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
执行/黎世伟
张和生
这是一方革命圣土,为新中国诞生立下不朽功勋的革命圣地;这是一块红色热土,曾经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功垂千古,在战火硝烟中留下红色印记。
沧海桑田,神州巨变,百年征程岁月峥嵘。如今,炎陵县传承红色基因,激荡着改革活力,发扬先辈敢于牺牲、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拼搏进取,谱写了一曲曲红土赞歌。数据显示:2020年,炎陵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5亿元、全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亿元、全县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15.3亿元。
改革提战力
近日,炎陵县举行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共有8个项目签约,合计引资30.58亿元,项目涵盖新材料、文旅康养等行业领域,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亿元以上项目1个。
截至目前,炎陵县共引进规模以上企业102家,年总产值达83.4亿元,形成了以电子、纺织、新能源电动车等为主的12条产业链,欧科亿成为全国脱贫县和全市的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015年,炎陵县工业集中区在全省排名第20位,迈入全省园区第一方阵,今年4月20日,园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过去的炎陵,是边远、闭塞、落后、贫穷的代名词。改革开放以来,炎陵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改革的春风吹进炎陵这片“深山老林”,打破了桎梏,扫除了藩篱,勤劳勇敢的炎陵人以开放促发展,走上了一条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康庄大道。
“要坚持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坚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方向,大力建设高新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基地、康养旅游基地的‘三个基地’。”县委书记尹朝晖描绘了炎陵新时期发展的宏伟目标,炎陵要大力提升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巩固提升黄桃产业,做优做强白鹅、茶叶等产业,加快“农旅融合”“文旅融合”步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引擎。然而,炎陵地处湘赣边界,与沿海城市比,区位条件不突出;与内陆地区比,政策优势不明显。
向改革要战斗力。利用交通快速发展,铁路、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的优势,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炎陵县大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为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贴息贷款,帮助企业淘汰陈旧设备和落后产能。万昌纺织等10余家企业淘汰老旧设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开发新产品,企业不断壮大。
该县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改造生产工艺,改革管理模式,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实现产品上档次,效益上台阶。近年来,炎陵的金石新材料、天力新材料、华斯盛高科等一批科技型、革命性新材料企业先后投产,新材料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精成钨业、金德莱等一批僵尸企业的资产被盘活。
该县通过积极优化投资环境,营造亲商、扶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吸引一个个项目接踵而至。5年来,该县共签约引进包括“三类500强”在内的项目190个,合同引资额442.9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5.5%。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炎陵县改变过去农业发展“撒胡椒面”的方式,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等举措,重点发展以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水果、茶叶等为主的“一带八基地”,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扶持资金。
如今,炎陵农业发展突发猛进,成为株洲脱贫的主阵地,帮助贫困户摘了“穷帽”,走上了致富路。其中,炎陵黄桃种植面积达8.9万亩,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超过20亿元,带动全县3万余果农增收致富。
政务窗口是政府的“脸面”,其办事效率的高低影响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近年来,炎陵县实行政务服务改革,以“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为宗旨,依托村(社区、居委会)党群服务中心设立“一门式”便民服务厅,在全县推行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将一些民生服务事项前移到村(社区、居委会)办理,逐步实现“办事不出村”的目标。
如今,炎陵县还先后与江西省井冈山市、遂川县签署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协议,在政务大厅设立“跨省专窗”,在政府网站开设“跨省专栏”,开启了湘赣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新模式,涉及8个领域的36个事项。这次“跨省通办”合作,为双方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便捷的通办服务,有效化解两地企业和群众办事“多头跑、跑远路
、跑多趟”问题,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异地办事的满意度。
开放挖潜力
拜神农先祖、赏民俗文化、看红色景点……今年端午小长假,炎陵旅游市场十分火爆,各大景区游人如织,全县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46亿元。
这是该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带来的新气象。
开放,成就大格局;开放,引领新跨越。近年来,炎陵县摒弃传统思维方式,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禀赋,解放思想,探索出一条以龙头景区为核心、以乡村旅游为支撑、以融合发展为转变、以公共服务配套为窗口的全域旅游特色发展之路。
该县通过科学规划,建成了一条长达103公里旅游环线,将散落各地的红、古、绿、俗文化景点“一线牵”,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旅游+康养,依托神农谷、云上大院等生态景区,开发了一批森林浴场、森林氧吧、森林疗养、森林度假等旅游产品;建设自行车道、越野跑道、登山步道等以人为本的慢游交通系统,构建完成特色康体养生产品体系。通过“旅游+农业+文化”,唤醒“沉睡”的乡村资源,变田园为景区,变农家为客舍,变风俗为可观赏的民俗,拓宽了旅游路子。
去年,该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76.8%、157.7%。如今,炎帝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红军标语博物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入选潇湘“红八景”,神农谷成功创建“全省首批森林康养示范基地”,神农百草药王谷等一批重大优质项目加快推进。
抓住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的契机,炎陵县不断拓展旅游发展市场,与衡阳、井冈山、广东韶关等地加强联系,形成完整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加入湘东旅游联盟。形成旅游资源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合作共赢。
如今,炎陵旅游市场兴旺发达,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激活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炎陵,得益于开放发展的,不独于此。在项目招商引资上,炎陵敞开大门搞招商,主动出击抓招商。利用“沪洽周”“港洽周”“湘台会”“新春交流会”等机会,积极对接“三类500强”、瞄准优势龙头企业,对接行业发展前沿。巧打“感情牌”,开展“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活动,吸引炎陵籍客商返乡投资兴业。利用网上招商、小分队上门招商等办法,吸引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
同时,该县瞄准重点产业链精准招商,“朋友圈”不断扩大。2019年,湖南全康科技智能家电项目竣工投产暨智能电子制造产业链招商活动在炎陵举行,活动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湖南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配套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会。依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展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走出去”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管理团队。
过去,该县农业产业发展一拥而上,导致发展无序,没有做强做优。近年来,该县科学规划,重点发展以“一带八基地”为主的农业产业,产业迅速发展。针对黄桃、柰李等产业出现的一些问题,摒弃“传统”种植方式,请来专家结合实际,制订标准化生产规程,推行规范化种植。人们惊喜地发现,按标准化生产出来的水果,个体大、品相好、味道佳,亩均比过去增收近2万元。如今,“炎陵黄桃”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加大开放力度,针对当地区位优势不明显的特点,该县政府部门牵线搭桥,全力打造“互联网+特色农业”的农村电商模式,大量农产品通过电商走出大山。其中,炎陵黄桃每年7成以上通过电商销售,远销新加坡、阿联酋等国家。
政府财力有限,该县转变思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生项目建设,提供改善营商环境,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比如,在建设神农谷景区中,该县引入株洲国投集团投资,利用几年时间,将其打造成基础设施设施齐全,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绿色种植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5年来,该县共引入民间资金70多亿元,投入民生事业建设。
发展乘东风,开放正当时。向开放要潜力,树立和落实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为第一要务在,催生了炎陵经济快速发展。
创新激活力
炎陵地处湘赣边山区,区位优势弱、发展根基浅,经济发展似乎“先天不足”。
怎么办?“向创新要动力、要活力。”炎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文专文说,近年来,炎陵立足实际,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经济发展迸发持久活力。在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基础上,对接株洲“3+5+2”产业体系,做优做强主导产业,探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服务,实现优势产业链上中下游贯通融合,构建以产业链为纽带集聚集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打造“株洲·中国动力谷炎陵工业集中区”。
积极发挥资金的引领作用,该县财政每年安排数百万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园区招商引资、科技创新和项目建设。设立科技创新奖,对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国家技术中心(实验室)并通过科技部验收认定的项目,奖励50万元;对列入省级科技计划、省级技术中心(实验室)并通过省科技厅验收的项目,奖励20万元等。
不少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担负起创新的主体责任。万昌纺织有限公司以前使用老设备,生产3万锭需要工人300至400人。近年来,该公司投入6000多万元,新上两条3万锭的气流纺生产线,一条生产线只需78至80人,大大节省了成本。
以前,株洲江钨博大硬面材料有限公司因生产的电镀产品多为“大路货”,利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近年来,该公司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改造生产工艺,产品上了档次,效益上了台阶。
近年来,该县的金石新材料、天力新材料、华斯盛高科等一批科技型、创新性新材料企业先后投产,新材料产业不断做大做强,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目前,已有27家工业企业成为高新技术企业。
如今,炎陵工业集中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年均增长12.5%,在全市园区考核中获得B类园区一等奖;欧科亿成为全国脱贫县和全市的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近年来,该县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推进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激发了乡村发展新活力。在经历了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确权颁证后,进一步稳定了家庭联产承包关系,实实在在减轻了农民负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
如今通过采取规模化生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近年,该县“六大强农行动”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表扬激励;炎陵黄桃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年产值20.6亿元,电商助推炎陵黄桃示范经典案例被商务部向全国推广;炎陵获评“中国花蜜香红茶产区”“湖南红茶产业发展先进县”,连续5年获得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鹿原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中村瑶族乡入选“湖南首批十大特色农业小镇”。
荣誉榜
近年主要荣誉
●中国幸福百强县
●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
●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国家卫生县城
●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信访三无县”
●连续16年获评“省平安县”
2021-06-25
00:00:00: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炎陵之经济篇155283902改革开放活力强/enpproperty-->2021-06-25
00:00:00:0——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别报道·炎陵之经济篇15528390c1552839.html2改革开放活力强/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