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由中车株机公司专为马来西亚东海岸非电气化线路打造的混合动力米轨动车组上线运营,以“绿色+智能”的设计理念,“超级电容器+智能运维”的先进技术,再次向海内外宾客展现中国装备制造的风采。
4月27日,中车时代电动公司12辆海外版“新巴客”亮相新西兰第一大城市奥克兰,再次“圈粉”无数,这也是中车电动在新西兰的第三个纯电动巴士服务项目。
这是动力株洲的蓬勃写照,是株洲动力的生动注脚。
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株洲正在进一步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文章中,厚植中国动力谷的精神动力,不断汲取砥砺奋进的力量。
企业红旗插向更多高地
5月17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正式加入全球风能组织(简称“GWO”),成为GWO第18位国际主要成员。全球风能组织是由国际领先的风电运营商和制造商发起成立的非盈利组织。
近年来,中车株洲所不但成为风电整机十大制造商之一,更把安全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全力打造安全无伤害的工作环境,推动风电行业安全健康、高质量发展。也正是如此,才赢得了行业地位的肯定。
对于株洲而言,进一步擦亮工业底色,不仅需要解决“有没有”“多不多”的问题,更需要解决“专不专”“精不精”的问题。
株洲的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硬质合金等产业,有基础、有优势。进入新发展阶段,需要以更具优势的产品、更具影响力的企业,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实现主导产业的大发展,带动潜导产业的异军突起,整体推动工业化向纵深发展、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演进。
提升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基础能力,专攻“卡脖子”环节,株洲正在加快突破无人驾驶、功率半导体器件、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合金、航空发动机研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水平。
参与工信部开展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潍柴动力汉德车桥(株洲)齿轮有限公司攻克了高精铣齿设备的“卡脖子”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自主研发的低噪音客车螺伞齿轮成功替代美国进口产品,实现了该板块国产化推广。
作为国内目前大规模的光纤陀螺及组件供应商,菲斯罗克公司总投资3.8亿元的精密级光纤陀螺产业化项目已经开建,未来将形成每年3000轴精密级光纤陀螺的批量生产能力。
瞄准产业基础再造,盯紧核心技术、核心材料、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株洲正从不可替代、可替代两个维度梳理“中国动力谷”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核心零部件等短板清单,以每年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的重资金投入滚动,在多个领域开展攻坚,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产业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基础工业软件、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引导、助力企业,将红旗插向更多高地。
纵横捭阖壮大集群实力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些年,株洲坚定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舞动链能量,发挥群优势,凝聚了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链到产业链集群的发展合力,彰显澎湃发展动力。
深耕主业,聚焦优势更加凸显。3月7日,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造的地铁列车“活力橙”,在广州地铁18号线逐级提速试验中跑出176公里/小时的速度,刷新国内地铁试跑的最高速度纪录,而目前国内地铁运行最高时速为140公里。在技术创新的持续升级中,株洲产业龙头企业不断攀登产业价值链高端。
链式延伸,从1到N的指数级增长。中车株洲所立足轨道交通主业,利用行业核心技术,向新能源汽车、风电、工程机械、船舶电驱等相关领域进行产业化延伸,近几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硬质合金领域的龙头企业株硬集团,扩散出的“蒲公英”种子,成就了科创板上市企业欧科亿和华锐精密,也造就了防滑钉全球第一的明日硬质合金这类细分领域“冠军”企业。
破圈合作,交叉融通中绘写未来。促成中国国际商会装备制造产业委员会湖南联络办公室常设株洲,整合全国行业领军企业、专业科研院所等力量,打通资源圈层,应对不断增长的发展需求所带来的全新挑战,增进企业与企业、产业与产业间的互利共赢。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株洲正在延链强链、织链成网中,坚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在全省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2021-05-25
00:00:00:0154902602在创新高地,飘扬着株洲企业旗帜/enpproperty-->2021-05-25
00:00:00:015490260c1549026.html2在创新高地,飘扬着株洲企业旗帜/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