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疫情卷土重来,不少行业遭到重创。
对于尚未稳固根基的青年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场“生死劫”。疫情“大考”之下,有人从此一蹶不振、黯然离场,但更多青年创业者选择沉着应对,逆风向上。
本期,记者走访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两个行业,倾听青年创业者如何自救的故事。
健身行业:
有企业主动求变,有人发力线上
“根据疫情防控通知,我们目前只在上午10点至下午5点开馆,并严格限定人数,会所内的游泳馆则属于全天闭馆状态。”8月23日,记者在天元区滨江北路的一家健身房大门口看到此告示。近端时间,全市的健身场所处于关停或半营业状态,健身行业的从业者收入已经被严重影响。
80后周龙在芦淞区经营一家健身房,他扛过了2020年疫情,如今又在新一轮疫情中选择坚守。
“要想渡过难关,得有过硬的经营实力和主动求变的心态。”周龙认为,健身俱乐部的投入门槛都较高,装修、健身器材、聘请健身教练等是笔不小的数目,有部分健身房想走急于回本、盲目扩充会员的“捷径”。
“提高俱乐部私教的准入门槛,提供优质的器材,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私教课程,这才是健身房良性发展的出路。”在周龙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各行各业都要面临疫情防控常态化问题,既然现状没法改变,就要花更多时间求变。
线下健身房叫停,更多的从业者将目光瞄上线上。
做了8年健身教练的张毅,这个月开始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分享自己创作的短视频,一口“塑料普通话”的讲解和居家减肥心得等内容迅速让他吸粉3万余人。
“之前面对屏幕没有自信,怕分享的内容没人看,完全是赶鸭子上架。”没想到反响还不错,点击率也可观,他打算未来将事业重心转向线上。
餐饮业:
“坚守”与“创新”的自我较量
民以食为天,但自7月末以来,株洲众多的餐饮门店陷入了沉寂。
对多数餐饮人而言,剥离疫情的外在影响,这场考验,实际上是一场“坚守”与“创新”的自我较量。对此,在餐饮业闯荡多年的吴兆杰感同身受。
吴兆杰老家在甘肃兰州。多年前,在石峰区田心生活区开有一家火锅店,随着口碑积累,小店日渐红火。
不料,去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暴发。众多餐饮店陆续关门,吴兆杰的火锅店也没能独善其身,不仅客流量锐减了7成以上,而且此前采购、储备的生鲜食材转眼就成为无法甩掉的成本负担。
节流最多是“自保”,如何开源才是出路。
“冬天开火锅店,夏天就弄烧烤。”今年7月,吴兆杰将精力转战线上,在保证食材新鲜安全和做好店内消杀工作的前提下,顶住食材、人力成本上涨压力,承诺做到“保量不涨价”。
“我跟其他宵夜店不同,他们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我的牦牛肉串在株洲是独此一家。”吴兆杰告诉记者,牦牛肉相较于其他牛肉,肉质紧致、有嚼劲,不需要过多的腌制,烤起来就特别香。
他敏锐地发现,目前,在株洲尚未有一家用牦牛肉做烤串的宵夜店,而他老家又离大草原较近,有稳定的进货途径,不妨试试。
事实上,吴兆杰的勇敢尝试是对的。仅开张头一个月,他每天就能销售2000串以上,稳占该片区宵夜外卖榜头名。
恢复元气的还有李柯。他凭借经营6年咖啡馆积攒的一大批“回头客”,第二家分店如愿开张,且人气不减。
“我们只做手磨咖啡,在店铺装潢也是大手笔投入,并在短视频平台积极推广,这让一些小年轻慕名前来打卡,成为店铺宣传‘自来水’。”李柯分享了他的经验。
2021-08-24
00:00:00:0155928302疫情“大考”下,
且看青年创业者如何答题/enpproperty-->2021-08-24
00:00:00:015592830c1559283.html2疫情“大考”下,
且看青年创业者如何答题/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