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潞水,一个神奇的地方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风物

溶洞密布,隐身在山体之中;峡谷蜿蜒,穿行在山岭之间;山泉澄清,奔流在山谷之底。山长青,水长流,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元素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潞水奇异的自然风光。

山环水绕,田畴棋布,阡陌交通,村庄依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潞水人脸上含着笑,一口入声调浓重的潞水话,一声热情的招呼,一碗醇香的老木叶茶,尽显潞水人的热情与淳朴。

独特的风土人情营造了潞水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相传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和他的部落从遥远的北方迁徙到露岭山麓,定居在潞水一个叫神堂湾的地方,生产劳动,繁衍生息……

炎帝灵迹说神塘

山坡之下,石壁之上,三亩大小的水面,风平浪静,清澈透明。这里一年四季,水不溢不竭,却始终找不到入水口和出水口。天光云影共徘徊,山花野草长相依。在山村田野之间,水塘像一幅平铺的水彩画。这就是神塘。

热心的潞水人会给你讲与神塘有关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炎帝神农氏在这里清洗药材,药材的汁液掺入水里,久而久之,神塘的水像药汤一样,只要喝上一口,就可以给人治病疗伤。

从前,这里有两口水塘,一口在山坡上,叫“上塘”,上塘水面宽大,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塘;一口在稻田中,叫“下塘”,下塘水面狭小,早已被泥沙堰塞,改造成了稻田。最初,炎帝神农氏在下塘浸泡稻种,后来,炎帝神农氏在上塘浸泡稻种,一番比较之下,炎帝神农氏发现,在上塘浸泡过的稻种育成秧苗,成活率高,栽种之后,收成喜人。炎帝神农氏把他的发现告诉神塘附近的人,就这样,千百年以来,大家一直在上塘浸泡稻种。

炎帝魂归舟无形

四面是山,山山相连,在青山之间围成一个中间狭长、两头略尖的小盆地,像极了搁浅在山下的一条船。在天堂山山下,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山村有一个十分形象的名字:舟无形。

民间传说,当年炎帝神农氏翻越露岭,来到天堂山。在这里,炎帝神农氏以身试药,希望能用亲口品尝食用的方式,发现新药材,找到新药物,不幸误食了“王药”钩吻草,这是一种毒药。炎帝神农氏无法为自己解毒,最后在舟无形右侧一个小溶洞里中毒身亡。

《酃县志》在记载这个故事时说:“茶陵睦乡有潞水兆,相传炎帝先卜葬于此,弗吉,乃归栖鹿原。今潞水尚有古坑,土人犹呼为‘天子冢’云。”

从舟无形往东拾级而上,到五百米远的地方有一座石亭,叫“密石亭”。《酃县志》记载的“天子冢”就在密石亭附近的石板湖。

缅怀先贤神农殿

青砖灰瓦硬山顶,正面五开间,耳房修建在正前方,左右对称,耳房山墙呈弧形,带一个半圆形脊角,脊角向上翘起,像展开的大翅膀。没有匾额,殿堂正中神龛上供奉的炎帝神农氏塑像告诉你:这是人们为缅怀炎帝神农氏而修建的一座庙宇。在潞水人的记忆里,这是神背神农殿。

神背神农殿始建于光绪七年,民国二年(1913年),刘友怡发动当地人捐资重修了这座殿堂。新中国成立后,神农殿收归国有,分给附近村民作民房使用,文革期间,殿堂里的所有神像被焚毁一净,至今还没有完全恢复。

清末民国时期,每逢天旱无雨,潞水人就会让孩子们拿起瓦片石头当锣鼓,然后“敲锣打鼓”地一路呼喊,到神农殿求雨;每逢农作物遭遇病虫灾害,大家也会涌进神农殿,呼请炎帝神农氏救灾……

在历史上,茶陵先后修建了泰和仙炎帝庙、一化坛炎帝庙、平水三益坪神农殿、高陇新高神农殿、州陂神农殿、潞水神背神农殿。保存到现在的只有神背神农殿。

千年古寺小台寺

后周显德二年(959年),周世宗柴荣下诏大毁佛寺。一声令下,三万多所佛寺拆毁,近百万僧尼还俗,无数座铜佛像被熔化,铸成了铜钱……

这是发生在一千余年前的灭佛往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茶陵,竟然修建了三座佛寺:北禅寺、清泉寺和小台寺。三座佛寺,保留下来只有坐落在潞水的小台寺。

明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给予了小台寺主持月明和尚一份特殊的赏赐:一块御书“小台寺”竖匾、一部内府《华严经》、一副金钹、一棵樟梨树苗。小台寺僧人奉之为镇寺之宝,小台寺因此而香火大盛,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完全衰败。

在老辈人的记忆中,小台寺与其他寺院不同,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五方佛。与五方佛一同供奉在大雄宝殿的还有护法诸神二十四诸天。长住寺院的,既有严格依照戒律修行的禅门僧人,又有只是茹荤的应门僧人。

“上有天堂山,下有小台寺”。在古人笔下,听小台寺古刹钟声,感受佛教文化特有的魅力,是一件别有情趣的事情。

名医享祀谭公庙

在潞溪河左岸,有一座歇山顶仿宫殿式庙宇。黄色的琉璃瓦,厚重的匾额,红色的柱子,醒目的楹联,描金月梁,金锁窗,红门扇,铜门环,组合在一起,给人以气派豪华与庄严凝重交织在一起的感受。

山门上的匾额告诉你,这里是谭公庙。

谭公庙,祭祀的主神叫谭毓秀,来自江西永新。元至顺年间,潞水遭遇了一场瘟疫,谭毓秀来到了潞水,凭借高超的医术,战胜了瘟疫,挽救了生命,把潞水人从瘟疫肆虐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从那时开始,潞水人便修建了一座庙宇,专门供奉这位神医。直到现在,潞水民间还保留有定期在谭公庙做庙会的传统。

千年犹存里仁桥

沿着潞溪溯流而上,在大陇组金丝江上,你会看到一座独拱石拱桥,这叫里仁桥。拱洞高而宽,像树立在金丝江上的一个门洞,石砌的桥面窄而平整,两头配设有如意踏跺,各以两个石鼓装饰,里仁桥的独特设计至今依然让人叹为观止。

主持修建这座桥的,是曾任南北朝陈朝太常博士的穆和。

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前陈朝太常博士穆和从南京千里迢迢来到茶陵,隐居在潞水冷水井山冲开设私塾,教授门徒。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多次派人专程来请穆和出山,为朝廷效力。穆和一次又一次地回绝了使者。隋文帝勃然大怒,派人用铁条封死了穆和家的所有门窗。穆和封禁在屋子里,依然每天读书吟诵,就像往常一样。

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穆和高洁的操守和品格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从前,路过里仁桥的官员都会自觉地下轿下马,以此表达对穆和的敬仰之情。现在,当你来到潞水的时候,你还能听到有人给你讲穆和的故事。

2021-08-31

00:00:00:0段立新156016802潞水,一个神奇的地方/enpproperty-->2021-08-31

00:00:00:0段立新15601680c1560168.html2潞水,一个神奇的地方/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