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看芦淞教育的温度广度幅度深度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唱响教育优先发展之旋律,弘扬尊师重教之风气。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芦淞区举行教师座谈会,邀请教师代表分享工作感悟。芦淞区委书记唐卫湘,芦淞区委副书记、区政府代理区长王强等区领导认真聆听发言,并与代表们亲切交谈。

大会还对师德标兵、优秀管理奖、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课改能手、教坛新秀、最美乡村教师、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温度:对教育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芦淞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家坳枫溪学校、莲塘小学、南方中学新校区等一批学校先后建成投用。

在中国共产党株洲市芦淞区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唐卫湘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积极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慎终如始抓落实。大会召开以后,唐卫湘专门听取教育工作汇报,指导重点工作开展,并亲自找市领导对接教育工作、争取支持;王强多次深入学校考察指导,帮助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区委、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增强了我们办好教育、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心。”在芦淞区庆祝第37个教师节座谈会上,教师代表们发出了这样的声音。

付出总会有收获。芦淞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邓礼辉告诉记者,就在教师节前夕,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芦淞区体育路中学宁宝莲、市七中周枫林、蚕梅小学钱海波、樟树坪小学刘艳玲等4名教师“株洲市教书育人优秀奖”;何家坳小学胡琼、立人学校李巧云等2名教师“株洲市师德师风标兵”;何家坳枫溪学校言格校长“株洲市教育管理先进奖”。

广度:组建全员高素质队伍

教育发展,系于教师。记者从芦淞区教育局了解到,该区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目前,全区公办中小学在职在编教师1788人。其中特级教师2人,正高级教师2人,副高级教师198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340人次。近年来,芦淞区注重立标打样、名师引领,一批优秀教师、教育成果脱颖而出,为芦淞教育“夯基筑魂、内涵发展”增添了信心、长了“志气”。颜赛兰老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程银燕老师获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和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90后”刘文畅教师在全国“2021年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示交流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在株洲市第八届中学青年教师教坛新秀竞赛中,共有5位教师闯入决赛,其中3位教师获“株洲市教坛新秀”称号,并获“市五一劳动奖章”。今年6月,湖南省第二届“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选拔赛”举行,芦淞区在6个学科项目中,获得2个第1名。这2次代表着省市青年教师最高水平的竞赛,芦淞区总名次均居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唐卫湘表示,近年来,芦淞区教育经验多次被《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快讯》《湖南教育》报道。这些成绩的取得,正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无私奉献的结果。

幅度:教科研训屡攀新高

教研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教学的另一种关键形式,也是推动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芦淞区教育系统探索构建了“一营三院”,分层分类的精准培训,并逐步形成“金字塔式”“立体式”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特级教师工作站、四名两基地、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等,全方位挖掘培训人才资源,打造教师培训专家团队。以实施“校(园)本教研制度化”“学科教研主题化”“研究方法实证化”“教科研训一体化”“发展方式信息化”“五化”教研为抓手,不断夯实教育教学专业知识。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芦淞区共立项省、市各类课题33个,数量、质量均稳位居全市前列。通过开展“研训一体”师训模式,将教坛新秀竞赛与职初教师素养竞赛整合,新进教师适应性系列培训全方位升级,激发了青年教师专业素养自主发展内驱动力。

今年6月14日,“以美之名·逐梦前行一一芦淞区学校音乐教育美育成果汇报”献礼片,在央视频、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学习强国等20多家国家级媒体终端直播时长达40余分钟,作为全市唯一、全省第二个面向全国分享美育教育成果,客户端点击率达6千多万次,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深度:牢记教师初心使命

唐卫湘向全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问候,感谢大家的坚守与付出。他指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更大功夫。切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培养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在培养道德情操上下更大功夫。以德施教、以德立身,扎根基层,爱岗敬业,提升修养,严以律己,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要在积淀扎实学识上下更大功夫。要增强前瞻视野、创新思维,更好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要在播撒仁爱之心上下更大功夫。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一切,对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真诚尊重、充分理解、用心关怀,切实为学生成长成才铺好路、搭好桥。

王强表示,教育是传承智慧、点亮人生的源头,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区上下要坚定推进教育优先战略,带着感情、带着情怀抓教育,全力保障教育所需;要坚定锻造一流师资队伍,并让广大教师事业上有成就感、职业上有自豪感、社会上有尊崇感;要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让校园真正成为最阳光最安全的师生乐园。

教师代表们的话

■用有“温度”的教育

点燃孩子的梦想

贺家土中学校长:欧燕斌

在刚刚结束的招生工作中,芦淞区贺家土中学新初一共招录330人。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这些学生中大半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弟。这些孩子跟着他们的父母背井离乡来到株洲,作为学校,我们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而在贺家土中学就有那么一批非常温情的教师,比如荣林飞老师,总是会把自己亲自做的可口食物带给饿着肚子上课的孩子;陈娟老师在家访中,把身上的钱留给了父亲罹患癌症的小凯一家;潘中秋副校长,三年如一日地照顾租住在贺家土的小佳孤儿两兄弟,直至把小佳送入理想的高中……

我们要用教育柔软而细腻的触角,分享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体味每一个家庭的疾苦。经历着、包容着,尝试把每一份疾苦都转化为前行的力量,点燃孩子的人生与梦想!

■为高质量教师团队“育种、留根”

淞欣学校校长:颜新湖

推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一批高质量的教师。要打造高质量教师团队,我理解为六个字“育好种、留住根”。

历年来,芦淞教育局非常的重视对教师的培育,对青年教师培育,教育局每年都会搭建平台,举行相应系列的培训和比赛,来帮助和促进青年教师来实现自我突破。

为此,我们还要尽可能地发挥名师、名校长的乘法效应,如果能遴选出一批本土的、有芦淞特色的顶尖名师、名校长、名教研员,通过政策和经费的支持,以一带二、以一带十,就能形成“一花开后百花香”的局面。

同时,需要打造更多、更优质的学校,让老教师留下,并吸引更多的学生、教师加盟芦淞。

■办好高质量的学校教育

高家坳小学副校长:刘艳蓉

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是学生、家庭、社会、国家的需求,也是学校的追求。

要让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校园文化引领,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比如高家坳小学提出了“家文化”核心理念。让师生在学校温馨幸福的大家庭中快乐成长。

本学期,在区委、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教师队伍趋向稳定,有利于学校高质量发展。也希望政府和教育局继续在教师待遇、激励评价等方面给予教师队伍大力支持,让专业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

另外,在“双减政策下”,要夯实教学常规,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在作业管理上,可创新作业形式,注重作业层次性和实效性,真正做到“减负提质”。最后,牵头做好家校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我向全国展示了芦淞教研实力

团山小学教师:刘文畅

2018年9月,我加入芦淞教育大家庭。怀揣着教育的情怀与理想,2020年我主动请缨,支援乡村教育,调入了芦淞区团山小学。在凡安飞校长的带领下,我们一同展开了跨学科研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虽然我校是农村学校,但就目前而言,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比较具有前瞻性的。最终,在今年举办的“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交流展示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得到如此出色的成绩,我再次代表湖南省面向全国直播说课,展示优秀课例。直播在线人数高达16万,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教师等进行交流学习,也向全国人民充分展示了芦淞教育的教研实力。

■集团校模式正改变农村教育

栗树山小学教师:陈萌

在芦淞教育的这十年,我认识、遇到了一大批不同学科同样优秀的同事,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芦淞教育人对事业默默的坚守与奉献,体会了钻研专业琢磨课堂的乐趣,明白了最受学生喜欢的老师,是帮助学生体验成功的老师。

去年,我去了栗小集团校杨家桥小学支教,一年的支教生活短暂却也厚重。我欣喜于所教孩子们身上积极的变化,感叹着城乡教育发展之间的巨大差距,也在思考,如何为他们做得更多。

农村的孩子们是渴望成功的,农村的教师也渴望着成长,集团校的发展模式,已经开始改变着农村学校的面貌,我想我会继续用送教、结对的方式,见证改变的持续发生。

2021-09-11

00:00:00:0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戴凛

通讯员/吴育珍

罗金鹏156137402看芦淞教育的温度

广度

幅度

深度/enpproperty-->2021-09-11

00:00:00:0株洲日报·掌上株洲记者/戴凛

通讯员/吴育珍

罗金鹏15613740c1561374.html2看芦淞教育的温度

广度

幅度

深度/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