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敞开湘赣边合作“东大门”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廖喜张

通讯员/蒋卫东

徐熠

“江西老表!”“湖南老表!”

一声声“老表”互称,喊出了山水相依、血脉相连、人文相亲。

我国正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正在加快孕育新的发展动能。比邻而居的湘赣边区域,携手合作、协调发展正当其时。

近年来,湘赣两省共同推进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位于湘东地区的株洲市,有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4个县市与赣西的吉安市、萍乡市接壤,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名副其实的“主阵地”、“主战场”。

大势已起,潮涌而来。在奋力担当践行“三高四新”战略、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中,株洲市正努力当好“主攻手”,敞开“东大门”。

因势而谋,践行大战略

从明代江西填湖广的血脉相连,到革命年代的生死相依,再到和平建设时期的守望相助,无论时代怎么变迁,湘赣两省之间感情上的袍泽之谊、工作上的相互支持、经贸上的携手合作,始终未曾改变。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湘赣省际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给湘赣边区域合作带来巨大的发展契机。

独行快,众行远。这已成为两省的共识。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关键在于打通内外循环。同是中部地区重要省份,同为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员,同属革命老区,两省经济历史发展环境相似,携手抱团发展,促进优势互补,打通内外循环,空间广阔,大有可为。

时间的轴线,既浸润着发展的脉动,也见证了合作的努力。仅两年多时间,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就已跃然进入极速“新赛道”。

我们欣喜地看到:2019年5月,两省建立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构建起省长会晤、部门协商、市县联动的多层次常态化合作机制,力推重点事项落实。2020年7月,《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公布……

两省高层之间更是互访频频,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按下“快进键”。去年9月11日,江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省委副书记、省长易炼红率团来湘考察。今年5月6日至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率团赴江西考察。

地处湘东地区的株洲市,与江西等多个县(市)区接壤,素有湖南“东大门”之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湘赣边界合作,株洲更是当仁不让。

铺开这些年来湘东大地的发展画卷,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株洲既是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主战场”,也是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同时,更是湘赣边区域合作的“主战场”。

多个“主战场”的重叠,更需要株洲主动作为、破浪前行。积极主动落实省委、省政府既定战略,株洲率先推开全省的“东大门”。

“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株洲市委、市政府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因势而谋,抢抓机遇,根据《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出台株洲市落实工作方案,全面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助推绘就合作发展的壮美画卷。

置身“主战场”,当好“主力军”。株洲市主动加强与江西的对接,共同确定重点工作,制定详细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积极探索省际交界地区协调发展新模式和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路越走越宽,门越敞越开。

应势而动,推动大合作

6月9日,市委书记曹慧泉率市党政代表团赴江西省吉安市考察,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全方位对接,在交通设施互联互通、红色文旅资源共享、乡村振兴互学共促等方面深化合作,携手共绘湘赣边区域合作的新画卷。

近两年来,我市与江西省的萍乡、吉安等地互动频繁,渐成常态,湘赣边合作驶入快车道。

2019年5月,萍乡市党政代表团到株洲考察。4个月后,株洲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赴萍乡市考察并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去年12月底,吉安、萍乡两市政府代表团受邀来株,就推进湘赣边合作相关工作开展对接。

湘东,赣西,开放的大门正在合力打开——

建立机制,协同行动。签订《关于深化株洲萍乡两市合作的工作机制》《关于深化株洲萍乡两市合作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进交通共建、产业协同、环境共治、文旅合作等领域工作。

县域合作,紧锣密鼓。醴陵市、湘东区签订了《湘赣边区域合作产业园框架协议》;醴陵市、浏阳市、上栗县、万载县四地联合签订了《湘赣边烟花爆竹重点县(市)安全监管协作(F4产业联盟)协议》;炎陵县与江西省井冈山市、遂川县签订了《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框架协议》。

区域合作大幕启,浩荡春风扑面来——

为合作“铺路”。醴茶铁路正式恢复客运;莲株高速、东城大道、东富大道等建成通车,茶陵至常宁、桂东至遂川、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项目顺利启动;渌水航道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助产业相融。醴陵东富工业园加强与萍乡电瓷产业园的合作,携手打造世界级电瓷产业园;醴陵、上栗等县市签订协作协议,助推烟花产业融合发展;连续四年举办以“情系湘赣、振兴乡村”为主题的人才集训营活动,先后集训各类人才和返乡创业者等610多人,辐射带动湘赣边区共计7.5万多户群众增收致富。

护绿水生态。“一江碧水映白云,悠悠渌水泛清波”。渌水从罗霄山脉北麓流出,一路奔西,经上栗、安源、醴陵、渌口,汇入湘江。如何守护好这一江碧水?沿线各县市区常态化开展跨省河流流域保护,渌江河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水质得到明显提升。

重民生普惠。株洲强化与萍乡医保领域合作,双方实现异地就医定点医院共计85家。共同搭建社保服务平台,实现株萍两地不同入口同源办理,社保关系转移手续即时办理。

应势而动,从星星点点到系统统筹,从小方向到全方位,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全面升级,全面深化合作势头已起。

顺势而为,擦亮大品牌

湖南和江西同为红色热土。湘赣边是湘赣革命根据地与湘赣两省交界地区重叠地带,是红色政权、革命军队和“第一军规”的重要策源地和发祥地,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等重要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该区域。这里红色文化交织,红色景点跨省连片,区域合作空间巨大。

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涉及我省10县市,株洲南四县市与江西吉安市、萍乡市的一些县市区接壤,均在规划范围内,红色资源非常丰富。

在区域合作的浪潮中,株洲努力寻找自己的坐标。6月11日,市委常委会会议强调,要进一步擦亮“湘赣边红色专列”“湘赣红”以及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等红色IP品牌,争取更多项目列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笼子。

以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株洲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聚焦品牌打造,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加速。

——擦亮“湘赣边红色专列”品牌。依托醴茶铁路沿线红色经典、红色元素,创新将湘赣边红色专列打造成“湘赣边红色专列党史学习教育车厢课堂”。短短3个月时间,湘赣边红色专列已成功开行42趟,接待省内外近15000名党员。以红色专列为支撑,红色旅游和特色产业有了新的载体和更好的延伸路径,必将一路绽放传承的花朵,满地结出发展的果实。

——擦亮“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积极与吉安、萍乡两市沟通协调,制定《“湘赣红”区域公用品牌三市共建方案》,积极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共推乡村振兴。2020年两省第一批授权企业,株洲市有28家,占比为49.1%。株洲本地特色的农产品,正在源源不断地走出大山……

——擦亮“湘赣边”红色生态旅游品牌。加快构建以韶山至井冈山铁路为主轴的红色文化旅游精品路线,打造毛主席重上井冈山红色IP,推出“红色记忆”旅游等4条跨省旅游线路,积极参与举办“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节”,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加入湘赣边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共同体;醴陵市红色文化陶瓷体验之旅、攸县酒仙湖油桐花节、茶陵县油菜花节、炎陵县桃花节、杜鹃花节等,成为湘赣边的旅游盛会。

越是开门纳客,越是人气盈门。

醴陵市以红色为“魂”推进湘赣边合作示范区建设,吸引了越来越多江西游客前来。

醴陵市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廖志高介绍,

醴陵连续4年在湘赣边区域范围内举办了乡村文化旅游节。每次乡村旅游节吸引游客近5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近千万元

炎陵县鹿原镇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所在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祈福的圣地。该镇党委副书记刘海平说,近年来和井冈山片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既能带来更多的游客,也能把本地的特色产品带出去。”

乘势而上,促进大发展

6月15日,炎陵高新区与江西省莲花工业园签订湘赣边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合作协议,进一步锻造产业链特色长板、补齐供应链畅通短板。

炎陵高新区依托全康科技、国声声学、欧科亿等行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积极推动招商引资、产业链协作、人才交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的跨区域合作。目前,已启动与江西省莲花县的合作,签订产业转型升级振兴合作协议,建成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工厂1个。

在产业互联互通的大背景下,“单打独斗”的发展思路已不可行,打破制约创新资源要素自由流通和配置的地理边界,以跨区域融通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合作开启了两省产业链建设合作新模式。

以观念的更新来引领开新局,以大胸襟谋划大格局,以大担当融入大战略。湘赣边区域合作大旗迎风招展,株洲市乘势而上,全力向前“犇跑”。

如何进一步做好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这篇文章?按照国、省战略部署,株洲市“跳出株洲看株洲”,以更高视野谋划“株洲方案”。

脚踏红色大地,肩扛发展使命。在近日下发的《株洲市落实<湖南省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工作方案》中,株洲市部署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全面深化与萍乡、吉安等江西地市的合作,形成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根据安排,株洲市将从推动醴陵湘东园区共建、推动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推进烟花爆竹产业健康发展、推广湘赣边“初心源”文旅一卡通、开展“湘赣红”品牌共建行动等10个重点领域,与萍乡、吉安两市深度“携手”。

同时,以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株洲市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红色文化旅游提升、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示范等十大重点工程,推动100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1600多亿元

与邻共舞,开放共赢。随着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互联互通的开放之路将越走越宽广,共建共享的示范之区将越来越“有型”,老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越来越“丰盈”。

2021-06-18

00:00:00:0——

株洲市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纪实155218902敞开湘赣边合作“东大门”/enpproperty-->2021-06-18

00:00:00:0——

株洲市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工作纪实15521890c1552189.html2敞开湘赣边合作“东大门”/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