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肖捷
胡乐
通讯员/唐珺泽
秦蓁
近日,一条荷塘抗疫MV《荷塘月色:夜空中最亮的星》在网上引起热议,一天时间播放量达到50万,全体荷塘人星夜兼程、在抗疫路上奋斗的故事收获了满满的感动。
7月30日起,株洲疫情防控升级,荷塘区全员进行核酸检测。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这十多天里,一个又一个荷塘人挺身而出,他们中有医务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退伍军人、机关干部……他们或顶着高温酷暑,穿着厚厚防护服,汗流浃背;他们或拖着疲惫身体,通宵达旦,坚守岗位;他们累了席地而卧、饿了吃点面包充饥。
嘶哑的声音、布满血丝的双眼、汗湿的衣服,他们披星戴月,用汗水诠释责任和担当,成为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深夜守护着我们和这座城市,向他们致敬!
0:00
东湖公园西广场,城管队员执着坚守
凌晨12点,日历又翻过一页,夜空中星子轻轻地闪烁着,和城市的灯光相应。在荷塘区东湖公园西广场核酸检测点,依然还有一群忙碌的人。
“今天做完了,明天早一点来排队吧。”几名城管队员一边向前来询问的合泰居民解释,一边准备整队回家。
合泰地区常住人口超过2万人,是全株洲外来务工人员最多,流动人口最多,人流最繁杂的地区。
为了完成这一人流密集区域的防疫任务,仅荷塘区城管大队就派驻了50多名城管队员,与医护人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公安、志愿者等组成百余人的核酸检测队伍。从8月2日开始,他们每天下午四点开始组织辖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常常需要忙碌到凌晨两点多才能结束。荷塘区城管大队副大队长李动奇说,“3天我们这个点做了一万五千多份核酸,差不多是全街道四分之一的量。”
“大家注意保持秩序,间隔尽量保持一米以上,带好口罩!”这句话,每个城管队员一天不知道喊过多少次,握在手中的电喇叭电量耗尽了,就扯着嗓子嘶吼。长时间的户外值守,所有人的衣服湿了又干,腿都快伸不直,但第二天仍会一个不落地到场集合。
“此刻正是抗疫关键时刻,本人作为一名党员,特此请战,望组织予以批准!”
患有糖尿病刚出院的区城管大队治违中队队员王文涵主动请战,带着胰岛素奔赴抗疫最前线;心脏植入三个支架的城管大队副中队长贾翼湘仍值守在核酸检测一线……
截至8月8日24时,荷塘区累计完成核酸采样684178份,在一线坚守的荷塘人不知凡几。
1:00
荷塘区政府,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人员挑灯夜战
凌晨1点,街道上已少有人走动,可荷塘区政府大楼里半数窗口灯光还亮着,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人员电话不停,他们正在等待全区每一个核酸检测点传来的最新数据,整理汇总后归口上报,并根据每天的防疫工作进展变化,将全市、全区最新的部署统筹安排至每一个工作组和每一个镇、街道。
“如果说区领导小组是荷塘防疫工作的大脑,那么我们就是荷塘防疫的中枢细胞,一边对接12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小组,一边联系协调全区每一级每一个单位的工作。”荷塘区政府办副主任苏轩这样形容自己。7月29日起,他从没在晚上12点前下过班,最忙碌的时候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能换班休息,办公室的沙发就是他的“行军床”。“每天只能睡四个小时,作息都变了”他苦笑了一下,“最近还算好,我记得7月29号那天,方书记夜里2点在市里开完会,3点半回区里和罗区长一起接着开,我负责通知全区各级负责人,一个个打电话临时把人从床上挖起来,全区都在通宵熬夜。”
一轮又一轮的紧急会议,桌面上堆成山的文件,不停作响的手机,苏轩等人这一夜的工作此时才刚开了个头。
2:00
金科大厦
疾控人忘我投入
凌晨2点,城市早已沉睡,位于金科大厦的荷塘区疾控中心门口,一名工作人员刚从救护车上下来,刚刚脱下防护服,衣服又被汗水打湿了一遍。
楼上,灯火通明,疾控中心各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都还在忙碌着,34名荷塘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已经近十天没有回过家了。流调、消杀、核酸检测、防疫培训和指导,自接到抗疫指令起,他们就迅速进入了“战时”状态,每一个环节都人员紧张,没有人轮替,总是处在高感染风险的他们只能咬着牙坚守,以办公室为家。
荷塘区疾控中心检验股科员周文娟因自己工作繁忙,不放心将女儿一人留在家中,她将女儿暂时安置在金科大厦门卫处,准备工作完后接女儿回家,但在酒店采完样进入电梯后,由于连续高强度的工作和多日高温,她忽然腿软倒下,可想要接女儿回家的这股信念支撑着她在电梯停下后爬出电梯,她说:“我的女儿还在门卫那等我。”
“可能是路过中风险地区或者阳性病人走过的地方,省里收集到你的行程后,码就变黄了。”时至半夜,24小时开通的应急值班电话仍一刻不停地响着,这些天来,咨询各种问题的居民几乎将这条电话线打爆了,值班的小姑娘一遍遍地耐心地回复安抚居民的情绪,告诉他们各种情况该如何应对,几乎找不到合眼的时间。
疫情期间,流调工作小组作为一支特殊小分队,是整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承担着身心压力巨大的高强度工作。流调要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赛跑,才能“围追堵截”,斩断疫情传播链条。有时晚上一个电话打过来,工作人员就会立刻穿上全套装备,到达现场进行流调和采样。他们的一身装备密不透风,几个小时穿下来,连口水都不敢喝,但从没有人因此而抱怨。
因为每天第一轮的核酸检测结果都在晚上出炉,负责流调工作的荷塘区疾控中心副主任周婷等人,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长期严重的睡眠不足,还导致食欲不振,她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和人说话的时候气力也有些不足。
“我们每一例重点监控对象的初次流调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我们会通过公安协查等各种手段,用手机定位、手机支付信息等数据帮助调查对象回忆行程,详细了解其14天内的活动轨迹、个人信息、家庭关系等内容,然后通过多方信息交叉比对,得出详细行踪报告,为快速发现传染源遏制疫情的发展提供依据。”周婷告诉记者,“总是在夜里调查确实比较磨人,半夜接到流调电话也容易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这个时候很考验我们的沟通技巧,如果效果实在不好,我们就要立刻上门面对面沟通。”
在与区疾控中心共同作战的区公安分局疫情防控流调工作小组中,为了确保每日数据清零,大部分民警一天工作20个小时左右,每天处理着上万条信息和表格,电脑、手机成了他们最亲密的“伙伴”,饿了靠方便面、饼干、面包充饥,累了就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一下,几乎没时间从椅子上站起来。
3:00
集中隔离点,值守人员温情守护
凌晨3点,星星布满了夜空,位于荷塘区桂花街道的新华都主题酒店外立起了隔离墙,里面静悄悄的,这里一共住了44名隔离人员,其中有27个大人,17个孩子,是荷塘区所有集中隔离点中孩子比例最高的一个。
在这里,还有12名工作人员冒着极高的风险,24小时看护与陪伴着他们,每日与病毒面对面,在抗疫战场上默默奋战,为整座城市的平安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我们局男的本来就不多,绝大部分男同事都过来了,”因为集中隔离点里的每一个隔离人员是否确诊新冠肺炎都是未知数,荷塘区财政局副局长谭琦等人自从进入这里,已经近10天没有回过家,甚至没有踏出过酒店半步。
谭琦说,“我们负责隔离人员的接收和转运,每天的一次核酸检测,两次体温检测,一日三餐,酒店清洁,垃圾装箱,还要通过微信交流安抚他们的情绪,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要求,现在我已经属于次密接人员,为了家人的安全,我会一直待在这里,直到疫情结束。”
目前,荷塘区所有集中隔离点每天要产生3吨左右的垃圾,环卫工人刘利和他的搭档主动站出来,开着垃圾收运车,转运了全区集中隔离点工作人员的生活垃圾。
“问我怕不怕?谁不怕?”刘利说,“我现在每天都是在办公室凑合睡下,一是忙不赢,二是我不敢回去啊,我怕我一不小心感染了传染给家里人。但我是一名环卫工人,这里有垃圾,我就要来收的。”
疫情无情,却吓不倒、打不垮荷塘人。在这里,隔离人员与值守人员之间,隔着看不清面容的防护服,但心却紧紧连接在一起。
“刚才开门丢垃圾遇到他们了,我第一反应想说谢谢,但还是关上了门,怕一开口传播了病毒给他们。真的应该好好感谢他们,我们回不去他们就也不回家,相信我们能一起加油,打败病毒,安全回家。”有隔离对象在集中隔离点微信群里说。
“有一天我们收到了快递送来一大束向日葵,是隔离人员特意给我们定的。酒店门口还曾经有不知名热心市民送来生活物资,送完后一转身人就不见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我们绝不辜负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谭琦说。
4:00
封闭管理小区,社区工作者依旧忙碌
凌晨4点,夜已深了,在东部美的城小区,这里大部分居民都已经入睡,门口值守的物业、采样的医护人员、巡逻的社区干部们仍强打着精神继续手头的工作。
因疫情防控需要,7月31日起,东部美的城小区进行了封闭管理,其中23栋居民楼更是被划为了中风险区域。这个居住着8000多人的大型小区里,每隔离管理一天,都会发生无数大事小情。
“现在我最怕半夜三四点接到电话,铃声一响,我的心就会马上提起来。”阳光里社区书记杨菠一边准备着第二天的核酸检测工作,一边说道,“小区里有2个需要透析的病人,有天半夜就遇到一位被隔离的老人急病需要紧急手术,还有2个孕妇,其中一个孕妇昨天刚刚生了孩子。”
此时,同样不能闲着的小区物业客服主管张骁身兼数职,从协助门岗测温、张贴防疫标语、参与小区全方位消杀到快递代取、送菜上门等为隔离业主提供服务,连续90余小时持续在岗。从早到晚,她的手机几乎从未停过。她说,“我每天都准备了两块充电宝,保证24小时服务小区居民,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为疫情防控做的一点贡献。”
疫情被隔离了,关爱没有。杨菠、张骁等防疫人员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小区居民的感激和支持。“每次看到他们全副武装给我们送菜、帮我们取快递,还来关心我们每天的生活,就会觉得很安心,疫情当前,我们没被落下,我们不孤独。”一名正在居家隔离的美的城居民说道。
5:00
荷塘区出城卡口,“守门人”严防疫情外溢
凌晨5点,天边曙光临近,星河变得稀疏,有些星星已消失,有些已暗淡。株洲东收费站刚刚经历过一波货车出城的高峰期,卡口8名值班人员一天查了200多台车,头晕了,腿酸了,提神的红牛也灌了一肚子。
8月4日晚,我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自8月5日0时起,在全市所有火车站、汽车客运站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出口将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对离株人员进行检查。
“每天夜里四点是货车出城的高峰,主要运送的是生鲜等货物。”区交通事务中心副主任郭亮说。在株洲东收费站出城卡口上,由交警、派出所民警、路政队员、环卫工人组成的这个疫情防控检测小组需要24小时值守,一一严查司机的体温、健康码、48小时核酸证明、社区证明,少一项都不允许放出城。
同一时间,一辆卡车缓缓驶向另一条出城关口:S207省道株洲段,联星村志愿服务队队长卢顺秋上前拦下了车,跟在后面的医护人员身着防护服走上前检查,卡车司机手机上的“绿码”亮出来,卢顺秋挥了挥手放行,又重新走到了白色的小板房里。
4日晚接到通知后,仙庾镇迅速反应,连夜调度,制定了严格的轮值制度,安排了医护人员、镇村干部、交警值守在S207靠近浏阳处,做好出株人员的相关信息登记工作。卢顺秋和几个同事主动担下了第一班岗的任务,四处协调活动板房支援,从深夜到天明,当问起他辛不辛苦的时候,他说,医护人员更辛苦,她们穿着不透风的防护服,比起她们,我这点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6:00
中南批发市场,市场监管局巡查队员通宵值守
凌晨6点,天已经大亮,再有一个小时左右,在中南批发市场蹲守了一夜的区市场监管局巡查队员们也可以交班了。
为应对突发疫情,守护群众生命安全,荷塘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实行“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紧盯农贸市场、大型超市、药店、餐饮店、冷链经营户五类市场主体。除要求落实戴口罩、测温、查验两码、每日消杀等防控基本规定外,还以看好群众“菜篮子”、抓好“四类药品”销售实名登记、把好冷链食品防控、守好防疫物资及民生物资保供保价保质、做好涉疫消费投诉处理为关键点,全方位多角度推进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走实走深,用实际行动筑稳筑牢抗疫屏障。
中南蔬菜批发市场是这场疫情防控保卫战的重中之重,荷塘区市场价监管局安排专人进行值守,局长罗炽威更是每天都要带队巡查。“这里实在太重要了。”罗炽威说,“这里人流量太大,不仅市场方要做好防控,还要确保对每个进入市场的人都做好查验,漏掉一个就可能带来不可预料的风险。这里还有较多的冷链经营户,我们要督促他们把从业人员和货品的核酸检测都做到位,实现人物共防。进口冷链食品还要在‘湘冷链’上报备,这样才能防止疫情外部输入。最重要的是这里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菜篮子,我们要确保不出现供应、价格、质量上的问题,让老百姓安心、放心。”
“我们常说市场监管全靠腿,疫情期间,全局除了5个留守后勤和窗口岗位的人员,这些天,平均下来每人每天步数都在两三万左右。”罗炽威向记者展示了他手机里的微信运动步数,那是市场监管人奋力投身抗疫一线的记录。
东方预晓,星星隐退,环卫工人开始清扫街面,路面上也有车了,居民的厨房里飘浮起米粉的香气……平和的烟火气息里,整夜奋战的防疫战士们背影匆匆闪过,荷塘醒了。
2021-08-11
00:00:00:0155790302夜空中最亮的星/enpproperty-->2021-08-11
00:00:00:015579030c1557903.html2夜空中最亮的星/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