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周平刚
实习生/刘雅倩
5个月前,通过全市村(社区)换届选举,20多名年轻人成为荷塘区仙庾镇10个乡村的青年委员,为当地的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
理想很丰满——乡村要振兴,年轻人是活力所在,也代表着未来,发掘并培养本地年轻人才,鼓励并引进四面八方的有志青年,乡村振兴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实也颇具挑战——从案头到田头,这些年轻人中有的很少真正体验过农村生活。到了乡村,他们面临的是工作能力、服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全方位的考验。
5个月后,上任的“新官们”干得如何?近日,记者再次去到仙庾镇田间地头,带回他们的“履职报告”。
曾经不想留
1.
待遇不高、事情琐碎、人情复杂……年轻人不想留在村里的理由有很多种。凌思感受强烈。
黄陂田村不小,村民有2200多名,村民小组19个,一个人要跟2000多人打交道。2018年,凌思担任村里党建专干,此次被选为村里党总支委员,要负责党建、民政等工作。她说:“有时候一个事情,我们觉得很简单,可理解,却要跟不同的村民,反复解释很多遍,直至做通思想工作,待遇也不比外面打工高,中间一度想离开。”
宋飘就被“每天做解释”的疲惫“劝退”过。
2017年,宋飘留在蝶屏村担任党建专干,文字材料整理、电脑操作等工作对于本科毕业的她来说,都可轻松应对,但“各种做解释”的疲惫让她退却。2019年,她离职外出做起了公司白领,工作体面。
这种“体面”,也是帅星和凌志刚舍不下的。
85后的帅星,大专毕业后靠自己的打拼,成了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走出了父辈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现在又回到农村干事,刚开始面子上总有点过不去。
凌志刚则是一家建筑公司的老板,每年收入不低。“做好自己的事情,过好自己的日子,村里有需要,我就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做好一名党员该做的事即可。”他和帅星一直觉得,“毕竟没有常年住在村里,村里人情世故不是那么了解,怕hold不住。
来之安之
干出“young”范
2.
但后来,大家决心留下的理由,却很一致——乡情难舍。
“父亲是老党员,在村里任职10多年,平常我们一回家,嘴里跟我们念叨的,心里记挂的都是村里还有哪条路没修好,怎么发展才能让村里变更好……”凌志刚说,“前两年,父亲因身患重病在家休养,那时起,他曾经念叨的这些村里事就突然绕在我心里,我觉得我要去继续他的事业。”
最终,通过乡镇、村里的推荐、谈心加上群众呼声,这次换届,一群年轻人都留在了村里。其中,92年的凌思成了黄陂田村党总支委员,85后帅星是黄陂田村党总支副书记,正值壮年的凌志刚则当选为樟霞村党总支副书记。
乡情能羁绊住他们的心,但真正留人的还是“事业感”。
眼下,樟霞村的4个村组正在拓修村道。原来,该村有部分村道不过3米宽,几乎无法会车,给村民出行和村里发展都造成极大不便,一直是村里的烦心事。
3月份,在村党总支书记的组织下,新上任的凌志刚主动献策,从包括自己所在的4个村组先突破,大小会议开了20余次,最终,各村组无偿贡献出拓修的土地,青苗无补偿,各组村民还自愿出钱,义务出工。凌志刚也带头捐钱,身体健朗的母亲也带头义务出工。
“等下半年再来樟霞村买茶油时,就不担心车进不来了。”凌志刚说。
“既然留下来,那就要做出‘young范’来。”凌思说。
前不久,正值春耕抢农时,每个村里都有荒地需复耕,为鼓励村民种粮,各村的党员干部们带头下田插秧。
黄陂田村有100亩的复耕任务,村里党员干部们领下各自的“责任田”,带头下田插秧。
年轻力壮的帅星成了“挑夫担当”。多少年没有挑过担子的他,挑起一担秧苗,一脚深一脚浅地在泥田里行走。
巾帼不让须眉。作为村里第三党支部的成员、村里志愿帮扶队队员、党总支委员,无论轮到谁的“责任田”,都有凌思的份。
“第一天,四肢都酸痛地抬不起来,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委屈。”
“第二天,就只有一点点酸痛。”
“第三天以后,酸痛没了,还干出了心得,有点兴奋。”凌思说,“插秧的心路历程,也许就是上任以来的心情。”
连续一个礼拜下来,从来没有下地干过活的她,都成了扯秧小能手。
如今,绵延一公里的百亩荒田里,都种上了绿油油的禾苗。
每次路过这片稻田,凌思都会停下来看看一下禾苗的长势,期待自己亲手种下禾苗们长成丰收的样子。
现在不想走
3.
中间一度想走,后来又是什么让他们留了下来?
走在乡间小道上,一个村民便喊凌思进屋坐,喝杯茶。“思妹子,你这又是去哪里咯?进屋呷杯茶咯。”
“我去凌师傅家看看。”不久前,村里的两个困难户申请低保,凌思教他们准备材料,帮他们跑无房证明资料,如今,他们都领到补助金了。
“思妹子,我家还有去年晒得酸枣粒、红薯干,来拿包去办公室吃咯!”走到村道转角处,又一个村民热情打招呼。
原来,之前疫情期间,村里孩子只能在家上网课,试题卷无法外出打印,凌思和同事们就帮他们在村部打印,打印好了就送给他们。
“可能是被一杯茶、一包红薯干、酸枣粒收服了。”凌思打趣道。
“出走”再归来的宋飘,也越来越有干劲。
“耐心多一点,再多一点,其实也就是多费几次口舌解释一下,大部分村民最终都还是能够理解的。”宋飘更懂得换位思考了。
眼下,她正在参与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尽管每天起早摸黑入户,她却充满干劲。“这次全区选取了两个村作为乡村治理试点村,鼓励村民自治,我们村就是其中之一,事情做成了,这就是利村利民的好事,我也算是‘开拓者’之一。”宋飘说。
让年轻干部拥有“事业感”
4.
20多名乡村青年委员,都在田间地头挥洒青春的汗水。
政策也在送“东风”,打破基层党组织书记职业“天花板”。近日,我市出台了《关于激励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其中明确,对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可解决事业编。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对激励对象进行考核遴选。
《办法》规定,根据2019年、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绩考核情况,从乡村振兴工作表现优秀的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中产生5名拟激励人选,进入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或市直单位领导班子;从乡村振兴工作表现优秀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产生30名拟激励人选,进入乡镇事业编制。
“既然从事这份事业,能够有更大的升职空间,总归是一种动力和努力的方向,对自己的工作成就也是一种认可。”这群年轻的青年委员如是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农村青年人才是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的中流砥柱,作用不容小觑。”仙庾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他看来,村干部作为农村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是党在农村实施核心领导的关键核心,这种特殊的重要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村干部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领导干部,不属于公务员,村干部的晋升通道基本上可以说是没有。村干部工作做得再好,也就是村干部,要想成为公务员,那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村干部任职“天花板”的存在,对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影响肯定还是很大的。
大胆推行改革,打破村干部任职“天花板”,让他们有干头,有盼头,这对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热情,肯定是很有帮助的。
思维一变,眼前自然是豁然开朗。
“年轻干部不应只呆在办公室写材料,而应该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向实践、向群众要力量,期待这群年轻人发光发热。”该负责人说。
农村也有“星辰大海”
记者手记
易
蓉
一叶而知秋。仙庾镇这些年轻人,从繁华都市往乡村“逆行”,走向了基层的土壤。初来乍到,放下了城市的“璀璨灯光”,仰望着乡村的“点点星空”;放弃了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住起了虫鸟为伴的“乡村小屋”,扛住了改变家乡的责任。无论是从进取精神和实用主义的角度来说,他们都给出了圆满的解答。
而因此,我们不必再提那些从农村走出去的逆袭老梗,而更应该看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近的情况下,回到农村发展,将是经济建设的下一个重要支撑点。这是年轻人的“年轻战场”,也是希望的田野。
2021-05-18
00:00:00:0仙庾镇20多名乡村青年委员上任半年后,干得如何?且看他们的“履职报告”——154829402乡村,“真香”/enpproperty-->2021-05-18
00:00:00:0仙庾镇20多名乡村青年委员上任半年后,干得如何?且看他们的“履职报告”——15482940c1548294.html2乡村,“真香”/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