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与“老表”携手与时代同行与发展共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核心阅读】

“江西老表!”“湖南老表!”

一声声“老表”互称,道尽了湘赣两省无比深厚的亲缘和友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比邻而居的湘赣边区域,山水相依,人文相亲,历史相连,产业相融,携手合作、协调发展正当其时。

醴陵位于“湖南东大门”最前沿,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24个县(市)之一,有7个镇、22个行政村与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上栗县接壤,边界线长95.5公里,接边人口30余万,是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的重要节点县市。

去年,湖南省出台了《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下简称《计划》),铺排的“十大工程”和“百大项目”中,“醴陵”两字频现,并明确提出将醴陵建设成为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

乘着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浩荡东风,醴陵坚持“五联”驱动,与周边县(市、区)通力合作,推动湘赣边区域合作机制不断健全、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成效不断彰显,在全国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醴陵风度”,贡献“醴陵路径”。

【关键词】联处

——举办县级或部门级联席会议20余次,拟定合作项目100余个

去年5月28日,湘赣边界防汛工作联防联控座谈会在醴陵召开。来自湘赣边界渌水流域的醴陵市、浏阳市、攸县、渌口区、上栗县、湘东区6个县(市、区)应急局、水利局有关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渌水流域防汛抗洪联防联控良策。会上,六地达成共识,明确及时通报水情、雨情、汛情变化等信息,强化应急物资、队伍力量等资源共享等。

这是醴陵与湘赣边县区加强合作、开展重要事务联处的缩影。近年来,围绕湘赣边区域合作省市联席会议确定的合作专题,该市举办县级或部门级联席会议20余次,拟定合作项目100余个,妥善处置了一批跨区域重大事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醴陵、萍乡两地共同努力下,妥善解决了醴陵市李畋镇麻石村污染问题、渌江铊污染事件。

湘赣边区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也是生态核心绿地。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区域的优势和骄傲,成为普遍共识,并付诸实践。

渌水,湘江一级支流,全长169公里,流域面积5713平方公里。这条河流发源于江西,一路流经萍乡、醴陵、渌口,最终抵达湘江。在赣称萍水,在湘叫渌水,叫法虽然不同,两地人民守护一江碧水的心愿却相同。

尤其是醴陵,渌水,谓之母亲河。实施河长制以来,该市“内外兼修”,致力将其打造成省级样板河。醴陵与湘东等县市区积极推进湘赣边区域跨省河流管理,扎实开展联合巡查执法、河道保洁、水质监测等工作,实现流域联防联控,渌江水质由五类、四类稳定提升至二类。

渌水之变,是湘赣边区域合作为民办实事取得实效的一面镜子。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期间,醴陵市累计投入区域联合扶贫资金2500余万元,帮助4000余户贫困户增收。

【关键词】联动

——成立“F4产业联盟”,构建同心同向同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5月17日,湘赣边烟花爆竹重点县市安全监管协作(“F4产业联盟”)首次“双随机、一公开”交叉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在醴陵召开。次日,执法检查开始,为期3天。

醴陵市、浏阳市、上栗县和万载县是全国烟花爆竹产业的集聚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77%,产量占全国的85%以上。去年9月,四县市“抱团”,成立“F4产业联盟”,建立安全监管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同心同向同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根据四方签订的《湘赣边烟花爆竹重点县市安全监管协作(F4产业联盟)协议》,明确要建立烟花爆竹联合交叉执法检查机制、联合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长效机制、烟花爆竹安全生产“黑名单”管理联合惩戒机制等。

“醴陵的人员去上栗‘打非’、万载的安监队伍到浏阳检查,这在原来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成为现实。”醴陵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立“F4产业联盟”,意味着可跨域执法,将有利于提升湘赣边烟花爆竹产业安全管理水平。

今年的“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从浏阳、醴陵、上栗、万载四县(市)抽调人员组成执法组,主要围绕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企业原材料存储安全管理等情况;企业是否存在转包、分包,超员、超量、超许可范围、改变工房用途、改变工艺流程等行为;以及多股东企业、“一证多厂”

企业是否按要求整治到位等方面展开。每个县(市)随机挑选企业数量不少于6家,立案数原则上不少于2家。对检查发现的隐患问题特别是重大隐患、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整改意见及执法建议,交办属地监管部门督办落实。

截至目前,“F4产业联盟”共开展随机跨域联合执法200余次,区域内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在社会治理方面,醴陵市探索建立跨区域警务协作机制和安全生产联动机制,与15个县(市、区)共同签署县域警务协作会议备忘录,累计破获各类案件30余起,查处违法违规生产10余件,调处社会矛盾纠纷60余起。

为湘赣两地百姓带来更多福祉,醴陵积极推动湘赣边政务服务一体化,打破地域阻隔和信息壁垒,落实“跨省通办”事项清单、设置服务窗口、强化数字支撑,共同打造公平有序的区域政务环境,让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到一个窗、办多地事”。

【关键词】联通

——50余条国、省、县、乡道路与湘赣边区联结互通

去年6月30日10时20分,汽笛的鸣响之后,由红色火车头拖着5节绿皮车厢的K9036次列车,从株洲火车站开往炎陵。

时隔5年,1800余个日夜等待和呼唤之后,醴茶铁路客运线正式复开。

早在1969年,湖南省提出修建湘东铁路(后称醴茶铁路),1970年9月即成立湘东铁路修建指挥部,醴陵、浏阳、安仁等6县12万民兵,按部队编制投入铁路建设会战。他们夜以继日,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完成了建设任务。

1973年1月11日,醴茶铁路正式通车。它从浙赣线醴陵站东端接轨,向南途经泗汾、攸县、茶陵等10站,全长约128公里。

2015年7月1日,热闹了近42载的铁轨,因种种原因,醴茶铁路客运停开。此后,呼吁恢复醴茶铁路客运运营的声音,持续不断,并最终获得肯定回复。

2019年12月以来,广铁集团、醴陵市、攸县等地方政府利用全省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有利契机,启动醴茶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和设施升级改造,期间“路地”双方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克服全线全时段封闭施工、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等困难,为醴茶铁路具备开通客运列车条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好消息不止于此。今年6月18日,全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专线——韶山至井冈山红色专列开通运营,全长354公里,串起湘潭市、株洲市、吉安市3座城市,途经湖南韶山市、湘乡市、湘潭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和江西永新县、井冈山市9个县(市),醴陵更好地融入湘赣边融合发展大势。

不止有铁路。经过多年接续奋斗,醴陵交通经历了跨越式的大发展,先后建成提质东城大道、莲株高速等12条跨区域道路,实现50余条国、省、县、乡道路与湘赣边区联结互通,“老表”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正在缩短。

目前,渌江航道综合开发、106国道升级改造、东富工业园与湘东工业园连接公路、天然气管网联通等项目,正在有力推进。

未来,醴陵市还将加快推动天然气管网互联互通,协调推进萍乡市对接醴陵市天然气管网,实现区域内天然气供应同质同价,有效推动湘赣边地区能源供应良性发展。

【关键词】联合

——与湘东区签订园区共建框架协议,与浏阳等7个县(市、区)共建“湘赣红”品牌

近年来,醴陵市紧扣陶瓷、烟花、服饰等优势产业,不断开发新产品新类别,大力发展“陶瓷烟花+旅游”“陶瓷烟花+会展”“陶瓷+电商”“陶瓷+物流”“陶瓷+茶”等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典范、新引擎,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培育壮大玻璃、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产业,为湘赣边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展现了中心城市的姿态。

与此同时,醴陵市还将自身发展向更大的经济圈融入。2019年5月,醴陵与萍乡湘东区签署《醴陵市与湘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在产业经贸、基础设施、文化旅游、生态环境联治、金融合作、科技创新、重大开放性平台合作、乡村振兴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推进机制,构建联动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不断增强醴陵市与湘东区自我发展能力,为湘赣两省在更大区域、更宽领域深化合作提供示范,积累经验。

围绕主导产业,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醴陵做好“联”字文章。

——联合浏阳、上栗、万载协同推进花炮自动化生产示范区建设,花炮产业机械化应用率达80%以上。今年4月1日,四县市共同成立湘赣边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委员会,将打破区域壁垒,强化区域协同发展,构建共治共管、同频共振的行业自律共同体,实现资源共享和战略结盟,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支持醴陵、景德镇两地艺术瓷企业深化研产销合作,文创陶瓷产品年销售额达8000万元;

——与浏阳等7个县(市、区)共建“湘赣红”品牌,醴陵有6家企业共8个产品入选。

【关键词】联创

——与13个县(市、区)联合打造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

红色湘赣,薪火相传。近年来,湖南和江西两省以红色为“魂”,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红色旅游合作发展取得新突破。

去年7月至11月,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举行,醴陵与浏阳、万载、上栗等13个县(市、区)联合打造的湘赣边红色旅游环线受追捧。该线路涵盖50余处红色景点、40余处国保单位,吸引了市民扶老携幼,到红色旅游景区缅怀革命先烈,接受红色文化熏陶。

三湘风物天下秀,古今名士醴陵多。醴陵英才辈出,红色文化代代相传,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是湘赣边开展红色旅游不可绕开的地方。“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红色经典线”、《湖南红色旅游地图》推介的12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醴陵均位列其中。该市连续4年在湘赣边区域范围内举办了乡村文化旅游节,每一年乡村旅游节吸引湘赣两省游客近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还联合举办了湘赣边红色文化陶瓷体验之旅、桃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20余场,吸引游客100余万人次。

去年,湘赣边界醴陵市、安仁县等24个县(市、区)齐聚一堂,共同签署红色教育培训合作框架协议,致力打造湘赣两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现已累计开展红色教育培训10余期1万余人次。

“两山铁路”开通,李立三故居、左家老屋等4处红色景点入选全省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推荐名单,醴陵发展红色旅游正当其时,该市将加快推进红色景点旅游配套建设,完善业态布局,重点策划好“毛主席考察农民运动”红色旅游线路,打造醴陵红色将军故里游、工农运动主题游等市内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出湘赣边工农运动主题游、大湘东红色经典游等区域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力用好用活红色资源。

春华秋实喜收获,鼓劲扬帆再远航。肩负建设成为湘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时代重任,醴陵市牢记初心使命,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契机,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踏踏实实,稳打稳扎,久久为功,为互联互通的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共建共享的示范之区越来越“有型”贡献力量。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醴陵市委宣传部提供

2021-07-01

00:00:00:0策划/曾敏

尹二荣

执行/刘毅

廖建翔

陆杏聪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醴陵风度”155340902与“老表”携手

与时代同行

与发展共进

/enpproperty-->2021-07-01

00:00:00:0策划/曾敏

尹二荣

执行/刘毅

廖建翔

陆杏聪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醴陵风度”15534090c1553409.html2与“老表”携手

与时代同行

与发展共进

/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