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险峻,地形复杂,享有“中国革命摇篮”的美誉。1927年10月,毛主席率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领导创建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成功道路,成为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光辉起点。
1965年5月,时隔三十八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时感慨万千:“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每次来缅怀革命先烈,思想都受到洗礼,心灵都产生触动。回想过去那段峥嵘岁月,我们要向革命先烈表示崇高的敬意,我们永远怀念他们、牢记他们,传承好他们的红色基因。”
巧合的是,毛主席两次上井冈山,株洲都是重要的地理节点。正值“两山”铁路开通之际,让我们重温毛主席在株洲的足迹,感受伟人的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毛主席在株洲的红色印迹
1927年9月,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失利后,起义前敌委员会在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退往湘南。起义部队沿江西西部南下,经过“三湾改编”,在茅坪设立后方留守处后,毛主席率领工农革命军继续南下,中途没有作长时间休整,直至10月13日到达酃县(今炎陵县)水口,进行了将近10天的休整才停止南下的步伐。毛主席从几张报纸上看到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州、汕头失败,下落不明的消息,同时还因为湘敌强大,群众尚未发动起来;余洒度、苏先俊脱离了工农革命军等原因,于是毛主席彻底放弃往湘南发展的想法,“就地打主意”,坚定了在井冈山建立武装割据的决心。
在水口作出上井冈山的决策之后,毛主席同时进行了具体部署。一路由自己率主力部队经酃县下村到遂川县大汾上井冈山与王佐会合;一路由宛希先率领一营两个连攻打茶陵县城,掩护主力部队转移,而后上井冈山与主力会合,史称水口分兵。10月27日,毛主席率军到达茨坪,把红旗插上了井冈山。水口分兵的决策,使弱小的工农革命军在短时期内找到了立足之地,避免遭遇强敌而致失败。
实际上,毛主席在株洲的红色印迹远不止水口分兵,秋收起义前后,毛主席在株洲围绕党的建设、人民军队建设、红色政权建设、土地革命、革命道路探索等诸多方面,在株洲地区进行了极其艰辛、全面而有效的探索。众多发生在株洲的重大历史事件,在党史、军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醴陵考察农民运动
1927年1月27至2月4日,毛主席从长沙出发,乘坐火车,来到醴陵县城、南一区一乡东富寺、北二区龙凤庵、渌口等地考察农民运动。先后召开县党支部、县农协、县总工会等群团组织负责人汇报会,以及区乡农协干部座谈会、知名人士座谈会等,发表题为“北伐战争后的形势和农民运动的任务与方法”长篇演说,考察县党部、县总工会、城区农协,观看工人纠察队武装操练,接触并了解育婴堂的残疾儿童与流浪乞丐的情况等。毛主席还冒着鹅毛大雪,深入农村实地考察。毛主席在调查中充分走群众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为后来敢为人先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株洲部署秋收起义
醴陵、株洲镇是毛主席发动秋收起义的重要地区、重要战场之一。1927年8月底,时任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毛主席在前往安源途中经停株洲,并部署秋收暴动。具体安排了四项任务:第一,攻打团防局,夺取枪支弹药。第二,占领火车站,组织宣传队,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扩大政治影响。第三,炸毁白石港铁桥,破坏株洲至易家湾、株洲至白关铺的铁路,防止敌军利用铁路调兵增援。第四,配合安源、醴陵暴动队伍会攻长沙。一大批株洲工人、农民投身秋收起义,成为秋收起义的重要力量。
主持水口连队建党
虽然“三湾改编”时决定将支部建在连上,但因急于行军未能实施。1927年10月15日晚,毛主席在水口叶家祠楼上亲自主持我军历史上的首次连队建党活动,陈士榘、赖毅、刘炎、李恒、欧阳健、鄢辉6名工农出身的战士宣誓入党。不久,各连普遍建立了党支部,也举行了类似入党宣誓仪式。水口连队建党,是“党指挥枪”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上的伟大创举,它确立了党在军队中的核心领导,成为人民军队打不烂、拖不垮的坚强堡垒。正如毛主席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所说:“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指示建立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记载了毛主席的一段话:“自1927年11月中国的第一个苏维埃在湖南东南部茶陵成立以来,还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穿过那道长城,再回来报道他的经历。”这里说的“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就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建政的开篇之作。
回溯烽火年代,1927年11月18日,毛主席指示工农革命军二次攻打茶陵,茶陵县城再次被攻克。但进城之后,团长陈皓却不想做群众工作,仍按旧政府的样子升堂办案、纳税完粮。更严重的是,他与自己的一小伙人还凭借手中权力大吃大喝,搜刮钱财。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便立即回信:由部队派人是不对的,不能按国民党那一套办。要成立工农兵政府。靠商会派款子是不对的,要做群众工作,发动群众打土豪筹款子,要保护商店、保护邮局、保护学校、保护医院,等等。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和士兵委员会分别选出谭震林、李炳荣、陈士榘为各自的代表,组织工农兵代表会议,谭震林被推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主席。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设立了民政、财经、青工、妇女等部门,组织工作队深入全县各地开展革命斗争,积极配合工农革命军作战。
“红色政权理论,源于井冈茶陵”。茶陵县工农兵政府作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建立的第一个红色政权,是毛主席在井冈山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初始标志,为毛泽东思想的红色政权理论初步形成和开辟井冈山道路提供了实践经验。
实施湖口肃反
1927年12月底,工农革命军第一团团长陈皓欲去桂东投降国民党十三军方鼎英。部队撤离茶陵湖口不久,毛主席及时赶到,揭穿了陈皓一伙的叛变阴谋,宣布将团长陈皓一伙逮捕,然后把部队带回井冈山。这一事件,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肃反”,史称“湖口挽澜”。毛主席对叛徒陈皓等人的处决,挽救了艰难初创中的工农革命军,使年轻的工农革命军又经受了一次严峻考验,部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茶陵籍开国中将谭家述曾回忆说:“我工农革命军通过‘三湾改编’以后,当时仅有两个营的兵力,极大部分都到了茶陵,如果不是毛主席及时赶上部队,让叛徒的阴谋得逞了,那我们的革命还会要走一段弯路。”
明确人民军队“三大任务”
1927年12月29日,工农革命军攻打茶陵归来,在宁冈县砻市沙洲上召开大会,毛主席总结茶陵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明确颁布了具有战略意义和全局意义的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三大任务”的颁布,明确了军队政治与军事的关系,为人民军队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是政治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三大任务”在各个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三位一体的任务,一直贯穿了人民军队战斗、建设、发展的全过程。
主持中村授课
1928年3月20日,毛主席在酃县中村对工农革命军进行了一周左右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次政治课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军队中的第一次集中政治教育,为工农革命军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后经过不断探索,毛主席成功地解决了如何把处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的党建设成为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这一重大问题,探索了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奥秘,初步形成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思想。
胜利实现朱毛会师
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28年4月20日前后,毛泽东在酃县与朱德初次晤面。”《朱德年谱》记载:“在酃县十都和毛泽东会面。”4月下旬,朱毛第一次在炎陵十都万寿宫会面,两方面部队在酃县会合后,先后奔赴宁冈,于5月4日,在砻市召开会师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成立大会。朱毛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壮大了井冈山的革命武装力量,对巩固扩大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领导中村插牌分田
1928年3月24日,毛主席在酃县中村周南学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开展土地分配的问题,与会代表一致推举毛主席担任分田“总监”。分田首先在道任村试点。这一分田方法,当时群众叫做“插牌分田”)。道任村试点结束后,其他村也照此方法,全部分配了土地。中村插牌分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的第一次土地分配,是武装斗争、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三者有机结合的建设根据地的尝试,为以后桂东沙田的土地分配和《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依据。
主持株洲会议,实施株洲转兵
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根据中央指示二打长沙受挫,于9月13日转移到株洲,并在中正街(今解放街)的恒和药号(后改称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总前委扩大会议——株洲会议。会议的主题是具体研究、部署红一方面军撤长沙之围后的行动方针,亦即解决“今后还打不打长沙这样的大城市”和“红军往哪里撤如何撤”等主要问题。会议通过激烈的争论和毛主席、朱德等人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总结了攻打长沙的经验教训,决定迅速转到吉安、南昌之间的赣西广大农村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并发布了《红一方面军攻取吉安的命令》。第二天,红一方面军分八路纵队,回师江西。株洲会议(又称株洲转兵),从实际行动上抵制了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为以后反对“立三路线”的错误迈出了第一步,开袁州会议、峡江会议、罗坊会议的先声,从此红一方面军放弃攻打大城市,一心一意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为后来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以及粉碎敌人发动的第一次反革命“围剿”作了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准备。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说:“9月13日下午8点钟,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
重上井冈山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
1965年4月上旬
,毛主席计划重上井冈山。此后,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为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作准备。4月下旬,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公安部副部长汪东兴与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华国锋来到茶陵,对毛主席上井冈山的路线进行探查和选择。4月29日,毛主席从武汉到长沙,住九所20多天,决定上井冈山。
5月21日上午,毛主席乘坐专列从长沙出发,经株洲市抵达醴陵阳三石车站。后换乘轿车,途经攸县,于下午4时许抵达茶陵县委办公楼前。毛主席下车后,在汪东兴、张平化的陪同下进入常委楼。经张平化的介绍,毛主席亲切地同县委副书记李颖握手,
然后进入已安排好的县委常委楼25号房间。下午6时就餐后,在院内花间小径漫步。陪同他的有张平化、李颖等。毛主席一边散步一边低吟解缙的《夜泊茶陵》:“秋风淅沥秋江上,人自思乡月自明”,并对张平化说:“我们也是夜泊茶陵,不过,我们不‘思故乡’‘思井冈’!”
当走到一处竹林旁边时,他停下来,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边的同志说:“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啊,现在不同了,旧貌变新颜了。”夜幕降临,毛主席回到卧室。张平化、李颖等想让毛主席休息。但毛主席提出要看《茶陵县志》。李颖随即派人从县档案馆取来清同治版《茶陵州志》线装本8册,呈毛主席阅看。是夜,毛主席的卧室灯光明亮,他一直伏案到次日凌晨3点多钟。
22日清晨,李颖找到张平化和汪东兴,说出茶陵县委领导想见毛主席的迫切心情。张平化认为毛主席在一座县城住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表示极力支持茶陵县委的要求。汪东兴向毛主席报告后,毛主席立即说:“当然要见嘛。路过一次茶陵不容易。三十八年前到茶陵时很狼狈,那时我们秋收起义队伍一部分被敌人追赶,一部分被敌人堵截,到茶陵吃住都困难,这一次可完全不一样了。”上午10时许,毛主席从常委楼刚一出现,大家就热烈鼓掌,频频向毛主席致敬,主席微笑着向大家招手致意。毛主席在汪东兴和张平化的陪同下,坐在常委楼前排照相的第一排中间的凳子上。合影后,毛主席微笑着和大家挥手告别,乘车缓缓离开茶陵县城,向江西永新进发,经宁冈上井冈山。
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以无与伦比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超智慧、巨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发出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时代最强音。此后,毛主席写下两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篇——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念奴娇·井冈山》:参天万木,千百里,飞上南天奇岳。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五井碑前,黄洋界上,车子飞如跃。江山如画,古代曾云海绿。弹指三十八年,人间变了,似天渊翻覆。犹记当时烽火里,九死一生如昨。独有豪情,天际悬明月,风雷磅礴。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
毛主席“千里来寻故地”,在茶陵县委院内小住一天,阅读《茶陵州志》,回忆在茶陵革命斗争的往事,肯定茶陵人民在革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接见并与部分干部合影,这是老区人民的光荣,具有非同寻常的历史意义。他对基层干部的关爱,朴素的生活作风,平易近人的美德,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永远值得茶陵人民追忆和学习。为此,茶陵县委在毛主席住宿之地布置了“毛泽东主席在茶陵住室”陈列,以示纪念。
奋勇攀登“三高四新”新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要求“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毛主席领导锻造的“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株洲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株洲由解放初期只有7000人的小镇,发展成为新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都有株洲的付出和贡献。株洲与全国一样,伟人的憧憬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从韶山到井冈山,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毛主席带领人民走出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正值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湖南开通的株洲红色专列和韶山至井冈山的“两山”铁路,几乎就是毛主席重上井冈山之路。重温毛主席在株洲的伟大革命实践,接受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育,就要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新的起点上把革命先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湖南考察,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株洲作为长株潭核心增长极的重要一极,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要聚集地,责无旁贷、全力以赴。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攻坚韧劲,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大力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努力做好“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这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中体现新担当、彰显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2021-06-18
00:00:00:0155219202毛主席在株洲的峥嵘岁月/enpproperty-->2021-06-18
00:00:00:015521920c1552192.html2毛主席在株洲的峥嵘岁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