暴动,领导中村插牌分田

1927年11月,瞿秋白主持的中央政治局错误地撤销了毛泽东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湖南省委委员的职务。1928年3月初,湖南省委军事委员、湘南特委宣传部长周鲁来到宁冈,传达中共中央指示,指责毛泽东“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改任毛泽东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命令其带领部队开往湘南,攻打郴州,策应湘南暴动。毛泽东出于对组织的服从,没有提出任何个人意见,决定带领工农革命军去湘南策应湘南起义。毛泽东指示酃县县委将原定4月份举行的暴动,提前到3月发动。

3月9日夜,酃县暴动爆发,14日,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攻下酃县县城,15日,在酃县城的洣泉书院操坪,毛泽东召开了有1000多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庆祝武装暴动成功。19日,毛泽东与师委书记何挺颖商量,决定师委和酃县特别区委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酃县开展革命斗争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在中村,毛泽东领导进行了插牌分田运动。酃县地方干部当时决定,贫苦农民分好田,土豪劣绅、流氓地痞分差田。毛泽东指示说:“这些寄生虫过去不劳而获,以后要他们从事劳动改造,也要分一点好田吧。”大家觉得毛泽东说得对,做了调整。

●1928年:指挥接龙桥战斗掩护朱德部队转移

1928年3月,因遭遇国军围剿,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队伍分头向井冈山撤退转移,约定在酃县集中。

3月底,毛泽东派毛泽覃率一个连从酃县中村出发前往湘南接应。毛泽覃于4月上旬在耒阳遇见朱德部队,向朱德介绍了毛泽东率部策应湘南起义部队的情况,并告知毛泽东已经到了桂东。朱德率军很快攻取安仁,北打攸县,东走茶陵、酃县,4月中旬到达酃县沔渡。

4月21日,毛泽东率一团到达酃县城,团部驻洣泉书院。这时,尾追朱德部队的敌军张敬兮一个团和罗定清乡团、罗绍志挨户团由茶陵方向开往酃城。为掩护朱德部队安全转移,毛泽东、张子清在酃县县城西郊接龙桥部署了阻击战,第二天击退了敌人10多次进攻,敌人向茶陵方向逃窜。

●1928年:与朱德在十都第一次会面

4月24日,酃县十都,朱德与毛泽东两位巨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军胜利会师。这是他们两人的第一次见面。

至此,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湘南起义农军和前来接应的井冈山部队以及各县党政干部、眷属1.8万多人,陆续来到酃县沔渡、十都一带汇集。

两军会师后,毛泽东、朱德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根据湘南特委的指示,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4月25日,朱德、陈毅率领直属部队先行到达砻市。毛泽东在沔渡看望和慰问朱德的主力部队和部分湘南农军以后经睦村来到砻市,5月4日,在砻市召开会师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大会。

●1928年:与朱德率红四军攻打酃县

朱毛会师、红四军成立后,蒋介石当即调集湘军、赣军向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会剿”。

1928年5月下旬,湘敌吴尚第八军3个团从茶陵向宁冈推进,前锋一个团已到达酃县。6月上旬,赣敌第七师杨池生为总指挥,杨如轩为前线总指挥,率5个团进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为牵制敌人,毛泽东、朱德趁赣敌主力还未到永新之际,率工农革命军分两路攻打酃县,造成攻打湖南之势,诱湘敌退守湖南,然后回师歼击永新赣敌。工农革命军此次在酃县县城驻扎7天,打土豪分田地,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土豪劣绅。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军大部队迅速回师宁冈。

●1928年:“八月失败”后到酃县稳住了根据地的人心

1928年6月下旬,正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的时候,湖南省委要求红四军向湘南发展。毛泽东认为敌强我弱,现在出击时机不成熟。由于湖南省委的错误决策,红四军进攻湘南遭遇惨败,永新、莲花、宁冈先后被敌占领,史称“八月失败”。

这时,毛泽东决定留三十一团一营守井冈山,自己率三十一团三营前往湘南迎返红军大队。

1928年8月21日,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离开永新,经荆竹山到达酃县大院一带。当地干部群众箪食壶浆,慰劳部队将士,当听到红军大队在郴州失利,不免忧心。毛泽东见此情况,召开县、区、乡干部会议,分析了红军失利原因,鼓励群众坚定革命意志,从而稳定了根据地的人心。

8月23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桂东与朱德率领的红军大队会合,撤至江西境内。

●1930年:主持“株洲会议”扭转革命危机

正当蒋介石忙于内斗、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之时,主持中央的李立三头脑发热。1930年6月,他提出红军要“向着主要城市与交通道路发展”,“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在二打长沙失败后,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毛泽东当即决定红一方面军撤出长沙。

9月13日清晨,毛泽东率领总前委机关30多人,从长沙白田铺向株洲进发,中午抵达株洲镇中正街(今解放街),总前委机关驻恒和药号(此店1938年被江西一商人盘下,改名协丰长绸布店)。晚上8点,毛泽东、朱德等在此召开了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扩大会议,总结了两次攻打长沙的经验教训。毛泽东作出放弃长沙、转兵湘东、发展赣西的重大决策,会议还指示湘东特委尽快恢复株洲党组织。

是夜,毛泽东夜宿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住恒和药号,彭德怀住志新昌布店。

“株洲会议”纠正了立三左倾冒险错误,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的危机,是中共党史、红军史上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

●1930年:在醴陵主持召开湘东特委会议

株洲会议后毛泽东接着参加了党史上有记载的另一个重要会议——湘东特委会议。

9月14日,毛泽东离开株洲后,一路往醴陵方向前进,指示中共湘东特委书记张启龙召开湘东特别会议,听取湘东情况汇报并研究下一步工作。毛泽东在会上提出由湘东南及赣西各县游击队组建湘东独立师,目的是在红一方面军主力撤离后,需要一支红军地方部队来保卫湘东红色政权,免遭国民党军队剿杀。中共湘东特委把莲花、万载、浏阳、茶陵、萍乡等县游击队组成湘东独立师。

湘东特委会议的最大贡献是,根据毛泽东提议设立的湘东独立师(后改为湘东南独立第一师、湘赣独立第一师,1932年扩编为红八军),成为红六军团主力之一,在湘赣边根据地的活动有力地起到了拱卫中央苏区的作用。

2021-06-30

00:00:00:0佘意明15533380http://zzrb.zhuzhouwang.com/content/202106/30/c1553338.html2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株洲/enpproperty-->2021-06-30

00:00:00:0佘意明15533380c1553338.html2闪光的足迹:毛泽东与株洲/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